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doc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文档编号:278505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9.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专篇建筑节能专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施节能专篇编委会节能专篇编委会 主 任 委 员 :吴慧娟 副主任委员:赵宏彦 王文艳 委 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左亚洲 田有连 孙 英 朱 茜 李雪佩 李晓明 何玉如 陈富生 吴学敏 杨仕超 张树君 张 兢 罗继杰 郎四维 洪元颐 贾 苇 舒世安 温伯银 詹 谊 蔡镇钰 建筑建筑 编写组负责人:朱 茜 张树君 编 写 组成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卜增文 王庆生 韦延年 冯金秋 朱 茜 杨仕超 金 峻 屈兆焕 张树君 桂学文 主

2、 审 人:何玉如 蔡镇钰 杨仕超 审查组成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嘉懿 车学娅 冯 雅 林海燕 赵冠谦 胡麒祯 班广生 顾伯岳 崔永祥 渠箴亮 程明瑞 参 编 单 位 : (按章节先后为序)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前前 言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2007)是由建设部工程质量安 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一套以指导全国建 筑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文件,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3、 (2003)节能设计部分内容的补充、深化、汇总和完善,是节能设计标准的细化与 延伸。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2007)包括建筑 、 结构 、 给水排水 、 暖通空调动力 、 电气五个分册,内容基本涵盖目前可应用于 工程建设的节能技术的全部内容。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行和实施建筑节能,建 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工程建设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指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选择和应用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推 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本套节能技术措施可供全国各设计单位参照使用,也可供 有关建筑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教学、科研、施工、监理等人员参考。 建筑分

4、册的主要内容是:1 总则;2 基本要求;3 墙体;4 楼地面;5 屋面; 6 门窗、幕墙;7 建筑遮阳;8 太阳能利用;9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 围护结构热工 计算,共 10 章,以及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等 9 个 附录。 本分册内容特点是内容齐全,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涵盖了从建筑墙体、楼地 面、屋面、门窗、幕墙等建筑各部位的建筑节能技术,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节能 改造及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从建筑各部位建筑节能构造到建筑热工计算。在各 部分采用了新的节能技术、新材料,以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和发展。 由于本分册的编制工程量大,加之时间仓促,因此所涵盖的内容与深度还

5、不够, 有不少内容有待于补充和完善,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敬请批评指正,以便 我们今后不断修订和更新。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 22 号国兴大厦 18 层 邮 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1155-112 联 系 人: 张树君 Email:zhangsj 网 址:C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 建筑分册编写组 二七年一月 目目 录录 1 总 则 2 基本要求 2.1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2 建筑总体布局 2.3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3 墙 体 3.1 一般规定 3.2 墙体节能技术 3.3 典型墙体的热工性能参数 4 楼 地 面 4.1 一般规定

6、4.2 楼地面节能技术 4.3 典型楼地面的热工性能参数 5 屋 面 5.1 一般规定 5.2 屋面节能技术 5.3 典型屋面的热工性能参数 6 门窗、幕墙 6.1 一般规定 6.2 门窗、幕墙节能技术 6.3 典型建筑门窗、幕墙热工性能参数 7 建筑遮阳 7.1 一般规定 7.2 建筑遮阳技术 7.3 建筑遮阳构造 7.4 建筑外遮阳系数计算及典型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8 太阳能利用 8.1 一般规定 8.2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 8.3 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8.4 被动式太阳房技术的应用 9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9.1 一般规定 9.2 既有建筑节能技术 10 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10.1

7、 墙体热工计算 10.2 屋面热工计算 10.3 楼地面热工计算 10.4 门窗、幕墙热工计算 附录 1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建筑节能篇 附录 2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 附录 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审查表 附录 4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审查表 附录 5 采暖居住建筑结构做法表 附录 6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 附录 7 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 附录 8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 附录 9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 附录10我国主要城市最热3个月和最冷3个月太阳辐照量 附录 11 主要依据的设计标准、规范 附录A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8、 附录B 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附录C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1 1 总总 则则 1.0.1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民 用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技术,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本措施。 1.1.0.20.2 本措施为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要点和补充,采用新型墙体材 料,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结合各地实践经验,针对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中共性 问题所编制的全国性技术措施。 1.0.31.0.3 本措施编制以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为原则

9、,贯彻节约资源、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 1.0.41.0.4 本措施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在建筑 中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工程。 1.0.51.0.5 采用本措施时应因地制宜。由于各地气候条件、技术做法、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也可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传统做法,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技术,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的建 筑节能技术措施,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并报请当地主管部门批准。 2 2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2.1 2.1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1.1 2.1.

10、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分 A、B、C 三个区) 、寒冷地区(分 A、B 两 个区) 、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南、北两个区) 、温和地区。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 处气候分区见表 2.1.1。 表表 2.1.1 2.1.1 居住建筑主要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城市气候分区城市所处城市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 代表性城市 寒地区 (区) 严寒 A 区 博克图、满洲里、海拉尔、呼玛、海伦、伊春、富锦、大柴旦 严寒 B 区 哈尔滨、安达、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 严寒 C 区 大同、呼和浩特、通辽、沈阳、本溪、阜新、长春、延吉、通 化、四平、酒泉、西宁、乌鲁木齐

11、、克拉玛依、哈密、抚顺、 张家口、丹东、银川、伊宁、吐鲁番、鞍山 寒冷地区 (区) 寒冷 A 区 唐山、太原、大连、青岛、安阳、拉萨、兰州、平凉、天水、 喀什 寒冷 B 区 北京、天津、石家庄、徐州、济南、西安、宝鸡、郑州、洛阳、 德州 夏热冬冷地区 (区) 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 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 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 南充、宜宾、成都、遵义、凯里、绵阳 夏热冬暖地区 (区) 北区 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龙川、新丰、英德、贺州、 柳州、河池 南区 泉州、厦门、漳洲、汕头、广州、深圳

12、、香港、澳门、梧州、 茂名、湛江、海口、南宁、北海、百色、凭祥、 温和地区(区) 温和地区 A 区 西昌、贵阳、安顺、遵义、昆明、大理、腾冲 温和地区 B 区 攀枝花、临沧、蒙自、景洪、元江 2.1.2 2.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 A 区、严寒地区 B 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主要城市所处的气候分区见表 2.1.2。 表表 2.1.2 2.1.2 公共建公共建筑筑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 代表性城市 严寒地区 A 区 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 丹江、

13、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 严寒地区 B 区 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 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 丹东 寒冷地区 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 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 鸡、徐州 夏热冬冷地区 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 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 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 夏热冬暖地区 福州、莆田、

14、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 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 注:1.本表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1.3 2.1.3 各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节能设计要点 1 1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相适应。 2 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3 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4 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同时兼顾冬季保温。 5 夏热冬暖地区(北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同时兼顾冬季保温。 6 夏热冬暖地区(南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7 温和地区:部分地

15、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2 2.2 建筑总体布局建筑总体布局 2.2.12.2.1 总体布局原则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凉爽时段 的自然通风。建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一般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 房间避免夏季受东、西向日晒。 2.2.2 选址 建筑的选址要综合考虑整体的生态环境因素,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2.2.3 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加以充分利用和改善,以创造能充分满足 人们舒适条件的室内外环境。如在建筑周围种植树木、植被,可有效阻挡风沙,净化

16、空气,同 时起到遮阳、降噪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面平衡环境温度、 湿度、防风沙及收集雨水。也可通过垂直绿化、屋面绿化、渗水地面等,以改善环境温湿度, 提高建筑物的室内热舒适度。 2.2.4 规划和体形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的体形以及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 境。如在沿海湿热地区,为有效改善自然通风,规划布局上可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 风压差,使建筑单体得到一定的穿堂风。建筑高度、宽度的差异可产生不同的风影效应,所以 应合理确定建筑单体体量,防止出现不良风环境。 2.2.5 日照环境设计 1 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

17、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合理确定建筑物 的日照间距及朝向。建筑的日照标准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居住建筑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其间距应以满足冬季日照标准为基础,综 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视觉等要求。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 2.2.5 的规定。旧区改造项目内新建住宅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 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 1h 的标准。 表表 2.2.5 2.2.5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建筑气候分区 、气候区 气候区 、 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当 地真太阳时) 8-16 9-15 日照

18、时间计算点 底层窗台面(距室内地坪 0.9m 高的外墙位置) 注: 本表中的气候分区与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关系见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表 3.3.1。 注:本表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 。 2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规定: 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室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2)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 3h 的日照标准; 4)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式、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 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

19、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 2h 的日照标准。 2.3 2.3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2.3.1 建筑单体体形设计要求 1 建筑单体的体形设计应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严寒、寒冷气候区的建筑宜采用紧凑 的体形,缩小体形系数,从而减少热损失。干热地区建筑的体形宜采用紧凑或有院落、天井的 平面,易于封闭、减少通风,减少极端温度时热空气进入。湿热地区建筑的体形宜主面长,进 深小,以利于通风与自然采光。 2 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 0.40。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按相 应的标准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3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 3 层或 3 层以下

20、的建筑, 应不大于 0.55; 46 层的建筑, 应不大于 0.30;79 层的建筑,应不大于 0.26; 10 层以上的建筑,应不大于 0.24。 4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 3 层或 3 层以下的建筑, 应不大于 0.55; 46 层的建筑, 应不大于 0.35;79 层的建筑,应不大于 0.30; 10 层以上的建筑,应不大于 0.26。 5 夏热冬冷地区: 条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 0.35, 点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 0.40。 6 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 0.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 数不宜大于 0.40。 7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满足要求时

21、,则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严寒、寒冷地区应 调整外墙和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使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夏热冬冷地 区,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夏热冬暖地区,建筑 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 2.3.2 建筑单体空间设计要求 建筑单体空间设计,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包 括平面分隔与竖向分隔) ,以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等。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 可将厨房、餐厅等辅助房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北侧寒冷空气的缓冲区,以保证主要居室的舒适 温度。 2

22、.3.3 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 、遮阳的基本要求 1 建筑设计中应对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下同) 、遮阳进行合理设计,以调节建筑室内的 通风、采光等,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设计中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外门窗,气密性等级 要求见本措施第 6 章。 2 公共建筑门窗、遮阳设计 1)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 0.70。当窗墙面积比小于 0.40 时,玻璃(或其他 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 0.4。当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必须按相应的标准进 行权衡判断。 2)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 30%;透明幕墙应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 置。 3)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

23、的 20%,当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必须按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进行权衡判断。 4)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如在中庭上部的侧面设置排 风机加强通风,改善中庭热环境。 5)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区的建筑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宜设置外部 遮阳,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见本措施第 7 章。 6)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 透的措施。其他地区建筑的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3 居住建筑门窗、遮阳设计 1)建筑外窗(包括阳台们上部透明部分)与天窗面积不宜过大。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窗墙 比不应超过: a

24、 严寒、寒冷地区:外窗北向 0.30、东西向 0.30、南向 0.50。 b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北向 0.45、东西向(无外遮阳措施)0.30、东西向(有外遮阳且太 阳辐射透过率20%)0.50、南向 0.50。 c 夏热冬暖地区: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北向 0.45、东西向 0.30、南向 0.50。 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 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4.0W/(mK),本身的遮阳系 数不应大于 0.5。 d 如窗墙面积比、天窗面积不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 2) 不同气候区、 建筑外窗 (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 不同的窗墙面积比, 对建筑外窗 (包 括阳台门上

25、部透明部分) 、天窗的传热系数与遮阳系数有着不同的要求,具体见本措施 第 6、7 章。 3)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寒冷地区空调负荷大的建筑的外窗(包括阳台的透明 部分)宜设置外部遮阳, 遮阳的设置除能够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外, 还应避免对窗口通风 产生不利影响。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见本措施第 7 章。 4)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20。 5)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外窗窗地比不应小于 1/7。离地面高度 0.50m 的窗洞口 面积不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 2m。 6)住宅应能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 a 卧室、起

26、居室(厅) 、明卫生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 1/20。 b 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10,并不小于 0.60m。 c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自然通风道的位 置应设于窗户或进风口相对的一面。 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外窗(包括阳台)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 8%或外窗面积的 45%。 3 墙墙墙墙 体体体体 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1.1 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 1 居住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符合表 3.1.1-1 的规定。如不满足表中规定,必须按

27、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 能的综合判断。 表表 3.1.13.1.1- -1 1 居住建筑不同气候区墙体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限居住建筑不同气候区墙体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限值值 气候分区 墙体部位 传热系数 KW/(m 2K) 4 层建筑 3 层建筑 严寒地区A区 外墙 0.40 0.33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0.70 严寒地区B 区 外墙 0.45 0.4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0.80 严寒地区 C 区 外墙 0.50 0.4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00 寒冷地区 A 区 外墙 0.50 0.4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0 寒冷

28、地区 B 区 外墙 重质结构 0.60 0.50 轻质结构 0.50 0.4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00 夏热冬冷地区 外墙 D3.0 1.50 3.0D2.5 分户墙 2.00 夏热冬暖地区 北区 外墙 D3.0 2.00 (注 4) 1.50 (注 4) D2.5 1.00 (注 4) D2.5 0.70 (注 4) 夏热冬暖地区 南区 外墙 0.8 D3.0 2.00 (注 5) 1.50 (注 5) D2.5 1.00 (注 5) D2.5 0.70 (注 5) 温和地区 A 区 外墙 重质结构 1.00 0.80 轻质结构 0.50 0.40 分户墙 2.00 温和地区

29、B 区 外墙 注:1 表中外墙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 Km; 2 轻质结构外墙系指轻钢、木结构、轻质墙板等构成的外墙; 3 应根据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及外窗的传热系数值,确定外墙的传热系数限值,详见夏热冬暖地区居住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表 4.0.7-1; 4 应根据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及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值,确定外墙的传热系数限值,详见夏热冬暖地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表 4.0.7-2。 5 D 是外墙热惰性指标;是外墙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2 2 公共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符合表 3.1.1-2

30、 的规 定。如果墙体的传热系数不满足表中规定,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 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表 3.1.13.1.1- -2 2 公共建筑不同气候区墙体的传热系数限值公共建筑不同气候区墙体的传热系数限值 气候分区 墙体部位 传热系数 KW/(m 2K) 体形系数 0.30 0.30体形 系数0.40 体形系数 0.40 严寒地区A区 外墙 0.45 0.40 0.3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0.60 严寒地区B区 外墙 0.50 0.45 0.4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0.80 寒冷地区 外墙 0.60 0.50 0.45 分隔采暖、空调与非采 暖、空调空

31、间的隔墙 1.50 夏热冬冷地区 外墙 1.00 夏热冬暖地区 外墙 1.50 注:1 表中外墙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 Km; 2 外墙含非透明幕墙。 3.1.23.1.2 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的热工设计措施 1 1 需保温的外墙应首选外保温构造. 2 2 采用外墙外保温构造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 3 3 当外墙有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时(如:阳台、雨篷、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 附壁柱、凸窗的非透明构件、装饰线和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等)应采取隔断热桥或保温措施。 4 4 外墙外保温的墙体, 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 外窗尽可能外移或与外墙面平,

32、以减少窗框四周的“热桥”面积,但应设计好窗上口滴水处理。 5 5 外墙保温不得已采用内保温构造时,应充分考虑结构性热桥影响并符合以下要求: 1)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应不大于表 3.1.1-1 及表 3.1.1-2 的限值。 2)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保温或“断桥”措施。 3)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规定,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和采取可靠 的防潮措施。 3.1.33.1.3 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当墙体采用轻质结构时,应按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规定,进行隔热验算,如不满足,则宜采用浅色饰面、设置 通风间层等措施。 3.23.2 墙体节能技术

33、墙体节能技术 3.2.13.2.1 外墙外保温技术 1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见表 3.2.1-1 和表 3.2.1-2。 表表 3.2.13.2.1- -1 1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适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用范围 名称 构造简图 主要技术指标 适用范围 1基层 2胶粘剂 3EPS 板 4玻纤网 5薄抹面层 6饰面涂层 7锚栓 1现浇混凝土外墙 2EPS 板 3锚栓 4抗裂砂浆薄抹面层 5饰面层 EPS 板(模 塑聚苯板) 外 墙 外 保 温系统 1 2 3 4 5 6 7 用胶粘剂将 EPS 板粘结在外墙上,EPS 板表面 做

34、玻纤网增强薄抹面层和饰面涂层 EPS 板密度 1822kg/m 3, 导 热系数0.041W/(mK);胶 粘剂、抹面胶浆与 EPS 板粘 结强度0.10MPa;玻纤网 耐碱强力保留率50%,耐 碱断裂强力750(N/50mm)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 墙;2 各类气候区;3 涂料 饰面,采取可靠措施后可 贴面砖 胶粉EPS颗 粒 保 温 浆 料 外 墙 外 保温系统 1 2 3 4 5 6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经现场拌和后抹在外墙 上, 表面做玻纤网增强抗裂砂浆薄抹面层和饰 面涂层 保 温 浆 料 密 度180 250kg/m 3 , 导 热 系 数 0.060W/(mK),软化系数 0.

35、5;玻纤网耐碱强力保留 率50%,耐碱断裂强力 750(N/50mm) ;系统抗拉强 度0.1MPa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 墙;2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 暖地区;3 涂料饰面,采 取可靠措施后可贴面砖 EPS 板现浇 混 凝 土 外 墙 外 保 温 系统 1 2 3 4 5 EPS 板与现浇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开有矩形齿 槽,板两面预喷界面砂浆,置于外模板内侧并 安装锚栓作为辅助固定件。 拆模后 EPS 板表面 用胶粉 EPS 颗粒保温浆料做局部修补和找平, 之后做玻纤网增强抗裂砂浆薄抹面层和饰面 涂层 EPS 板密度 1822kg/m 3, 导 热系数0.041W/(mK);玻 纤网耐碱强力保留率

36、 50%,耐碱断裂强力750 (N/50mm) ;现场检验系统 抗拉强度0.1MPa 1 现浇混凝土外墙;2 寒 冷和严寒地区;3 涂料饰 面 EPS 钢丝网 架 板 现 浇 混 凝 土 外 墙 外 保 温 系统 1 2 3 4 5 6 EPS 单面钢丝网架板置于外墙外模板内侧,并 安装6 钢筋作为辅助固定件。 浇灌混凝土后, 外抹水泥砂浆厚抹面层 EPS 板密度 1822kg/m 3。 1 现浇混凝土外墙;2 寒 冷地区;3 面砖饰面 1基层 2界面砂浆 3胶粉 EPS 颗 粒 保温浆料 4抗裂砂浆 薄抹面层 5玻纤网 1现浇混凝土外墙 2EPS单面钢丝网架板 3掺外加剂的水泥 砂浆厚抹面层

37、 4钢丝网架 5饰面层 66钢筋 机 械 固 定 EPS 钢丝网 架 板 外 墙 外 保 温 系 统 5 4 3 2 1 用锚栓或预埋钢筋等将腹丝非穿透型EPS钢丝 网架板固定在外墙上, 外抹水泥砂浆厚抹面层 EPS 板密度 1822kg/m 3; 金 属网和所有金属部件应做 防锈处理。金属固定件数量 及承托构造设置由计算确 定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 墙,不适用于加气混凝土 和轻集料混凝土外墙;2 寒冷和严寒地区;3 面砖 饰面 注:本表摘自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表表 3.2.13.2.1- -2 2 其他其他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主要技术指

38、标及适用范围主要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 名称 构造特点 主要技术指标 适用范围 XPS 板(挤塑 聚苯板) 外墙 外保温系统 用胶粘剂将XPS板粘结在外墙上, XPS 板表面做玻纤网增强薄抹面层和饰 面涂层。粘结 XPS 板及做抹面层前, 先在 XPS 板表面涂界面剂 XPS 板密度 2532kg/m 3,导热系数 0.030W/(mK) , 压 缩 强 度150 250kPa;胶粘剂、抹面胶浆与 XPS 板 粘结强度0.25MPa;玻纤网耐碱强力 保留率50%,耐碱断裂强力750 (N/50mm)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外墙;2 各类气候区; 3 涂料饰面 硬泡聚氨酯 板外墙外保 温系统 用胶粘

39、剂将聚氨酯板粘结在外墙上, 聚氨酯板表面做玻纤网增强薄抹面 层和饰面涂层 硬泡聚氨酯板密度 3050kg/m 3,导热 系数0.025W/(mK);胶粘剂、抹面胶 浆与聚氨酯板粘结强度0.10MPa;玻 纤网耐碱强力保留率50%,耐碱断裂 强力750(N/50mm)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外墙;2 各类气候区; 3 涂料饰面 岩棉板外墙 外保温系统 用机械固定件将岩棉板固定在外墙 上,外挂热镀锌钢丝网并喷涂喷砂界 面剂。外抹 20mm 厚胶粉 EPS 颗粒保 温浆料找平层并做玻纤网增强抗裂 砂浆薄抹面层和饰面涂层 岩棉板密度和压缩性能符合设计要 求;所有金属部件应做防锈处理。系 统抗风压值Rd

40、不小于设计要求的风荷 载值Wd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外墙;2 气候湿热地 区慎用;3 涂料饰面; 4 防火要求高的建筑 现场喷涂硬 泡聚氨酯外 墙外保温系 统 在墙面上现场涂刷聚氨酯防潮底漆 和喷涂聚氨酯硬泡保温层,涂刷聚氨 酯界面砂浆,并抹胶粉 EPS 颗粒保温 浆料找平层;表面做玻纤网增强抗裂 砂浆薄抹面层和饰面涂层 硬泡聚氨酯密度 3050kg/m 3,导热系 数0.025W/(mK); 玻纤网耐碱强力保 留率 50% ,耐碱断裂强力 750 (N/50mm) ;系统抗拉强度0.10MPa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外墙;2 各类气候区; 3 涂料饰面 装配式保温 装饰一体化 外墙外保温

41、系统 工业化生产保温装饰复合板,芯材为 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外表为涂仿瓷、 仿天然石才的 0.5mm 铝板,内贴 0.06mm 铝箔防潮层, 侧边设有防水榫 槽。安装时将龙骨固定在外墙上,用 不锈钢钉将复合板固定在龙骨上 聚氨酯导热系数0.025 W/(mK);系 统抗风压值Rd不小于设计要求的风荷 载值Wd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外墙;2 各类气候区 保温装饰板 外墙外保温 系统 保温装饰板以挤塑聚苯板等为保温 层,表面复合铝板氟碳涂料、石材、 面砖等面层。挤塑板内侧复合界面砂 浆层,可直接粘贴于基墙表面;也可 干挂。板缝用密封胶密封 XPS 板密度 2532kg/m 3,导热系数 0.030

42、W/(mK), 压缩强度 150250kPa 1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外墙;2 各类气候区 2 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要求 1)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 2)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 3)应能承受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4)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5)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6)用于高层建筑时,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 1基层 2EPS钢丝网架板 3掺外加剂的水泥 砂浆厚抹面层 4机械固定装置 5饰面层 7)应具有防水渗透性能。 8)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规定。

43、 9)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同 时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10)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使用年限应不少于 25 年。 注:正常维护包括局部修补和饰面涂层维修两部分。对局部破坏应及时修补。对于不可触及 的墙面,饰面层正常维修周期应不小于 5 年。 3 外墙外保温系统及主要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1)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见表 3.2.1-3 表表 3.2.13.2.1- -3 3 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耐候性 经耐候性试验后,不得出现饰面层起泡或剥落、保护层空鼓或脱落等破坏,不得产生渗水裂缝。具 有薄抹面层的外保温系统,抹面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得小于 0.10MPa,并且破坏部位应位于 保温层内 抗风荷载性能 系统抗风压值Rd不小于风荷载设计值。 EPS 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 EPS 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EPS 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 温系统和 EPS 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1.5, 机械固定 EPS 钢丝网架 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2 抗拉强度 胶粉 EPS 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和 EPS 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抗拉强度不得小于 0.1M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建筑工程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doc 90页).doc)为本站会员(欢乐马)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