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下列选项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A. 分类回收生活垃圾B. 化肥农药合理施用C. 研制开发清洁能源D. 工业废水灌溉农田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蜡烛燃烧B. 水的电解C. 干冰升华D. 铁的冶炼3.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CO2验满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滴加液体D. 测溶液pH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活性炭用作除味剂B. 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C.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 碳酸氢钠可用于
2、糕点焙制5. 如图是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示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此后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 图中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2:1:26. 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A. 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R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B. 模型与推理: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 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D. 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
3、改变反应速率即可7. 现有Al、Cu、Ag三种金属,限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该试剂是()A. CuSO4溶液B. 稀H2SO4C. AgNO3溶液D. AlCl3溶液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 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9.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小于7,并含有较多的Cu2+,对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回收利用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应适量加入()A. 烧碱和纯碱B. 盐酸和铁
4、粉C. 生石灰和铁粉D. 熟石灰和金属银10. 在复习时要善于梳理归纳化学知识。以下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途径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食堂严禁使用霉变食材以确保人体健康 钙原子的质子数为20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C化学与资源D复分解反应的案例防止金属腐蚀利于金属资源保护打造“硒”品牌促恩施州经济发展加速“硅”技术研发以强“中国芯”HCl+NaHCO3=NaCl+CO2+H2O2NaOH+CuSO4=Na2SO4+Cu(OH)2CO2+2NaOH=Na2CO3+H2OA. A
5、B. BC. CD. D二、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1. 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的名称_,请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请写出DB+C的化学方程式_,并说出C的一种用途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1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化学符号 _ 2S _ 名称或意义磷元素 _ 氧化铁13. 发挥化学力量
6、,抵御新冠疫情!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口罩作为防御必需品,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颗粒物的直接透过提供一定的物理屏障。常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和口罩带组成。口罩体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纺粘无纺布(聚丙烯),中间层过滤材科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鼻夹由金属裹塑材料制成,口累带由氰纶弹性带制成。其中,三层材料为_(填“有机合成材料”或”合金”)。(2)75%的酒精是常用消毒剂。酒精的学名叫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它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使用时务必防燃防爆,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3)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也是常用消毒剂。使用
7、时务必不能与“洁厕灵”(有效成分为HCl)混用,原因是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其原理: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14. 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均属于钠盐,缘自三者都含有相同的_(用符号表示),其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可以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若要鉴别NaCl、Na2CO3这两种钠盐,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多选,填序号,完整给分)。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Ca(OH)2溶液,KCl溶液,Ca(NO3)2溶液1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
8、答问题和开展探究。(1)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2)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_g。(3)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只含有CaCl2;猜想二:含有
9、CaCl2、HCl和Ca(OH)2;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含有_。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_ 二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_ 三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 _ 。产生气泡【反思与拓展】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
10、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为了验证猜想三中不含有Ca(OH)2,小智的方案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即说明猜想三不正确。你还有什么方案,请说出一种:_。结合如图,分析HCl和NaOH反应的实质: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6.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常用装置BD制取的气体有_(用化学式表示,任写一种),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3)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得NH3用该法制取NH3时,其发生装置应选用_装置,其收集装置若选
11、择用F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_(填“a”或“b”)端进入F中。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能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C研制开发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故选:D。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明确生活中常见环境污
12、染及治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答案】C【解析】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铁的冶炼,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水的电解、铁的冶炼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
13、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B【解析】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
14、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答案】A【解析】解:A、活性炭用作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吸水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
15、可用于糕点焙制是利用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属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活性炭、氧气、生石灰、碳酸氢钠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答案】B【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
16、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选项说法错误;C在反应前,氢元素与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化合价均为0,而在反应后,氢元素与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反应前后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个数比为2:1:2,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各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
17、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6.【答案】D【解析】解:A、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R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说法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品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外,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
18、应前后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化物与催化剂的特征、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A【解析】解:A、铝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活动性铝在铜前,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活动性银在铜后,故使用硫酸铜溶液能一次性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正确; B、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活动性铁在氢前,而
19、铜和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铜和银在氢后,但是无法说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C、铝、铜都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无法证明铝、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D、铜、银与氯化铝溶液都不反应,无法证明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故选: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要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从金属与酸的反应或与盐溶液的反应着手分析。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20、来。8.【答案】C【解析】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C、t1时丙溶解度是40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
21、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9.【答案】C【解析】解:A加入烧碱和纯碱能与酸反应从而降低废水的酸性,但不能回收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入盐酸增强了废水的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入生石灰能与酸反应除去废水中的酸性物质,加入的铁粉可以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从而起到回收铜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入熟石灰能与酸反应从而降低废水的酸性,但是银排在铜的后面,不能置换出
22、铜,故不能回收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废水的pH7,说明废水呈酸性,加入的物质需能与酸反应,要除去含有的铜离子并进行回收,所加入的物质需能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本题考查了废水的处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废水中的杂质的性质进行,要求所加的试剂能与酸、铜离子反应且价格低廉的原则。10.【答案】D【解析】解:A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途径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说法正确;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说法正确;霉变食材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食堂严禁使用霉变食材以确保人体健康,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
23、息可知,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钙原子的质子数为20,说法正确;由钙元素名称的偏旁“金”子可知,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防止金属腐蚀利于金属资源保护,说法正确;“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作用很大,所以打造“硒”品牌促恩施州经济发展,说法正确;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所以加速“硅”技术研发以强“中国芯”,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HCl+NaHCO3=NaCl+CO2+H2O,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2NaOH+Cu
24、SO4=Na2SO4+Cu(OH)2,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两种化合物,但是反应前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并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A根据净化水的原理、灭火的原理以及霉变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来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来分析; C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硅的用途来分析; D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综合,了解相关内容才能
25、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11.【答案】氧气 C+O2CO2 H2CO3=H2O+CO2 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解析】解: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是水;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是二氧化碳,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则D为碳酸;氢气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A为氧气,F为氢气,E为碳。(1)A的名称是氧气;A和E反应,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2)DB+C,即碳酸分解
26、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等。故答案为:(1)氧气;C+O2CO2;(2)H2CO3=H2O+CO2;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是水;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是二氧化碳,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则D为碳酸;氢气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A为氧气,F为氢气,E为碳,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
27、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12.【答案】P Fe2O3 两个硫原子【解析】解:磷元素表示为P,故答案为:P;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S表示两个硫原子;故答案为:两个硫原子; 铁元素是+3价,氧元素是-2价,因此氧化铁表示为Fe2O3,故答案为:Fe2O3;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
28、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答案】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物 12:3:8 C2H5OH+3O22CO2+3H2O Cl2【解析】解:(1)口罩体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纺粘无纺布(聚丙烯),中间层过滤材科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这些都是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2)乙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乙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161)=12:3:8;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有机
29、物;12:3:8;C2H5OH+3O22CO2+3H2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都不改变,反应前钠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个、3个、1个、2个,反应后除X外钠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个、1个、1个、2个,因每个X分子中有2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l2,故填:Cl2。(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根据物质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4.【答案】Na+ 3
30、 【解析】解: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中均含有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 图中粒子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 Na2CO3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不能,可以鉴别。 稀盐酸能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 Ca(OH)2溶液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 KCl溶液与NaCl、Na2CO3这两种钠盐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Ca(NO3)2溶液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
31、别。 故答案为: Na+;3;。根据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中均含有钠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A 9.8 CaCl2、HCl 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溶液变红色 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锌粒 CaCO3+2HCl=CaCl2+H2O+CO2 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振荡,观察到石蕊试液不变色
32、,说明猜想三不正确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解析】解:(1)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不是酸碱中和反应;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酸碱中和反应;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是酸碱中和反应;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是酸碱中和反应。故填:A。(2)设硫酸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80g10% x=,x=9.8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9.8g。故填:9.8。(3)【猜想】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CaCl2;猜想二:含有CaCl2、HCl和Ca(OH)2;猜想三:氢氧化钙过量
33、时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盐酸过量时含有CaCl2、HCl。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故填:CaCl2、HCl;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进行实验】方案一:溶液变红色。方案二: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方案三:锌粒。【反思与拓展】CaCO3+2HCl=CaCl2+H2O+CO2。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振荡,观察到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猜想三不正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1)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2)根据反应
34、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3)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答案】集气瓶 O2 2H2O22H2O+O2 A b【解析】解:(1)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2)实验室常用装置BD制取的气体有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
35、气不易溶于水,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22H2O+O2。故填:O2;2H2O22H2O+O2。(3)用该法制取NH3时,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其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其收集装置若选择用F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F中,是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填:A;b。(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3)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