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内容与要求 4 简单扩散载体转运 l主动转运 l易化扩散 临床应用的药物多属于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它们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的解离状态不同。药物的pKa值 和 所 在 环 境 的 P H 值 可 用 H a n d e r s o n -Hasselbalch公式计算。pKa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是解离常数Ka的负对数,表示酸的强弱,其值越小酸性越强。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而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吸收少,排泄多。临床意义: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体液和尿液是急救措施之一。哺乳期妇女服用弱碱性药物(如吗啡)易从血液进入偏酸性的乳汁中,故不宜服用
2、,以免引起乳儿中毒。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药物的pKa值:由公式可见,当溶液中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的浓度相等时,pH=pKa,即药物的pKa值是该药50%为离子型时所在溶液的pH值。溶液pH值改变与药物的解离度改变呈指数关系。pH值每增减就可以使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改变10倍,从而影响其跨膜转运。 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其固定的pKa值。3.载体转运1.主动转运(上山转运) 特点:(1)药物逆浓度差转运 (2)耗能 (3)需要载体参与 (4)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2.易化转运 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 (2)不耗能 (3)需要载体参与4.膜动转运指大分子物质通过
3、膜的运动而转运,包括胞饮和胞吐。 14 体内药物浓度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动力学规律 药物体内处置药物体内处置 (Disposition) 吸收吸收 (Absorption) 分布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代谢 (Metabolism) 排泄排泄 (Excretion) 口服口服(per os)(per os)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如片剂、胶囊剂、溶液剂等小肠粘膜小肠粘膜特点: 简便、经济、安全; 吸收慢、不规则; 不适用与昏迷、呕吐及急重症患者; 不适用于易被消化液破坏的药物。首关消除首关消除 口服口服药物经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药物经胃肠
4、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可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可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的现象。意义:意义:首关消除强的药物应加大给药剂量,或改用其他首关消除强的药物应加大给药剂量,或改用其他给药途径,以避免疗效降低。给药途径,以避免疗效降低。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水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水合氯醛直肠给药,利多卡因以静脉注射给药等。合氯醛直肠给药,利多卡因以静脉注射给药等。 18 代谢代谢 代谢粪粪 体循环体循环肠壁肠壁 吸收过程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检测部位吸收过程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检测
5、部位 门静脉门静脉 首过消除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iton)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intravenous injection,iv)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iv in drop)(intravenous infusion,iv in drop)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小分子脂溶性、挥发
6、性的液体或气体药物经吸入后,可从鼻黏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例如 吸入性全麻药,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药物+ +赋形剂:敷在皮肤上,药物溶出后可进入表皮 药物+ +促皮吸收剂:经皮给药可达到局部或全身疗效 例如:硝苯地平贴皮剂、硝酸甘油贴皮剂 当药物结合达到当药物结合达到饱和饱和后,继续增加药量,游离后,继续增加药量,游离 型药物浓度增升高,会使药效增强甚至出现毒型药物浓度增升高,会使药效增强甚至出现毒 性反应;性反应;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可发生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可发生竞争性竞争性置置 换,使结合能力较弱的药物被置换下来,其游换,使结合能力较弱的药物被置换下来,其
7、游 离型增加,使药效增强甚至出现毒性反应。离型增加,使药效增强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如同时口服抗凝药双香豆素及解热镇痛药保泰如同时口服抗凝药双香豆素及解热镇痛药保泰 松时,双香豆素被置换下来,使抗凝效果增强松时,双香豆素被置换下来,使抗凝效果增强 甚至出血;甚至出血;当血液血浆蛋白过少(慢性肾炎、肝硬化)或当血液血浆蛋白过少(慢性肾炎、肝硬化)或 变质(尿毒症),使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变质(尿毒症),使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 下降,也容易发生药物作用增强和中毒现象。下降,也容易发生药物作用增强和中毒现象。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如碘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因此可用131I 诊断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四环
8、素和钙络合沉积于骨骼和牙齿,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及形成四环素牙等;如:弱酸性药物(巴比妥类)中毒时,可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液,使巴比妥类药物从脑组织细胞向血液转移,同时使肾小管的重吸收减少,加快药物的排出。磺胺嘧啶为什么可治疗磺胺嘧啶为什么可治疗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上的细胞色素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上的细胞色素P P450450(CYPCYP450 450 )酶)酶系,是肝内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简称肝药酶系,是肝内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简称肝药酶 第三节:房室模型定量分析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一室模型一室模型:假定机体由一个房室组成;:假定机体由一个房
9、室组成; 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即刻均匀的分布至机体全身各体液和组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即刻均匀的分布至机体全身各体液和组织,迅速达到动态平衡。织,迅速达到动态平衡。二室模型二室模型:假定机体有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假定机体有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血浆、血流丰富的器官)和和周边室周边室(血流量少的器官)。给药后药物首先给药后药物首先分布到中央室,然后由中央室进入周边室,并达到动态平衡。分布到中央室,然后由中央室进入周边室,并达到动态平衡。 时量关系AUCAUC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积分值。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积分值。单位是单位是g/(mlg/(ml. .h)h)峰浓度峰浓度达峰时间达峰时间潜伏期
10、潜伏期持续期持续期残留期残留期浓度浓度时间时间血管外给时血管外给时-量曲线量曲线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tC肌内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口服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稳态血药浓度或稳态浓度(稳态血药浓度或稳态浓度(steady-state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oncentration, Css, Css),也称坪水平(),也称坪水平(plateau plateau levellevel),多次给药后,在给药间隔内药物的消除量等于给药剂量,达到平衡,此时),多次给药后,在给药间隔内药物的消除量等于给药剂量,达到平衡,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
11、药浓度。0 01 12 23 34 45 56 61 12 2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静脉滴注D Dmm/t /t1/21/2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D Dmm/t /t1/21/2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1/21/2D Dmm/2t/2t1/21/2连续恒速给药时的时效曲线连续恒速给药时的时效曲线连续恒速给药时的时效曲线连续恒速给药时的时效曲线经经经经5 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稳态,给药间隔越短,血药浓度波动越小。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稳态,给药间隔越短,血药浓度波动越小。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稳态,给药间隔越短,血药浓度波动越小。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稳态,给药间隔越短,血药浓度波动越小
12、。给药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给药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给药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给药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A 2.清除率3.表关分布容积 Vd4L Vd4L 表示药物大部分分布于血浆表示药物大部分分布于血浆 Vd14L Vd14L 表示药物分布于细胞外液表示药物分布于细胞外液 Vd41LVd41L 表示药物分布于组织器官表示药物分布于组织器官 Vd 100LVd 100L 表示药物集中分布至某个组织器官或表示药物集中分布至某个组织器官或大范围组织内大范围组织内 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第第 六六 节: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节: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一、靶浓度一、靶浓度安全有
13、效的平均稳态血浆药物浓度(安全有效的平均稳态血浆药物浓度(Css)根据靶浓度计算给药剂量和制定给药方案,给药后还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根据靶浓度计算给药剂量和制定给药方案,给药后还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始终准确地维持在靶浓度水平。调整剂量,以始终准确地维持在靶浓度水平。 根据靶浓度确定药物剂量的步骤FCCL给药速度SS 1.1.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过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过效应、肝肠循环、一级动力学消除效应、肝肠循环、一级动力学消除 、零级动力学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消除的定义各是什么?定义各是什么? 2.2.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稳态浓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稳态浓度的定义及意义各是什么?度的定义及意义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