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期睡眠障碍林萍概述v 睡眠障碍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v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概述v 老年人群是睡眠障碍的好发群体,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远较其他年龄组多见。几乎 90% 以上的老人在某一段时间里都有过失眠和白天睡眠过多的主诉。v 老年失眠的特点是白天睡眠增加夜晚不能入睡,有的几乎整夜不眠。 睡眠生理v 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性交替。v 睡眠可分为正相睡眠期(慢眼动睡眠期NREM)和异相睡眠期(快眼动睡眠期REM),健康人睡眠开始于正相睡眠期维持70100分钟后转入异相睡眠期,再维
2、持2030分钟后又转入正相睡眠期,如此重复约46次,睡眠量常依年龄不同而异新生儿需睡1820小时,儿童1214小时,成人79小时,老年人一般只需57小时。 睡眠生理v慢眼动睡眠(NREM) 特点:是没有眼球快速运动,肌张力中等降低,腱反射减退,随着睡眠的由浅入深,脑电图频率逐渐变慢,振幅增大。 第1期 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占睡眠总时5%10%; 第2期 睡眠占50%,EEG表现为47秒波,出现睡眠纺锤波是此期的特征; 第3、4期 又称深睡眠期,EEG记录的是以缓慢的波为主,占睡眠总时间的20%。 睡眠生理v快眼动睡眠期(REM) 特点:此期肌张力更为降低,脑电图出现如觉醒时所见到的低振幅
3、快频率波形(故又称快波睡眠),伴有短促的发作性眼球同向运动和肢体的阵挛型跳动。 v 大约占总睡眠时间的20%25%。80%以上的梦发生在此期,伴不规则的心率、血压上升且不稳定、呼吸频率加快、阴茎勃起、肌电消失。睡眠生理v N-REM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与生长和发育有关,是身体的休息。v REM睡眠主要和学习、记忆、情绪的调节有关,是大脑的休息。N-REM睡眠 1期 2期 3期 4期REM睡眠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v 1、夜间睡眠浅而易醒,睡眠中有多次短暂的觉醒(315秒),NREM睡眠期缺乏深睡,夜间有效睡眠减少。v 2、睡眠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v 3、有
4、些老人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但白天却经常小睡,24小时累计睡眠时数不比年轻人少。v 4、体温改变:从生物节律观点来看,体温对睡眠的调节作用很大;相反,睡眠异常也能引起体温调节障碍。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v 5、内分泌改变:褪黑素(MT)是松果体分泌的重要睡眠调节因子,主要在夜间分泌,分泌过程受24小时光周期调节,老年人褪黑素分泌减少也是睡眠变化的原因之一。老年期睡眠障碍分类v 原发性睡眠障碍 指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通常包括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如睡眠阶段和睡眠周期的改变、睡眠-醒觉节律的改变;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周期性肢动综合征或夜间肌阵挛所致的睡眠障碍。v 继发性睡眠障碍 通常起因于躯
5、体与精神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使用等原因,在有疼痛等症状的内科疾病或药物使用不当的患者中失眠很常见。常见原因 v 1. 生理老化因素:大脑皮质的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正常睡眠过程受到影响,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深度变浅,醒转次数较多,早醒,睡眠时间提前等。常见原因v 2. 不良睡眠和生活习惯:如睡眠前饮用咖啡、茶水、吃零食、吸烟和饮酒,白天打瞌睡,睡眠过晚等。v 3. 睡眠环境影响:如室温过高和过低,噪音过大、光线过强和湿度过高、过低以及卫生条件差等。 常见原因v 4. 躯体疾病因素;如前列腺疾病的夜尿增多、频繁起床小便;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喉痉挛;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心脏病导致夜
6、间心肌缺血、心绞痛引发的胸闷、气促;老年人骨关节疾病所致的疼痛和不适;睡眠呼吸异常,因咳嗽、咳痰、气急和缺氧等影响睡眠。常见原因v 5.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以及癫痫等。 v 6. 心理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性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都可以表现出睡眠障碍;常见原因v 7.药物因素:许多药物都能影响睡眠,如应用利尿药导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应用肾上腺素能药物高度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而难以入睡;经常服用催眠药的患者突然撤停药可以导致停药性失眠。 常见原因v 8. 家庭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老年睡眠影响比其他任何因素影响大,如工作状态和收入的改变、孤独、丧偶、居住地的改变、住院等,
7、老人出现心理不适应感、失落感、衰老感、被遗弃感和无价值感等;v 9. 不明因素所致:既非疾病也非生理现象,如老年下肢痉挛。临床表现v(一)失眠症v(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v(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v(四)不安腿综合征(RSL)v(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PLM)v(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v(七)继发于躯体、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临床表现v(一)失眠症 失眠是一种主观主诉,就是对睡眠的质或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常伴有醒后疲乏、日间觉醒性降低、精力、认知功能以及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入睡困难:表现为上床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仍不能睡着
8、,翻来覆去、急躁、浮想联翩,等到入睡已是深夜,甚至通宵不睡。2、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睡眠浅而多梦,每晚要醒34次以上,外面的一点动静均可促其从睡眠中醒来,醒后能再次入睡,但是睡眠效率降低(2分钟以上,尚无有效处理方法。治疗v(四)特殊情况的治疗 3、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使用改善脑血管药、抗氧化剂、新型催眠药有一定效果,氯硝西泮的疗效也较肯定。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预防继发性损伤。 4、抑郁症与痴呆的睡眠障碍治疗 抑郁症可应用抗抑郁剂,加用少量催眠药物,以提高疗效。对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目前无特效药物,除去支持疗法外,可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待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少剂量至停
9、药。链接:世界睡眠日v节日起源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IFMHN)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中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世界睡眠日v历届主题 国际睡眠微环境医学研究协作组织发起的“多睡一小时”全球公益活动 (World Sleep Day extra hour of sleep) 是每年世界睡眠日期间的全球性健康睡眠主题公益活动之一
10、,主要是呼吁世界睡眠日当日通过象征性的多睡1小时来达到世界人们健康睡眠的重视和关注! 世界睡眠日的 “多睡一小时”中国公益活动从2009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开始进入中国。 世界睡眠日世界睡眠日“多睡一小时”年份主题:2009年世界睡眠日: “让孩子多睡一小时”2010年世界睡眠日: “关爱儿童睡眠 多睡一小时”2011年世界睡眠日: “关注老人睡眠 多睡一小时”2012年世界睡眠日: “关注睡眠品质 多睡一小时”2013年世界睡眠日: “自然深睡眠 多睡一小时”2014年世界睡眠日: “健康睡眠 平安出行”2015年世界睡眠日: “健康心理 良好睡眠”2016年世界睡眠日: “美好睡眠 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