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第二节 气、血、津液学说气、血、津液学说v概述v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v1、气是不断运动、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是循行于脉内的红色液体;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v2、气,具有推动、温煦、气化等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为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属于阴。3 气、血、津液与脏腑组织的关系气、血、津液与脏腑组织的关系v(1)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必须获得气、血、津液的滋养,才能发挥其功能;v(2)气、血、津液的生成与代谢,又必须依赖脏腑、经络等组织的正常的生理活动。v(3)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方面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广泛的密切的联系。精的
2、概念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 )与后天水谷精微(即“后天之精” )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之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 中医学的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中医学的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v狭义之精狭义之精,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生殖之精。这是中医学中精的本始含义,是中医学精概念产生的始基。广义之精广义之精,是指人体的血、津液、及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等一切精华物一切精华物质质。血、津液虽均属于广义之精的范畴,但从具体物质的生成与功能而言,精与血、津液的
3、概念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精概念的范畴,仅限于先天之一般说来,精概念的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称为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称为“一般一般意义的精意义的精” ),并不包含血、津液),并不包含血、津液。 一、气(一)气的概念v1、古代哲学概念:v气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v气是构成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气是构成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2、中医学所说的“气”v两个方面:v(1)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v(2)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二)气的生成v1、构成
4、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v(1)先天之精气,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v(2)水谷之精气,源于水谷,经脾胃的运化而生成;v(3)经肺吸入自然界清气。2、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因素v(1)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营养、自然环境v(2)相关的脏腑组织器官:肺、脾胃、肾等。v其中脾胃运化功能尤为重要,气血化生之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充养先天之精。v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 ;肺为生;肺为生气之主气之主 。(三)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v(1)含义: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v(2)生理表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液
5、的生成、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v(3)病理现象: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迟缓或早衰;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功能低下;血液的生成不足、运行障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障碍。2、温煦作用v(1)含义:阳气气化生热,熏蒸、温暖机体的作用。v(2)生理:维持人体正常体温;维持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保障血液、津液的正常环流。v(3)病理:温煦作用下降:体温降低,脏腑组织器官功能下降,血液、津液运行迟缓;某些因素导致气郁,郁久化热,体温升高,脏腑组织器官功能过于兴奋,血液、津液流速过快。v“气有余便是火气有余便是火”,“郁久化热郁久化热”,“五志化火五志化火”等等3、防御作用v(1)含义:护卫
6、肌表,防御入侵;抗击入侵病邪,驱邪外出。v(2)生理表现:邪气不易入侵;入侵后不易发病;即使发病,病情不重,易于痊愈。v(3)病理现象:抗病能力下降:邪气易于入侵而发病;患病病情重,难得治愈,预后不好。4、固摄作用v(1)含义:具有防止液态物质无故流失的作用。v(2)生理:固摄血液(脾统血);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和排泄的量;固摄精液(肾藏精);固护内脏位置。v(3)病理:脾不统血的各种出血症;气虚自汗、小便失禁、大便溏泻等;肾虚滑精、早泄;内脏位置下垂等。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的关系v相反相成相反相成v也可理解为动力与制动力的关系。5、气化作用v(1)含义:通过气的运动而
7、产生的各种变化。实际上是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即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v(2)生理、病理表现:见书P43(四)气的运动v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v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v3气运动的意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v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v(1)五脏: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v(2)六腑:以降为顺。总体是降,降中寓升。v(3)脏
8、腑之间的关系: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心肾相交。v(4)某一脏腑:其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体,如肺之宣发肃降、小肠之分清别浊等等。v总之,脏腑之气的运动,在生理状态下体现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点和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规律。5、气机调畅的概念 v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v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失调”。v气运行不通畅,阻滞不通气滞;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逆;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溢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气结,或气郁,或气闭等等。(五)气的分类v主要分类v(1)与邪气相对而言,
9、称为正气;v(2)从生成来源而言,分为元气、谷气;v(3)从分布部位而言,分为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1、元气 v基本含义:内经称为“真气”,难经又称“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v(1)生成:根源于肾,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 ,依赖后天之精来充养。与肾、脾肾、脾胃胃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 v(2)分布: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于全身,无处不到。(3)主要功能v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五体、官窍的生理活动。v征象v元气旺盛,则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正常,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协调,身体健康、活力旺盛,延年益寿;元气衰
10、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减弱或失调,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甚至夭折。 2、宗气 v基本含义v又名“大气”、“动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v(1)生成:由脾胃运化、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而生成。 与肺、脾胃关系密切。(2)分布v宗气生成后积聚于胸中(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上气海”,又称“膻中”),通过上出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下蓄于“下丹田”。此外,内经中还指出宗气可由气海向下注入气街,注足阳明胃经再下行于足。 (3)主要功能va
11、.行呼吸(即宗气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能推动肺的呼吸。因此,凡是呼吸、语言、发声,皆与宗气有关);b.行血气(即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因此,凡是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c.与人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d.资先天(即宗气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助先天元气)。 征象 v宗气旺盛,则呼吸徐缓而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洪亮,心搏、脉搏徐缓有力、节律一致;若宗气衰少,可见呼吸短促微弱,语言不清,声音微弱,心搏、脉搏躁急,节律不齐或微弱无力等症状。 3、营气v基本含义:是与血共同运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又称“荣气”,“营血”,“营阴”。v(1
12、)生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中精纯部分所化生 。v(2)分布:行于脉中,循行全身 。v(3)主要功能:a.化生血液;b.营养全身。4、卫气v基本含义: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又称“卫阳”。v(1)生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中慓悍滑慓悍滑利利部分所化生 。v(2)分布:运行于脉外,布散全身。 (3)主要功能va.防御外邪(即卫气布达于肌表,起着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b.温养全身(即卫气具有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的作用);c.调控腠理(即卫气能够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使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从而保证了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营气与卫气的区别及联系v两者的
13、区别:v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慓疾滑利(易于流行)。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气的功能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卫气的功能是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营气属阴,卫气属阳。两者的联系v两者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营卫失和,就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二、血(一)血的概念v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v血必须在脉中正常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v“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血在脉
14、中运行受阻,或溢出脉外成为“离经之血”,不仅丧失其生理功能,而且成为致病因素。(二)血的生成v1、化生之源化生之源 v(1)水谷之精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v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v(2)肾精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v肾精充足,则可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v此外,肾精化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2、相关脏腑、相关脏腑 v(1)脾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 v(2)心肺 心肺的生理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v(3)肾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肾精化生肾气,而肾气能推动、激发和调控各脏
15、腑的生理活动,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促进心肺的气化功能,从而有助于血液的化生。 (三)血的功能v1、营养和滋润的功能v征象:反映在面色、肌肉、皮肤、毛发、感觉和运动等方面 v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v征象:生理,血气充盈,血脉调和、流利,则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运动自如;病理,血虚、血热或血运失常,则神疲健忘,失眠多梦,甚则精神恍惚、谵语、昏迷等。(四)血的运行v1、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v(1)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之间、温煦与凉润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v(2)脉道的完好无损与通畅无阻也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v(3)血液的质量,包括充盈
16、与否、清浊及黏稠状态等,都可影响血液的运行。v(4)病邪的影响。 2、相关脏腑v(1)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v(2)肺朝百脉,主治节,能够助心行血。v(3)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够推动和促进血行,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肝又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可以根据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需要,在肝气疏泄功能的协调下,调节脉中循环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同时还可以防止出血。 v(4)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控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脉外。v总结: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脾气的统摄和肝气的藏血是固摄控制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而心、肺、
17、肝、脾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 三、津液v1、津液的概念津液的概念 v(1)基本概念v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唾、涎、涕、泪和胃液、肠液、关节腔液、胸腹腔等间隙的液体等),是液态样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津和液的区别与联系津和液的区别与联系 v区别区别 vA.性状:津,性状较清稀、流动性较大;液,性状较浓稠(稠厚)、流动性较小。vB.分布部位:津,主要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液,主要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vC.功能:津,具有
18、滋润作用;液,具有濡养作用。vD.属性:津属阳,液属阴。 联系联系 vA在生理上:两者同属于人体正常水液,同由脾胃的运化功能等所化生;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互补转化,故常“津液”并称,在生理上一般不作严格区分(津和液的区别主要用于临床对津液损耗而出现“伤津”、“脱液”病理变化的分辨)。vB在病理上:“伤津”和“脱液”的病变,也有联系:“伤津”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脱液”;“脱液”必兼有“伤津”。(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v1、津液的生成 来源于饮食水谷,主要与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机能有关。 2、津液的输布v主要是依靠肾气蒸化和调控、脾气运化、肺气宣降、肝气疏泄和三焦通利等生理机能的协调配
19、合来完成的。v(1)脾气散精 一方面将津液上输于肺,另一方面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v(2)肺主行水 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v(3)肾主水 肾对津液输布起着主宰作用。首先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是脾的散精,胃的“游溢精气”,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分清泌浊”等作用的动力;此外由肺下输至肾的水液,经肾的气化作用后,清者蒸腾,经三焦上输于肺而布散全身,浊者化为尿液注入膀胱。 v(4)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推动津液的输布环流。v(5)三焦决渎 三焦是津液在体内输布的通道。3、津液的排泄v有尿、汗、呼气与粪便四个途径;主要依赖于肾、肺、脾、膀胱和大肠等脏腑的生理机能协调配合来完成。 v总结
20、: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由许多脏腑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而完成的;其中尤以脾、肺、肾脾、肺、肾三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而肾主水的生理机能最为重要。(三)津液的功能v1、滋润、濡养作用v2、化生血液v3、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v4、排泄代谢产物v5、运载全身的气(病理:气随液脱)四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v(一)气与血的关系v1、气为血之帅 v(1)气能生血v原理: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v生理体现:气盛则血充。v病理表现:气虚则血虚。v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2)气能行血v含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v生理体现:气的充盈,而
21、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v病理表现:气虚或气滞,均可导致血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之逆乱。v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常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3)气能摄血v含义: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v生理体现:气旺则血统。v病理表现:“气虚则血逸”(即“气不摄血”) 。v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气虚出血病证,必须补气以摄血。v总结:气对于血的生成和运行具有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2、血为气之母 v(1)血能养气v含义: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v生理体现:血足则气旺。v病理表现:血虚则气虚。v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气少的病
22、证,必须气血双补。 (2)血能载气v含义及生理体现: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v病理表现:血虚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气随血脱。v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大出血时,在紧急止血的基础上,往往多用大剂补气药物来益气固脱。v总结:血能养气、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即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之一),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以自学为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以自学为主)v气与津液的关系十分相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亦可归纳为:气能生津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气能摄津津、津能生气津能生气和津能载气津能载气等五个方面。(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23、v津血同源津血同源 v1含义:津液和血来源相同而又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v2生理体现v(1)津液与血液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v(2)津液进入脉中,与营气结合,便化生为血液;血液中的津液,与营气分离而渗出脉外,便化为津液。v因为汗液为津液所化生,而津血同源,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 v3病理表现:津血互损。v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v(1)治疗津血互损的病证,应津血互补;v(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v1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如何? v2、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有哪几个方面? v3、人体之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机能尤为密切相关? v4、人体之气运动的
24、基本形式如何?何谓气机调畅与气机失调? v5、人体之气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何谓人体之气的调控作用?人体之气的推动作用与调控作用相互协调有何生理意义?【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v6、气的温煦作用对人体有何重要的生理意义?其作用减弱有何主要病理表现? v7、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作用减弱有何主要病理表现?v8、气的固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作用减弱有何主要病理表现? v9、试述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各自的基本含义、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v10、试述营气和卫气的区别与联系。 v11、血的化生之源如何?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v12、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v13、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腑的机能密切相关? v14、何谓津液?津和液有何区别与联系?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v15、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各与哪些脏腑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v16、如何理解气和血的关系? v17、何谓“精血同源”?何谓“津血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