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与发展南通大学政治学院南通大学政治学院庞增安庞增安1五位一体的基本内涵 “五位一体” :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说。 2 五位一体中五大建设的地位: 经济建设是根本 政治建设是保证 文化建设是灵魂 社会建设是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3十
2、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具体要求经济建设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最核心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不放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具体要求政治建设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
3、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具体要求文化建设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4、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6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具体要求社会建设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加
5、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成果,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7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具体要求生态文明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应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三个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消费观念转变、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
6、好生产生活环境。8五位一体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协调推进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9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是在改革开放34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从总布局的形成发展的进程上看,先后经历了“一个中心以经济建
7、设为中心”;“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发展阶段。10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经济建设是根本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举;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3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历程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成就与问题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成就与问题。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经济建设是根本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12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经济建设是根本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
9、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13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经济建设是根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10、、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4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文化建设是灵魂 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提出的时间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5五
11、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文化建设是灵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1996年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把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重要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重振国民精神,部署“文化兴国”战略。寻求一条解决文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融合多元文明,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时
12、通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发扬传统精神,凝聚文化共识。 16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文化建设是灵魂 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经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文化建设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指导文化建设的科学理念,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妨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文化资源丰厚的文明大国的国际文化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根本扭
13、转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力的状况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17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政治建设是保证三位一体从政治体制改革到政治文明的提出提出的时间:1989年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和一系列相关的讲话中,都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论述,包括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
14、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论述,实际上都涉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 18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政治建设是保证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2002年5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至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就形成了。 19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政治建设是保证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发展民主”的问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创新。一、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二、作出深化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部署。2011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个方面全面阐述和论证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
16、革理论。 20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社会建设是条件 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域提出的时间:2002年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提出的背景: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加以阐述,创新性地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理论。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在体制转轨期和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在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社会建设是条件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过程:2004年9月,党
17、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强调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004年12月,胡锦涛在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2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社会建设是条件和谐社会理论
18、提出的过程: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做了正式确认,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3同时,第一次在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列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专题。标志着党的社会建设理论正式形成。
19、 23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社会建设是条件和谐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的社会状态,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24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社会建设是条件 中国十八大关于
20、社会建设的阐述: 中国十八大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具体从六个方面加强社会建设:(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5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域 提出的时间:2005年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 生态
21、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6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当前生态环境现状 人口资源环境难题 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人民期待与现实选择差距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1972年, “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阐释环保问题;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 1992年巴西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
22、议程,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一座重要里程碑。27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 “九五”计划(19962000年)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的两项基本战略,并以这两项战略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十五”计划(20012005年)具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的阶段性目标,编制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专项计划。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 28五位一体总
23、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 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概念。指出: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29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
24、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2011年3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0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25、、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1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大意义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反映了改革开放34年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五位一体总布局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深远。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