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的相应位置。 第卷 单选题( 30 分) 一、基础 .积累(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胄 ( wi) 尴 尬 ( g) 胡 髭 ( z) 杳 无消息( yo) B.窒 息( zh) 教 诲 ( hu) 瞥 见( pi) 殚 精竭虑( dn) C.翘 首( qio) 佃 农( din) 铀 矿( yu) 狼吞虎 咽 ( yn) D.镌 刻( jun) 湛 蓝( zhn
2、) 颔 首( hn) 锐不可 当 ( dng)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诘责 滞留 抑扬顿挫 摧枯拉朽 B.璨然 蜷发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C.妯娌 黝黑 暗然失色 粗制烂造 D.绯红 凛烈 广袤无垠 眼花缭乱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该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B.我们期待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C.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D.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4.下面表述有误
3、的一项是 A.通讯是新闻体裁中时效性最强的,而且内容带有真实性,并有着明显的主题思想。 B.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表现的作者的心境是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愉悦、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C.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传记内容可写一个 人一生的经历,也可以写人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 D.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名士风度 古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或“名士风度”,在中国典籍中常常见到,今天的人们也不
4、陌生。只是在今天,“风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点言外之意,言“风度”,才使大家感觉是完全的褒义。其实,风度、风骨、风格、风尚、风韵、风姿、风流等一批以风领起的词语都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内蕴体现于外表的 观感,犹如微风拂面,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因此,“风”与“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内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这样略显硬朗的字来形容也更准确一些。名士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士人文化的一种精神品格,以至于风流、风度之外,还有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表达。 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何谓士? 首先,士不是贵族,其次,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溯其源,士是
5、西周国家官职(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级,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朝廷中的重要 职位由贵族即有爵号者担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天子失语,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执政。衰微的贵族不仅丧失了权力,也失去了田产和奴隶,沦落为平民,无以为生,就有人开始以过去专为贵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谋生,招收生徒,教授礼乐,中国从此有了私人办的学校。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门下弟子三千,可谓盛矣。这些学成的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国不用,去之他国,朝秦暮楚,即为常事。这些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
6、间,故统称为士,是西周的世袭官职 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近乎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这样原来最低的官吏 士就变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学习而成为具有知识的人,武士也就转变为文士,读书人。到了战国时期,士是官员的预备队,管子将其描述为“国有四民,士、农、工、商”,故所谓四民,既是四种职业,其排序也传达了四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儒家学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占居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以政治伦理为纲,标举“忠”与“孝”。读儒经可以入仕为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学生,学成后由朝廷 授予官职;二是察举,即道德名声杰出者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
7、,朝廷授予官职。儒学从此大盛。政府的引导与禄利的刺激使两汉社会笼罩着浓郁的道德风气,儒学的忠孝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是,禄利刺激的影响最终却使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转向了浮华虚伪,朝廷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这就激起了坚守儒学伦理道德的士人的强烈不满,奋起批评朝政。他们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官员,一是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他们高举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人们称之为名士。名士言论的锋芒所向,民众齐指,使宦 官浊吏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受到威慑的宦=【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官则利用皇帝来打击、镇压这些名士。知识分子中的
8、精英被镇压打击,民众由此而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逐步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东汉名士运动的失败,使读书人开始怀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士人反思的结果就是魏晋时期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玄学的主要内涵是老庄道家之学。所以魏晋名士一改东汉名士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不惧牺牲的精神品格,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以逆反的心态来对待儒学的伦理规范 主张真实、真诚、真情。当时,那些崇尚自 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士人受到社会的推崇,这些人被称为名士,其个性风貌被称作名士风度(风流、风采、风韵等),而与东汉名士那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形成鲜明的对照。 5.阅读第段,
9、对于“风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风流”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但在魏晋时期,“风流”实则完全是褒义。 B.用“风流”来形容人具有理想追求,没有用“风度、风骨、风格”这些硬朗字眼形容准确。 C.“风流”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心灵却可以感受得到的人的内蕴。 D.除“风流”“风度”外,还 可以用“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来赞誉中国名士的精神品格。 6.对于“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的士排在“农、工、商”之中,在“四民”中的地位最低,后来由于选拔人才的需要,士成为官员的预备队,地位得到了提高。 B.春秋时期的士变成了一种以文化知识来谋生的职业,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
10、名的私学老师,是士的杰出代表。 C.春秋时期的士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 D.最初的士指的是武士,武士不是贵族,而是西周国家官职中最低的一级,没有资格担任朝 廷中的重要职位。 7.对“东汉名士”和“魏晋名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名士言论得到民众的一致拥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朝廷却镇压打击名士,民众因此对朝廷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最终推翻了东汉王朝。 B.东汉名士指的是高举着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皇帝的支持和民众的拥戴,在朝堂上名望极高的具有独立精神的朝廷官员。 C.魏晋名士质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
11、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转而倡导老庄道家之学,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主张真实、真诚、真情。 D.魏晋名士崇尚自 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个性风貌,与东汉名士标举“忠”与“孝”,以天下国=【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家兴亡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是截然不同的。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
12、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木,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解释:践跻:登临 蔚蔚:茂盛的样子 弥:愈、越 8.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 溯 阻绝(溯:逆流而上) B.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虽然) C.及 余来践跻此境(及:等到) D.目所履
13、历,未 尝 有也(尝:曾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间千二百里 /悬泉瀑布,飞漱 其 间 B.春冬 之 时 /始信耳闻 之 不如亲见矣 C.不 以 疾也 /书记及口传悉 以 临惧相戒 D.相与步 于 中庭 /亦有惊知已 于 千古矣。 10.下列关于文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之景象,未按时序来写,先写夏水峻急雄壮,再写春冬雅致美景,最后写秋之悲凉。 B.甲文结尾处引用“渔者歌”,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 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展现了三峡的一种凄美,一种悲情。 C.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来表现峡谷中水流的湍急,展现了山水奇美的景象。 D.乙文描写峡中山水美景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选择了山、树木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景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