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复习资料绝对经典全面.docx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文档编号:27296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复习资料绝对经典全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方剂复习资料绝对经典全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方剂复习资料绝对经典全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方剂复习资料绝对经典全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方剂复习资料绝对经典全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表药: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麻黄 9g、桂枝 6g、杏仁 6g、甘草 3g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以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头痛身疼、无汗而喘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舌苔薄白,脉浮紧,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病因:肺气失宣所致。 1. 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皮毛闭塞,经脉不通。 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 2. 肺主气,合皮毛,寒邪袭表,肺失宣肃。 则:上逆为喘 君 麻黄 发函解肌,宣肺平喘 臣 桂枝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麻桂相须为用 佐 杏仁 肃降肺气,止咳平喘 与麻黄相配, 一宣一降, 既复肺 之宣降,又增宣肺平喘之功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缓和麻、

2、 桂相合之烈, 使汗出不 致过猛,耗伤正气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 桂枝汤 桂枝 9g、芍药 9g、甘草 6g、生姜 9g、大枣 3g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以头疼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因:风寒表束,营卫不和所致 a. 风寒伤人肌表,外感风寒,风性疏泄,卫气失其固护之性,不能固护营阴,营阴不能内 守而外泄所致。 故: 汗自出而恶风 b 风寒外袭,邪正相搏于肌表 故: 头痛,发热,脉浮。 C 邪气郁滞,肺胃失和 故: 鼻鸣干呕 君 桂枝 解肌发表 桂、芍等量相配,一治卫强,一扶营弱,发中有 补,散中有收

3、调 和 营 卫 臣 白芍 益阴敛营 佐 生姜 和胃止呕 枣、姜相配,补脾和胃,助调和营卫 大枣 益气补中 使 甘草 调和重要 功效:辛甘化阳以实卫,酸甘化阴以益营。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麻黄汤 桂枝汤 同 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 辛温发汗之峻剂 辛温解表之和剂 麻黄汤以麻桂相须为 用,发汗散寒力强; 佐以杏仁,宣降肺气 而平喘,为辛温发汗 之重剂。适用于外感 风寒表实证,病机为 卫遏营郁, 肺气失宣, 以恶寒发热,无汗而 喘脉,浮紧者为辨证 要点。 桂枝汤以桂、芍 相制而用,发汗解表 之力较逊,并善调和 营卫。适用于外感风 寒表虚证,其病机为 外感风寒,

4、 营卫不和, 以发热头痛,汗出恶 风, 浮缓为证治要点。 均为辛温解表剂,具解表散寒之功,用治外 感风寒表证,以发热恶寒,头痛,苔薄脉浮 为特征 3. 九味羌活汤 羌活 9g、防风 9g、苍术 9g、细辛 3g、川芎 6g、白芷 6g、生地黄 6g、黄芩 6g、甘草 6g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病因: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 A. 风寒湿束于肌表, 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B 湿邪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则:肢体酸楚疼痛 C . 兼有里热 故: 口苦微渴 君 羌活 入太阳经,散风

5、寒,祛湿,通痹, 止痛 臣 防风 太阳本经药,祛风除湿止痛 苍术 祛太阳寒湿,表里兼顾 佐 细辛(少阴) 散风除湿止痛 白芷(阳明) 川芎(阙阴) 生地黄 清泄里热,防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黄芩(少阳) 使 甘草 调和药性 功效: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 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4.小青龙汤 麻黄 9g、芍药 9g、细辛 3g、干姜 6g、甘草炙 6g、桂枝 9g、半夏 9g、五味子 6g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 肢浮肿。 A 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 所致:外

6、寒内饮证。 B 风寒外束,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C 素有痰饮之人,寒邪袭表则易引动内饮,水寒相搏,寒饮犯肺,肺失宣降。 则:咳喘痰多而稀 D. 水停心下,阻滞气机。 则:胸痞。 E. 饮溢肌肤。 则:浮肿身重。 F. 舌苔白滑,脉浮均为外寒内饮证。 君 麻黄 解表散寒 桂枝 臣 细辛 外能发散风寒 温肺化饮,内外兼顾 干姜 内能温肺化饮 佐 半夏 燥湿化痰,助干姜,细辛温肺化饮 和胃降逆 五味子 敛肺止咳,防止肺气耗散太过 芍药 益阴血敛津液,防其温燥太过 佐使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特点:1. 散中有收。麻黄、桂枝发散在表的风寒,配白芍酸寒敛阴

7、,制麻、桂而散中有收。 2 . 开中有合。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使开不伤 正,合不留邪。 辛解表药剂 1. 桑菊饮 桑叶 7.5g、菊花 3g、杏仁 6g、连翘 5g、薄荷 2.5g、桔梗 6g、甘草 2.5g、芦根 6g。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证。 以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为证。 A. 风温初起,邪在肺络,肺气失宣。 故以:咳嗽为主证 B. 受邪轻浅。 故:身热不甚,口微渴。 君 桑叶 疏散风热而止咳 菊花 疏散上焦风热 臣 薄荷 助君疏散上焦风热 杏仁 肃降肺气 一升一降,宣肺而止咳 桔梗 提升肺气 佐 连翘 既疏散风热

8、,又清热解毒 芦根 清热生津止渴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2. 银翘散 连翘 15g、金银花 15g、桔梗 6g、薄荷 6g、淡竹叶 4g、甘草 5g、芥穗 4g、豆豉 5g、牛蒡子 6g 功效:辛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以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 数为证。 A.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遏,开合失司。 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 B. 风热上犯 致:咳嗽咽痛 C. 温邪伤津。 故:口渴。 D.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证 菌 金银花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连翘 臣 薄荷 疏散风热,解毒,清利咽喉 牛蒡子

9、芥穗 助君透邪外出 豆豉 佐 芦根 清热生津 淡竹叶 桔梗 宣肺清利咽喉 使 甘草 调和诸药,利咽 3. 麻杏石甘汤 麻黄 9g、杏仁 9g、甘草 6g、石膏 18g 功效:辛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 以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煽,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为证。 A. 风邪袭表,表邪未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而入里化热,邪热充斥内外。 故:身热不懈,汗出,口渴,苔黄,脉数 B. 邪热郁闭于肺,肺气失宣 故:咳逆气急,甚或鼻翼煽动。 君 麻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石膏倍麻黄, 重在清 宣肺热,而不再发 石膏 清泄肺热以生津 汗,为辛清宣之 剂。二者相制为用。 臣 杏仁

10、降利肺气而平喘止咳 佐使 甘草 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配石膏甘寒生津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 羌活 30g、独活 30g、川芎 30g、柴胡 30g、前胡 30g、枳壳 30g、桔梗 30g、茯苓 30g、 人参 30g、甘草 15g 功效:益气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以: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 白腻,脉浮按之无力。 A. 外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正邪交争。 故:憎寒壮热,无汗 B. 外邪客于肢体,骨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故:头痛项强,肢体酸痛。 C. 风寒夹湿,犯肺,肺气不宣 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 D舌苔

11、白腻,脉浮按之无力,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征 君 羌活 发散风寒,除湿止痛 独活 臣 川芎 善行善散,既能祛风止痛,又能行气活血, 增强宣痹止痛之功 柴胡 疏散表邪,解肌退热 佐 桔梗 升降结合,宽胸利气 三者结合,宣肺气。 一则宽胸利膈。 一则化痰止咳 枳壳 前胡 降气祛痰 茯苓 健脾渗湿,杜绝生痰之源 人参 益气扶正 (1) 既助正气鼓邪外 出,又防外邪复感; (2) 使祛邪而不伤正 人参与解表药合用, 散中有补, 散不伤正, 补不恋邪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以生姜、薄荷为引, 助君臣解表散邪。 泻下剂 寒下 1. 大承气汤 大黄 12g、芒硝 6g、厚朴 24g、枳实 12g 功效:峻下热结

12、 主治:1. 阳明腑实证。 以大便不通,频转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日晡潮热,神昏谵证,手 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为证。 2.热结旁流。 以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为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挛或发狂等。 A由于伤寒邪传入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热邪入里,与肠重燥屎相结,阻塞肠道, 灼伤津液,腑气不通。 故:见大便不通,频转起,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舌苔黄燥起刺,脉沉 实。 B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 痞:指自觉胸脘有闷塞压重感。 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 燥:指肠重燥屎,干结不下。 实:指腹痛拒按

13、,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谵语,潮热,脉实有力 D 热结旁流证 肠中实热积结较重,机体为排出热结。逼迫粪水从旁而下。 君 大黄 苦寒,泻热,荡积。以祛“实” 泻有形 之积滞 臣 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以祛“燥” 佐 厚朴 苦温,下气消胀。以除“满” 消无形 之痞满 枳实 苦辛,破结导滞。以消“痞” 三承气汤比较 方名 相同 不同 组 成 功效 主治 大承气 汤 三方均用大黄荡涤肠 胃积热,均可治疗阳 明实热,积滞内结之 便秘证;临证以大便 秘结,腹痛拒按,苔 黄厚,脉实有力 等证候为特征。 大黄、芒硝、 枳实、厚朴 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峻下热结 痞满燥实俱备的阳明 腑实重证。 小

14、承气 汤 大黄、枳实、厚朴 三药同煎 轻下热结 痞满实而不燥的阳明 腑实轻证。 调胃承 气汤 大黄、芒硝、甘草 芒硝冲服 缓下热结 阳明燥实内结而无痞 满之证 大黄牡丹汤 大黄 12g 牡丹皮 3g 桃仁 9g 冬瓜仁 30g 芒硝 9g 功效:泻热破淤,散结消肿。 主 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曲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 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A、 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不通则痛。 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至局部肿痞,右侧腿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 B、 肠痈初起,气血郁滞,营卫失和。 则:见时或发热、恶寒、自汗。 C、 舌苔黄腻,脉滑

15、数为湿热之证 故:泻热破瘀,消肿散结。 君 大黄 泻肠中湿热,祛肠中瘀血,破瘀泻热 桃仁 破瘀活血 臣 芒硝 泻热导滞,软坚散结 丹皮 凉血化瘀,消肿疗痈 佐使 冬瓜子 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温下 温脾汤 大黄 15g、当归,干姜 9g、附子、人参、芒硝、甘草、6g 功效: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以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A、 寒实冷积阻于肠间,寒凝气滞,阳虚失运,腑气不通, 则便秘,腹痛。 B、 脾阳不足,不能温四肢。 则手足不温。 C、 脉沉弦而迟是寒积阳虚之象 君 附子 温壮脾阳,温散寒凝,以宣通寒积 附、黄相配,以温制 寒,温中阳, 下冷积。 大黄 荡涤

16、泻下,攻积通滞 臣 干姜 助附子温中阳以散寒凝 佐 人参 补脾益气,防大黄泻下伤中 芒硝 助大黄泻下积滞 当归 泻下伤正,合人参气血双补 润下寒积 养血和肝止痛 使 甘草 和中调药 特点: 1. 附子 + 大黄 2. 本方乃四逆汤 + 人参、大黄而成。 四逆汤 【组成】附子 15g,干姜 6g,甘草 6g 【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 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大黄附子汤 大黄 9g,附子 9g,细辛 3g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便秘腹痛,或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17、A. 寒邪内侵,阳气不通,气血阻滞。 则见腹痛。 B. 寒积肠道,传化失职。 故见便秘。 C. 积滞留阻,气机被郁。 故发热。 D. 阳气不能布达四肢。 则手足不温 E. 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实寒之证。 君 附子 大辛大热,温里散寒 寒热并行,相反相成,泻下 冷积而无伤阳之弊。 臣 大黄 泻下通便,以荡涤积滞 佐 细辛 辛温宣通,散寒止痛 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二升(20g) 枳实炙半斤(9g) 芍药半斤(9g) 厚朴炙,去皮,一尺(9) 大黄去皮,一斤(12g)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10g) 蜂蜜 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症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苔微黄,

18、脉细涩。 A. 由于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能四布,而偏走膀胱,肠失濡润。 故小便频数,大便秘结。 君 麻子仁 味甘性平,质润多脂,入脾胃大肠,益脾胃之阴, 尤能润肠通便。 臣 杏仁 甘平润燥,入肺与大肠,宣肺降气,润燥通便。 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理脾 佐 蜂蜜 助麻子仁润肠通便 甘润减缓小承气汤攻下之力。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清下热结,除胃肠燥热。泄热通便 逐水 十枣汤 芫花熬,甘遂,大戟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 1. 悬饮。证见咳捶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气短,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 舌苔滑,脉沉弦。 2. 水肿实证。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腰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19、 A. 水停胸胁,气机阻滞。 故胸胁作痛,甚至胸背掣痛不得息 B. 水饮迫肺,肺失宣降。 则咳捶短气。 C. 水停心下,气结于心中。 故心下痞硬胀满 D. 水气犯胃,胃失和降。 则干呕。 E. 水饮上扰清阳。 故头痛目眩 F. 水饮外溢肌肤。 则为水肿。 君 甘遂 善攻逐经遂络脉中之水湿痰饮。 遂、 戟、 芫相须为用, 泻水逐饮力强, 以除 积聚,消肿满。 臣 大戟 善泻脏腑中之水湿痰饮。 芫花 善消胸胁间的伏饮痰癖。 佐、使 大枣 益气护胃,缓和诸药的峻烈、毒性,使下不伤正。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玄参 30g,麦冬 25g,生地 25g,大黄 9g,芒硝 4.5g, 功效:滋阴增液,泻热通

20、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症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啊,舌红苔黄,脉细 数。 君 玄参 滋阴泄热通便 滋阴清热,增液通便 臣 麦冬 滋阴生津 生地 佐,使 大黄 软坚润燥,泄热通便 芒硝 本章小结 寒下:本类方以泻下药为主,用于里热积滞证。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俱全者 温下:本类方以泻下药与温里药相配,泻下寒积,用于寒实内结之证。 温 脾 汤 温补脾阳 脾阳不足,冷积阻滞之证 润下:本类方以润下药为主,用于肠燥津亏便秘证。 济川煎 温肾益精 润肠通便 肾虚精亏气弱,开合失司所 致便秘,或病后虚损便秘 麻子仁丸 润肠泻热 行气通便 肠胃燥热, 津液不足之“脾约 证“ 攻

21、补兼施:本类方由泻下药与补益药结合而成,用于里实正虚之便秘。 黄龙汤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阳明腑实证兼气血虚弱 逐水:本类方由峻下逐水药为主组成,用于胸腹积水之证。 十枣汤 攻逐水饮之峻剂 悬饮或水肿腹胀之实证 第九章,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柴胡 24g,黄芩 9g,人参 9g,半夏 9g,生姜 9g,大枣 4 枚,甘草 9g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 1. 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喜呕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舌苔 薄白,脉弦。 A. 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发热;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恶寒 故往来寒热 B. 邪在少阳,经气不利 则胸胁苦满 C. 胆热犯胃,胃失

22、和降 故默默不欲饮食,喜呕 D. 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 则心烦口苦咽干目眩 2. 热入血室证。症见妇人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A. 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 故妇人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 疟疾、黄疸等见少阳证者。 疟疾主见寒热往来 黄疸病位在肝胆,见胸胁胀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 君 柴胡 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从外而出,并能疏泄气机之 郁滞 臣 黄芩 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 半夏 和胃降逆止呕 生姜 人参 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防邪内传 大枣 使 甘草 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 蒿芩清胆汤 青蒿 4.5

23、6g,淡竹茹 9g,半夏 4.5g,茯苓 9g,黄芩 4.59g,生枳壳 4.5g,陈皮 4.5g,碧玉 散 9g 功效:清胆利湿,化痰和胃。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疼,吐酸苦水 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小便短少,其色黄赤,舌红苔白腻,脉数右滑左弦 A. 邪在少阳,且有湿郁化热,少阳热盛 则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B. 热郁且痰湿中阻,气机不利 故口苦膈闷,胸胁胀疼 C. 胆热犯胃 故吐酸苦水 D. 胆热夹痰上犯 故呕黄涎而粘 E. 胃气上逆 则干呕呃逆 F. 湿热扰及膀胱 故小便短少,其色黄赤 G. 胆胃俱病,兼痰湿中阻 则舌红苔白腻,脉数右滑左弦 君

24、 青蒿 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 黄芩 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 臣 竹茹 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 碧玉散 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 赤茯苓 枳壳 下气宽中,除痰消痞 陈皮 理气化痰,宽胸畅膈 方名 相同 不同 配伍意义 功用 主治 小柴胡汤 均能和解少 阳;治邪在少 阳,见寒热往 来,苔白,脉 弦等。 柴胡、 黄芩去半表半 里之邪; 半夏生姜和 胃降逆, 参枣草扶正 祛邪 和解少阳为主, 兼益气和胃 少阳病兼中气 虚,少阳热轻。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苔薄 白,脉弦。 蒿芩清胆汤 青蒿、 黄芩内清少阳 湿热,透邪外出;半 夏、 竹茹清热化痰止 呕;碧玉散、

25、茯苓清 热利湿 清胆利湿为主, 兼和胃化痰 少阳热重, 兼痰 浊内阻。 吐酸苦 水, 或呕黄涎而 粘舌红苔腻, 脉 数弦滑。 调和肝脾 四逆散 柴胡 6g,枳实 6g,甘草 6g,芍药 9g 功效:透邪节郁,疏肝理脾。 主治: 1. 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热,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 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A. 外邪传经入里,郁遏肝胆气机,阳气失于疏泄而内郁,不能达于四末。 故见四肢厥冷,身热。 B. 肝胆失疏,气机失常。 气滞则脘腹胁肋胀痛。 君 柴胡 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臣 白芍 敛阴养血柔肝。 与柴胡合用, 敛阴和阳, 条达肝气(补肝体而助肝

26、用) 佐 枳实 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 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配伍,理气和血 使 甘草 调和诸药。与芍药缓急止痛;与枳实降泄而不伤气 逍遥散 柴胡 30g,白芍 30g,当归 30g,茯苓 30g,白术 30g,甘草 15g,薄荷,干姜【少许】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口干咽燥,或往来寒热,或 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A.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又为藏血之脏,体阴阳用。 B. 若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不仅使肝的疏泄失常,导致肝郁气滞,也影响肝的藏血功 能,使肝体失于柔和,导致肝

27、郁血虚症。 C. 肝脉布胁肋,上行头目,肝郁血虚则两肋作痛,头痛目眩;郁而化火,则口干咽燥。 D. 肝木为病易于传脾,脾胃虚弱故神疲食少。 E. 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脾胃虚弱则营卫受损,不能调和而致往来寒热。 F. 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虚脾弱,在妇女多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两胁作痛肝气郁结,经气不利 头痛目眩肝血不足,清窍失养 口燥咽干肝血不足,濡润不足 神疲食少肝病乘脾,脾胃虚弱 往来寒热肝病及胆 月经不调肝郁血虚脾弱 乳房胀痛经气不利 脉弦而虚肝郁血虚之体征 君 柴胡 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 又为肝经引经药 臣 白芍 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当归 甘苦辛温,养血和血,且气香

28、 可理气。 归芍与柴胡同用, 补 肝体而助肝用, 使血 和则肝和, 血充则肝 柔 佐 白术 健脾益气,培土疏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 茯苓 甘草 薄荷 疏散郁遇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生姜 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使 甘草 缓急调药,兼为使药 四逆散 逍遥散 柴胡柴胡 芍药芍药 枳实 甘草甘草 柴胡柴胡 芍药芍药当归 白术茯苓甘草甘草 生姜薄荷 肝郁气滞,肝脾不和 肝郁血虚脾弱 重在疏肝理脾,调畅气机,兼能透邪 解郁,原治阳郁证,临证尤多用治肝脾不 和所致之胸胁、脘腹疼痛,脉弦等证候。 重在疏肝解郁,兼能养血健脾,为调 经的常用方;临证用治肝气郁结,血虚脾 弱之月经不调证,见经行腹痛,头痛目眩, 乳房

29、胀痛,脉弦等证候。 均可疏肝理脾,用治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脉弦之证。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 12g,干姜 9g,人参 9g,黄芩 9g,黄连 3g,大枣 4 枚,甘草 9g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互结之痞证。 证见心下痞, 但满而不痛, 或呕吐, 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A. 因误下,损伤中阳,寒从中生,外邪乘虚内陷,郁而化热,或其他原因,使胃肠功 能失调。 以导致寒热互结,气机升降不利而成心下胃脘痞满,但满不痛。 B.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 上则呕吐,下则肠鸣下利 君 半夏 半夏辛温, 散结除痞, 降逆止呕 辛开苦 降 补泻兼施 臣 干姜

30、辛热,温中散寒 寒热 平调 黄芩 苦寒,泄热开痞 黄连 佐 人参 甘温益气以补脾虚 大枣 防夏、姜辛热伤阴 甘草 防芩、连苦寒伤阳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黄连、干姜而成。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 柴胡 15g,黄芩 9g,半夏 9g,芍药 9g,大黄 6g,枳实 9g,大枣 4 枚,生姜 15g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解热 主治:少阳阳明同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满痛, 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苔黄,脉弦数有力。 A. 邪居少阳,枢机不利,并兼有邪如阳明,化热成实。 邪在少阳,故症见往来寒热, B. 胆热犯胃,热结心下 胸胁苦满,呕

31、不止,郁郁微烦。 C. 邪入阳明化热成实。 故有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或下利。 D. 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均是邪已入里化热之征象。 君 柴胡 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 和 解 少 阳 , 内 泻 热 结 臣 黄芩 大黄 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枳实 佐 白芍 柔肝缓,急 止痛 合大黄治腹中实痛 合枳实行气和血止痛 配黄芩治少阳阳明合病下利 半夏 和胃降逆止呕 生姜 (重用) 使 大枣 配生姜和营卫而行津液,兼调和诸药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 15g,甘草 6g,黄芩 9g,黄连 9g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表邪未解,邪热如理证。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 口干作渴,汗出气喘,

32、舌红苔黄,脉数。 A. 表证未解,里热已炽。 故见身热。胸闷烦热。 B. 热邪伤津。 故口干作渴。 C. 里热上蒸郁肺,肺气不利。 则作喘。 D. 外蒸于肌表,迫津外泄 则汗出。 E. 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 故下利臭秽,肛门灼热。 F. 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之象 君 葛根 入脾胃经,辛凉以解表退热,升发脾为清阳而止泻 臣 黄芩 苦寒,清热燥湿,善清肠胃湿热,而治热利 黄连 佐使 甘草 调和诸药 第八章 清热剂 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证 清营凉血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热祛暑夏月暑热症 清虚热 阴虚发热

33、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 使用注意事项 1. 辨别热证之虚实;分清热邪之在脏、在腑; 2. 辨别热证之真假 3. 清热剂多为苦寒之品,易致寒凉伤中,故应注意保护胃气 4. 热邪为患,易于伤阴耗津,故清热剂多配伍滋阴之品,而滋阴过剂,又 易碍胃,遂当配伍醒胃之品; 5. 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凉 药热服; 6. 履用清热剂而热不退者,多属真阴不足,宜滋阴壮水,使阴复而热退。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 适用于热在气分, 热盛津伤, 或热病后期, 气分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白虎汤 石膏 50g,知母 18g,甘草 6g,粳米 9g 功效:清热生津 主

34、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A. 邪气内传,里热炽盛,邪盛而正不衰。 故见状热面赤,不恶寒而恶热。 B. 热炽伤津。 则见烦渴引饮。 C. 里热内蒸,逼津外泄。 则大汗出 D. 脉洪大有力或滑数,亦为热盛于经所致。 君 石膏 清气分大热,清热而不伤阴 相须为用 清热生津 臣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助石膏清气分之热 滋热邪所伤之阴 佐 粳米 益气和胃 健脾和胃,防石膏寒凉伤中 除烦止渴, 合知母益气养阴以除烦热口渴 通血脉,和五脏以顾护正气 使 炙甘草 调和药性,延缓药力,保护胃气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热入血分之证。 清营汤 犀

35、角【水牛角代 30g】 ,生地黄 15g,玄参 9g,竹叶心 3g,麦冬 9g,丹参 6g,黄连 5g,金 银花 9g,连翘 6g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 绛而干。 A. 邪入营分,炽伤营阴,夜属阴,值夜已亏之营阴不足以制阳,邪热嚣张。 B. 故见身热夜甚。 C. 营气通于心,邪热入营,干扰心神。 D. 故见神烦少寐 E. 热虽入营但已迫近血分。 F. 血得热便易妄行而发为斑疹隐隐。 G. 热蒸营阴上承。 H. 故本应口渴而不渴。 I. 舌绛而干,脉数,皆营热盛,营阴伤之象。 君 犀角 清热凉血

36、解毒 臣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 玄参 助生地之力,清热凉血养阴 麦冬 佐 金银花 清热解毒 取其轻清外达之功 “透营(热) 转气” 连翘 黄连 清心泻热 竹叶心 丹参 丹参引诸药入心 丹参性凉,有清热凉血之功 丹参活血散瘀,且治斑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 3g【水牛角代 30g】 ,生地黄 24g,芍药 12g,牡丹皮 9g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 热入血分证 高热神昏谵语,吐衄发斑,斑色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 2. 热伤血络证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 蓄血瘀热证 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A. 心主血,藏神,热入血分,必扰心神。 B. 故致烦乱谵语

37、。 C. 血分热盛,迫血妄行,伤于阳络血从上溢。 D. 则为吐血,衄血 E. 伤于阴络血从内溢 F. 则为便血,尿血 G. 外溢肌肤则见斑色紫黑。 H. 离经之血留而为淤。 I. 故见但欲漱水不欲饮。 ,大便色黑易解。 J. 舌绛起刺,脉细数,说明阴血损耗更甚。 君 犀角 清热凉血 臣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一可复已失之阴血,二可 助犀角解血分之热,又能 止血。 佐 芍药 养血敛阴,助生地凉血和营泻 热 芍药、丹皮且有散血化瘀 作用 丹皮 凉血清热,助君臣药之力 活血。 “入血就恐耗血动 血,直须凉血散血 第三节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剂,适用于邪热充斥三焦,或痈疡肿毒、疔疮等热深毒重之证。

38、 本类方剂的组成,以清热解毒药为主 黄连解毒汤 黄连 9g,黄芩 6g,黄柏 6g,栀子 9g,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实热火毒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 ,衄血,便血,甚或发斑;或身热下痢;或 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肿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A. 实热火毒盛于三焦,充斥上下内外,表里具热而大热不解; B. 内扰心神。 则烦躁错语。 C. 热伤津液。 则口燥咽干。 D. 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则为吐衄 E. 热伤血络,外溢肌肤。 则为发斑。 F. 热毒下迫大肠。 则为下痢。 G. 郁热熏蒸外越。 则为黄疸。 H. 热壅肌肉,气血郁滞。 则为痈疡疮毒。 I.

39、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皆火毒炽盛之征。 君 黄连 清热解毒泻火 善清心胃之火,多认为本品 善清心、 中焦之火。 心主火, 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 三黄相配,清 热泻火解毒, 以 泻 三 焦 之 火 臣 黄芩 清热泻火 善清肺火,偏治上焦 黄柏 清热泻火 善清下焦之火 佐 栀子 通泄三焦,导热下行,使火热从小溲而去 普济消毒饮 黄芩 15g,黄连 15g,陈皮 6g,桔梗 6g,连翘 3g,板蓝根 3g,马勃 3g,牛蒡子 3g,薄荷 3g,僵蚕 2g,升麻 2g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风热疫毒之邪壅

40、于上焦,发于头面。 A. 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阻于喉咙,气血壅滞。 故见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 B. 风热之邪外郁肌表,正邪相争。 故恶寒发冷 C. 热毒伤津 则舌燥口干。 D. 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风热疫毒处起特征。 君 黄连 清心、肺、胃之火,清热解毒 黄芩 臣 连翘 清热解毒,连翘兼可散结 板蓝根 马勃 佐 玄参 清无根之火,利咽 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牛蒡子 僵蚕 陈皮 利气以疏通壅滞,有利于肿毒 消散 柴胡 1. 引药上行,直达头面 2. 升阳散火,疏散风热 升麻 桔梗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芩连得升柴之引,直达病所,升柴有芩连之苦降又不致发散太过,一

41、升一降,相反相成。 君 酒黄连 清热泄火,酒制以利 于祛上焦头目热毒 酒黄芩 臣 牛蒡子 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连翘 薄荷 僵蚕 佐 玄参 清热解毒,利咽 马勃 板蓝根 佐 桔梗 合玄参,马勃,板蓝 根清利咽喉 甘草 佐 陈皮 理气疏壅,以散邪热 内结 佐使 柴胡 疏散风热; 引诸药上行头面; 升麻 仙方活命饮。 白芷 6g,贝母 6g,防风 6g,赤芍药 6g,当归尾 6g,甘草节 6g,炒皂角刺 6g,炙穿山甲 6g, 天花粉乳香 6g,没药 6g,金银花 25g,陈皮 9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热毒壅聚,营气郁

42、滞,气滞血瘀。 A. 热毒壅聚,营卫涩滞,气血阻滞,聚而成形,郁而化热。 则患处红肿热痛。 B. 风热邪毒较甚,壅滞营卫之间,正邪交争剧烈。 则可见发热凛寒滞全身症状。 C. 舌苔薄白或黄,为毒热初起特征。 君 金银花 清热解毒 使未成即消 臣 乳香 活血消肿止痛 没药 当归 赤芍 佐 贝母 散结消肿,清热化痰排脓 使脓成即溃 花粉 甲珠 通行经络,溃坚决痈 皂刺 防风 辛温发散,透达营卫,疏散外邪,又可散结消肿 白芷 陈皮 理气,可助上药活血止痛,消肿排脓 使 甘草 调和诸药,解毒 酒 借其活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 第四节 清脏腑热 清脏腑热剂,适用于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所形成的火热之证。

43、 本类方剂按所治脏腑火热证候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清热方药。 导赤散 生地黄 10g,木通 10g,生甘草梢 10g。 功效: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口舌生疮;或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 数。 A. 心经有热,循经上炎。 则见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 B. 火热伤阴。 故口渴,意欲冷饮。 C. 心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泌别失职。 则见小便赤涩刺痛。 D. 心火上炎,阴液已伤,且热移小肠。 故不宜苦寒直折,而宜清心于养阴兼顾,利水导热下行 君 木通 1、 清心经邪热; 2、 利水通淋,以除小肠之热 木通配生地,利水而不伤 阴,养

44、阴而不恋邪,共奏 清心泄热之功 臣 生地 养阴清热 佐 竹叶 1、 清心除烦 2、 利水导热 助木通之功。竹叶与木通 相配,上清心经之热,下 导小肠之热 使 生甘草梢 1、 调和诸药 2、 保护胃气,且顾护小儿生发之气 3、 直达茎中,缓急止痛 清热、养阴、利水之品配伍,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养阴不恋邪。 龙胆泻肝汤 龙胆酒炒 6g,黄芩炒 9g,栀子酒炒 9g,泽泻 9g,木通 6g,当归酒炒 3g, 生地黄酒炒 6g,柴胡 6g,生甘草 6g,车前子 6g 功效:泻肝胆实火,祛肝经湿热 主治:1. 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 肝经湿热下

45、注证 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A. 肝胆经脉布于两胁,循咽连目,上行巅顶,下绕阴器。 B. 肝胆实火循经上炎。 则见头疼、目赤、耳鸣失聪,耳肿,口苦; C. 肝胆湿热循经下注。 则见阴肿,阴痒,阴汗,筋痿,小便淋浊,或妇女湿热带下。 D. 邪气阻滞肝胆,气机郁滞不畅。 则两胁疼痛。 E. 舌红苔黄,脉数乃湿热火邪壅盛之象。 君 龙胆草 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 主入肝胆两经,大苦大寒 1、 泻肝胆实火; 2、 清肝经湿热 臣 黄芩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1、 清肝胆之火 2、 清热燥湿,以助君药祛湿之功 山栀子 性味苦寒,通泄三焦,屈曲下行 1、 清热

46、泻火,以助君药泻肝火之功; 2、 清热利湿, 以助君药祛肝经湿热之 佐 泽泻 清热利湿,导邪从下而去 清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 木通 车前子 生地 补血养阴,防热伤阴血,又防 苦燥、渗利伤阴 滋阴养血 1、 滋养肝血,以涵肝之体 2、 防止苦寒渗利伤阴之弊 当归 柴胡 1、 疏肝清热, 使气疏而热郁解 2、 引药归入肝胆(兼使药) 疏肝解郁,以适肝之用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调和诸药(保护胃气)以其甘缓之性, 使方中祛邪与扶正之品, 相辅相成, 各 彰其效 左金丸 黄连 180g,吴茱萸 30g 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47、A. 肝气郁结不畅。 则见胁肋胀痛; B. 气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热郁滞 则嘈杂吞酸。 C. 火热上逆; 则呕吐口苦。 D. 舌红苔黄,脉弦数,皆肝经火盛之征。 君 黄连 1、 善清心火,兼可清泄肝火 2、 善清胃热, 胃火清则其气自降 A. 实则泻其子,火为木之子,母 能令子实,故可通过泻心火以 清肝火,肝火得清,自不横逆 犯胃。 B. 泻火保金,心火得降,不能刑 金,金旺则能克木,即制肝。 佐 使 吴茱萸 1、 直入肝经,引黄连入肝经而清肝火 2、 降逆止呕 3、 疏肝 4、 反佐,取其辛热之性,防止黄连苦寒伤胃 清胃散 生地黄 6g,当归 6g,牡丹皮 9g,黄连 6g,夏月 6g,

48、升麻 9g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上攻证。 牙痛牵引头脑, 面颊发热, 其齿喜冷恶热; 或牙宣出血; 或牙龈红肿溃烂; 或唇舌颊腮肿痛, ; 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A. 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又循发际,至额颅;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 B. 胃中火热循经上攻。 则见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喜冷恶热,或唇舌颊腮肿痛; C. 热与血结,热蒸肉腐 则牙龈红肿溃烂,口气热臭。 D. 胃热伤及血络。 则牙宣出血; E. 火热耗伤津液。 则口干舌燥。 F. 舌红苔黄,脉滑数,皆胃火内盛之候。 君 黄连 清胃泻火、燥湿 黄连得升麻,苦降与升散并用,泻火而无凉 遏之弊;升麻得黄连,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臣 升麻 清热解毒, 升散宣达郁火, 引经 佐 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消肿止痛 地、归相配,滋养阴血,防胃热及苦寒之品 伤及阴血。 生地 凉血止血,清热养阴 当归身 养血,和血,活血止痛 使 升麻 引药入阳明经。 玉女煎 石膏 1530g,熟地 930g,麦冬 6g,知母 5g,牛膝 5g 功效:清胃热,滋肾阴,清补并用 主治:胃热阴虚证 头疼,牙痛,或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 饿 A. 阳明之脉上行头面,胃火上攻 则头疼,牙痛; B. 火热灼伤龈络 而牙龈出血。 C. 肾主鼓,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方剂复习资料绝对经典全面.docx)为本站会员(欢乐马)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