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生 物 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提出了配子中遗传因子减半的假说B孟德尔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问题C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A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也提出了配子中遗传因子减半的假说,A正确;B孟德尔是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问题的,B正确;C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样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C错误;D表现型相同的生
2、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相关基因用A、a表示)豌豆对应的基因型为AA、Aa,D正确。故选C。2关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交、反交结果不相同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之一是“为什么F2出现了9331的性状分离比”C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细胞质中D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答案】D【解析】A豌豆没有性别,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正交、反交结果相同,A错误;B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9331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C由于正反交结果相同,所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C错误;DF1自交得到
3、的F2,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二是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的数量之比约为11BF2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F1的类型占3/4C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受精时,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9种,F2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答案】B【解析】AF1(YyRr)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
4、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BF1自交所得的F2中,纯合子有YYRR、YYrr、yyRR、yyrr,所占比例为1/21/2=1/4,YyRr在子代F2中所占的比例为1/21/2=1/4,故F2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类型占3/4,B正确;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才能体现自由组合,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DYyRr能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类型,故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44=16种,子代基因型有33=9种,表现型有22=4种,D错误。故选B。4下列有关同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
5、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都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于数目都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答案】C【解析】A两者前期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A错误;B两者中期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两者后期DNA分子数目相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
6、目加倍,是体细胞的2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与体细胞相同,故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是体细胞的一半,两者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故选C。5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2n=10)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若不考虑变异的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判断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图示细胞中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C图示细胞的染色体和中含有等位基因D
7、该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20条【答案】D【解析】A据图分析,着丝点分裂,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由于不考虑变异的发生,则染色体和是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应为相同基因,C错误;D该动物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0条,D正确。故选D。6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有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代产生的卵细胞中具有R和r基因及精子中
8、具有R和r基因的比例是( )A卵细胞中Rr=11,精子中Rr=31B卵细胞中Rr=31,精子中Rr=31C卵细胞中Rr=11,精子中Rr=11D卵细胞中Rr=31,精子中Rr=11【答案】D【解析】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状。F1自交所得的F2代中有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说明控制眼色的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是XRXRXrY,F1代基因型为XRXr、XRY。F1自交所得的F2代基因型和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11,所以F2代卵细胞中具有R和r的
9、比例是(1/2+1/21/2)(1/21/2)=31,F2代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1/21/2)(1/21/2)=11。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7果蝇中的暗红眼和朱红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控制的相对性状,现有一对暗红眼的果蝇生出了一只朱红眼的果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雌性,可说明该性状是伴X染色体遗传B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雄性,可说明该性状是伴X染色体遗传C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雌性,可说明该性状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D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雄性,可说明该性状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答案】C【解析】AC一对暗红眼的果蝇生出了一只朱红眼的果蝇,可判断
10、朱红眼为隐性。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雌性,假设该性状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父本应为朱红眼,与题干矛盾,因此该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A项错误,C项正确;BD根据题意,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雄性,则该性状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或常染色体遗传,B项、D项错误。故选C。8如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已知3号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1号和4号一定是携带者C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为1/4D6号和7号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8【答案】C【解析】A由3和4正常,而8号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3号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
11、染色体上。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于5号和8号患病,所以1号和4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C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b,根据8号患病可知,3和4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再生一个男孩正常,即XBY的概率为1/2,C错误;D根据5号患病可知,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6号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7号的基因型为XBY,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1/4=1/8,正常的概率为11/8=7/8,D正确。故选C。9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
12、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5S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子代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所有子代T2噬菌体均出现放射性【答案】C【解析】A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能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它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所需的原料、酶和ATP均需要大肠杆菌提供,所以培养基中的35S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
13、蛋白质中,C正确;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子代T2噬菌体出现放射性,D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BDNA分子中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的数目相等C大肠杆菌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2个游离磷酸基团DDNA分子中,A-T碱基对的比率越大,热稳定性越高【答案】B【解析】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两个相邻碱基的结构构成为-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A错误;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的数目相等,B正确;C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环型DNA分子,没有游离磷酸基团,C错误;DA-T之间2个氢
14、键,G-C之间3个氢键,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率越大,热稳定性越高,D错误。故选B。11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然后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在这些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注:“”表示32P标记的染色体,“”表示32P标记的核DNAABCD【答案】A【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32P标记的染色体经过DNA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都含有32P,则前、中、后期含32P标记的DNA的相对含量都为2;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都含32P标记的DNA,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
15、目加倍,所以前、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的相对含量为1,而后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的相对含量都为2,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D萨顿研究了蝗虫的减数分裂,从而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A原核细胞无核膜、染色体,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并不是只有生殖细胞中
16、才有性染色体,体细胞也含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别,如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人的红绿色盲基因在性染色体中也含有,C错误;D萨顿研究了蝗虫的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逐步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和紫色色素,此过程是由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
17、,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香豌豆只有在基因型为B_D_时,才能开紫花B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所以开白花C基因型为BbDd与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D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4【答案】ABD【解析】A由图可知,合成紫色素需要酶B和酶D的催化,即需要基因B和D,因此香豌豆只有在基因型为B_D_时,才能开紫花,A正确;B由图可知,合成中间产物需要B基因,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开白花,B正确;C基因型为BbDd与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
18、豆测交,子代为BbDd(紫色)、Bbdd(蓝色)、bbDd(白色)、bbdd(白色),后代表现型紫色蓝色白色=112,C错误;D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的基因型之比为B_D_B_ddbbD_bbdd=9331,其中bbD_和bbdd都是白色,所以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4,D正确。故选ABD。14下图是有关某哺乳动物个体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C段染色体数目下降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子细胞造成的B图3所示的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图4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D与图1中的EF段相对应的是图2和图3【答案】BD【解析】A图1中BC段染色体数目下
19、降是由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中造成的,A正确;B根据图2均等分裂可知,图2为初级精母细胞,从而可知图3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图4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D图1中的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与EF段对应的是图3,D错误。故选BD。15人类的性染色体X、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甲中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1片段的是( )ABCD【答案】ACD【解析】A根据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1片段上,母方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正确;B根据有中生无可知该遗传病是显性遗
20、传病,如果致病基因位于-1上,那么男患者的女儿必定是患者,与遗传系谱图矛盾,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1片段上,B错误;C如果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1片段上,则它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母亲应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正确;D当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1片段上,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母亲应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正确。故选ACD。16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若b含少量放射性,则这与过程搅拌不充分有关C若c含有放射性,则这与过程的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有关D该实
21、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BC【解析】A35S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衣壳中,噬菌体侵染时蛋白质衣壳并不注入宿主细胞,所以离心后,理论上放射性全部存在于上清液a中。而32P存在于T2噬菌体的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胞时,DNA会被注入宿主细胞,所以离心后,理论上放射性全部存在于沉淀物d中。因而b和c中理论上不应具有放射性,A正确;B当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衣壳时,若搅拌不充分,则会有少部分含35S的蛋白质衣壳仍吸附在宿主细胞上,离心后会随细菌出现在沉淀物中,导致b含有少量放射性,B正确;C当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时,若培养时间过短,则会有部分DNA未注入;若培养时间
22、过长,则部分子代DNA又会随子代噬菌体裂解宿主细胞而被释放出来,这都会导致被标记的DNA出现在上清液中,使c含有少量的放射性,C正确;D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BC。第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7图甲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乙是该动物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过程发生在_(填具体的器官名称)中,此推断是根据乙图中的_(填数字)判断的。(2)处于甲图CD段状态的细胞含有_条染色单体;乙图中处于AE段状态的细胞有_。(3)分离定律的实质
23、发生在甲图中的_阶段;细胞完成该阶段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答案】(1)精巢 (2)0 (3) 次级精母细胞【解析】(1)结合图2中的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甲图中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发生在精巢中。(2)甲图的CD段状态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0条染色单体;乙图中对应甲图的AB段,对应甲图的CD段,故乙图中处于AE段状态的细胞有。(3)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乙图的;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18性别也是一种性状,是发育的结果,性别分化既受染色体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芦花和非芦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
24、、b表示)。用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得到的子一代中,雄鸡都是芦花,雌鸡都是非芦花;子一代雌、雄鸡交配,子二代中,雌鸡中一半是芦花,一半是非芦花,雄鸡中也是如此(不考虑交叉互换以及Z、W的同源区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芦花性状为_性性状。(2)子一代芦花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_个B基因,该基因在_期分离。(3)如果一只非芦花雌鸡性别反转为雄鸡,该雄鸡能和雌鸡交配。把这只变性雄鸡跟芦花雌鸡交配,得到的子一代中,雄鸡全为芦花,雌鸡有的是非芦花,有的是芦花。研究小组提出一种假说并进行了解释:性别转变过程中,遗传物质_(填“发
25、生”或“未发生”)发生改变,性反转雄鸡的基因型是_,与ZBW交配后,子一代中雌雄比例为21,原因是性染色体组成为_个体死亡。【答案】(1)Z 子一代中雄鸡都是芦花,雌鸡都是非芦花,该性状与性别相关 显(2)2 减数分裂后期 (3)未发生 ZbW WW【解析】(1)由题可知,用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得到的子一代中雄鸡都是芦花,雌鸡都是非芦花,这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只有亲本基因型为ZBW和ZbZb时,才会出现子代雄鸡都是芦花、雌鸡都是非芦花的情况,所以,芦花为显性性状。(2)子一代芦花鸡基因型为ZBZ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
26、色体自由组合,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所以细胞中有2个B基因,这2个B基因在减教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移向细胞两极。(3)非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该雌鸡如果性反转为雄鸡,其遗传物质不变,但基因表达情况发生改变,这只基因型为ZbW的变性雄鸡跟芦花雌鸡(ZBW)交配,理论上子代会出现ZBZbZbWZBWWW=1111。结合题中信息,ZBW交配后子一代中雌雄比例为21,可知原因是性染色体组成为WW个体死亡。19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题。(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_和英国物理学家_,共同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物质1
27、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物质1特有的成分有_、_。(3)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是_。(4)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_(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5)RNA病毒相比于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_。【答案】(1)沃森 克里克 (2)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3)DNA聚合酶(4)G-C(5)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单链结构更稳定【解析】(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共同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DNA与RNA相比,主要区别是DNA
28、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3)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是DNA聚合酶。(4)DNA分子中,氢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C-G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所以若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5)RNA一般是单链结构,DNA分子是双链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而单链RNA更容易发生变异,所以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20以下左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右图是DNA复制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DNA分子两条链按_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1、2、3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的
29、中文全称是_;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占15%,互补链中的A占25%,则整个DNA分子中A占_。(2)右图中,因为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所以,将DNA复制的方式称为_复制,参与DNA复制过程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_酶;若将一个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全都用15N标记,然后放入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该细胞连续分裂4次,则含14N的DNA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3)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答案】(1)反向平行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0%(2)半保留 DNA聚合酶 100%(3)碱基互补配对【解析】(1)DNA分子的
30、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左图中1、2、3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如果在DNA的一条链中A占15%,互补链中A占25%,则整个DNA分子中A占(25%15%)2=20%。(2)右图中的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参与DNA复制过程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将一个大肠杆菌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该过程中DNA分子复制了4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均含有14N,即含14N的DNA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100%。(3)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能保证复制能够正确的进行,因而DNA
31、分子复制的准确性非常高。21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 (1)选取_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 (2)用_喂养子代果蝇。(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若子代_,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若子代_,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若子代_,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答案】(1)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2)不含添加剂的食物(3)全为灰体 全为黑体 有灰体,也有黑体【解析】(1)检测某动物的基因型常用测交法,即选取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果蝇(vv)与待测雄果蝇交配。(2)由于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了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所以为保证所有子代表现出相应的表现型,应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3)若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则子代全为灰体;若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则子代全为黑体;若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vv,则子代有灰体,也有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