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概述第一节 国际贸易概念与分类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贸易(Trade):指商品的交换2、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和全球贸易(Global Trade)。3、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也称为国外贸易(External Trade),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思考: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有何异同?一、国际贸
2、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二)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也称对外贸易值: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货币统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总和。 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额是851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383.7亿美元,进口额为4128.4亿美元。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2016.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 贸易平衡:出口总值
3、=进口总值 贸易顺差(Surplus of Trade):出口总值进口总值 贸易逆差(Deficit of Trade):进口总值出口总值 2003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55.3亿美元。2009年实现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总额。 思考1:国际贸易额为什么不能简单的把世界各地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加? 思考2:为什么世界各国和地区进口总额会高于出口总额?想想看!想想看!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
4、、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答1:不能,会形成重复计算答2:统计出口额以(Free on Board)计算,统计进口额以(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计算,价比价多运费和保险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三)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1、对外贸易量 思考:如果一国去年的贸易额是100亿美元,今年的贸易额是200亿美元,是否可以说该国的贸易规模扩大了1倍? 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一国某时期的对外贸易额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量。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所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对外贸易值,就是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5、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出口量=出口贸易额/出口价格指数进口量=进口贸易额/进口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2、国际贸易量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额,就是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世界出口量=出口贸易额/出口价格指数世界进口量=进口贸易额/进口价格指数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 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美元,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美元,设1991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0,2001年
6、出口价格指数为160,试比较2001年世界出口值和世界出口量与1991年世界出口值和世界出口量的增长变化情况。倍年出口额年出口额14. 2140003000019912001倍年出口贸易量出口贸易量34. 1100/14000160/3000019912001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四)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关系。又称交换比价。 计算公式:(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系数大于100,该国的年度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系数小于100, 该国年度贸易条件恶化.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
7、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五)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指一国商品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计算公式:(1)出口依存度=出口额/本国的GNP or GDP(2)进口依存度=进口额/本国的GNP or GDP(3)对外依存度=(1)+(2) =进出口总额/本国的GNP or GDP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我国对外依存度的变化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5252555558586161646467
8、67707073737679828588919497 年份年份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六)贸易商品结构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家进出口额的份额. 我国贸易结构变动: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呈剪刀形状。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八)地理分布1、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 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某国或某区域集团贸易额在该国总贸易额中的比重。计算方法: 出口方向=对某国
9、或某地区出口额/该国总出口额 进口方向=对某国或某区域进口额/该国总进口额2、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 出口方向=某国或某地区的出口额/世界总出口额 进口方向=某国或某地区的进口额/世界总进口额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2006中国进出口贸易国家或地区分布国家和地区占总额比重(%)欧盟15.5美国14.9日本11.8韩国7.6中国台湾省6.1俄罗斯1.9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2004年世界贸易额国家或地区分布据WTO统计,2004年世界贸易总额达22.276万亿美元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一)按货
10、物的移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Import Trade) 净出口:专指同类商品的出口量大于同类商品的进口量的部分。 复出口:指买进外国商品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外国的贸易活动。2、进口贸易(Export Trade) 净进口:专指同类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同类商品的出口量的部分。 复进口: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 三国, 构成了第三国过境贸易。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依照商品的形态分类分为: 1、有形贸易:实物商品的交易 联合国为便于统计,把有形商
11、品分成10类,63 章,233组,786个分组,1924个基本项目。2、无形贸易: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 主要是指劳务、技术、金融等. 世界贸易组织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12大类,55分类,143个服务项目。(参见教材4页)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服务贸易的分类:过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 电信、邮电等。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国外旅游、留学、医疗等。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t) 开办商店、设立金融机构、事务所等。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 服务提供者到另一国家。
12、 海关统计通常不包括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的金额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三)按贸易统计方法以为标准分:1、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总贸易额=总进口额+总出口额2、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专门进口额+专门出口额=专门贸易总额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四)按交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为:1、直接贸易2、间接贸易3、转口贸易: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 转口贸易对中间商所在国而言,一般必须具备两 个条件:1、自然条件,即中转国的港口必须是深水港、吞叶能力强
1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各国之间的交通要冲或国际主航线上;2、人为条件:要求中转国对中转地采取特殊的关税优惠政策和贸易政策,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等,使中转费用不致过高。同时,要求该地的基础设施、交通、金融和信息等服务系统发达且完备,以利于转口贸易的进行。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五)按货物运送方式分类: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 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 邮购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 多式联运贸易(trade by Multimodal Transport) 采取海、陆、空
14、等运输方式中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运送货物(六)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分类: 现汇贸易:以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 易。如美元、欧元、日元等。 记帐(协定)贸易: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签订贸易协 定,通过记帐方式交易,不动用外汇。(年)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七)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 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八)按参与贸易的国家多少分 双边贸易:两个国家或
15、地区之间的贸易,不涉及到任何第三方。 三角贸易:货物从出口商直接运送给进口商,货款由进口商经由中间商付给出口商的贸易。 多边贸易: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间发生贸易并保持贸易收支的贸易形式。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 1、相同点 属于商品与劳务的交换 基本目的一致 交易程序基本一致 2、区别 经济环境与政治制度不同 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 国际贸易的风险大于国内贸易。四、练习题四、练习题1、一国2003年的进出口额分别是350和300亿美圆,国民生产总值是1652亿美圆,则其贸易依存度是: A、18% B、21%
16、C、30% D、40%2、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则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比重高。 A、初级产品 B、工业制成品 C、工业原料 D、都不是第一章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概述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一)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2国家的形成(二)发展概况1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2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3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8世纪60年代-1873年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空前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很大 国际贸易方式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
17、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国与国之间开始注重贸易协调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3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国际贸易受到垄断的严重影响和制约 国际贸易量增长速度放慢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况4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迅速增长 贸易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国际贸易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国际贸易向无纸化方向发展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趋于规范化,而贸易保护主义更加隐蔽化二
18、、本课程结构安排概况二、本课程结构安排概况本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部分一、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分析国际贸易形成与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政策出台的原因及对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二、国际贸易实务 按贸易的流程分为:贸易术语、主要贸易条件、运输与保险、价格、国际结算、交易磋商、合同履行等几部分三、参考书目三、参考书目1、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贾建华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陈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推荐学习杂志 国际贸易,外经贸部经贸研究院主办 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贸大学主办 国际贸易论坛,中国国际贸
19、易学会主办 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第四节 相互需求论第五节 要素禀赋论第六节 里昂惕夫之迷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 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都是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一、产生的背景 15世纪以后,西欧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兴起拜金主义思潮,认为货币是财富的代表、是国家富强的象征。 15世纪-17世纪上半叶二、重商
20、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一国拥有贵金属越多就越富有、越强大。 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一定的,国家的最主要目标是利用一切方法增强国家实力。 增加财富积累的最好手段就是使出口大于进口,保持国际贸易顺差。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三、重商主义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1、早期:货币差额论(15世纪-16世纪早期) 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rm Stafford,15541612年)2、晚期:贸易差额论(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 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m,157l一1641年)。四、政策主张:货币政策:禁止货币输出对外贸易:奖出限入实施保护关税发展
21、本国工业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五、评价1、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 立与发展2、政策主张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3、在理论上不成熟: 错误的理论基础:财富观 理论分析局限于流通领域 严格的管制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4、其贸易活动是零和游戏(zero-sum game)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英国经济学家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英国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
22、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他在该书中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和他的绝对优势说,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 关于财富的定义 一国真实财富不是以金银,而应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来衡量。 增加财富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要加强分工,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二是要增加资本的数量,以增加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 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增强国家力量的论点 斯密认为每个人都追寻自己的经济利益,在自由放任政策下,市场作用可以保证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使用都符合各自的最大利益,并使社会总产量和社会整
23、体利益最大化。 斯密批评重商主义者持续累积金银财宝的政策是枉费心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二、主要观点(重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绝对成本(absolute cost)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拥有这一产品上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加以度量,如果一国生产某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更少,或者投入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出更多,则表明该国在生产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主张各国生产并输出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产品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
24、绝对优势理论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各国都应生产自己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或某种生产技术优势的产品,可以生产该产品具有绝对的低成本,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这样,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资源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即22模型; 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劳动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
25、变; 运输费用和其它交易费用为零; 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进出口贸易总值相等; 生产和交换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 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四、绝对优势理论的举例分析 美国英国小麦(吨/每小时)61布匹(码/每小时)45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英国生产布匹有绝对优势,两国国际交换假定两国间小麦与布匹交换比例为1:1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四、绝对优势理论的举例分析 国际贸易通过交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两国的产品量,使两国均可从中获益。 结论: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外贸,倡导自由放任第二节
26、、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五、评价积极意义在于: (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2)首次明确肯定国际贸易可以为参与双方带来经济利益,从而为各国之间开展自由贸易铲除了障碍,并有力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3)斯密用其劳动价值论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从商品绝对成本差异的角度来讨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提出了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思路,从而为国际贸易古典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五、评价(4)将劳动分工的概念扩大到国际范围,提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5)提出各国利用各自的优势
27、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并使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及其收益产生的原因。二、绝对优势理论二、绝对优势理论不足之处:交换引起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要素的部门间转移会引起机会成本的变化,并可能引起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和分工程度的变化,因而绝对优势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回答下述的难题;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绝对优势, 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重点)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重点)一、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
28、2一1823)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主张自由贸易主张 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保证把资本用于最有利于资本家的用途。 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论证: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从而有利于资本积累。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二、主要内容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都处于劣势,两国也可进行互利贸易。 一国专门生产、出口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即22模型;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
29、的规模报酬不变 无运输费用与关税壁垒生产要素在国内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只有易货贸易不存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四、比较优势的确定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成本 产品A的相对成本=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机会成本 产品A的机会成本=减少的产品B产量/ 增加的产品A产量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五、比较优势理论的举例分析 分工前:美国英国小麦(吨/每小时)61布匹(码/每小时)42 美国生产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英国生产两种商品都是绝对劣势。但两国仍可
30、进行国际分工。结论:即使两种产品的生产全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具有比较优势,也可以从贸易中获益。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五、比较优势理论的举例分析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情况下均可以进行贸易, 从中获利?有没有例外? 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不利比例相同时,没有互惠贸易发生。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六、评价 积极意义: 促进了英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补充了斯密理论的遗憾:绝对劣势国家同样可以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和交换酬不变 不足之处: 该理论所揭示的是各国贸易的短期利
31、益所得 无法解释不同劳动量的产品之间交换是否有违等价交换原则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练习题: 甲国生产笔和纸的成本分别是6和8,而乙国生产笔和纸的成本分别是4和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甲国在笔和纸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乙国在笔和纸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C甲国在笔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纸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 D乙国在笔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纸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 E甲国应向乙国出口纸,乙国应向甲国出口笔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四节 相互需求论第一节、相互需求论第一节、相互需求论一、相互需求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
32、ry) 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约翰.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 提出相互需求论。马歇尔(A1fred Marshall,18421924年) 英国经济学家 利用图形作了进一步分析与说明。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基本观点 穆勒承认按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但是各国商品交换比例的大小会影响双方在贸易中的利益分配。2、互惠贸易的范围 美国与英国的比较优势(表中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投入相同) 商品国家小麦布匹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 美国6吨4码6:4英国1吨2码1:2 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
33、穆勒的相互需求论思考: 按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两国应如何分工 ? 如果两国间交换比例为小麦:布匹=1:2/3,美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低于该比例呢? 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小麦:布匹= 1:2,英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高于该比例呢? 国际分工后,两国贸易,小麦与布匹的交换比例范围到底是多少?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XYO美国不参美国不参加贸易区加贸易区pus 互惠贸易区互惠贸易区1 1:2/3 2/3 (下限)(下限)1:11:4/31:2(上限)(上限)英国不参英国不参加贸易区加贸易区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穆勒认为,两国间商品交
34、换比例的上下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的产量决定的,而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之间,才会使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两国间交换比价的范围: CW2C32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3、贸易利益的分配 穆勒认为,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本国分得的利益越少;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4、相互需求法则: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
35、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 需求方程式:当两国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5、基本评价 积极意义 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和贸易利益如何分配。 从一个新的角度-需求角度来考察交换价格,是前人没有涉及的。不足之处 该理论以两国贸易平衡作为贸易条件决定的前提,但两国贸易平衡并不容易实现。 该理论只能应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1、提供曲线: 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的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
36、数。或者说是,一国在不同的相对商品价格水平下(贸易条件)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2、供给曲线的推导 生产可能性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 隔离均衡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贸易条件: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或: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一定数量商品的出口可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贸易条件类型 A、净贸易条件 B、收入贸易条件 C、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A、净贸易条件N是出口价格商品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表示:出口一个单位商品能获得多少单位进口商品。 计算公式 N=Px /Pm
37、*100% N代表净贸易条件 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当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则该国贸易条件恶化。反之,有利。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B、收入贸易条件I 以贸易量指数与商品贸易备件相乘表示总贸易量变化的指数。 表示:基于出口的进口能力-出口收入能获得多少进口商品。计算公式: I=(Px/Pm)*Qx I代表收入贸易条件 Qx代表贸易量指数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C、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S 是在净贸易条件N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Zx)作用所得到的贸易条件。 表示:包含在出口商品中的每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38、进口商品的数量。 计算公式为: S=(Px/Pm)*Zx S代表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Zx代表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D 这个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且考虑到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表示:包含在出口商品中的多少单位本国生产要素来换取包含在进口商品中的一单位外国生产要素。 计算公式: D=(Px/Pm)*(Zx/Zm)*100% D代表双因素贸易条件 (Px/Pm)是净贸易条件 (Zx/Zm)*是出口商品劳动变化和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之比。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A国提供
39、曲线的特点:A A国的提供曲线位于自给自足的价格线国的提供曲线位于自给自足的价格线PA PA 1/41/4之上之上 A A国的提供曲线凸向国的提供曲线凸向X X轴,这表明轴,这表明X X轴所代表商品是其轴所代表商品是其比较优势所在,应该出口。比较优势所在,应该出口。 一是A国在生产更多用于出口的X时会面临机会成本递增的问题二是A国消费的Y越多,X越少,Y的边际效用就会越低于X的边际效用 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B国提供曲线的特点:B B国的提供曲线位于自给自足的价格线国的提供曲线位于自给自足的价格线PB PB 4 4之下之下 B
40、 B国的提供曲线凸向国的提供曲线凸向Y Y轴,这表明轴,这表明Y Y轴所代表商品是其轴所代表商品是其比较优势所在,应该出口比较优势所在,应该出口 一是B国在生产更多用于出口的Y时会面临机会成本递增的问题二是B国消费的X越多,Y越少,X的边际效用就会越低于Y的边际效用 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3、贸易均衡的条件 一方的出口数量等于一方的进口数量,使双方的进出品平衡。 各国贸易收支平衡,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相等。 对各国提供了最大的生产和满足。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4、基
41、本评价 马歇尔利用“供给曲线”说明了均衡贸易条件的形成,并创造性地运用几何图解法解释经济问题,这些都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马歇尔主要是论证和补充了穆勒的学说,并未突破穆勒“相互需求论”的局限性。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五节 要素禀赋论第五节第五节 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 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Heckschor,l879-1952)和俄林(Ohlin,1899-1979)提出。该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原理(The Heckschor - Ohlin Theorem),或简称赫-俄原理(H-O原理)。 萨缪尔森(P. Samuelson)用数学方
42、法论证了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必然。这一拓展的要素禀赋理论就是“要素价格均等说”,也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原理(The Heckschor Ohlin - Samuelson Theorem),或简称(H-O-S原理)。 一、相关概念一、相关概念 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每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所能生产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它表明一国的生产、供给多少是由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决定。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指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
43、商品不同组合的轨迹。它决定了一国的偏好和需求状况。社会无差异曲线有两种用途:一是可以用来确定一国均衡消费点;二是从规范分析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一、相关概念一、相关概念 生产要素: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要素密集型产品分为:土地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程度: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一、相关概
44、念一、相关概念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美国是资本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如果以资本/劳动的比率衡量,加拿大的资本要素比美国更丰裕,如果以资本/土地的比率来衡量,香港地区的资本丰裕度远远高于美国。国 家资本/劳动(每个劳动力比美元数)资本/土地(每公顷土地比美元数)劳动/土地(每公顷土地比劳动人数)澳大利亚7415.567.20.009巴 西1151.642.80.038加 拿 大10583.1198.00.019日 本3358.55286.510574香港地区1368.590739.166.308美 国10260.91058.60.103表3-1 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二、二、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
45、论)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一)要素禀赋论的假设条件 (l)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与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L与K),即222模型;(2)两国生产同一种商品使用的技术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3)两个国家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二、二、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一)要素禀赋论的假设条件 (5)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化;(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即两
46、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 (7)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的限制; (8)两国资源被充分利用; (9)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二、二、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二)H-O学说的主要结论1、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生产同样产品存在价格绝对差异。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3、国家间要素的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4、各国应出口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互相交换就产生国际贸易。二、二、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商品价格技术要素供给要素价格要素的派生需求商品的最终需求偏好生产
47、要素的分配二、二、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三)H-O的进一步说明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二、二、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三)H-O的进一步说明 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二、二、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四)基本评价 (1)过分突出供给的差异,单纯地强调生产要素的供给对贸易格局的影响,忽略了产品需求方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事实上,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 (2)一些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刻,与事实不符,如机会成本不变等。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它背离了劳动
48、价值论,掩盖了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剥削行为。 (4)过于强调静态分析。三、三、H-O-S(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一) H-O-S理论 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会消除生产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 萨缪尔森(美国)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因此该理论又称为赫俄萨原理(HOS Theorem)三、三、H-O-S(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二) HOS的假设条件 (1)贸易前后,两个国家生产同样两种商品; (2)生产每种商品都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3)两国生产每种商品的
49、技术水平是完全一样的; (4)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一样;(5)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 (6)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能完全自由地流动,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则完全不能流动; (7)两国根据各自的比较利益,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但不实行完全的国际分工,就是始终都生产两种商品,而不是只生产一种占优势的产品。三、三、H-O-S(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三)主要观点 (1)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即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2)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
50、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价格不断下降,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3)随着同种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必将达到均等,即国际贸易使两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4)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价格会趋于均等。三、三、H-O-S(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四)相对和绝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证明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是指自由贸易使两国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等,即 (W/r)A=(W/r)B。 要素绝对价格均等是指自由贸易将会使贸易双方同质的生产要素报酬相等,即实际工资、实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