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学课件新.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760192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安管理学课件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治安管理学课件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治安管理学课件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治安管理学课件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治安管理学课件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治安管理治安管理的基本概念治安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治安一、治安 二、治安管理二、治安管理 一、治安一、治安 (一)(一)“治治”和和“安安”的语词含义的语词含义 (二)(二)“治安治安”一词的出现一词的出现 (三)对古代(三)对古代“治安治安”一词的认识一词的认识 (四)对现代(四)对现代“治安治安”一词的认识一词的认识(一)(一)“治治”和和“安安”的语词含义的语词含义“治治”和和“安安”二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二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治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 “安安,静也,从女在下,静也,从女在下”,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一)(一)“

2、治治”和和“安安”的语词含义的语词含义 “治治” 有两种含义:有两种含义:其一,相对于其一,相对于“乱乱”而言,指安定或太平;而言,指安定或太平;其二,指治理或管理。其二,指治理或管理。 “安安”,指安全或安宁。,指安全或安宁。“成康之治、贞观之治成康之治、贞观之治” “治则不乱,安则不危治则不乱,安则不危” 贾谊贾谊 治和安分别表现了治和安分别表现了动态动态和和静态静态的秩序良好的状况。的秩序良好的状况。(四)对现代(四)对现代“治安治安”一词的认识一词的认识 现代意义的广义的治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符合统治阶现代意义的广义的治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其级意志和利益,并

3、由其法律法律所规范的一种社会秩序。所规范的一种社会秩序。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治安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治安的含义: 1、“治安治安”代表着一种社会客观状况,即治安秩序。代表着一种社会客观状况,即治安秩序。 2、“治安治安”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活动,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活动,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活动。活动。 现代意义的社会治安有以下几个特点:现代意义的社会治安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治安是一个、社会治安是一个法律法律概念。概念。 2、社会治安是一个、社会治安是一个政治政治概念。概念。 3、社会治安有特定的内容与范围。、社会治安有特定的内容与范围。 二、治安管理二、治

4、安管理 (一)治安管理的概念(一)治安管理的概念 (二)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二)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治安管理的范围(三)治安管理的范围(一)治安管理的概念(一)治安管理的概念 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 1、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 2 2、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

5、秩序的行政行为;、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行为; 3 3、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 4 4、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行为。、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行为。 (二)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二)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 2、 治安管理主体的武装性治安管理主体的武装性 3、 治安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治安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4、管理活动的群众性、管理活动的群众性(社会性)社会性)第二节第二节 治安管理的任务和原则治安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一、治安管理的任务一、治安管理的任务 二、治安管

6、理的原则二、治安管理的原则一、治安管理的任务一、治安管理的任务 治安管理任务治安管理任务具有一定的变具有一定的变动性。不同时动性。不同时期,根据国家期,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和行政形势的变行政形势的变化,我国行政化,我国行政管理的任务有管理的任务有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侧重和重点。重点。 治安管理任务的内容治安管理任务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缔各种反革命破坏活动,同盗匪、流氓灯各种破坏分子作斗争,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火灾、爆炸、车祸等作斗争,管制一般反动分子。 20世纪80年代初:同刑事犯罪作斗争,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同扰乱公共秩序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7、 现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置治安事件;协助国家其他行政管理;救助群众危难,提供社会服务。治安管理任务的内容治安管理任务的内容 (一)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首要任务)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任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认真履行职责,为公民行使权益提供条件和保障; 2、严格执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在业务管理活动中,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 (二)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二)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活动(基本任务)(基本任务) 1、严密各项业务管理,及时掌握违法犯罪活动的线索和动态,加以防范控制; 2、做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

8、强社区警务和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公民的治安意识,完善各种安全措施,减少违法犯罪的诱因和条件,减少被侵害因素; 3、作好对重点人员的管理、防范和矫正教育。 治安管理学课件资料微博 三)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置治安事件三)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置治安事件(经常性任务)(经常性任务) 治安案件:指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应当受到治安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查处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治安事故:指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的灾祸。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中毒、群体挤压伤亡和放射性事故等。治安管理学课件资料上海踩踏事件:伤痛之后的反思_今日视点_Young 漾_CUT

9、V深圳台.mp4 治安事件:指群体或个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在特定场合引发并导致冲突加剧、事态扩大,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越轨行为。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聚众堵塞交通要道。 (三)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置治安事件(三)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置治安事件(经常性任(经常性任务)务) 做好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和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思想上重视,认识其对治安秩序造成的危害和查处工作的意义; 2、要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提高办案能力和处置能力; 3、依靠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制定和落实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掌握信息,发现和消

10、除隐患; 4、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处置。二、治安管理的原则二、治安管理的原则 治安管理原则是治安管理机关和治安民警在治安管理活动中言论和行为的基本标准,指导我们观察治安现象、认识和处理各种治安关系和治安问题的准则。 1950年第一次全国治安行政会议上“依据党的政策和政府法令,依靠人民群众,主要采取公开的方式” 1953年“在党的同一方针、政策指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结合各方面的斗争”二、治安管理的原则二、治安管理的原则 (一)服从与服务原则 (二)法治原则 (三)专群结合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 (五)属地管理的原则 (六)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原则 治安民警:治安民

11、警:负责对特定场所、行业、物品的治安管理,负责查处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查破或者协助查破刑事案件。 值班要求: 公安派出所民警值班时,必须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工作交接制度,做好值班记录,有情况及时请示报告,不得从事与值班工作无关的活动。 备勤是指由公安派出所民警在所内整装待命,以备发生突发性事件时机动使用或者执行临时派遣任务。 第一节第一节 治安管理手段概述治安管理手段概述 一、治安管理手段含义一、治安管理手段含义治安管理手段,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为了治安管理手段,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的目标,达到维护社会治实现治安管理的目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依法对社会治安秩序实行控安的目的,依

12、法对社会治安秩序实行控制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措施的总和。制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措施的总和。二、治安管理手段的特征二、治安管理手段的特征特征特征权威性权威性强制性强制性互补性互补性目的性目的性预防性预防性多样性多样性常用的治安管理法律手段常用的治安管理法律手段 一、治安管理处罚 概念:指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以国家名义强制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名誉、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法律制裁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一(一 )警告)警告 1、概念、概念

13、 警告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警诫、教育,责令其承认错误并保证改正违法行为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 2、适用范围 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或未构成实际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违法后态度较好者,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情况。(二)罚款(二)罚款 1、概念、概念 罚款是限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罚款是限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货币的治安管理处罚,是依法给额货币的治安管理处罚,是依法给予的经济制裁。予的经济制裁。 2、罚款幅度具体档次:200元以下、500元以下、1000元以下、200元以上500元以下、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1000元以上

14、5000元以下、5000元以下、3000元以下、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2000元以下、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等。(三)行政拘留(三)行政拘留 1、概念 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是治安管理处罚中较严厉的一种。 它属于人身罚或自由罚。行政拘留可以同罚款并处,但不能同警告并处。 2、适用对象 行政拘留主要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严重的人,而且只适应于自然人,不适用单位孙杨被罚2000元行政拘留7天 3、行政拘留的期限和罚档。 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行政拘留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拘留处罚的幅度的规定,一般分为五

15、日以下、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三个档次。一、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一般是10天,特殊14天,重大复杂37天;检察批捕10天,特殊14天。二、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羁押的,法定的侦查期限如下:1、一般为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经上一级检察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2、对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四类特定案件,在三个月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级检察机关批准,可以延长2个月。3、对于可能判处十年刑罚的,经省级检察机关批准延长2个月后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批准延长2个月。4、侦查期间发现犯有新罪的,自发现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三、审查起诉阶段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检察机

16、关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重大、复杂案件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延长半个月。对于退回补充侦查的,侦查机关应当在1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后移送起诉的,检察机关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四、一审阶段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对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四类特定案件,经省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1个月。(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是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已经取得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发放的从事某项与治安管理有关的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证,使其丧失继续从事该项行政许可事项的资格的一种处罚。二、治安行政强制

17、措施二、治安行政强制措施 治安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目的,依法对治安管理对象的人身或财物予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一)强制传唤 是指办案民警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采取强制的方法将其带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或其他其他地点地点进行调查的措施。 条件:必须经过口头传唤或传唤证传唤;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手铐、警绳。 (二)约束(二)约束 约束,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特定行为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保护性和预防性行政强制措施。 1、适用对象、适用对象 (1)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醉酒的人。

18、(2)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 (3)处在醉酒状态中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2、适用要求 (1)约束的程度应以不伤害被约束者本人为原则。 (2)约束过程中,应注意监护。 (3)约束必须保证被约束人身体不受到伤害或者非人待遇。 (4)对精神病人采取约束措施,应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到场,配合处置。 (三)强行带离现场 强行带离现场是指人民警察强行将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有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带离现场,以作进一步审查、处理的强制措施。 适用对象适用对象: : 1、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现场,经人民警察强行驱散仍继续滞留现场的人员; 2、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经命令解散拒不

19、离开现场的; 3、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越过公安机关设置的临时警戒线或者进入法律规定的特定场所周边一定范围的人员 4、导致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现场出现危险、秩序混乱,影响活动正常进行的人员 5、其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有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 (四) 强行遣送强行遣送 强行遣送是指公安机关对在本人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强制其返回原居住地所采取的措施。 (五)强制隔离戒毒(五)强制隔离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是指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强制其在专门处所(强制戒毒所)接受治疗以戒除毒瘾的措施。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强制戒毒期限最长可延长一年。 强制戒毒

20、措施仅适用于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人员。未吸毒或者虽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但未成瘾癖的人,不是强制戒毒的适用对象。 对财物的强制措对财物的强制措施施 扣押 扣押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对于可以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和文件,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以上负责人批准,所采取对物品和文件予以暂时扣留的强制措施。对下列物品,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对下列物品,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扣押或者扣留:准,可以依法扣押或者扣留:(一)与治安案件、违反出境入境(一)与治安案件、违反出境入境管理的案件有关的需要作管理的案件有关的需要作 为证据的物品;为证据的物品;(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21、法规规定适用扣留的车辆、机动定适用扣留的车辆、机动 车驾驶证;车驾驶证;(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适用扣(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适用扣押或者扣留的物品。押或者扣留的物品。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一条不得扣押的物品:不得扣押的物品:1、与本案无关的物品、与本案无关的物品2、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品3、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财产 扣押期限为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延长期限的,应当及时书面

22、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对物品需要进行鉴定的,坚定期间不计入扣押期间,但应当将鉴定的期间书面告知当事人。 收缴收缴 指公安机关依法将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违禁品等非法财物,强制的收归国家所有的一种法律措施。 收缴的物品范围收缴的物品范围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一条规定:“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收缴物品的处理 公安机关对收缴的财物,经原决定机关负责人批准,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A. 属于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的合法财物,应当及时返还; B.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按照规

23、定上缴国库或者依法变卖或者拍卖后,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C.违禁品、没有价值的物品,或者价值轻微,无法变卖或者拍卖的物品,统一登记造册后予以销毁。D.对无法变卖或者拍卖的危险物品,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部门组织销毁或交由有关厂家回收。 追缴 指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中依法将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查并缴获的一种强制措施。 追缴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但是,追缴违法所得的财物应当退还被侵害人的,公安派出所可以追缴。 对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因而可以认为,追缴是追回与收缴的合称,其本质与收缴相同。区别在于:收缴是公安机关针对自行查获的物品,可以立即实施的措施;而违反治安

24、管理所得的财物,未必都能及时归案,有些需要先行追回,才能收缴,称之为追缴。查获的违禁品及乘客自弃限带物品包括发胶、杀虫剂以及打火机、仿真枪、菜查获的违禁品及乘客自弃限带物品包括发胶、杀虫剂以及打火机、仿真枪、菜刀、管制刀具、弩、弹弓以及燃气罐等物品刀、管制刀具、弩、弹弓以及燃气罐等物品 盘盘 查查 (一)盘查的概念和性质 盘查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对形迹可疑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当场盘问、检查的行为。盘查与留置盘问、讯问、询盘查与留置盘问、讯问、询问的区别问的区别 1.盘查包括盘问和检查两种行为,而其他三种行为只有“问”一种行为。 2.盘查中的当场盘问与留置盘问在性

25、质上并没有区别,但两者在约束力上、在实施对象上和一些程序上有明显不同。 3.盘查与讯问、询问的区别 法律依据、性质、对象不同盘查的实施盘查的实施 1、盘查对象的确定 (1)身份可疑 (2)体貌可疑 (3)行为可疑 (4)携带可疑物品 (5)痕迹可疑 (6)有其他可疑之处行李箱藏人偷盗 2、盘查时机、地点的选择 找准时机,不能不加选择,随心所欲。 地点:视野开阔、地貌简单、光线明亮、安静人流较少、易或支援之处。 3、盘查的站位 2人以上 1.5-2米之间小组站位形式小组站位形式侧侧 应应 站站 位位 左右策应站位左右策应站位前后夹击站位前后夹击站位弧形站位弧形站位三角站位三角站位核对前车牌号码核

26、对行车证核对后车牌号码向驾驶者推进推进路线错误的车辆截停错误的车辆截停30 搜查行李箱搜查行李箱30 搜查行李箱搜查行李箱 4、盘查的策略 (1)先观察,后盘问,再检查。 (2)柔中有刚,以智取胜。 (3)欲擒故纵,查防结合。 查验身份证、暂住证和其他证件;查验身份证、暂住证和其他证件; 盘查核实对象的姓名、住址、籍贯;盘查核实对象的姓名、住址、籍贯; 从哪里来?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到哪里去? 去干什么?去干什么? 被盘查人与他人、他事、他物的关系被盘查人与他人、他事、他物的关系十看十对口决十看十对口决 看证件对姓名看证件对姓名 看面貌对年龄看面貌对年龄 看举止对职业看举止对职业 看原籍对口

27、音看原籍对口音 看言行对学历看言行对学历 看衣着对身份看衣着对身份 看物品对来由看物品对来由 看同伴对关系看同伴对关系 看去向对方位看去向对方位 看神情对心态看神情对心态对几种情况的处置对几种情况的处置 (一)语言不配合(一)语言不配合 处置原则:心态冷静,不卑不亢。 不能冲动,勿与盘查对象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应冷静地告诉盘查对象盘查是法律赋予警察的权力,每个公民都应予以配合,同时还应告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的规定,“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进行语言控制,如仍不配合,可对其口头传唤,将其强行带至指定地点,在

28、有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盘查。(二)行为不配合(二)行为不配合 处置原则:处置原则:保持高度警惕,严防袭警。保持高度警惕,严防袭警。 (1)随意插兜或掏东西)随意插兜或掏东西 喝令立即停止动作,慢慢将手拿出,同时准备拿出武器、警械;喝令立即停止动作,慢慢将手拿出,同时准备拿出武器、警械;加重语言控制力度;情况危险,可后退几步,拉大距离。加重语言控制力度;情况危险,可后退几步,拉大距离。 (2)不断逼近民警)不断逼近民警 伸弱手伸弱手阻止阻止盘查对象盘查对象继续逼近,继续逼近,强手做掏武器、警械动作,同时强手做掏武器、警械动作,同时适当后退;严厉告知如果继续靠近将面临严重后果。适当后退;严厉

29、告知如果继续靠近将面临严重后果。 (3)转身离开)转身离开 盘查员尾随跟进,警戒员拦住去路;如盘查对象盘查员尾随跟进,警戒员拦住去路;如盘查对象逃跑,民警追击逃跑,民警追击过程中,切忌由后抓嫌疑人的头部和肩部,应采用推、绊、踩、过程中,切忌由后抓嫌疑人的头部和肩部,应采用推、绊、踩、踢等技巧进行擒拿。踢等技巧进行擒拿。(三)袭警(三)袭警 处置原则:处置原则:确保安全、判明情况、果断反击确保安全、判明情况、果断反击。 (1)徒手袭警)徒手袭警 一名盘查对象一名盘查对象,应抓获带回审查;多名,应抓获带回审查;多名盘查对象,应交替掩护盘查对象,应交替掩护后撤,警告的同时,呼叫支援。后撤,警告的同时

30、,呼叫支援。 (2)持械袭警)持械袭警 交替掩护后退,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拿出武器、警械警告,继交替掩护后退,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拿出武器、警械警告,继续袭警,必要时鸣枪警告,无效时可有限还击。续袭警,必要时鸣枪警告,无效时可有限还击。 (3)持枪袭警)持枪袭警 嫌疑人掏枪时,警戒员必须迅速掏枪对准嫌疑人,喝令不许动嫌疑人掏枪时,警戒员必须迅速掏枪对准嫌疑人,喝令不许动,盘查员迅速移动,掏枪。如没有枪支,民警在躲避过程中要,盘查员迅速移动,掏枪。如没有枪支,民警在躲避过程中要高声呼喊周围群众避让,并立即呼叫支援。高声呼喊周围群众避让,并立即呼叫支援。合理站位,紧密协作,整体协防合理站位,紧密协作,

31、整体协防执行盘查时,巡逻民警应明确一人负责盘问和检查,另一人负责对周围情况的观察并警戒,防止被盘查对象及同伙突然袭击,其他巡逻民警应负责对盘查对象的控制。巡逻民警与被盘查对象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站姿应为两脚前后开立,侧身面对被盘查对象,右手扶在警棍或枪柄上,使身体要害部位暴露面小,便于拿警械,也便于快速上前攻击和后退防守。站位形式应根据巡逻民警的人数和盘查地点的障碍物情况而定。合理站位,紧密协作,整体协防合理站位,紧密协作,整体协防 2人时,负责主要盘查的巡逻民警应正对被盘查对象,负责控制对象的副手位于被盘查对象的右侧或背后,控制被盘查对象的右手动作。3人以上时,巡逻民警站位应形成包围形式,

32、将被盘查对象夹在巡逻民警中间,盘查的巡逻民警正对被盘查对象,其他的巡逻民警位于被盘查对象四周负责控制和警戒。如果周围有可利用的障碍物,可令被盘查对象面对障碍物,封住其可能逃窜的方向。明确分工、合理站位,可使巡逻民警各司其职,发挥整体协防的功能。 5、盘查的法律后果 (1)对盘查对象的处置。 A、没有发现违法犯罪迹象的盘查对象 B、轻微违法或有违社会公德的 C、违反治安管理,应该处罚的 D、继续盘问的四种情形 E、有犯罪嫌疑或犯罪事实的 F、醉酒者或精神病人 (2)对盘查对象随身携带物品的处置。 A、没有发现违法犯罪迹象的 B、违禁品、违法所得和使用工具。 C、与违法犯罪有关需要作为证据的。第六

33、章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概述群体性事件概述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三、群体性事件的分类三、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 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第三节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导思想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导思想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第四章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34、机制与方法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 一、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一、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 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 三、几类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三、几类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领要领 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概述群体性事件概述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各国(地区)对各国(地区)对“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称谓不一,但对其本的称谓不一,但对其本质的认识则有其共同点,即:质的认识则有其共同点,即: (1 1)由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人参与;)由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人参与; (2 2)参与人具有较为一致的动机、目的;)参与人具有较为一致的动机、目的; (3 3

35、)活动过程中出现严重违法行为,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活动过程中出现严重违法行为,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危害他人或公共安全;危害他人或公共安全; (4 4)处置过程中警方与当事人易形成对立。)处置过程中警方与当事人易形成对立。 国内对群体性事件的名称表述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所不国内对群体性事件的名称表述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所不同。主要有同。主要有“治安事件治安事件”、“治安突发事件治安突发事件”、“紧急治安紧急治安事件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等。等。 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概群体性事件概述述 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群体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

36、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需要,在不确定诱因和不确定时间为了共同的利益或需要,在不确定诱因和不确定时间中,突然引发的公开干扰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中,突然引发的公开干扰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行为。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行为。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 1在参与主体上在参与主体上 2 2在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上 3 3在行为表现上在行为表现上 4 4在诱发原因上在诱发原因上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概述群体性事件概述20052005年年6 6月月2626日池州事件现场日池州事件现场第一

37、节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概述群体性事件概述2005年年7月月5日定州事件现场日定州事件现场图1图2 三、群体性事件的分类三、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为:静坐,游行,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为:静坐,游行,示威,集体请愿,非法集会,罢工、罢市、示威,集体请愿,非法集会,罢工、罢市、罢课,包围冲击重要机关、部门和要害单位,罢课,包围冲击重要机关、部门和要害单位,堵塞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在社会文体堵塞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在社会文体商贸活动中聚众滋事,聚众哄抢,聚众械斗商贸活动中聚众滋事,聚众哄抢,聚众械斗以及少数的打砸抢行为等。群体性事件按照以及少数的打砸抢行为等。群体性事件按照不同的标准

38、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概述群体性事件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概述群体性事件概述 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按按性性质质分分按按有有无无准准备备分分按按是是否否采采用用暴暴力力分分政治性事件政治性事件涉外性事件涉外性事件经济性事件经济性事件激情性事激情性事件件暴力性事件暴力性事件预谋性事件预谋性事件非暴力性事件非暴力性事件偶发性事件偶发性事件 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 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质上是社会运行中的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质上是社会运行中的负面因素,累积到一定量之后

39、所产生的对有序社会机面因素,累积到一定量之后所产生的对有序社会机制的冲击或扰动现象。在世界各国,无论是何种国制的冲击或扰动现象。在世界各国,无论是何种国体和政体,群体性事件都是一种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体和政体,群体性事件都是一种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每一个群体性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会问题。每一个群体性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二)经济因素 (三)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 (四)心理因素(四)心理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

40、 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群体性事件,从每一具体事件看,可能都有群体性事件,从每一具体事件看,可能都有其其“突发突发”性;但从整体而言,这类事件的发生,性;但从整体而言,这类事件的发生,却又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群体性事却又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群体性事件并不一定是件并不一定是“突发突发”的,至少其中的相当部分具的,至少其中的相当部分具有可预测、可预防性。有可预测、可预防性。 “预防为主,防患未然预防为主,防患未然”,是妥善处理群体性,是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抓好以下几事件的首要原则。贯彻

41、这一原则,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方面的工作: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 (一)努力减少甚至消除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一)努力减少甚至消除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 (二)加强群体性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二)加强群体性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三)全面规范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体系建设(三)全面规范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体系建设 (四)加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人力资源储备和队伍建(四)加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人力资源储备和队伍建设设 (五)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预防功能(五)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预防功能 (六)贯彻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六)贯彻科学发展观

42、,稳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第三节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导思想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导思想 发现的早,发现的早, 化解的了,化解的了, 控制的住,控制的住, 处置的好处置的好,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范未然。(一)预防为主,防范未然。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 (三)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三)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 (四)教育疏导,防止激化。(四)教育疏导,防止激化。 (五)慎用警力,慎

43、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五)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器。 (六)及时果断处置的原则。(六)及时果断处置的原则。第三节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 一、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一、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 (一)领导与组织机制(一)领导与组织机制 (二)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二)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 (三)预警机制(三)预警机制 (四)信息发布机制(四)信息发布机制 (五)警力保障机制(五)警力保障机制 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 (一)应预先制定各类群体

44、性事件的处置方案,并进(一)应预先制定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行必要的演练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程序和有关战术问题(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程序和有关战术问题1、初期处置、初期处置2、中期处置、中期处置3、后期处置、后期处置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法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程序和有关战(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程序和有关战术问题术问题 1 1初期处置初期处置 初期处置是中期处置和后期处置的基础和前提,初期处置是中期处置和后期处置的基础和前提,初期处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事态是否扩大或平息,初期处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事态是否扩大或

45、平息,是整个处置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是整个处置工作的关键和重点。 (1 1)迅速组织力量,赶赴事件现场)迅速组织力量,赶赴事件现场 (2 2)观察动态,掌握情况)观察动态,掌握情况 (3 3)管制现场,控制局势)管制现场,控制局势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 2 2中期处置中期处置 (1 1)进行宣传教育,疏散现场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疏散现场群众。 (2 2)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 第一,封闭现场和相关地区:未经检查批准,任何第一,封闭现场和相关地区:未经检查批准,

46、任何人不得进入;人不得进入; 第二,设置警戒带,划定警戒区域;第二,设置警戒带,划定警戒区域; 第三,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第三,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 第四,守护重点目标;第四,守护重点目标; 第五,查验现场人员身份证件,检查嫌疑人员随身第五,查验现场人员身份证件,检查嫌疑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携带的物品: 第六,未经现场指挥批准,任何人不得在事件现场第六,未经现场指挥批准,任何人不得在事件现场进行录音、录像、拍照、采访、报道等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采访、报道等活动。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 2

47、 2中期处置中期处置 (3 3)做好取证工作,掌握犯罪事实。)做好取证工作,掌握犯罪事实。 做好现场取证工作,查清和掌握事件中有关人员做好现场取证工作,查清和掌握事件中有关人员的基本情况,可以使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采的基本情况,可以使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采取公开与秘密的方法及时取证,为后期处理做好准备。取公开与秘密的方法及时取证,为后期处理做好准备。 (4 4)及时清理现场,迅速恢复秩序。)及时清理现场,迅速恢复秩序。 事件平息后,应及时组织力量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事件平息后,应及时组织力量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清理现场,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要及时救治位清理现场,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48、。要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清理现场遗留物品,撤除路障,解除现场受伤人员,清理现场遗留物品,撤除路障,解除现场交通管制,恢复交通秩序。交通管制,恢复交通秩序。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 3 3后期处置后期处置 (1)事件调查 事态平息后,应重点调查事件的各个阶段和事件主体的层次构成,区分出“幕后”、“操纵”、“为首”、“参与”、“围观”等参加事件的各个层次。 (2)对事件主体的处理 对没有违法行为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予追究法律责任;对危害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或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49、对扰乱社会秩序,劝告无效的,依法给予治安处罚;对外地参加闹事的,要做好遣送工作;对刑事犯罪分子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严惩;对事件负有责任的法人,应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向党委、政府报告,作出处理决定。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 (3 3)对事件危害后果的处理)对事件危害后果的处理 第一,对事件中造成的人身伤亡应做好善后工第一,对事件中造成的人身伤亡应做好善后工作,依法分清责任,区别对待;作,依法分清责任,区别对待; 第二,对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害需要赔偿的,要第二,对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害需要赔偿的,要依法做好赔偿工作;依法做好赔偿工作; 第三,对处置中获取的有关物证,进行登记造第三,对处置中获取的有关物证,进行登记造册后归档,妥为保存。册后归档,妥为保存。 总之,消除危害后果的目的是彻底平息事态,总之,消除危害后果的目的是彻底平息事态,教育广大群众,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教育广大群众,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与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二、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治安管理学课件新.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