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n 通史时空坐标总述:总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n 时段特征概览经济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文艺科技文艺:第
2、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内容索引考点一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考点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考点三 二战后世界的科技与文艺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考点一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主干知识排查主干知识排查2.表现国家美国苏联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组成社会主义阵营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华沙条
3、约组织3.“冷战”与“热战”(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4.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
4、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2.日本的崛起(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
5、解。2.和平与动荡并存(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1.“冷战冷战”的成因、过程与体现的成因、过程与体现热考重点深化热考重点深化2.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出现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2)两层内涵: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
6、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方面去理解。(3)“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还在不断加强。3.两极格局背景下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两极格局背景下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2)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3)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4)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
7、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4.对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对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1)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的强弱。(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短板短板1将所学与史料关键词相结合的意识不足将所学与史料关键词相结合的意识不足例例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
8、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高考短板突破高考短板突破查短查短“欧洲国家先联合再换取美国援助”是材料的核心信息,再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由美国主导,目的是控制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补短补短巧用排除法确定答案:(1)材料与选项对应法:首先准确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意思,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哪三个选项不是对材料主旨意思的准确理解而予以排除。(2)“绝对词语”排除法:备选项中有说法过于绝对的
9、词语(如全部、都、完全、彻底和均等字眼)一般是错误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彻底”等这样字眼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排除。(3)“说解析法错误”排除法:备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备选项也可以排除。(4)“材料无关”排除法:备选项的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或材料无关的,也可排除。析选项析选项B项、C项不符合史实,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对抗,由此排除D项。针对练针对练1 (2016天津文综)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
10、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解析解析解析威尔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总统,此时美国还没有确立世界金融的领导地位,故A项错误;罗斯福时期,美国经济受到打击,不具备领导世界的能力,故B项错误;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获得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主导地位,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故C项正确;肯尼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优势地位开始下滑,故D项错误。短板短板2历史意识滞后历史意识滞后例例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
11、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查短查短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具备一定的历史意识很快可确定答案为C。补短补短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社会意识 社会客观存在等一系列历史辩证思维关系需熟练应用。解析析选项析选项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
12、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针对练针对练2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A.联合国完全被美国操纵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解析返回解析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其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原则,故选D项。A、B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返回考点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苏联
13、的社会主义改革一、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主干知识排查主干知识排查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以工业改革为重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自主权重点在重工业,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领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最终失败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二、二战后资本主
14、义经济调整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其经济安全。(3)利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4.“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
15、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4)影响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16、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发展: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成欧洲共同体。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1985年,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加、墨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成员间差异较大,形成了独特的“APEC方式”。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世界贸
17、易组织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目标: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2)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1.苏联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苏联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1)处理好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
18、改革;(2)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3)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4)处理好借鉴外国经验与从本国国情出发之间的关系,对国情特别是社会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热考重点深化热考重点深化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主要出现在欧洲。(2)第二阶段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3)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掀起了新的高潮,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
19、、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二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体现二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体现(1)金融方面: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扩大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3)工业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5)国际事务方面: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一度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短板短板3数据信息
20、与所学史实衔接不到位数据信息与所学史实衔接不到位例例3(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读下表高考短板突破高考短板突破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解析查短查短“原材料生产、输出国走向联合”是材料隐含的核心信息,这是判断选项的唯一依据,明显是发展中国家联合捍卫民族利益、权益的活动,对比备选项,明显只有B项与此主题相符,其他备选项无论说法是否符合史实
21、,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答案为B项,补短补短图表数据类题目是高考选择题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此类题型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表中看出数据变化及趋势,然后与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衔接,进而准确分析其前因后果,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解析析选项析选项表格中的国际组织都与新兴独立国家有关,这是它们应对不利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故选B。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对外进行资源掠夺,表格所列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资源紧缺无关,排除A;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涉及生产领域,排除C;表格中的经济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D。针对练针对练3 (2016江苏单科)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
22、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解析解析解析A项应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87年”,故排除;“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的合作,为欧洲联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B项表述正确;欧洲政治一体化只是一种趋势,目前仍未真正实现,C项表述错误;欧元于1999年问世,于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短板短板4
23、重大历史概念、术语的内涵不清晰重大历史概念、术语的内涵不清晰例例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解析查短查短准确理解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扶贫与救济性援助,贷款总额与数量上升意味着申请贷款国家数目的增加,据此可确定答案为A,其他备选项均与此主旨无关。补短补短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成立后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国际形势的变
24、化,世界银行贷款的对象、数额、总量发生了重大变化。本题即考查了二战后世界银行这一变化的原因。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对当今社会热点相关的事件进行梳理并掌握。解析析选项析选项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针对练针对练4 据统计,1948年至1976年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8%,是二战前的10倍。马歇尔计划实施后,西欧国家经济得到较快恢复,美元也结束了几个殖民帝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布雷顿森
25、林体系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关贸总协定”的推动解析返回解析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扶植控制西欧的措施,与“美元也结束了几个殖民帝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但不会形成美元货币中心的地位,故C项错误;“关贸总协定”的推动也与美元的世界中心地位的形成不符,故D项错误。返回考点三二战后世界的科技与文艺一、现代信息技术一、现代信息技术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
26、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主干知识排查主干知识排查3.影响(1)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3)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4)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二、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2.成就:贝克特等待戈多,海明威老人与海。3.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
27、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4.影响: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三、三、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也对到底什么是艺术产生了长久的迷惘。四、四、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1.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2.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3.二战后,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五、电视的发展五、电视的发展1.普及运用: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2.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
28、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对世界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热考重点深化热考重点深化(2)对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的姿态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中苏关系破裂和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的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
29、“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全面理解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全面理解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背景(1)残酷的世界大战和令人触目惊心的经济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本来就已失望、不满的心理受到更大的打击,心灵遭到扭曲(2)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现代主义的特色表达得更加充分、效果更加明显表现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
30、,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表现美术领域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许多的美术流派,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影响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短板短板5忽略了时段特征对解读材料的价值忽略了时段特征对解读材料的价值例例5(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
31、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高考短板突破高考短板突破查短查短“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艺人在非洲宣传美国”是材料的核心信息,要分析美国的目的,必须紧扣50年代中期的史实判断。补短补短基础史实的准确识记一直是文学艺术方面高考命题关注点。析选项析选项在非洲巡演与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不合逻辑,可排除A项;展示实力与赢得歌迷信息不一致,可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
32、起于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美苏反目争霸,争夺非洲中间地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针对练针对练5 (2016北京文综)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A. B. C. D.解析返回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电影主题的转变和美苏冷战有关。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美国采取各种措施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北大西洋公约
33、组织成立都是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正确,故选A项。联合国成立和美苏关系变化无关,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返回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1.经济全球化历程中六大阶段经济全球化历程中六大阶段(1)开始起步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的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初步形成阶段(19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出现了全球化第一次高潮。(3)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二次高潮。(4)
34、陷入困境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及其间的30年代经济大危机,战争的影响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5)制度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6)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因素,交通、贸易生产、金融、信息、科技、文化等全球化,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2.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经济大国的兴衰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经济大国的兴衰(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贸易,西、葡的崛起主导了世界市场并成为世界大国。(2)1718世
35、纪,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的崛起,终止于英帝国的崛起;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并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联的影响力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超级大国。(5)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6)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
36、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3.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1)16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并不断完善。经济上,随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政治上,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20世纪70年代至今,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政治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
37、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比较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比较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而美国实力空前膨胀建立方式 殖民扩张和对外战争(暴力方式)多边协商和组织协调(和平方式)力量中心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运行机制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协调机制
38、来解决矛盾冲突,应对危机1.(2016江苏单科)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针对训练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
39、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解析答案解析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的信
40、息概括;第二小问,依据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角度分析。答案答案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解析解析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的信息归纳。答案答案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解析答案(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
41、各自认识的依据。解析解析第一小问,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结果来回答“共同之处”;第二小问,“凯南的长电报”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以及美苏意识形态不同来回答,“诺维科夫报告”依据材料二中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从美国国家性质角度分析回答。答案答案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解析答案2.(2015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英国历史
42、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 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 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郝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
43、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解析答案解析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重点列举了英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史实,补充的史实只要是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即可,理由要充分。答案答案答案示例: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解析答案解析解析注意设
44、问中的时间信息“二战后”,然后联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夺取世界经济霸权的基本史实。答案答案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解析答案返回解析解析主要考查分析归纳能力,第一小问结合两国经济地位确立的途径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多个角度围绕两国的不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答案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
45、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返回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A.30.4%2.1%23.5%B.30.4%4.8%27.3%C.12.5%2.1%27.3%D.12.5%4.8%28.1%年份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西欧国家1945年100%74.6%1960年100%31.2%3.2%26.5%
46、1971年100% 押题押题1(考向: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数据史证考向: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数据史证)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判断1971年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的百分比应该是()解析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60年到1971年日本的黄金储备应该是上涨的,故A、C项错误;1960年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应该下降,并且考虑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应该已经很低,不可能是30.4%,故B项错误;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2.5%,既符合其是美日西欧三足鼎立之一的地位,也符合其黄金储备下降到不足以维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同时日本和
47、西欧国家的黄金储备也上涨,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押题押题2(考向: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史料实证考向: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史料实证)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导致现代金融市场中心第三次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新经济”出现,美国经济高速发展D.“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解析解析解析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形成的重要原因,故
48、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新经济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时美国早就已经确立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故C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确立了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形成了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故D项正确。押题押题3(考向:军备竞争促进科技进步的史证考向:军备竞争促进科技进步的史证)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49、。材料主要反映了()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B.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解析解析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故A项错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事竞争,故C项错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最初并不是民用技术,故D项错误。押题押题4(考向: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反思考向: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反思)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
50、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解析解析解析1990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思想僵化与材料中自由化思潮的严重泛滥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苏联改革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出现:“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故C项正确;此题侧重是苏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