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职业接触防控一、基本概念1、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普遍预防 普遍预防是指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为已感染HBV、HCV、HIV 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指根据普遍预防的原则,采取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5、职业接触 职业接触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 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6、非胃肠道接触 非胃肠道接
2、触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二、传染病职业接触现状 与常见原因n(一)、现状n 1.全世界 已确认有57例HIV 职业接触后感染病例。护士占24例,居职业第一位。几乎100%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刺伤的经历。 n 2.中国 几家医院调查资料显示,大约78.4%81.9%的医务人员工作中有被锐器刺 伤的历史,针刺伤5次以上者达17.9%。 n 3.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被HIV 阳性病人针刺伤后获得HIV 的可能性是0.2%0.4%;受针刺伤感染HBV 的可能性是19%40%;受针刺伤感染HCV 的可能性是0.2 %6.0%。
3、 (二)职业接触的场所和人群 n 1.场所 n(1)手术室、ICU等侵袭性操作较多的部门利器和喷溅; n(2)实验室; n(3)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n(4)采血部门。 n2.人群 n(1)外科医生; n(2)护理人员; n(3)保洁人员; n(4)实验室人员; n(5)医疗废物处置人员。 (三)职业接触的途径 n 1.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 n 2.破损皮肤; n 3.胃肠道外途径,针刺、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 (四)职业接触的常见原因 n1.锐器刺伤 环节 n(1)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时患者突然移动。 n(2)采取血标本后将针头放进利器盒时。 n(3)输液结束拔针后撕掉固定胶布时。
4、 n(4)将裸露的针头拿到集中处置处时。 n(5)将针头重新套帽以及剪掉输液器针头时。 n(6)开启封装药物的安瓿过程。 n2.血液体液意外喷溅 n(1)手术。 n(2)抢救危重病人。 n(3)护理大小便失禁患者。 n(4)处理各种引流。n(5)采集各种血液、体液标本。 n(6)工作中未能很好的采取防护措施,血液体液喷溅污染医务人员的眼结膜或口鼻黏 膜。 3.破损皮肤接触污染物 (1)手存在皲裂或微小破损。 (2)未戴手套。 (3)手套渗漏。 4.防护意识欠缺 (1)接触污染物不戴手套。 (2)摘手套后不洗手。 (3)助产和牙科医生操作不戴护目镜。 (4)护理大小便失禁患者或清洗器械不穿防水隔
5、离衣。 (5)意外发生职业接触不知如何进行处理。 n5.工作节奏紧张 、注意力不集中,是发生职业接触和医疗差错的重要因素。 n6.危急忽略防护 急诊科每天接诊的大多是危重病人,为及时抢救生命,医护人员需要 争分夺秒,危急情况下仔细防护往往不现实。 n7.违规操作 给使用过的针头复帽或人为的把针头折断和弄弯;操作时不戴手套、口罩; n8.处理污染物品不注意必要的防护。 三、职业接触后处理(一)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局部处理n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n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
6、行冲洗。 n3.冲洗后用酒精或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处理n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包括肝炎、艾滋病、梅毒、 疟疾等多种疾病。医疗机构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 滋病、梅毒为常见。 及时上报n1、及时上报部门长;n2、及时双方(若能明确源患者)抽血评估:肝炎标志物、抗HIV、抗HCV、梅毒抗体、肝功能,必要时查病毒载量,暴露水平。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及接触后随访。(二)职业暴露后的评估(HIV)暴露源的评估评估暴露水平n艾滋病职业接触级别共分三级:n 1.一级 n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
7、有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n 2.二级 n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 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时间短。 n 3.三级 n 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含有HIV 血液和体液的空心针深度刺伤皮肤或造成动静脉穿透伤,或HIV 阳性血液、体液直接注入医务人员体内),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评估职业接触者n1.是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抽血进行相关抗体检测,以确定在此次职业接触前,本人未受感染,此后出现的感染与职业接触有关。n2.比如从HIV 职业接触到抗体产生至少要2周时间,只有首
8、次检测结果阴性,才能排除即往的HIV 感染。暴露者即往有HIV 的化验结果,则应详细记录。 预防性用药n经过专家评估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 小时之内。职业接触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n1.暴露源血液病毒的滴度; n2.暴露方式; n3.暴露量大小; n4.暴露时间; n5.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 n6.接触皮肤黏膜的状态等。 职业接触后发生感染的风险高n1.被含病人血液/体液的空心针具,如注射器、穿刺针刺伤。n 2.深部肌肉损伤。 n 3.损伤器械上有肉眼可见的血,或病人血液/体液直接注入医务人员体内。 n 4.使用的损伤器械进入血管。 n 5.感染源的病人病毒
9、含量高(如暴露源为急性期HIV 感染者或晚期艾滋病病人)。 职业接触后发生感染的风险低n1.皮肤黏膜轻微擦伤后接触暴露源为潜伏期感染者或病毒载量低,正接受抗病毒治疗且 未产生耐药性者。 n2.血液/体液离体时间很长者(大于24 小时)。 职业暴露登记表n n 医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登记表医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登记表n一、暴露人员基本信息n科室: 姓名: 性别: 年龄: 电话: 工龄: 年n工种: (1)医生 (正式 进修 实习)n (2)护士 (正式 进修 实习)n (3)医技人员 (正式 进修 实习)n (4)保洁员 n (5)护工 n暴露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 是 否 n是否产生乙肝抗体: 是
10、 否 n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是 否 n二、暴露事件描述n1、暴露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n2、暴露部位: (如为手部,请在下图中标注) n3、暴露地点:(1)病房(2)治疗室(3)处置室(4)手术室 (5)其他 n4、暴露源: (1)血液(2)体液(3)其他 n5、暴露方式:n针刺或锐器割伤:是 否n锐器种类:空心针 实心针 其他器械 n接触暴露:是 否n无破损皮肤 破损皮肤 粘膜n其他暴露方式:是 否n抓伤 咬伤n6、暴露发生时正在执行何种操作:(1)穿刺 (2)拔针 (3)回套针帽 (4)手术(5)清理废物 (6)其他 n7、暴露是防护情况n(1)无任何防护 (2)口罩 (3
11、)帽子 (4)单层手套 (5)双层手套 (6)防护眼镜 (7)防护面罩 n(8)隔离衣 (9)手术衣 (10)其他 n8、暴露后局部处理:n(1)挤血 (2)冲洗 (3)消毒口 (4)未处理n9、暴露程度: (1)一级暴露口(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粘膜、量小且时间短) (2)二级暴露口(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粘膜、量小且时间长;或暴露源刺伤或 n 割伤皮肤为轻度的表皮擦伤或针刺伤)n(3)三级暴露口(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深部伤口并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n10、暴露前是否知道病人有无血源传播性疾病:n (1)知道 (2)不知道 n11、暴露次数:n (1)首次暴露 (2)既往已暴露 (共
12、计 次)n12、暴露发生经过: n 三、暴露源情况n1、暴露源不明n2、病人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n 病人患血源传播性疾病情况(如无结果,请立即检查): (1)乙肝 (2)丙肝 3)艾滋病 (4)梅毒 n(5)无传染性 (6)不明 口n(随表附病人术前四项检验报告单复印件一份):n 以下由感染管理科人员填写 n n四、治疗与建议n1、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针及乙肝疫苗3针,并定期随访 n2、注射乙肝疫苗3针,并定期随访 n3、注射乙肝疫苗1针,并定期随访 n4、定期随访口n5、HIV预防性用药,并定期随访n6、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毎针,1针每周,连续三针,并定 期随访 n7、不
13、需要特殊处理,定期随访 n五、暴露人员及病人化验结果(见检验报告)n六、结论:1、暴露后未感染 n 2、暴露后感染:(1)艾滋 (2)乙肝 n (3)丙肝 (4)梅毒 四、职业接触的预防 预防措施 (1) 制订、实施医疗机构及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南。 (2) 对有关人员加强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并持正确态度,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无所谓。 (3) 设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4) 落实好各项防止职业暴露的安全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 (5)安全规范操作。 (6)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7)保障个人防护用品和建立健
14、康监护等。 (8)出现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评估。 医务人员防护技术要点 n 1.当手可能接触血液、其它潜在污染物、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进行血管穿刺,处理或接触污染物或被污染的表面时,建议戴手套。 n 2.当可能发生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喷溅、洒落污染眼、鼻和口时应同时佩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面罩。 n 3.可能发生大量的血液或潜在污染物污染应穿戴防渗透的手术衣、手术帽、靴套等。 外科妇产科防护要点 n 1.普遍性防护原则。 n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n 3.当进行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感染性体液、黏膜的操作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手套 破损应立即丢弃, 洗手并戴上新的手
15、套。 n 4.对血液有可能外溅或可能形成气溶胶时,应戴护目镜、防护面屏和外科口罩。 n 5.在操作中过程要防止被器械损伤皮肤。 n 6.尽量减少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口对口呼吸,而借助使用口器、人工呼吸用的皮球或其它 辅助呼吸用具。 口腔科医生防护要点 n 1.普遍性防护原则。 n 2.合理合规的消毒-操作完毕时应对有血液或唾液污染的环境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n 3.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血液、唾液的飞溅和产生气溶胶。 n 4.防止将病人口腔的液体抽入共用的管路系统。 抽血及操作人员 防护要点n 1.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操作可尽量集中安排 ,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 n 2.防止利器刺伤。 n 3.手卫生(5个时刻和六部洗手法) n 4.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n职业暴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n 谢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