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1).docx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2663826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1. 默写。(10分)(1)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2)康肃忿然曰:“_!”(欧阳修卖油翁)(3)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4)士别三日,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诗句是:“_,_。”(6)韩愈笔下与“晚春仍是百花争艳”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7)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诗句是:“_,_。”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

2、药。给他gun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过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叽叽咕咕,不晓得说了些什么。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车呢?”(有改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gun( )下去 赘着( )(2)加点词语“不济”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2分)(3)以上文字的作者是_。文段中的A

3、指的是_。(2分)(4)请回答以下的问题:是什么导致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后来命运如何?(5分)3. 语文老师组织大家开展“黄河母亲”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4分)【活动一知黄河母亲】(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写诗作赋歌咏黄河。请你回答下列几个小问题。(6分)在古诗文中,古人常常用一个“_”字来称呼黄河。(2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的是( )的黄河。(2分)A. 山东 B. 山西 C. 甘肃 D. 河南“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诗,写出了黄河曲折、长、_的特点。(2分)【活动二颂黄河母亲】(2)为迎接“世界诗歌日”

4、,语文老师准备在班里举行一次“颂黄河母亲”诗朗诵活动。为此,需要大家提前准备,每人搜集一首有关黄河的诗词,熟读背诵,在班级朗诵。语文课代表作为主持人,需要准备一段开场白。请你在班级微信群中发一条消息,告知全班同学。(不超过60字)(4分)【活动三护黄河母亲】(3)琳琳写了一篇保护黄河母亲的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片段。请你修改存在问题的地方。(4分)水,生命之源。河,滋润一片土地,哺育一方人民。我们把河流敬为母亲。然而,一片片森林毁灭,一片片水域污染,一段段河床干涸。【甲】曾几何时,不再清澈,不再优美。黄河开始断流,时常泛滥,“母亲河”在痛苦呻吟。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该为您做点什么呢?【乙

5、】我们要珍惜生命之原,共护“母亲河”。画线句【甲】有语病,请改正:_。(2分)画线句【乙】中“_”一词有错别字,应该改为_。(2分)(一)(22分)清泉熊红久八岁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把斧子:“你是大人了,可以到大渠里取冰了。”大渠离土屋有二里地。我拉着爬犁站在渠边,几十平方米的区域已被采空,三十厘米厚的剖面,晶莹浑浊。我费了很大的劲,才砍出一块冰角。当我满怀喜悦,即将完成对一块大冰的取料时,我却脚下一滑,我的欢欣和一双黑条绒棉鞋,一起跌落进了刺骨的水里。费尽周折,我终于把一车冰拖进自家的院子,冻僵的双脚比我的眼泪更早地感受到了伤害。整个冬天,家里吃的,都是我的汗水和泪水。终于熬到春天了,母亲摸

6、着我的头兴奋地说:“村里马上要打井了,咱们可以吃到清甜的井水啦,你再也不用到渠里剁冰了,咱家再也不用吃黄泥水啦!”从架子搭起来的那天起,全村孩子的目光就没离开过打井队。经过多日的奋战,终于打好了一口直径三米的水井。对这口黑魆魆的井,我怀有极大的恐惧,总觉得大地突然张开了血盆大口,想吞噬生命。为了浇地,村里人把一根很粗的黑色胶管,从这个怪兽的口里直插井底。电闸一合,这根黑管,就口吐清泉,喷薄而出。尤其是夏天,我们成群结队地围在水管前,把头伸进水里,停几秒,再猛喝几口,夏季的燥热随即(),一种清爽的惬意,甜遍全身。井边的水池,已成为()我们的快乐童年的摇篮。母亲陪父亲到外地看病去了,往家担水的任务

7、,无可选择地落在十岁的我和十二岁的姐姐身上。秋收之后,村里不再抽水,我只能提着空桶,第一次无限敬畏地走近黑洞。两只瘦小的胳膊紧攥着摇把,一寸一寸将半桶水晃到井面。随着冬日临近,站脚的井台也结满了冰,我们不知所措。直到有一次,冰面上洒了些水,鞋底被粘住,解决了脚滑的难题,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了好久。在下次的担水中,桶里都会留点儿水,洒到井边,双脚站上去,几秒之后,就不再担心滑倒。可是,水洒多了,鞋就会被冻牢,又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松动鞋子。所以,有一段时间,经常有人看见我和姐姐站在危险的井台边,相互拉扯彼此的棉鞋。直到现在我都深刻地记得那次事故。我想到同学家里玩几天,决定一鼓作气把水缸添满。四五担之后

8、,我有些疲惫了,加之冬季又都戴着棉手套,不宜抓牢摇把,眼看水桶升出井台了,却右手一软,摇把从手里滑出,沉重的水桶迅速下坠,井绳牵引着辘轳飞速反转,铁摇把重击于姐姐的左手臂,她当场趴倒在井台上,若不是右手及时抓住井架,很可能就跌落井底。我们都吓哭了,跪在井口边,半天没敢动。停了好一阵,我才扶着姐姐慢慢爬下井台,坐在雪地上休息,我想把那桶水慢慢摇上来,却发现根本没有了重量。刚才桶坠落得太猛,从井绳上脱落了。姐姐也不顾疼痛,一起趴在井壁上往下看,除了晃动的两颗小脑袋,什么也没有。我的心情悲哀到了极点,水桶是我们家的大件。冬天不能下井,明年冰融了再下去捞吧!寒风驱赶着我们将一桶水抬回家。一冬过后,是否

9、再去打捞了那只桶,我已记不真切了,但那口始终张着嘴的深井和井台上厚厚的冰,却牢牢地镌刻在记忆的深处。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上大学离开村子,那口井依然以不老的姿态,()着村民的生活。后来,母亲来电话说,村里马上要安装自来水了!这又让我想起了那口老井。终于要废弃了,竟生出了些许眷恋,好像那井活着,我的童年就不会()一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 依次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消亡蓄养滋润消失B. 消失滋润蓄养消亡C. 消失蓄养滋润消亡D. 消亡滋润蓄养消失5. 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得知村里要打井,“我”高兴地盼望_夏季痛

10、饮井水,“我”全身清爽惬意_冬日深井担水,充满艰辛危险。6. 请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6分)(1)当我满怀喜悦,即将完成对一块大冰的取料时,我却脚下一滑,我的欢欣和一双黑条绒棉鞋,一起跌落进了刺骨的水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3分)(2)两只瘦小的胳膊紧攥着摇把,一寸一寸将半桶水晃到井面。(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3分)7.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4分)8. 文章标题清泉有很深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岳西模考】(17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材料一: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

11、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清晰的目标,也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它是一种由学校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从2013年开始,国家

12、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于游学,研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材料二:近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家长:担忧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

13、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校长:需要保障机制学校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搞得像旅行一样。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的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节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

14、改)材料三: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失衡,安全存在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一名

15、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地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节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9. 下面对几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

16、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B.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并由教师确定研学主题的集体学习活动。C. 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D. 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可以作为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10. 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有哪些异同。(4分)11. 针对材料三提到的“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6分)12. 假如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皖南三日游”研学旅行,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教育内涵和价值,你

17、在出发前会做哪些准备呢?(4分)(三)【2021怀远月考】(16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注释】理义指儒家的经义,也可以泛指书籍和知识。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

18、:_(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3)及鲁肃过寻阳 及:_(4)即更刮目相待 更:_(5)苗以泉水灌 以:_14.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15. 同样是劝人读书,孙权劝学中的孙权采用_的方式说理,而读书有所见作的作者则善用_的方式说理。(3分)16. 联系孙权劝学和读书有所见作来看,读书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回答。(4分)17. 诗人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中这样写道: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年轻的朋

19、友们,是什么召唤着你呢?是父母深情的叮咛,师长真切的鼓舞,还是山川风月无言的启示,花草树木蕴蓄的哲理?抑或是火热的青春,绚丽的梦想请以_召唤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1)明月来相照(2)尔安敢轻吾射(3)对镜帖花黄(4)即更刮目相待(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7)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共10分,每空1分)2. (1)灌zhu(2分)(2)不顶用(2分)(3)老舍(舒庆春)虎妞(2分)(4

20、)祥子为了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因此大病一场。(2. 5分)后来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筹钱埋葬虎妞而卖掉了那辆车。(2. 5分)3. (1)河(2分)C(2分)这两句诗出自凉州词,“凉州”位于现在的甘肃省境内。含沙量大。(2分)(2)示例:“世界诗歌日”即将到来,班级将举行“颂黄河母亲”诗朗诵活动,大家需要每人搜集一首有关黄河的诗词,熟读背诵。语文课代表需要准备一段开场白。(4分)(3)曾几何时,河水不再清澈,环境不再优美(2分)生命之原生命之源(2分)二、阅读(55分)(一)(22分)4. C(2分)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比较分析可知,“消失”与“消亡”是近义词

21、,二者的区别在于程度不同,前轻后重,已“消失”的不一定永远不再出现,而已“消亡”的是永远不会再有了。根据语境判断,第一空“燥热”的感觉应该用“消失”,第四空“童年”应该用“消亡”。“蓄养”是积蓄培养的意思,“滋润”形容使人的生活比较舒服,根据词语的搭配,第二空应填“蓄养”,第三空应填“滋润”。故选C。5. 面对大口黑井,“我”怀有极大的恐惧秋收后首次担水,“我”内心无限敬畏(共4分,每空2分)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完成此题要找到相关的情节,以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根据文章内容和提示的部分可知,“得知村里要打井,我高兴地盼望”对应的是前三段的内容,“夏季痛饮井水,我全身清爽惬意”对应的是第段的

22、内容,所以,第一空的答案可从第段中概括;“冬日深井担水,充满艰辛危险”对应的是第、段的内容,所以,第二空的答案可从第段中概括。6. (1)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意外跌落水里的情形,(1分)突出了“我”去渠里剁冰取水的艰辛。(1分)(2)“攥”“晃”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井口艰难摇水的情形,(1分)表现了“我”第一次去井口打水时内心的无限敬畏和力量不足的特点。(2分)点拨:本题考查按要求赏析句子。第(1)句,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脚下一滑”“跌落进了刺骨的水里”,是动作描写,非常生动传神,“我”双脚跌进水中,“喜悦”与“欢欣”被痛苦所取代,写出了“我”

23、到水渠里取冰的艰辛过程。第(2)句,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因年小体弱,所以“我”摇水时非常吃力,“攥”“晃”两个动词运用得准确传神,表现了“我”第一次去井口打水时“无限敬畏地走近黑洞”的心理状态和年纪小、力量不够的特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7. 承上启下。(2分)承接了上文“我”去渠里剁冰取水的艰难和辛酸,引出了下文村里打井取水的事。(2分)8. 相比渠里的“黄泥水”,“井水”就是“清泉”,以清泉为题,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清泉”在艰难岁月里,滋润了村民的生活,以清泉为题,蕴含了“我”的感恩之情;“清泉”是童年生活的载体,有“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清泉为题,深化了作者的情感,耐人寻味

24、。(共6分,每点2分)9. D(3分)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 表述有误,原文中的相关表述为“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B. 由材料一中的“它是一种由学校的集体学习活动”可知,研学主题并不是由教师确定的。C. 以偏概全,材料中专家认为“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只是提出了建议,并没有为此担忧。10. 相同: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路线规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2分)不同:古代游学具有个人性、自发性,而研学旅行则具有集体性、组织性;相较于古代游学,研学旅行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2分)11. 有关部门要制定行业标准,加强检查考核。研学机构要精

25、心规划研学路线,挖掘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底蕴,强化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避免“走马观花”“假大空”等现象。政府要加强对研学机构师资选拔和培训的监督,避免师生比例失调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对项目的把控率,尽量避免出现法律误区、文化误区等。(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12. 示例:做好文化准备:根据研学路线确定旅行地,预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或革命文化等。做好学习准备:研学旅行,是在旅行中访问、调查、学习、研究,不能“只游不研”或“乐而忘学”。做好物品准备:梳理出行清单,带上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必要的证件。(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三)(16分)

26、13. (1)当道,当权。(2)推托。(3)到,等到。(4)另,另外。(5)用。(共5分,每小题1分)14.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2)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2分)15. 现身说法(1. 5分)比喻(1. 5分)16. 增长才干;滋养心灵;让人胸有佳想;让人耳目清爽。(4分)三、写作(55分)17. 思路: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召唤”的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我”是“召唤”的对象。“召唤”的内容,根据提示“是父母深情的叮咛,师长真切的鼓舞,还是山川风月无言的启示,花草树木蕴蓄的哲理?抑或是火热的青春,绚丽的梦想”可以写妈妈的蕴藏真情的召唤,可以写老师的饱含期待的召唤,也可以写大自然充满神奇的召唤或者时代彰显责任的召唤。文章的主题可以是关于亲情的,也可以是关于友情的,还可以是关于关爱的,关于正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1).docx)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