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docx

上传人(卖家):阳光照进你心里 文档编号:2724873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1.商鞅变法:“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1)支持者: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经济方面(富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度量衡。军事方面(强兵):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旧贵族,受到阻力最大):改革户籍制度

2、,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5)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六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2)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草贵族统治,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3)内容:494年他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4)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由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3、,最终失败。在近代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三)新中国的改革1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历程: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一19531956年三大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一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大搞“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一1978年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

4、入均有很大提高。2 .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1)对内改革:首先是农村改革,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9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1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在国际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5、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一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启示:(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勇于探索创新。(2)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3)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改革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二、世界历史上的改革(-)奴隶制改革-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进行了改革。内容:(1)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

6、任了政府公职。(2)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一一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陪审法庭是最高的司法监督机构。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评价:(1)积极性: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权利,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实质:奴隶主贵族专制。影响: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封建性质的改革1 .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学习唐朝典章制度,使日本

7、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 .彼得一世的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1)目的:改革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2)措施: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教育;他还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3)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进步强化农奴制。3 .封君封臣制背景:法兰克王国扩张,王权衰落。目的;改革以前的土地分封形式,巩固统治。影响: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三)资产阶级性

8、质的改革1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巩固沙皇统治。(3)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处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4)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2)目的:改革自强,发展资本主义。(3)学习对象:西方资本主义制度。(4)内容:政治

9、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一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方面: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一体现改革性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5)影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3 .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10、下做出的政策调整。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4)“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5)措施:对工业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6)影响: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改善,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

11、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7)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苏俄(联):近代以来俄国的演变:沙皇俄国一1721年彼得大帝正式称皇帝俄罗斯帝国简称俄国一1917年3月二月革命俄罗斯共和国一1917年11月十月革命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一口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1)列宁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原因: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的发展要求。“新”的表现(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2、。意义: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含义(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特点:高度集中(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措施:推行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评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随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苏联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

13、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3)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未能根本改变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因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4)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使这一体制更为僵化。(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国家

14、权力分散,最终直接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改革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发生于1989年,其实质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根本(历史)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的弊

15、端。三、不同改革的比较(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本国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不同点: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中国和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不同结果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三)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和成功的共同原因。相同点:都是在确保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功的共同原因:都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照进你心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