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一模生物试卷中考一模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不含消化酶,但可以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肠液 C胃液 D胆汁 【答案】D 【解析】【解答】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A 错误; B.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B 错误; C.胃液含有胃蛋白酶,C 错误; D.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肝脏能分泌胆汁,首先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然后胆汁从胆管进入小肠,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 2春风暖阳桃花朵朵,桃花结构中能够产生花粉的是( )
2、 A雌蕊 B雄蕊 C花瓣 D花托 【答案】B 【解析】【解答】AB由分析可知,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其中花药里面含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因此,桃花结构中能够产生花粉的结构是雄蕊,故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C花瓣能保护花的内部,有的可以吸引昆虫,故 C 不符合题意。 D花托是花柄或小梗的顶端部分,一般略呈膨大状,花的其他各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上面,故D 不符合题意。 【分析】一朵完整花由花托、花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如图: 3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特征最先发展的是( ) A体型变大 B直立行走 C行走速度
3、D攀援能力 【答案】B 【解析】【解答】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的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4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B兔的黑毛和直毛 C香茄的黄果和草果的红果 D人的能卷舌和无酒窝 【答案】A 【解析】【解答】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A 正确; B、
4、兔的黑毛和直毛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B 错误; C、香茄的黄果和草果的红果,是两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C 错误; D、人的能卷舌和无酒窝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D 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无机盐 纤维素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淀粉的化学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从胃开始,脂肪在小肠内进行,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吸收。所以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不是蛋白质
5、、淀粉、脂肪,故 A 错;不是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故 B 错;不是脂肪、淀粉、蛋白质,故 C 错;是淀粉、蛋白质、脂肪,故 D 正确。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食物化学性消化的起始器官。 6巴西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大力发展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请问,从生物学的角度,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C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甘蔗渣中含丰富的葡萄糖,加入酵母菌,通过酵母菌发酵可
6、以产生大量的酒精,这项技术属于发酵工程,可见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酵母菌分解甘蔗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发酵成酒精的过程,属于发酵技术。 7下列各项中,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答案】B 【解析】【解答】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只有生产者,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B 符合题意;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只有生产者,缺少
7、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C 不符合题意; D、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缺少分解者,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的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 8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
8、越暗,图 C 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 D 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图 AB 中的细胞体积较 C 小,较 D 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 【分析】视野调暗应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视野调亮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广东的重要水果之一,吃荔枝时,要将外层比较粗糙的皮剥下,剥下的这层皮属于( )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答案】A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荔枝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A 正确
9、; B、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B 错误;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C 错误;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机械组织起到支撑作用,能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D 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是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和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具有保护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营养组织由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输导组织由运输物质的功能,机械组织起到支撑的作用。 10图为一定条件下测得的两
10、种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相比,较适合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生活 B黑暗中放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少 C长时间处于 D 的光照强度,不能正常生长,能正常生长 D从图可知,光照强度为 E 时,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答案】D 【解析】【解答】A、两种植物相比,到达吸收二氧化碳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要大于到达吸收二氧化碳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则较适合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生活,A 不符合题意; B、光照强度为 0 时,两种植物处于黑暗中。在纵坐标上,原点以上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原点以下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因此在黑暗中,放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少,B 不符合题意
11、; C、长时间处于 D 的光照强度,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不能积累有机物,则导致不能正常生长;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能积累有机物,则能正常生长,C 不符合题意; D、当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一部分来自外界空气,一部分来自于植物本身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从图可知,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呼吸作用的少,因此当光照强度为 E 时,两种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量一样,但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比光合作用的少,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相同,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以及曲线图的分析。在一定范围内
12、,光照强度越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越大。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光照强度、温度。曲线图要注意横纵坐标代表的是什么变量,还要注意分析起点、转折点、交叉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回答。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遵循的根本理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爱护植被,绿色植物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禁止乱捕滥杀,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提倡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经发酵技术处理可以变成优质肥料 D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增加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
13、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图中碳氧的相对平衡,A 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不符合题意; C、厨余发酵桶主要是采用波卡西堆肥法的方式来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波卡西堆肥法主要就是利用EM 活菌制剂混合到被发酵物里,放进密封的发
14、酵容器里,通过厌氧发酵,来分解被发酵物质的一种堆肥方法。波卡西堆肥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园艺理念制成的新式家庭堆肥器,通过对厨房食物垃圾的分解发酵,得到营养丰富的有机土及液体肥料,变废为宝,是厨余垃圾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解决了垃圾分类厨余垃圾难于处理的问题,C 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因为外来物种在本地没有天敌,造成本地物种遭到破坏和减少,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资源;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5)其他因素的影响。 12给农作物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时,土壤溶液浓度
15、(甲)与根毛细胞液浓度(乙)的关系是(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甲小于或者等于乙 【答案】A 【解析】【解答】农民给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甲)过高,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乙) ,即甲大于乙,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A 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周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13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后可形成白细胞、神经细胞等,用以治愈白血病、脑瘫等疾病,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的( ) A分裂 B生长 C分化 D癌变
16、 【答案】C 【解析】【解答】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后可形成白细胞、神经细胞等,这是因为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化产生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各种血细胞。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干细胞产生的细胞能形成神经细胞、肌细胞、红细胞等多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该过程主要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4下列关于染色体与 DNA 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BDNA 是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人体细胞中的 X 染色体都来自其母亲 D一条染色体中含有一条 DNA 分子 【答案】C 【解析】【解答】A、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一条
17、DNA 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 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可以说: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上有数万个基因,A 正确; B、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 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 正确; C、男孩的 X 染色体来源于母亲,Y 染色体来源于父亲;女孩的一条 X 染色体来源于父亲,一条 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C 错误; D、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 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
18、有一个 DNA 分子,D 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个 DNA 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15在田径赛场上,接力赛是最刺激、兴奋的的一个项目。如图是男子 4100 米接力赛中的交接棒动作。下列关于该动作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多组肌肉群参加 B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C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D交棒时肱二头肌收缩 【答案】D 【解析】【解答】A完成任何一个动作,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完成的,A 不符合题意。 B骨的
19、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B 不符合题意。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C 不符合题意。 D交棒时,相当于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 ,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
20、够收缩和舒张。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16如图,某农田中有花生、玉米、鼠,蛇和鹰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生物共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农田中的花生和玉米在生物圈中属于生产者,而鼠、蛇、鹰则在生物圈中属于 。 (3)该食物网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该成分可以促进自然界的 。 (4)如果由于人类捕杀导致鹰和蛇的数量下降,则鼠的数量将会 (填“增加”或“减少”) ,造成花生和玉米减产。如果种植花生玉米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则体内农药残留积累最多的最可能是农田中 。 【答案】(1)4 (2)消费者 (3)分解者;物质循环 (4)增加;鹰 【解析】【解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
21、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图中共有 4 条食物链:花生鼠鹰;花生鼠蛇鹰;玉米鼠鹰;玉米鼠蛇鹰。 故答案为:4。 (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蚀性动物) ,因此,鼠、蛇、鹰则在生物圈中属于消费者。 故答案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图中所
22、示食物网缺少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水和无机盐渗入到土壤中,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分解者可以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分解者;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复杂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能力的大小,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多,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小,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此生态系统的
23、生产者是花生、玉米,消费者是鼠、鹰、蛇,如果鹰、蛇的数量骤减,导致鼠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所以鼠的数量迅速上升,导致花生、玉米由于鼠的增加而被减产。 故答案为:增加;鹰。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故如果种植花生玉米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并且这种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则鹰体内农药残留积累最多。 【分析】 (1)食物链的书写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
24、非生物的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的部分。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17如图为某家族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I、II、III 分别表示祖、父和孙三代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遗传系谱图中 II-3 和 II-4,以及 ,可知血友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2)II-3 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II-3 和 II-4 表现正常,III-7患病,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3)若用 H、h
25、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 I-1 的基因组成是 ,III-10 的基因组成为 Hh的概率是 。 (4)若 II-3 和 II-4 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 【答案】(1)III-7 (2)22 条+X 或 22 条+Y;变异 (3)Hh;100% (4)25% 【解析】【解答】 (1)根据某家族血友病的遗传图解可知:-3 和-4 均正常,而7 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7 个体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 故答案为:-7。 (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 22 条+X 染色体
26、的精子或含 22 条+Y 染色体的精子。-3 表示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22 条+X 或 22 条+Y。-3 和-4 表现正常,-7 患病,体现了亲子间的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故答案为:22 条+X 或 22 条+Y;变异。 (3)若用 H、h 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由于-4 正常,-5 患病,所以-1(正常)的基因组成一定是 Hh。-9 患病,其基因组成为 hh,分别来自-5 和-6,-5患病,因此-6 的基因组成为 Hh,-10(正常)的基因组成为 Hh 的机会是 100%。 故答案为:Hh;100%。 (4)若用 H、h 表
27、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由于-3 和-4 表现正常,-7 患病,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3 和-4 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25%。 故答案为为:25%。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基因组成是杂合体。血友病是隐性遗传病。通过“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基因的显隐性。通过画遗传图,分析遗传图解,是本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18某同学想比较甜椒植株上、中、下部位叶片的淀粉含量,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图 1 装置中
28、,小烧杯内应加入 进行脱色,取出叶片在清水中漂洗后滴加 ,检测淀粉的存在。 (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号叶片颜色为浅蓝色,号叶片蓝色变深,号叶片蓝色最深。由此可知,甜椒植株上部叶片中 。 (3)图 2 是甜椒生理过程示意图,A-D 表示物质。若该过程是光合作用,则 D 是 ,通过叶脉中的 运输到叶片;若 A 是氧气,图示的生理过程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 【答案】(1)酒精;碘液 (2)淀粉含量最少 (3)水;导管;线粒体 【解析】【解答】 (1)图 1 表示脱色,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验证淀粉的存在。 故答案为:酒精;碘液。 (2)遇
29、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实验现象是:号叶片颜色为浅蓝色,号叶片蓝色变深,号叶片蓝色最深。由此可知,甜椒植株上部叶片中淀粉含量最少。 故答案为:淀粉含量最少。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 2 是甜椒生理过程示意图,A-D 表示物质。若该过程是光合作用,则D 是水,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若 A 是氧气,图示的生理过程为呼吸作用,在细胞结构的线粒体中进行。 故答案为:水;导管;线粒体。 【分析】 (1)光合作用的验证绿叶在
30、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酒精脱色、漂洗、染色、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实验要点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遵循单一变量的对照原则,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有进行的处理的一组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是对照组。 1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体重约 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 20 只。 给甲组小鼠注射 0.2
31、mL 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 0.2mL 胰岛素制剂。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下: 甲组小鼠活动正常; 乙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抽搐等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 请分析回答: (1)步骤 1 中各组均用小鼠 20 只,而不是 1 只的原因是 。 (2)本实验设置甲组起 作用,实验变量是 。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的结论: 。 (4)在人体内胰岛素是由 分泌的。在现实生活中,注射胰岛素可用于治疗 。(填疾病名称) 【答案】(1)减少偶然性,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对照;胰岛素 (3)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4)胰岛;糖尿病 【解析】【解答】 (1)
32、小鼠 1 只具有偶然性,步骤中各组均用小鼠 20 只,而不是 1 只的原因是减少偶然性,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故答案为:减少偶然性,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给甲组小鼠注射 0.2mL 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 0.2mL 胰岛素制剂。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胰岛素。 故答案为:对照;胰岛素。 (3)乙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抽搐等低血糖症状,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 故答案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4)在人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
33、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故答案为:胰岛素;糖尿病。 【分析】胰岛分泌胰岛素能调节血糖。胰岛素分泌的部位是胰腺内的胰岛,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做题时要注意实验的运用的三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重复性原则) 。 四、资料分析题四、资料分析题 20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冠病毒引发新冠肺炎
34、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勤洗手、戴口罩、居家隔离,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 资料二:新冠疫情在国外还呈蔓延趋势,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控制。我国对肺功能严重受损的危重患者,采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人工肺,见图) ,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救治患者。 资料三:我国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大规模集中疫苗接种来了!截至 2021 年4 月 3 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13667.7 万剂次,极大增强了我们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1)该病毒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当我们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便扩张,使含有病毒的飞沫经 进入肺,使肺受损。 (2)勤洗手、戴口罩,从传染病预防的角
35、度来看,这些措施属于 ,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会发挥作用,这属于 免疫。 (3)医生采用“人工肺”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时,“人工肺”模拟了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 (填“”或“”)含氧量高。 (4)从免疫角度看,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属于 。 (5)新冠病毒在迅速传播的时候,不断产生变异使新冠肺炎成蔓延之势,变异病毒出现的原因,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解释。 【答案】(1)呼吸道 (2)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 (3) (4)抗原 (5)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 (1)新冠肺炎病毒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当我们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所以胸廓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压相应
36、变小,含有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肺,使肺受损;所以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故答案为:呼吸道。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勤洗手,目的是防止病毒通过接触或者空气媒介传播,所以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 (3)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氧气进入人体,人体组织细
37、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人工心肺机排出,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图中从流出的血液含氧丰富。 故答案为: (4)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抗原。 (5)新冠病毒在迅速传播的时候,不断产生变异使新冠肺炎成蔓延之势,变异病毒出现的原因,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故答案为:自然选择。 【分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疫苗是灭活的病毒,属于抗原。 (3)生物的进化可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