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826404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七章-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七章-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七章-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七章-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第七章 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v一、白居易和社会学派的文学理论批评一、白居易和社会学派的文学理论批评二、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韩愈、柳宗二、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元的文学思想三、司空图论诗歌的三、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旨味外之旨”“”“象象外之象外之象”一、白居易和社会学派的文学理论批评一、白居易和社会学派的文学理论批评v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的又一位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的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诗歌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诗歌理论家。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文艺要真实地反理论家。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文艺要真实地反映现实

2、,揭露政治的黑暗,表现人民的疾苦。映现实,揭露政治的黑暗,表现人民的疾苦。我们称之为社会学派批评,这和殷璠、皎然我们称之为社会学派批评,这和殷璠、皎然一派有明显的差异。这一派的代表人物还有一派有明显的差异。这一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白居易的诗学思想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白居易的诗学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与元九书与元九书中。中。v(一)(一)“救济人病,裨补时缺救济人病,裨补时缺”v与元九书与元九书:“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史书,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史书,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多求理道

3、,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时,擢在翰林,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时,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歌咏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歌咏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v“救济人病救济人病”是要求诗歌能反映人民疾苦,使是要求诗歌能反映人民疾苦,使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让在位者有所了解。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让在位者有所了解。“裨裨补时阕补时阕”是要求诗歌揭露时政的弊端引起统治是要求诗歌揭露时政

4、的弊端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促使他们进行必要的改革。者的注意,促使他们进行必要的改革。v“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强调诗文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强烈要求诗文必须文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强烈要求诗文必须起到为民请命的作用,起到干预现实,干预政起到为民请命的作用,起到干预现实,干预政治的作用。治的作用。v但过分重视经世致用,而忽视诗歌的审美价值,但过分重视经世致用,而忽视诗歌的审美价值,所以对历史上的作家的评价有失偏颇。所以对历史上的作家的评价有失偏颇。(二)(二)“美刺比兴美刺比兴”v与元九书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

5、于美刺比兴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刺比兴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新乐府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他所说他所说的的“美刺比兴美刺比兴”是什么意思呢?是什么意思呢?与元九书与元九书中也中也有比较清楚的表述:有比较清楚的表述:“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唐棣之华,感华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唐棣之华,感华

6、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风,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哉!,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哉!”v他所说的他所说的“美刺比兴美刺比兴”是是“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换言之,他反对为状物而状物,为比兴而比兴,而换言之,他反对为状物而状物,为比兴而比兴,而主张诗人通过比兴来寄托自己的主张诗人通过比兴来寄托自己的“讽喻讽喻”;v他所说的他所说的“美刺美刺”主要是主要是“刺刺”

7、。晚唐皮日休说:。晚唐皮日休说:“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以戒乎政。”(正乐府序正乐府序)白居易的讽喻诗主)白居易的讽喻诗主要是刺诗。要是刺诗。v他自己说:他自己说:“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采诗官)明邓元锡)明邓元锡函史函史云:云:“白太傅白太傅秦中吟秦中吟新乐府新乐府之作,风时赋事,美刺比兴,之作,风时赋事,美刺比兴,欲尽备乎六诗之义。欲尽备乎六诗之义。”所以他说的所以他说的“美刺比兴美刺比兴”就就是干预现实,批评政治,揭露黑暗,是干预现实,批评政治,揭露黑暗,“唯歌生民

8、病,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愿得天子知。”v在表达方式上也不同于先秦两汉的在表达方式上也不同于先秦两汉的“发乎情,发乎情,止乎礼义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主文而谲谏”,而是主张,而是主张“意意激而言切激而言切”(与元九书与元九书)“其言直而切,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欲闻之者深戒也。”(新乐府序新乐府序)他在)他在与元九书与元九书中说自己的诗歌创作使中说自己的诗歌创作使“众口众口籍籍籍籍”“”“众面脉脉众面脉脉”“”“扼腕扼腕”“”“变色变色”,亦,亦可作证。可作证。v(三)(三)“直歌其事直歌其事”v新乐府序新乐府序中说:中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

9、,欲闻之者深诫也;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实而核,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其事实而核,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布于乐章歌曲也。可以布于乐章歌曲也。”v秦中吟序秦中吟序中说: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命为秦中吟秦中吟。”v据宋魏庆之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人玉屑记载:记载:“白乐天每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又改之。则录之;不解,又改之。”正因为他的诗歌正因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所以当时流传甚广,

10、通俗易懂,所以当时流传甚广,“童子解吟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v但过分追求实录原则,而忽视诗歌的艺术形但过分追求实录原则,而忽视诗歌的艺术形式,诗歌的艺术价值就不高。苏轼说式,诗歌的艺术价值就不高。苏轼说“元轻元轻白俗白俗”,白居易自己也说,白居易自己也说“诗成淡无味,多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怪拙言词。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怪拙言词。”二、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二、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和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v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针对六朝唐初骈文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针对六朝唐初骈文的泛滥而发的,以古文替代骈文,

11、其性质属于语体改泛滥而发的,以古文替代骈文,其性质属于语体改革,但又包含着文风的改革,因此,对文学思想和革,但又包含着文风的改革,因此,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v唐代古文运动所倡导的古文是指不讲骈俪对偶的能唐代古文运动所倡导的古文是指不讲骈俪对偶的能自由流畅表达思想情感的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自由流畅表达思想情感的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骈文侧重于格式整齐的语言形式美,而且是一种绚骈文侧重于格式整齐的语言形式美,而且是一种绚丽铿锵,和谐对称的雕饰美;古文则侧重于语言的丽铿锵,和谐对称的雕饰美;古文则侧重于语言的自由流畅表达,讲究的是一种

12、清新自然,生动简洁自由流畅表达,讲究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生动简洁的本色美。的本色美。v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一)韩愈(公元(一)韩愈(公元768768824824)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v李翱在李翱在祭吏部韩侍郎文祭吏部韩侍郎文中说:中说:“建武以建武以还,文卑质丧。气萎体败,剽剥不让。拔去还,文卑质丧。气萎体败,剽剥不让。拔去其华,得其本根。开合怪骇,驱涛涌云。包其华,得其本根。开合怪骇,驱涛涌云。包刘越赢,并武同殷。六经之风,绝而复新。刘越赢,并武同殷。六经之风,绝而复新。学者有归,大变于文。学者有归,大变于文。”(全唐文全唐文卷六卷六

13、四零)四零)v苏轼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中说“文起八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之衰,道济天下之溺。”v1 1、文以明道、文以明道v答陈生书答陈生书:“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言辞”;v送陈秀才彤书送陈秀才彤书:“盖学所以为道,文所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以为理耳。”v答李秀才书答李秀才书:“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v原道原道:“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14、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矣。死,不得其传矣。”韩愈把古文写作和提倡儒学复韩愈把古文写作和提倡儒学复古主义思潮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是继刘勰之后,古主义思潮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是继刘勰之后,大力提倡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理论主张。他在大力提倡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理论主张。他在答李翊书答李翊书中说:中说:“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养其根而竢其实,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

15、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刘熙载刘熙载艺概艺概文概文概多次提到韩愈多次提到韩愈“约六经之旨而成文约六经之旨而成文”的思想。的思想。v2 2、气盛言宜、气盛言宜v答李翊书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也犹是也,气盛则言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也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v这是孔子这是孔子“有德者必有言有德者必有言”(论语论语宪问宪问)、孟)、孟子子“知言养气知言养气”说的继承和发展。王充也曾说:说的继承和发展。王充也曾说:v“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

16、明。大人德扩,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文积。”(论衡论衡书解书解)v气盛言宜,还涉及文章的气势问题,与曹丕所说的气盛言宜,还涉及文章的气势问题,与曹丕所说的“气气”不同。他所说的不同。他所说的“气气”,是气势的,是气势的“气气”。主要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在文章中的表现,含有主要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在文章中的表现,含有“理势理势”“”“气势气势”的意思,理势,主要指一种逻辑的意思,理势,主要指一种逻辑力量;气势,主要指一种生命力量。力量;气势,主要指一种生命力量。v3 3、不平则鸣、不

17、平则鸣v送孟东野序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皆有弗平者乎!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v荆潭

18、唱和诗序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v韩愈的韩愈的“不平则鸣不平则鸣”说是对孔子的说是对孔子的“诗可以怨诗可以怨”、司马迁的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发展。深刻揭示说的继承和发展。深刻揭示了文学发生的动因问题,是继先秦两汉的了文学发生的动因问题,是继先秦两汉的“感物感物”说之后,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重要命题。和弗罗依说

19、之后,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重要命题。和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某种相通之处。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某种相通之处。v“穷苦之音易好穷苦之音易好”对欧阳修的对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诗穷而后工”产生产生了直接影响。了直接影响。v明末张煌言说:明末张煌言说:“盖诗言志,欢愉则其情散盖诗言志,欢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到不能深入;愁苦则其情沉着,越,散越则思到不能深入;愁苦则其情沉着,沉着则舒籁发声,动与天会。沉着则舒籁发声,动与天会。”v清初陈兆仑说:清初陈兆仑说:“盖乐主散,一发而无余;盖乐主散,一发而无余;忧主留,辗转而不尽,意味之浅深别矣。忧主留,辗转而不尽,意味之浅深别矣。”(引自钱钟书(引自钱钟书七缀

20、集七缀集“诗可以怨诗可以怨”条)条)(二)柳宗元(公元(二)柳宗元(公元773773819819)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v柳宗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取诸子百家,柳宗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取诸子百家,他并不排斥佛老,而是精通佛学,也重视吸他并不排斥佛老,而是精通佛学,也重视吸收老庄思想的某些方面。在古文理论建树方收老庄思想的某些方面。在古文理论建树方面不及韩愈全面、系统,但是在有些方面比面不及韩愈全面、系统,但是在有些方面比韩愈更深入。在政治上比韩愈激进,曾参加韩愈更深入。在政治上比韩愈激进,曾参加王叔文的王叔文的“永贞改革永贞改革”,后一贬再贬,终老,后一贬再贬,终老死于柳州。死于柳州。v

21、1 1、文以明道、文以明道v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中说:“始吾幼且少,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为能也。”v“本之本之书书以求其质,本之以求其质,本之诗诗以求其以求其恒,本之恒,本之礼礼以求其宜,本之以求其宜,本之春秋春秋以以求其断,本之求其断,本之易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道之原也。”v这实际上是宗经说的翻版,和韩愈思想是一致的。v但他所言之道和韩愈有明显的不同:一是柳宗元所但他所言之道和韩愈有明显的

22、不同:一是柳宗元所说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含有老庄之道,诸子之说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含有老庄之道,诸子之道等含义。他自己就曾经说写文章道等含义。他自己就曾经说写文章“参之谷梁以厉参之谷梁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之国语国语以博其趣,参之以博其趣,参之离骚离骚以致其幽,参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着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之太史公以着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也。”二是柳宗元所说之道,更具有现实性、实用二是柳宗元所说之道,更具有现实性、实用性。他从性。他从“利安元元利安元元”出发,在出发,在答吴武陵论非国答吴武陵

23、论非国语书语书中说中说“仆之为文仆之为文”“”“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及物为道。”这和白居易的这和白居易的“救济人病,裨补时阕救济人病,裨补时阕”的观点一致。的观点一致。v2 2、“著述者流著述者流”与与“比兴者流比兴者流”v杨评事文集后序杨评事文集后序中说:中说:“作于圣,故曰作于圣,故曰经;述于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辞令褒贬,经;述于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盖出于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书之之谟谟训训,易易之之象象系系,春秋春秋之笔削。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

24、宜藏于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商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殷商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美,谓宜流于谣诵也。”v柳宗元在这里把文学和非文学区别开来:柳宗元在这里把文学和非文学区别开来:“著述著述者流者流”着重阐发某种思想学说,政治主张,其风着重阐发某种思想学说,政治主张,其风格以格以“高壮广厚高壮广厚”“”“词正理备词正理备”为特征,其目的为特征,其目的则是则是“导扬讽谕导扬讽谕”。“比兴者流比兴者流”则出于则出于“咏咏歌歌”“”“风雅风雅”,其风格以,其风格以“丽则

25、清越,言畅而意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美”为特征,其目的则是为特征,其目的则是“谓宜流于谣诵也谓宜流于谣诵也”。前者是学术,是非文学;后者是文学。这是对六前者是学术,是非文学;后者是文学。这是对六朝的文笔区分,研究文学与非文学的继续。朝的文笔区分,研究文学与非文学的继续。v3 3、论作文的态度、论作文的态度v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中说:“故吾每为文章,未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

26、骄也。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羽翼夫道也。”v不可以有轻心、怠心,指写作态度应当认真、细致、不可以有轻心、怠心,指写作态度应当认真、细致、谨慎、小心;不可以有昏气、矜气,指作者应当有谨慎、小心;不可以有昏气、矜气,指作者应当有清醒的思维和谦虚的精神,切不可胡里胡涂,骄傲清醒的思维和谦虚的精神,切不可胡里胡涂,骄傲自大。务必使文章既深刻而又明朗,既通达而又有自大。务必使文章既深刻而又明朗,

27、既通达而又有节制,既文风清新又内容厚重。节制,既文风清新又内容厚重。三、司空图论诗歌的三、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旨味外之旨”“”“象外之象象外之象”v郭绍虞先生说:郭绍虞先生说:“唐代诗论也有和现实主义唐代诗论也有和现实主义不相同的,那就是诗佛一派的诗论。假使我不相同的,那就是诗佛一派的诗论。假使我们依照旧说,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们依照旧说,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而再以王维为诗佛,那么我们就觉得诗仙、而再以王维为诗佛,那么我们就觉得诗仙、诗圣还都有论诗的见解,而独在诗佛则不落诗圣还都有论诗的见解,而独在诗佛则不落言诠,没有在这方面表示什么意见。言诠,没有在这方面表示什么意见。”v“王

28、维虽不讲,自会有代言人的,较早的代王维虽不讲,自会有代言人的,较早的代言人是僧皎然,较后的是司空图。言人是僧皎然,较后的是司空图。”(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v(一)(一)“味外之旨味外之旨”“”“韵外之致韵外之致”v与李生论诗书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尤难。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矣。矣。”“”“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外之致耳。”“”“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外之旨矣。”v刘勰刘勰隐秀隐秀:“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情在词外曰隐,状溢

29、目前曰秀曰秀”v钟嵘评阮籍诗云:钟嵘评阮籍诗云:“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荒之表”v欧阳修引梅尧臣语:欧阳修引梅尧臣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v这些和司空图的这些和司空图的“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的含义都是非常接近的。含义都是非常接近的。 “近而不浮近而不浮”指具体景象的描写要真实指具体景象的描写要真实自然,如在目前,而不空泛;自然,如在目前,而不空泛;“远而不尽远而不尽”指具体景象所包含的意蕴含蓄深远,有无穷指具体景象所包含的意蕴含蓄深远,有无穷之余味,而不直露。之余味,而不直露。(二)(二

30、)“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v与极浦书与极浦书:“戴容州云:戴容州云:诗家之景,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可谈哉!”v司空图的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是对说,是对唐代皎然的唐代皎然的“采奇于象外采奇于象外”,刘禹锡,刘禹锡“境生境生于象外于象外”的继承和发展。前已论及,何谓的继承和发展。前已论及,何谓“意境意境”,不再赘述。应该说唐代的意境理,不再赘述。应该说唐代的意境理论,完成于司空图,皎然、刘禹锡的论述只论,完

31、成于司空图,皎然、刘禹锡的论述只是片言只语,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而司空是片言只语,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而司空图从理论到创作实践,都可以说是一种自觉图从理论到创作实践,都可以说是一种自觉追求。追求。v“味外之旨味外之旨”和和“象外之象象外之象”虽然是分别提虽然是分别提出的,但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是同一个出的,但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是同一个问题。问题。“象外之象象外之象”是就形象的构造而言;是就形象的构造而言;“味外之旨味外之旨”是就形象的审美特征而言。没是就形象的审美特征而言。没有有“象外之象象外之象”就没有就没有“味外之旨味外之旨”;反过;反过来说,要想有来说,要想有“味外之旨味外之旨”,

32、就必须有,就必须有“象象外之象外之象”。v(三)(三)二十四诗品二十四诗品v大多学者认为大多学者认为二十四诗品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是司空图所作,但最近有人对此提出异说。应该说但最近有人对此提出异说。应该说二十四二十四诗品诗品的思想和司空图的思想是比较一致的。的思想和司空图的思想是比较一致的。是比较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的。是比较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的。v1 1、意境创造必须虚实相生、意境创造必须虚实相生v雄浑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含蓄含蓄“不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一字,尽得风流”。前者符合。前者符合“象外之象象外之象”说,说,后者符合后者符合“味外之旨味外之旨”说。清代神韵说

33、的代表王说。清代神韵说的代表王士祯最喜士祯最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一句,他说这一句,他说这八个字,道出了诗歌创作的八个字,道出了诗歌创作的“个中三昧个中三昧”。但赵。但赵执信在执信在谈龙录谈龙录中说:中说:“观其所第二十四品,观其所第二十四品,设格甚宽,后人得以各从其所近,非第以不着一设格甚宽,后人得以各从其所近,非第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极则也。字,尽得风流为极则也。”v2 2、强调诗歌要表现生命活力和具有动态美、强调诗歌要表现生命活力和具有动态美v精神“生气远出,不着死灰”,流动“若纳水輨,若转丸珠”这和皎然的思想也是一致的,他在诗式明势中说:“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

34、三湘,鄢郢山川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腾势飞,合沓相属。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v3 3、强调诗歌重在传神而不落行迹、强调诗歌重在传神而不落行迹v形容形容:“离形得似,庶几斯人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冲冲淡淡:“脱有形似,握手已违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中国诗论。中国诗论历来重视神似,不重形似。早在齐梁时画家历来重视神似,不重形似。早在齐梁时画家顾凯之就提出顾凯之就提出“以形写神以形写神”的主张。后来苏的主张。后来苏轼也说轼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此诗,定非知诗人。”v4 4、强调诗歌贵在自然真实,而无人工矫揉、强调诗歌贵在自然真实,而无人工矫揉造作之弊造作之弊v自然:“真予不夺,强得易贫”;精神:“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这和钟嵘所说的“自然英旨”“真美”的思想是一致的。唐代李白早就提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七章-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