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 1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2o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根本。长期而深入的田野调查是任一专业人类学家的必经之路,是他的成年礼。 乔健o文化人类学者虽然也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获取文献资料,但到田野点进行民族志考察几乎是每一位人类学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最主要途径。科学的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 3一、什么是田野调查一、什么是田野调查?o田野调查是为了了解人类的行为,人类学家把自己融入他们所研究的民族的生活里,试图了解、思考、感受、模仿另一种生活方式。包括长期与另一种文化的民族住在一起,学习、使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建立社会关系,参加日常活动,以及单调、费时的观察与
2、记录。4二、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西方发展史二、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西方发展史o文化人类学的田野知识积累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希罗多德、塔西托等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对异民族特殊生活方式的记录。o15世纪末年,殖民者、航海家、商人、传教士和探险者的足迹遍及全球,接触了大量异民族和异文化,留下更多的著作;有些人长期生活在某一民族中,对该民族有深刻了解,如撒哈根(Sahagun)对阿兹特克(Aztec)人,拉菲托(Lafitou)神父对于易洛魁人(Iroquois)等,其著作至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他们的知识来自长期的生活经验,并非按照科学程序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不能算是田野工作者。5
3、(一)初期(一)初期o进化论学派进化论学派o泰勒(Edward B. Tylor)虽然曾到古巴、墨西哥等地作长期调查,但他在写原始文化(1871)更多地参考文献资料,或用发放问卷的方式。6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摩尔根与易洛魁人长期直接接触,取得第一手资料,但是他的古代社会(1877)很多部分仍靠发出问题表,与友人通信获得资料。 7o海顿曾进行较长时期实地考察,18981899年,他曾领导一支考察队在新几内亚的托列斯海峡做大规模调查,仅在莫雷岛就住了6个多月,他们访问土著人民,参加仪式、搜集文物,除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外,还进行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调查。这可以说是人类学史上第一
4、支综合调查队,也是第一次长时期的调查。8o弗雷泽的金枝完全依靠图书资料进行研究。“摇椅上的人类学家” 9o传播学派也未对田野工作做出贡献o英国的斯密斯,德国的戈雷布勒、奥地利的斯密特几乎不做调查。他们为了证明文化因素可以从一个中心向四周传播,需要广泛搜集很多地区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因而没有兴趣和精力再对一个地区做深入研究。10(二)形成、发展和成熟阶段(二)形成、发展和成熟阶段o文化人类学科学的田野工作从美国人类学之父的鲍亚斯(F.Boas)开始。他是德国人,曾在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地理学,1883年到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做地理考察,接触到爱斯基摩人,发生浓厚兴趣,从此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人类学研究
5、工作中。11o他批评进化学派根据少量资料就排列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轻率论断,主张对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作认真资料的研究,强调收集资料的重要性。12o主要贡献:1.主张人类学者学习当地语言;2.主要调查实践:他乘皮船和雪橇在爱斯基摩人中作长期调查,和爱斯基摩人共睡一张鹿皮和同锅吃饭;之后他又研究北美西北岸的印第安人,特别是夸扣特人,先后做过13次考察。3.主要著作: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1911); Primitive Art (1927); Anthropology and Modern Life (1928).4.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生,如
6、克虏伯、罗维、米德、本尼迪克特等。5.他及其弟子们不仅极其重视田野工作而且创造了不少至今仍然有用的方法, 如用记音法详细记录歌谣和神话传说,用代写自传的方法记录下重要人物的事迹等。13o20世纪初,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学派功能学派,他们主张文化人类学家应探讨文化各方面的社会功能及相互依存关系,理论取向和鲍亚斯全然不同,但他们同样强调田野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把田野工作方法提高到新的水平。其代表人物便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14o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人,初习自然科学,后来转而研究人类学,在伦敦经济学院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他在英属西太平洋小岛特洛布里恩岛等地进
7、行调查,撰写了西太平洋的航行者。他首次倡导参与观察法,即主张一个文化人类学家应该在所调查地区长期居留,学习当地语言,完全投入当地人民社会生活中,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这一方法至今仍为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他的田野调查经历包括去非洲和墨西哥的调查。 15o主要贡献:田野作业被界定为三项:长期居住、学习语言和参与观察。他认为认识他者文化的唯一办法就是,跟他者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他者和理解他者。他在特洛布里恩岛上住了两年多,他的语言天才则使他能够深入当地社会,了解当地人的文化,对该社区的文化作出接近实事的解释。他还有非凡的观察力,揭示了特罗布里恩岛文化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创造了研究非西
8、方社会文化的功能分析法。16o他在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1922) 、The sexual life of savages (1929) 等论著用功能观点来解释文化现象和变迁,认为文化和社会制度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和衍生的需要而存在的,否则就会消失。他还认为,Trobriand人的性冲动与情结受母权制的制约,修正了当时流行于西方的Freud学说,即Oedipus Complex。17o拉德克里夫布朗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在海顿指导下研究人类学,但不师从进化学派的理论,另创结构功能学说。18o他曾在澳洲、非洲等地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对于如何搜集原始社会亲
9、属关系及社会结构方面的资料,积累了经验。他的安达曼岛民一书,即可反映出深入细致地田野工作情况,对于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如何收集土著社会的亲属关系以及社会结构方面的资料,具有重要参阅价值。 19o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已经奠定了基础。自此,田野工作成为文化人类学家的常规研究方法,而圈椅人类学家成为贬词。20(三)新的发展(三)新的发展o近几十年来,文化人类学各种流派蜂起,为搜集前人未曾注意过的资料证明自己的理论,在田野工作方面各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21o美国的本尼迪克特( R. Benedict )对西南部落的调查,如祖尼人的调查,Patterns of culture (19
10、34): 阐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是怎样从心理和行为范畴中得到发展而形成的,提出了文化形貌(cultural configuration)的概念。22o米德( M. Mead )调查儿童及青少年行为和性格形成问题。-Coming of Age in Samoa (1928):萨摩亚社会中不存在青春期压抑的感受,因此造成美国人青春期压抑的不是人类的生理而是文化因素。o-Growing up in New Guinea (1930):探讨了儿童社会化以及代际之间的关系。o-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 (1935):试图证明男
11、女的性别角色主要具有很大的伸缩性。23o英国的普理查德(Evens-Prichard)为发展结构功能学说而进行一系列田野工作,19261936,在努尔,azande,anuak进行田野调查,主要著作努尔人(生态、世系与部落系统)、非洲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如何与世系系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如何在一个无国家概念的国家运行的。24o在西方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田野作业已经形成一套实地调查、同研究对象直接交谈、一起生活,撰写民族志著作的学说,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入西方现代方法论时期,田野作业的理论与方法更加成熟。25o当代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C. Geertz)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和爪哇、
12、印度、摩洛哥等地进行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写成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1973)和 Local knowledge (1983),提出“thick description”和“viewpoint of the natives”等重要概念。26三、中国的田野调查发展史三、中国的田野调查发展史 o我国古代有“采风”一词,指在本民族民间搜集“人风”,与田野作业中的自我文化考察部分有些接近;关于异民族和异文化的记录,不仅在二十四史中有蛮夷传或外国传,而且还有像唐代蛮书、宋代诸番志等一批可称为古代民族志的专著。27o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化人类学及其田野工作,是
13、近代由西方传入的。采风与田野调查有本质差别。采风的前提是民族的一统和文化的趋同;田野作业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认同。28o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有一些外国学者来中国调查,但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开始是以由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自己进行调查为标志。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本人就曾在德国研究民族学,在他倡导和组织下,有一些学者走向少数民族地区,例如,颜复礼、商承祖调查广西凌云瑶族,林惠祥调查台湾高山族、凌纯声调查东北赫哲族、湘西苗族及浙江畲族,陶云逵调查云南彝族,刘咸之调查海南黎族等。费孝通、王同惠调查广西象县瑶族等,事后他们都有调查报告或论文发表。29o抗战以后,学者云
14、集西南和西北,在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工作不但没有止步,反而有所发展。较重要的如杨成志、徐益棠、林耀华等先后岁四川凉山彝族的调查,田汝康、江应樑先后对云南德宏地区傣族调查,李安宅甘南藏族喇嘛寺的调查,许烺光对云南大理白族的调查,陶云逵对独龙族、傈僳族的调查,吴泽霖对贵州苗族的调查,费孝通对汉族聚居的城镇或农村的调查等。这一时期,有关文化人类学的刊物及论著,数量上超过抗战以前。30o1930s-50s的主要成果:o费孝通(1938年获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学位) -开弦弓村、广西大瑶山- “Peasant life in china ”(1939)又名江村经济;花篮瑶的社会组
15、织(1988)o林耀华(1940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福建古田农村-金翼(1948) ;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凉山彝家(1945)o杨成志(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四川大凉山彝族社区、云南和广东以及其它地区的瑶族、彝族、苗族、黎族社区 - 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1931);云南民族调查报告(1963)31o林惠祥(1928年获菲律宾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在台湾高山族地区 -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1930) o凌纯声(巴黎大学人类学博士)-东北赫哲族地区-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1934)o李安宅(年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耶鲁大学学习人类学)-甘南藏族地区-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拉
16、卜楞-李安宅的调查报告oFrancis L.K.Hsu(许琅光)(1940年获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学位) -云南大理白族社区-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1948)32o中国文化人类学家多接受西方教育,他们的田野工作方法自必受到西方影响。比较起来,英国的功能学派的影响较大,拉德克里夫布朗曾于1935年来华讲学,而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表格很早就译为中文。33o1949年后,这个学科被归入“资产阶级学科”,学者和学生被组织起来,转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从1950年开始民族识别,为少数民族社会改革而进行准备而
17、展开调查,1956年开始的为编写“五套民族丛书”而进行的社会历史调查,数以百计的调查者,足迹几乎遍及中国边远地区的每一个角落,调查材料字数逾千万,堪称壮举。但由于调查工作被规定要“为当前政治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很多值得调查的问题被忽视或禁止调查;调查报告中充满了政治术语和套话,有用的资料很少。34o1978年以后,文化人类学在中国得到新生,民族学和人类学学科专业被设立起来,国外人类学书籍被译为中文,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成功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志案例。35o王铭铭( Ph.D.,London University1992;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泉乡村-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利
18、闽台三村五论(1997 );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1997)等36o阎云翔(Ph.D., Harvard 1993 ;UCLA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黑龙江省双城县下岬村 - The Flow of Gifts: Reciprocity and Social Networks in a Chinese Village (1996)(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19、 1949-1999(2003)(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37o景军( Ph.D., Harvard 1994;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甘肃省大川村 -The Temple of Memories-History, Power, and Mor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1996)(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38四、田野调查工作的性质四、田野调查工作的性质o田野调查的核心,是认为不论不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彼此之间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沟通、可以结成亲密的社会联系的,田野工作者从亲眼查看、亲口访问和亲身体验中,掌
20、握一种与书本知识不同的知识体系,并运用这种知识体系,重新认识和阐释研究对象的文化。39o田野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在两种文化直接接触下进行的,它的最终成果是撰写民族志,但这不等于把别人的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也不等于把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变成统一的文化。它的目标是,承认不同文化之间总是存在着可以理解的差异的,乃至于合理的对立的。因此,田野工作者始终需要以田野工作者的身份说话,对自己的文化和研究对象的任何一方,都保持距离,以科学地研究别人的文化和关照自我的文化。为达到这一目标,田野工作者还需要给两种文化以各自的定位,以利于开展实际工作和进行理论表述。40o李亦园: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
21、了解当地人的观点,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因此,只有进入当地人的世界,以当地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我们才能发展出这样深度的理解,并进而容忍且欣赏所有不同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习俗。按今天各种文化接触频繁、民族对立日益深化的现代世界里,我想,这种从了解到容忍并信仰其他文化立场的态度,不只对人类学的研究有益,更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应有的修养。41o现在田野作业的题目各式各样,令人无所不有,眼花缭乱,比如研究城市的剧场范围,地铁里的人的空间概念,文化部的管理方式、轮椅人的沟通方法、学术圈生产学术圈的文化传统,女性与体育和国家建筑的关系等。田野
22、工作者将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的一道研究,或作比较研究,产生了更多的文化碰撞点,迸发了更多的学术灵感,非其他研究方法所能望其项背。42五、如何学习田野调查方法五、如何学习田野调查方法 o阅读有关田野工作方法论的专著和论文阅读有关田野工作方法论的专著和论文o米德黑草莓的冬天:我的早年,谈他在萨摩亚及新几内亚等地的调查经验;o鲍德美寇陌生人和朋友:人类学家的道路,对梅拉尼西亚的来苏人、美国密西西比河印第安人乃至对好莱坞作调查的记述;o列维斯特劳斯的苦闷的热带,叙述他在南美的调查和旅行生活。o克虏伯、本尼迪克特的鲍亚斯o里奇的列维斯特劳斯等 43o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第一部分记述了他初到特洛布里
23、恩岛的工作情况和心情。o普理查德的努尔人谈到非洲努尔人之中如何做调查。o有些书则专门对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给以描写,如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阅读著名民族志或调查报告44o不做不利于调查对象的事情,尊重他们的人权,每次调查前要取得当地人的同意,尊重当地的文化礼仪、禁忌、信仰、生活习惯,不能伤害当地人的感情。o充分尊重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权,涉及婚姻、身心缺陷及过去犯罪的事情,当事人不愿为人所知,要为之保密,隐去其名。o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当地人做好事,不能一味向当地人索取材料而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当然,做好事也要顺应当地人的意愿,而不以救世主和改革家自居。o忠实于自己的工作,调查资料反复核对,务使情
24、况真实。调查者的工作艰苦和职业道德45第二章第二章 调查工作的程序与步骤调查工作的程序与步骤46第一节第一节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47一、选题一、选题o调查分两类:o-全面调查(Holistic investigation) (Holistic investigation) 一般选一个族群或社区,书写民族志。o-定向调查(Problem-oriented-(Problem-oriented-investigation)investigation)可以是几个社区或族群,验证一个理论问题。48二、选点二、选点o在原调查基地开辟新的调查点o在进行田野调查之前,已有一个确切的调查点,如吉尔兹到印度尼西亚的
25、巴厘岛调查,是因为那里原来就是美国哈弗大学的一个调查基地,是否值得深入调查,取决于田野工作本身。49o回访调查o选择前人调查的某个点做回访调查,如庄孔韶对林耀华写作金翼的地方做了银翅;费孝通先生对江村的调查三访江村。50o阅读地方文献后选择调查点o通过阅读地方文献资料,大致决定去一个区域,经过实地考察和比较后,再选择一两个比较理想的个案点做调查。田野工作者怀利,在确定去他研究的村庄前使用了这种办法,首先查阅了政府统计资料,找到一个“一般”的地区,以后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个地区行车两千五百英里,最后才选中一个村子,影响他最后决定的一个因素,是要找到适合他家庭居住的房子。51o通过实地考察确定
26、调查点o从调查项目的问题出发,根据实地考察,建立不同的个案点,或者是原来的政治文化中心,受外界影响较少,较多保存传统文化;或者是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接近市场和集市,与外界交往较多的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52o华北用水习俗的选点的过程:先在有古代水利灌渠传统的陕西泾阳县周围划出选点范围,再从这一地区所属的山陕半农半牧耕草退化地区内选择山西省洪洞县的村庄作为另一个调查点。经过考察,把调查点确定为三类:一类是有水渠灌溉系统的县区,一类是有河流灌溉系统的县区,一类是旱作农业系统的县区。每个系统中,设立两个村庄为调查点,针对不同的情况,较全面研究华北民间的用水习俗和历史经验。53o根据
27、对象的要求选点o根据课题随意选点54 三、案头准备三、案头准备55o了解调查点的地理和历史的背景材料了解调查点的地理和历史的背景材料 -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交通状况 -人文环境、历史事件、地方民风民俗 -地方流行疾病、蚊虫、社会治安等 (一)阅读文献(一)阅读文献56o熟悉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经典和前沿研究成果熟悉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经典和前沿研究成果o了解前人对当地的调查成果 -有哪些人做过调查 -取得了哪些成果 -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o阅读民族志档案资料。包括历代民族志和民俗志,基层社会的手抄资料和地方老人的口述资料。o地方文献书目,地方志、历代笔记杂纂,文史资料,地方学
28、者的资料描述笔记、手稿、报告、日记与研究著述和外来文化的学者对本地文化的研究著述等。57o搜集相关理论知识搜集相关理论知识o列出相关书目列出相关书目58(二)形成假设(二)形成假设o选定田野作业题目后,预设一两个假设, 作为进入调查的理论切入点,没有假说就没有视角,就没有可控制的观察点,就不能建立分析的基础。调查开始时,假设总是很笼统的,以后经过调查,会逐步形成带有田野意识的叙述语句。假设与问题的提出,必须与当地民间社会的基本文化特征结合起来思考。59o田野调查的成果不但要记录各种其他人前所未闻、尚属一团迷雾的社会事实,同时也要对已有文化及行为进行理论假说,对前人的理论提出有依据、有分寸的修正
29、。 60o关于民间水管理与民间社火仪式关系的田野调查。最初的理论假设是:华北正月社火中历来有祈雨活动,与农耕用水有直接联系。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问题,即社火中的祈雨仪式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禳灾仪式,无法证明老百姓实际上是如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心理焦虑的。也无法解释他们在度过缺水危机时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和社会管理形式是什么。设身处地地想,也让人难以置信,在一个水源不足的地方小社会中,农民只靠表演和想象就能喝水吃饭,联系表演和生活中的中介究竟是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仪式、民间组织和水物质文化整体上,对社火与水的话题作综合调查,然后提出更具体的解释。案例:61o经过三次调查,对原假说有了新认识:社火仪式
30、和民间水管理存在三种类型的关系,第一类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社火仪式与民间水管理脱离了关系,发展了娱乐功能。第二类是在远离城市的农村,社火队和民间水管理仍有联系,社火表演是农民的一种戏剧化仪式,被他们用来缓和乡村社区之间、家族与神灵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建立现代社会关系网络,对水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管理;第三类,在水源纪念地,社火表演成为一种象征性动态管理。62o假说也得到调整,确定了理论表达的内容:不管是对“官水”的管理,还是对“民水”的管理,社火队都参与其中,成为一种特殊的现实管理和象征化管理。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社火仪式的表达内容也有所不同。63 (三)拟定调查提纲(三)拟定调查提纲
31、o必要性:申请研究经费、明确自己的调查的目的性和计划性。64o封面,选题题目o摘要o提出问题,对研究问题的界定o国内外本选题的研究现状。o选题的理论意义o研究内容,含理论假设、研究目标、重要观点、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调查地点和对象、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o价值,含选题的创新程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的意义、社会效益、应用价值。o研究基础,已完成的相关成果,中文和外文的参考书目、地方文献、口头资料和田野报告。调查提纲的一般模式65续编侨乡网:福建树兜村的社会变迁和海外华人网络o封面o概述 o学术回顾 o田野点的选择树兜村 o研究主题 o本研究的理论趋向 o研究方法
32、 o时间安排 o预算 66(四)调查表(四)调查表o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表格列举了文化的几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法律和秩序、巫术宗教、艺术、民间知识,可作一次全面调查的调查提纲基础。此外,国内外学者介绍民族志工作方法著作中亦常附有调查提纲或问题表,亦可参考。67o“为了解决观察这个问题,马老师企图提出一个参考体系,他称之为文化表格帮助学生们用实地调查方法进行社会人类学的科学研究,这个参考体系本身牵涉到文化是什么?文化包括些什么?文化是怎样发生的?文化各部分间有什么联系?观察文化的范围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等问题。” 费孝通68o定向调查一般有两类调查表:o一类是专题文化分类调查表:按分
33、类项目调查,把所得的资料填写到各个类别的栏目中,组成完整的资料群。o一类是围绕假说列出问题,按民族志的叙述逻辑加以编排组成问题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访谈。69民俗仪式调查表o仪式称谓和陈述标题仪式称谓和陈述标题o如果以村落为调查单位,陈述标题要尽可能明白地指出做田野作业所在村落的特定地点,和所调查民俗仪式的特定名称,有助于将来以地区或民俗事象种类类检索及保存资料,也让保存资料者一目了然。例如:陕西省泾阳县扫宋乡马家堡村的药王庙祭祀仪式调查70o仪式调查的主要内容仪式调查的主要内容o村落基本资料和信仰概述村落基本资料和信仰概述o村落户数、人口数与村民构成(性别、年龄、识字程度)o村落形成发展简史o
34、与其他村落的关系和表现方式(称谓、亲属、社火、会社、庙宇)o家庭与宗族(亲属组织)o庙会与组织(社会组织)o岁时祭祀仪式(年中行事)71o仪式的传统与变迁的基本资料仪式的传统与变迁的基本资料o所有制、传承史、民间存藏资料o官方与地方文献o管理方式及变迁(制度、经费、选举)o村落其他经济活动(日常生活、农耕灌溉、灾害时期、社会制约)o民间纪念物(建筑纪念物、象征镇邪物)72o仪式的民间信仰基本资料仪式的民间信仰基本资料o民间解释(传说、故事、歌谣、戏曲、祖训、风俗)o本地人的文化中心观o民间教育知识o禁忌语社会问题和村落经济类型的关系o仪式与治病、健康、财富73o仪式的基本资料仪式的基本资料o名
35、称、表演沿革o祭祀组织o预定实践的节目o仪式过程和行为构成o表演班社o重要仪式参加人的生活史o仪式传承路线74o民间组织的基本资料民间组织的基本资料o组织的名称、沿革、人员构成o管理分工o替村民做过的事情o解决官民矛盾、民事纠纷o重要民俗传承人的生活史重要民俗传承人的生活史75(五)编制日程表(五)编制日程表o出发时间、集合点、旅行方式、进入状态方式o食宿安排o调查分工o地方联系人与工作步骤o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对象与地点o田野工作会议安排与主持人o阶段性离开的时间和标志76四、物质准备四、物质准备o经费系列经费系列:筹款来源、现金储备、银行信用卡o票证系列票证系列:交通票证、身份证、工作证、
36、学生证。o资料系列资料系列:地图,所去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的最新且详细的行政区划图、交通图、地形图。调查计划、日程表、部分地方文献复印件、日记本、访谈记录本、重要信息提供者名单。记录表格,根据要调查的问题设计一系列表格,调查表(人口、家庭、文化教育、亲属称谓、经济状况等) 77o书写工作系列书写工作系列:各种笔及替换笔芯、铅笔刀、橡皮、胶条、别针。o技术设备系列技术设备系列:录音、照相、摄影设备,电池、胶卷、标签纸、编号册。o食宿用品系列食宿用品系列:衣物、洗漱用具、卫生用品、手表、闹钟、简易被套、防雨防潮用品、药品、照明用具、少量食品、饮品、水果。餐刀、胶带、指甲刀。o礼品系列礼品系列:给调查对
37、象的小礼品。o通讯系列通讯系列:通讯录、手机、电话卡。o现场办公用品系列现场办公用品系列,笔记本电脑、复印机。78第二节第二节 田野关系的建立田野关系的建立79o田野关系是指田野工作者根据田野调查研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社会关系。它的基础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学术合作协议。他的工作平台是介于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对话空间。 80o早期的田野工作者没有把学者行为纳入研究,他们把与研究对象建立关系视为不得已的工作手段。现代田野工作者有意扭转改进,他们比看重资料更看重田野关系。他们既向研究对象搜集资料,也和研究对象一起讨论理论假设,倾听研究对象对学者描述民众知识的反馈意见,开展平等的文化对话
38、。现代田野作业中,田野关系是一种从关系资源转化来的学术资源,依靠田野关系获得人类新知识,有可能取得比较可靠的理论增殖效果。81一、居住o向当地的长官和民众说明来意,获得他们的支持。o熟悉环境,画一张村落地图o人口调查o了解当地的禁忌,尽快以当地人的方式行事。o通过观察获得相关的信息:82大冲寨民居布局示意图大冲寨民居布局示意图83o我了解村庄的每日生活程序,就如同本地人一样。当我清晨散步穿过村庄时,各家各户的生活细节均在我眼前展开,洗漱、烹饪、早餐。我可以看见人们如何安排当天的工作,如何执行这些安排,一群群男女如何协作进行某项建设。日常的琐碎事件:争吵、戏谑、家庭趣事,有时是不引人注意的,有时
39、是戏剧性的,但无一例外均是有意义的,这一切就在我周围发生,形成一种生活氛围,一种与当地人一模一样的气氛。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有过失礼行为,但已经与我建立了感情的当地人都毫无迟疑地向我指出。84Thomas Williams 在Borneo 做田野时的经验 o观察者居所最好建在村落的中心地带,通过自己的居所进行观察。 o定期拜访家户 o在不同的时间段在村落中散步 o在居所招待被访者 85o田野工作者的居住和一般的异地探亲访友的居住有什么本质不同?区别是“田野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是研究的适当单位”,如通过观察不同家庭成员间的具体活动区逐步理解他们亲子和夫妻关系。 86o我到达大瑶山的六巷村的第一个晚上
40、,先行的向导已经替我们安排好住处,在一家政务对面的小楼上,我们一进小楼,顿时被黑黝黝的一群人围住了,有大人,有小孩,有说有效,讲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他们借着微弱的烛光靠近我们来看我们的脸,有些妇女还用手抚摸我们的衣服,我们进入了一个友好的但莫名其妙的世界里。我们明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这些人是怎样生活的,这样的混沌一团,头绪在哪里呢?o一个田野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是“研究的适当单位”,在这纷纭杂呈的众多男女的活动中,要理出个线索,我们住定了,开始和所借住的这家人打交道。这家的男人懂得一些汉语,和我们勉强可以直接对话,但是妇女们只懂得本地的瑶语,经过几点相处,我们和房主这一家人熟悉了。话不懂,
41、做手势,慢慢建立起友好关系。这样开始我们的“田野工作”。87o首先我们只能依靠在自己社区里待人的经验,来和他们作有礼貌的接触。我们觉得在和房主人来往中,已存在着一定的“会意”,就是相互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懂得对方的意思了。我的爱人更以学当地语言为机会,和他们建立比较亲近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已初步踏入当地的人文世界,充满新奇的感觉,我们进一步设法有意识地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这样很自然低把家庭这个团体作为主要的了解对象,摸进了这个不熟悉的人文世界。88o我们是依赖着人类生活的共性来指导我们的观察的,以我们直接的感受来说,我明白人们对远方来的客人,只要相信他们不怀敌意,固然不免好奇但
42、是友善的,主客之间存在着区别,主人们相互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相当固定的,大家相当明白该怎样对待对方,而且分明地看得出有亲疏之别,我认为,这是任何社会的常态,最亲密的团体是父母子女之间形成的家庭,我们就抓住这个团体去了解他们在这个团体里的各方面具有规范性的活动,这就进入了它们的人文世界的大门。89o田野工作者并非都能如此顺利的进入田野,学者被不同文化所接受是有条件的,起码要宽容、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放弃自己文化的一些价值判断,基本符合他者文化的逻辑,才能换取对方的进入门票。90o海顿说过,通过微笑和一根线就能赢得信任。还有一些办法,如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了,一起从事某种游戏或娱
43、乐,送小礼物,共同喝酒或吸烟,给予简单的医药帮助等,最重要的是内心对对方充满友好的感情,最终得到当地人的了解和信任。91o田野点的情况差不多时,选择最容易进入的。 o下田野点时,带足能够证明自己身份和研究计划的文件。至少要带上单位的介绍信。当然,如果你去研究一些非法组织和秘密群体,就不需要什么介绍信了。 o尽量利用私人关系介绍你进入田野点。事先想好如何回答一些问题 。o无论你是在乡村、城市或者一所医院里,没事时就转转,记下你对田野点的感觉。 92o拟亲属关系,是最典型的一种田野关系,创立这种关系的鼻祖是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田野工作者被当地人接受为自己内部成员,得到当地人赠给的亲属称谓,然后在当
44、地顺利地住下来。o20世纪20年代中期,哈特到澳大利亚的帝维人中作调查,他充当了一个帝维营寨里老年妇女的“儿子”,消除了当地人对他的戒心。在陌生的世界里,有亲属的称号,就像有了年龄一样,能让人找到位置。 田野关系的常见模式93o我就被包括在他们的亲属体系中,这样,每个人都知道怎样对待我,我也知道该怎样对待别人,大家的生活都会舒适和顺利一些。我一直不甚清楚他们对我加入他们的亲属体系看得有多重,可是在我快离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我惊讶不已,因为这件事表明他们一些人把我加入他们的亲属体系看得比我想象得重的多。八九个熟识的年纪比我大的男人围着我,他们都是这个氏族年纪比较大的成员,我称他
45、们为哥哥或舅舅,他们来找我是商量一件需要慎重处理的事情,这只有在他的儿子和兄弟都同意之后才能这么干,因为他们不愿因此而引起兄弟间和氏族成员间的纠纷,导致长期不和。94o从文化接触上说,拟亲属关系是润滑剂,可以在各类陌生的人文关系中做“减震”处理,使之平稳地滚动起来,成为一个协作体。由于拟亲属关系使用起来亲切灵活、简便实用,只要有条件仍然要使用这种方法。95o还有利用亲属关系,亲属关系亲属网拟亲属关系拟亲属网。亲属关系不是毫无限制的,如果个人身份发生变化了,再回乡之后要注意民众的接受心理。96o熟人关系o经人介绍与当地人结成的工作关系,尽快进入田野。使人类学家进入异族群体,度过磨合的危机。美国人
46、类学家布里格斯,利用熟人关系,打通在爱斯基摩人群体的中的调查。97o中国是熟人社会,人情社会、面子社会,比起亲属关系和拟亲属关系,熟人关系毕竟是一个社会大网络,能承受更大的外来压力,还能把这种压力分散到周围的更小的一个个熟人圈子中去。所谓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种熟人帮熟人能把关系网拉大到超乎田野工作者想象的程度,覆盖到他者文化生态分布的各个点。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就是靠他姐姐的帮忙,建立了熟人关系,才开始调查的。云南禄丰县做调查,是依靠姨母杨季威女士及同学王武科的介绍,建立熟人关系。98o顺境描述o通过朋友、师生等关系找熟人,通过熟人找研究对象,再从研究对象中发展新熟人。o通过田
47、野关系中的熟人找到同龄人做向导,再与对方从同龄关系发展为熟人关系。o通过别的田野调查者接近研究对象,再通过采用尊称称谓等过渡方法,把别人的熟人发展为自己的熟人。o通过出示对方著作赢得对方的好感,再与对方建立熟人关系。99o逆境描述o研究对象的心情变故,难以逆转而中止关系。o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规律不了解而告工作失败。o不能使对方了解自己的调查意图,很难开展调查。o因不符合中国人的出行风俗,难以与研究对象建立熟人关系。100o官方关系o在地方政府管辖的地点做调查工作,要征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或扮成政府工作人员,在他者社会居住,半替政府工作,半从事田野调查。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逐渐消除他者成员的疑虑,成
48、为能为他者接受的外来文化成员,一般称这样建立的田野关系为官方关系。美国现代人类学家凯泽通过这种关系,开始他在芝加哥黑人区的居住和调查。101o我被聘到社会服务部即后来的芝加哥法院任职,作为办案员被派到北方儿童法院,它的管辖范围包括芝加哥西边黑人居住区的草原地区,作为办案员和人类学家,这两种角色以各种形式发生冲突。作为办案员,我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向我请教的人对城区世界作一种调理,以避免他们卷入与统治者的冲突,与统治他们的白人的代理人的冲突,与芝加哥中层阶级的冲突。然而,作为人类学家,最重要的是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尽可能客观地描述研究,既然我的首要任务是担任办案员的角色,可以为我的人
49、类学调查提供情况的人就被严格地限制了,尽管碰到了这些困难,我还是能够搜集到一些基本资料。102o经政府同意,并经政府部分介绍,与基层联系人疏通后,田野工作者才能下乡,下去后,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本领,寻找研究对象,与研究对象相处,并结成熟人关系,再开展学术工作。o即使政府部门支持田野工作,田野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官方关系转化为熟人关系,不然住在当地也很孤独。103o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学者不情愿攻关的时候,它便是一种行政关系和公共关系,在学者的学术意识十分明确的时候,它则有可能转化为一种田野关系,有了田野关系,地方政府方能显示出“立交桥”的作用。保证田野调查工作的畅行,而不再是行政上的增灯设卡,和接
50、触时的公关应酬。104o居住创造了局内与局外文化对抗、适应与互存的文化现场。o哈特说:他上岛居住后,在没有和帝维人建立拟亲属关系的时候,他发现,帝维人和我在一起常有些不安,因为我与他们没有亲属关系,这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另外有些人常问:“他是什么氏族的”,但总是一个否定的回答,他们很不满。加入氏族后,我与部落成员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一个陌生人被告知我属于某个氏族的时候,我的妈妈是如此这般年纪的时候,严厉的老者便放松戒备,微笑着说:“那你还是我的兄弟(或者儿子、外甥或其他关系)”,我也力图用适当的称谓称呼他们。105o学习语言是发展和当地人的亲密关系的重要步骤。一个外来人克服种种困难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