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等级考)期中诊断测试卷 共 6 页 第 1 页 综合测试综合测试2022.04 考生注意: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2 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文化的多样性(28 分) 世界文化丰富多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 请在时间轴上标注下列成就出现的大致位置。 (16 分,写字母)A.大宪章颁布 B.十二铜表法C.神农本草经 D.子产铸刑书E.农政全书 F.齐民要术G.吕大钧撰成吕氏乡约H.唐律疏议颁布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不同的古代文明区
2、域具有不同的特征。请将下列文字表述的特征与地图中字母的区域准确对应。 (5 分,写字母)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佛教的产生( ) 文艺复兴的中心( ) 伊斯兰教的产生( ) 启蒙运动的中心( ) 高三历史(等级考)期中诊断测试卷 共 6 页 第 2 页 3. 追思历史名人的思想火花(5 分,写字母) 人物 思想主张 马丁路德( ) A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康德( ) B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工商皆本 亚当斯密( )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守仁( ) D 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黄宗羲( ) E 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主张自由竞争 4
3、.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下列中国学校形式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2 分) A.太学-书院-国子监-学堂 B.太学-国子监-书院-学堂 C.国子监-书院-太学-学堂 D.太学-书院-学堂-国子监 二、从分散走向整体(24 分) 学校兴趣小组研究“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这一课题,发现人类的交往是由局部交流发展为世界性交流。他们搜集到如下材料。 5. 请把这些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写字母,12 分) A B C D E F 高三历史(等级考)期中诊断测试卷 共 6 页 第 3 页 6. 小组成员发现在世界走向整体的过程中,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鉴的,他们又搜集了如下材料, 你认为哪则材
4、料体现的中华文明外传与A处于同一历史阶段? (写数字,2 分) 7. 小组成员发现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中,世界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把下列世界组织徽标或图片与文字确对应: (填字母,6 分) (1)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其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 (2)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有更强可操作性。( ) (3)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在金融、 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维护经济秩序,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 (4)
5、20 世纪 90 年代把贸易、 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推动经济全球化。 ( ) (5)2013 年,中国倡议根据古丝绸之路的启示,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平台与新动力。( ) (6)该组织多次召开国际会议,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 ) A B C D 高三历史(等级考)期中诊断测试卷 共 6 页 第 4 页 E F 8.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这个课题的认识。 (4 分) 三、史料中的 “公车上书”(18 分)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辨析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础。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
6、公车上书” ,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围绕着上书未达光绪皇帝这个问题,有如下史料: 材料一:1899 年 1 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 鼓动各省, 并先鼓动粤中公车, 上折拒和议, 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 ,无法挽回,却不收。 ”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
7、书” ,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 早事档 上谕档 电报档 洋务档 收电 交发档 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 “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 次,加入的人数超过 2464 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 31 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 1555 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 7
8、次,加入人数为 135 人次。”“四月初八日( 5 月 2 日) , 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 ” “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9. 根据材料一、 二,概述士大夫阶层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反应。 (2 分) 10. 根据材料一,分析 1899 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的意图何在?(2 分) 11. 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4 分) 12. 根据材料二,概括茅海建对上书未达光绪皇帝的认识;并谈谈茅海建的论证是否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9、(4 分) 13. 综合上述材料,从作者意图与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6 分) 高三历史(等级考)期中诊断测试卷 共 6 页 第 5 页 四、 城市记忆(30 分) 城市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印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城市形制各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中世纪欧洲谚语 材料四: 19 世纪 40 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 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19 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
10、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 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高三历史(等级考)期中诊断测试卷 共 6 页 第 6 页 材料五 16 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 年已有棉纺厂 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 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 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 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 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 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六: 14.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两者之间的异同。 (6 分) 15.材料二中雅典城市的布局有何特点?古代东西方城市反映的设计理念分别是什么?(4 分) 16. 结合所学推测这一谚语最早出现时期;概括中世纪城市基层治理主要特点。 (2 分) 17. 根据材料四、五,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3 分) 18.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外城市的发展?(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