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工作区 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 菌物品存放区2. 生活区 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卫生间等 环境 人员防护 清洗流程及注意事项 清洗剂、消毒剂等配置 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承担着全院所有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保养等工作。其中清洗质量的好坏关系着灭菌效果和质量。因此,作为供应室工作人员,对不同结构、不同材质物品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清洗质量的合格,从而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温度 1621 相对湿度 3060% 换气次数 10次/小时 最低照度 500/LUX 平均照度 750/LUX 最高照度 1000/ LUX 严格遵守标准预
2、防 1. 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2.戴圆帽、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手套(乳胶手套) 3.穿隔离衣/防水围裙,专用鞋 3.手工清洗应戴护目镜/面罩. 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机、清洗消毒器、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 自来水 物品的初步处理(1530 ) 纯化水 电导率15uS/cm(25) 可用作终末漂洗用水 理想用水:纯化水、蒸馏水 终末漂洗的水的质量要定期监测,符合规范标准。选择原则:根据器械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洗剂,以低泡、易清洗的多酶(3045 )为佳;宜选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相容性的润滑油(禁用不溶于水的润滑油如:
3、石蜡油等)。 1.回收 2.分类 3.清洗 4.消毒 5.干燥 6.检查保养 7.包装 8.灭菌 9.储存 10.发放 回收人员的自我保护 按标准预防做好防护行为,防止锐气损伤,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挤血、冲洗、消毒、免疫防护等措施。 回收去时走清洁通道,回时走污染通道 供应室回收员工将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封闭回收至供应室的去污区,集中处理1.不在诊疗场所清点2.应封闭回收集中处理,有疑问及时与使用部门沟通并做好相应记录3.下收数量的准确性,与使用科室交接登记4.精密仪器应分类放置5.特别关注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的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与记录6.回收工具
4、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专车专用)1. 一般污染物品2. 特殊感染物品3. 管腔器械 4. 呼吸机管路5. 不耐湿物品 6. 精密器械 分类 清洗之前首先将回收来的物品在去物区 ,由熟悉业务的员工 ,根据物品的材质、精密程度、以及污染程度进行分类。 注意: 物品完好度、手术器械和病区物品不同时分理。分类后的器械,轴节打开充分,能拆卸的器械拆到最小部件。 清洗的基本流程 冲洗、洗涤、漂洗、 终末漂洗1. 一般污染物品 先清洗,后消毒2. 特殊感染物品 先消毒再按清洗流程清洗3. 管腔器械 流动水反复冲洗、酶泡、超声、压力水枪反复冲洗后干燥。4. 呼吸机管路 拆卸部件,流动水冲洗、酶洗或纯
5、化水浸泡或置专用管路架清洗。5. 不耐湿物品 擦拭法清洗 软布蘸取清洁剂反复擦拭。1.手工清洗 初清洗(使用者)是关键,适于精密复杂器械,以及有机物严重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去除明显的有机物残留和无机盐;干涸的污物更难清除,而且消毒和灭菌的有效性会降低或失效)。2. 机械清洗 适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3. 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 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1、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湿热消毒;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乙醇或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或取得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2、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湿热消毒的温度应90,时间5分钟,或A0值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的,其湿热消毒的温度应90,时
6、间1分钟,或A0值600。温度消毒时间温度消毒时间901分钟75 30分钟8010分钟70100分钟1. 消毒后的器械应使用水溶性润滑剂进行保养2. 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立即干燥,不宜采用自然干燥法。3. 机械干燥的时间和温度根据物品材质:金属类7090,1030分钟;塑胶类6575,40分钟4. 无干燥设备者选低纤维絮擦布擦拭。 以上几项操作过程均在去污区完成1.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带光源放大镜检查物品表面及轴节、齿牙处,应光洁,无污渍、血渍、水垢、锈斑等残留,功能完好无毁损。2.定期监测 每月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的所有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1
7、.日常监测 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和机器运转情况并记录。2.定期监测 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亦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监测。3.测试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说明,监测结果符合检测要求,否则不能使用。(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应保存6个月)1.重新清洗-有污物、血渍或表面不光洁器械2.酒精擦拭-不耐湿器械或微小污渍存在3.除锈-有锈斑的器械4.及时维修或报废或通知相关使用部门-器械功能损坏或腐蚀严重的器械 由器械商携带手术医生申请报告和设备科签字的材料和供应室护士共同清点和检查器械,双方确认签名后,根据器械厂家要求清洗。 清洗流程1.疑
8、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其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清洗流程清洗。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洗手和手消毒。2.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器具、物品应先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3045min后,有明显污染的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清洗流程清洗。3.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规定要求。(注意 1. 切不可擅自处理 2. 使用者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1. 物品种类和自身性状(尿道吸引器)2. 物品
9、本身结构与设计(电钻)3. 清洗、漂洗水质量4. 清洗温度(30 45)5. 清洗剂6. 机械作用7. 清洗设备8. 人为因素1.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2.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检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进行日常清洁、检查和校验。 环境要求 人员要求 包装材料选择 检查、包装方法和要求 消毒 灭菌环境检查包装灭菌区域保持相对正压温度 20 23相对湿度 3060%机械通风换气次数 10次/小时 工作区域照明要求工作面/功能最低照
10、度/LUX平均照度/LUX最高照度/LUX普通检查5007501000精细检查1000150020001.检查包装灭菌区与去污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2.进入检查包装灭菌区应设缓冲间,并随手关门以控制人员进出时污染空气的进入3.各设备、工作台、货架、地面等物体表面工作前后湿式清洁4.室内玻璃、墙体每周擦拭,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天花板每季擦拭5.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 紫外线灯新安装的照射强度要求90UW/C,使用中者如照射强度70UW/C,则不宜使用6.敷料与器械应分室打包7.与去污区间有洁污传递窗8.维持该区的环境清洁,物品放置有序人员要求1.禁止无工作关系人员穿入2.工作
11、人员衣帽整洁,戴帽子罩住头发,穿专用鞋,男士不留胡须,不穿工作服去餐厅、图书馆等公共场所3.操作前后应洗手4.检查、组装器械时轻拿轻放5.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物品性能、保养方法、使用范围6.包装时注意核对内容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品名、型号、数量、清洁度、科室、是否配套、有无缺损、包装是否完整),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包装的意义有效保证无菌物品 维持灭菌器械无菌状态,防止细菌污染2保护器械 保护器械的功能,避免在移动储存中收到损坏3方便运输、储存、使用 包装的物品可以使器械形成一定的规格为运输、储存和使用提供便利条件。提高无菌物品的利用率。4满足物流管理 包装标识的引导,可提供物品名称、有效日期
12、、数量等信息。便于物品的清点、验收和使用。跟踪无菌物品的流向。5改善医疗环境 无菌物品使用范围广,周转快。无菌物品外部质量也能折射出医院安全医疗水平、质量管理。对医疗环境产生一定影响。1. 闭合式包装 手术器械应采用闭合式包装,应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2.密封式包装 如使用纸袋、纸塑袋可用一层,适用单独包装的器械。 纺织品包装材料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 开放式储槽不应用于无菌物品的包装 硬质容器根据厂方的说明使用,按清洗流程清洗。 (一次性无纺布、硬质容器、医用皱纹纸及纸塑包装袋包装的物品,灭菌后储存有效期限6个月;全棉布包装的物品灭菌后储存期714天,安徽省7天)1.包装包括
13、检查、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2.包装前按要求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目,拆卸清洗的器械应组装。3.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4.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5.有轴节的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用纱布、吸湿布或医用吸水纸分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应采取保护措施。6.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不宜超过7KG,敷料包不宜超过5KG.7.灭菌包体积要求: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0CM.1.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
14、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指示物2.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应封包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3.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密封口处2.5CM,封口处距袋子边缘应 2CM.4.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5.医用热封机每次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6.灭菌前注明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可追溯性。根据器械种类选择消毒或灭菌1. 高度危险性器材2. 中度危险性器材3. 低度危险性器材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使用前
15、应灭菌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使用前应选择高水平或中水平消毒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使用前可选择中、低水平消毒或保持日常清洁1.耐湿、耐热的医疗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带管腔和/或带阀门的器材应采用经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确认的灭菌程序或外来器械商提供的灭菌方法2.玻璃器材、油剂、干粉类物品应首选干热灭菌;其他方法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3.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材应选择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低温灭菌方法 环境要求 无菌物品的摆放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的发放1.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换气次数410次/小时。2.防尘、防虫、防潮、超常的温湿度3.人员进入必须洗手、更衣、换鞋
16、、带帽;台面及地面每日湿式清扫。4.灭菌后的物品应分类、分架放置,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放置无菌物品存放区。5.存放物品架离地面20CM,距墙壁510CM,距天花板50CM.(建议:各使用科室将无菌物品放置储物架上)6.物品应按时间顺序固定放置,标识清晰。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7.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8. 建议:以不破坏无菌物品包装的方式储存;使用前对包装的完整性进行评价(撕裂、潮湿、刺破),包装完整性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检查灭菌有效期,效期内的物品可以使用;检查包内卡变色是否合格,合格者方可使用;1.存储条件符合WS310.1标准时,棉布包装的无
17、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不符合标准时有效期为7天。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医用一次性纸塑袋、无纺布、皱纹纸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1.先进先出的原则2.发放时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名称、闭合完好性。植入物和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3.发放记录应具可追溯性(信息化追溯系统及HIS系统),一次性无菌物品应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失效期等4.运送无菌物品的车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1.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双层密封包装、焚烧处理。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
18、、器具和物品,应先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0min,再按流程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宜选用134138、18min;132 ,30min;121 ,60min。3.注意事项 1.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2.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洗手和手消毒 3.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2000mg/L浸泡3045min;有明显污染物污染应采用含氯消毒剂 5000mg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再按消毒供应规范流程处理 4.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按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一、监测通用要求 1.专人
19、负责质量监测工作2.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310.1要求(缺乏相应的检测);3.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检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要求4.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检查和校验。5.设备的检测和验证A 清洗消毒器、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 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B. 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安全阀和压力阀进行监测校验。C. 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
20、监测二、清洗质量的监测 1. 清洗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a.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带光源放大镜检 查。清洗 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污渍、血渍、水垢等残留 物和锈斑。b. 定期监测 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2.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监测 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监测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 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亦可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 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合格后,
21、方能使用。 1.通用要求1.1 灭菌质量监测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法,监测结 果应符合消毒供应规范要求。1.2. 物理监测不合格之灭菌物品不得发放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供应 室),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使用科室)1.4 . 生物监测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找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方能使用。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 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在+3(132 134 )以内,时
22、间达最低灭菌时间(3.54min)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符合要求。2.2 化学监测法 应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灭菌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化学指示物颜色变化可判定是否灭菌合格。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应直接放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于待灭菌物品旁进行化学监测。 2.3 生物监测法 每周监测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管); 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家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发行,生物监测的结果及时通知使用部门;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
23、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满载使用生物测试包;侧放,体积大时平放 快数压力蒸汽灭菌器空载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不合格应召回自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未使用灭菌物品,重新处理。 B-D试验 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天灭菌开始前进行B-D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检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连续空载测试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满载连续监测3次。 干热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 多点温度检测仪多点监测2.化学监测 同压力蒸汽灭菌3.生物监测 每周一次(黑色枯草杆菌变种芽孢菌管)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
24、检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连续空载测试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低温灭菌的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均需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重复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才能使用。1.应记录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1).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和记录。 2).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含: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 次号 、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码,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2.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3.清洗、消毒的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
25、测资料保存期应3年。4.灭菌标识的要求 1)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2)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5.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 菌物品召回制度。 1)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原因。 2)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 3)检查灭菌过程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
26、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经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使用。 4)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三.消毒质量的监测 1湿热消毒(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低温蒸汽消毒法) 1.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要求。 1.2 应每年监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结果符合厂家使用说明或指导要求。 2. 化学消毒 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结果符合消毒剂的规定。 3. 消毒效果的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监测方法及结果应符合GB要求。1.物理监测 压力、温度、时间2. 3.化学监测 化学指示胶带(包外监测 一类卡)、 B-D4.测试包(二类卡 ) 包内监测(四类卡、五类卡)、5.压力蒸汽灭菌标准生物监测方法4.环氧乙烷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5. 干热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1. 消毒技术规范的有效落实,有赖于全体医务同仁的理解和支持2. 建议:各科储存无菌物品时关注储存环境,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储存、使用3. 各使用者,在打开无菌包前后,请认真检查核对包装完整性、灭菌有效期、灭菌指示物变色情况等,包装完整、效期内物品及指示物变色合格者方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