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水果榨汁C分离液态空气D 葡萄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从水果中分离出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分离液态空气,只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将液态氮和液态氧分开,没有
2、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环境保护是2016年两会热点话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考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分析;B、根据黄
3、标车尾气会造成污染分析;C、根据深埋废旧电池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的污染分析;D、根据农药的使用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分析【解答】解: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故说法正确;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说法正确;C、深埋废旧电池,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故C说法错误;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属于社会热点题,本题考查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A量取9.5mL液体B 测定溶液的pHC 闻气体气味D 点燃酒精灯【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4、;加热器皿-酒精灯;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B、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D、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解答】解:A、量取9.0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故实验操作错误;B、测定溶液的pH时,应在玻璃片上放一条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得出溶液的pH,故实验操作正确;C、
5、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实验操作错误;D、应该用火柴或者燃着的木条去引燃酒精灯,故实验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大量氢离子AABBCCDD【考点】
6、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
7、解释正确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大量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考点】水的净化;溶液的概念、组
8、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解答;B、根据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解答;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解答【解答】解: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净物,故错误;B、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故正确;C、油、水、洗洁精混合在一起发生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误;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溶液具有均一性,
9、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对课本知识能够掌握好,就可做好此题6. 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B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可用于杀菌消毒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进行解答;B、根据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进行解答;C、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D、根据久未开启
10、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解答】解:A、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酒精能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C、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天然气泄露,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应该关闭阀门,并且开窗通风,故C错误;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故D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
11、之一7. 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磷、铁、钙等,被誉为“营养之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B可用碘水检验马铃薯中的淀粉C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D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都属于有机物【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
12、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故选项说法正确B、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用碘水检验马铃薯中的淀粉,故选项说法正确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钙元素可预防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错误D、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机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13、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C、根据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解答;D、根据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答】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
14、法正确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 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15、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C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温下进行【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青蒿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
16、:11:40,则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温下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
17、学反应的实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推理错误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18、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B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19、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要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本题没有说明是饱和溶液,无法比较,故错误;B、t2时,丙的溶解度为30g,20g丙
20、溶解于50g水中,有5g丙未溶解,能形成60g溶液,故错误;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D、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乙析出晶体,依然为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由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且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21、,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aO(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C N2(O2)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 D NaOH溶液(Na2CO3)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
22、,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a2CO3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
23、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
24、使用数量不足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药品消耗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好;药品要足量;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本题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解答】解: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B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
25、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9.6%,故错误;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正确;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4.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26、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有三种B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解答;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C、根据反应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方程式分析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微粒个数比;D、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结合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催化转化过程可以将NO、NO2、CO转化为N2、CO2,可以消除NO、NO2、CO 对空气的污染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有三种,故正确;B、反应反应的
27、方程式是:2NO2+4CON2+4CO2,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N2+4CO2,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D、由图示可知,该催化转化过程可以将NO、NO2、CO转化为N2、CO2,可以消除NO、NO2、CO 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答案:D【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1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28、至过量B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C相同质量的镁、锌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硫酸,则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则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溶液质量增加的速度变慢解答;B、根据酸碱中和的过程来分析解答;C、根据镁比锌活泼,和硫酸反应速度镁大于锌解答;D、根据氧化钙
29、溶于水放热以及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硫酸,则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则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溶液质量增加的速度变慢,故正确;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后,溶液的pH不会小于2,故错误;C、首先由于镁比锌活泼,和酸反应速度快,图象的斜率镁应比锌大,即应该陡一点;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象的终点应该比锌高,故错误;D、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
30、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三、理解与应用16. 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氨)灭火(1)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氮气(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
31、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NH4H2PO4H3PO4+NH3(3)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做化肥,但不能作为C(填字母序号)使用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4)铁质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喷漆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HCl+Fe2O32FeCl3+3H2O【考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32、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来分析;(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3)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4)根据防止铁锈蚀的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2)磷酸二氢铵加热分解生成磷酸和氨气;(3)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不含钾元素,所以不能用作钾肥;(4)防止铁生锈就是需要将铁与氧气、水隔绝,如喷漆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故答案为:(1)氮气;(2)NH4H2PO4H3PO4+NH3;(3)C;(4)喷漆;6HCl+Fe2O3
33、2FeCl3+3H2O【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肥的分类以及防锈和除锈的方法原理等,难度不大17. 2015年中国航空业高速发展先进无人机亮相国庆阅兵式,首架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1)用来制造无人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已知自然界中存在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这三种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2)某种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锂电池放电时的原理是锂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则锂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化合物中锂元素通常显+1价,则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3(3)C9
34、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的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煤油分子与氧分子接触更充分该技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可以减弱温室效应(任答一点)【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元素的概念;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新科技;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2进行解答;(2)根据锂电池放电
35、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解答;(3)从微观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节约了能源,也就是保护了环境【解答】解:(1)复合材料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属于混合物;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中,中子数不同,但是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2)电池发电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在LiMnO2里,锂元素显+1价,氧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2=0,解得x=+3;(3)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更充分燃烧的微观原因是高密度空气中的氧分子与煤油分子接触更充分;煤油中含有碳元素,节约煤油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缓解温室效应的
36、发生故答案为:(1)混合物;具有相同的质子数;(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3)煤油分子与氧分子接触更充分;可以减弱温室效应【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18.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6CO2+6H2OC6H12O6+6O2(2)二氧化碳可被
37、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1:2【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
38、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2)根据微粒之间有间隔;根据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数目必保持不变分析判断【解答】解:(1)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2)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3)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
39、则只要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是正确的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1)反应条件不同;6CO2+6H2O C6H12O6+6O2;(2)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CO2+Ca(OH)2=CaCO3+H2O;(3)1: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19.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剩余的母液称为苦卤,粗盐和苦卤用途广泛(1)为了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可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加过量
40、BaCl2溶液加过量NaOH溶液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加入适量盐酸其中步骤加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钡离子(2)利用苦卤制取镁,主要流程如图:步骤中的试剂a是盐酸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Ca(OH)2=CaCl2+Mg(OH)2(3)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主要流程如图:上述、两个步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CO2+H2O+NaClNaHCO3+NH4Cl从步骤过滤后的滤液中可获得铵态氮肥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是加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放出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纯碱的制取;书写化学方程
41、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1)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2)根据氯化镁的生产流程,要将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氯化镁,应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海水中的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CaCl2+Mg(OH)2;(3)根据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条件和配平;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加热时能放出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解答】解:(1)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钡离子,故填:除去
42、溶液中的钙离子和钡离子;(2)由氯化镁的生产流程,要将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氯化镁,应加入的试剂a是稀盐酸;海水中的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CaCl2+Mg(OH)2;(3)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是用氨气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NH3+CO2+H2O+NaClNaHCO3+NH4Cl;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时能放出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铵态氮肥;故填:加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放出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点评】信息的分析、处理是考查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题
43、以方程式为信息源,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诸多信息,透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20. 如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请回答:(1)甲的化学式是Fe;D的化学式是Na2CO3(2)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向A、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酚酞溶液(3
44、)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4)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CuSO4CuCl2+BaSO4【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生成亚铁离子;根据“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说明生成氯化钠;根据“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则说明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则蓝色溶液为氢氧化铜;根据“
45、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则说明乙、丙分别可能为硫酸铜、氯化钡溶液;结合图框,推测甲可能为铁,E可能为水,A可能为稀盐酸,代入检验【解答】解:根据“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生成亚铁离子;根据“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说明生成氯化钠;根据“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则说明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则蓝色溶液为氢氧化铜;根据“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则说明乙、丙分别可能为硫酸铜、氯化钡溶液;结合图框,推测甲可能为铁,E可能为水,A可能为稀盐酸,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甲的化学式是Fe;D的化学式是Na2CO3(2)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向A、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试剂酚酞溶液(3)EC反应,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4)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