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伯工业区位论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人物介绍:德国经济学家,1909年出版工业区位论,创立了工业区位论。背景:德国产业革命,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规模的地域间人口移动,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理论核心(目的):试图解释这种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关系实证研究基础:工业分布论-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一)、基本概念1、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也即在某特定地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可能性。-2、一般因子含义:所有与工业有关的因子确定: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配的
2、成本因素。一般成本因素:a、相关场所的土地费;b、固定资产费;c、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原料费;d、劳动力成本;e、物品的运费;f、资本的利率;g、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其中,原料燃料费、劳动者力成本、运费是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特殊因子:与特定的工业有关的因子集聚因子和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为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为分散因子。-三、理论前提(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在假设条件下构筑理论的三个阶段(理论方法):1、运费指向论2、运费指向基础
3、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3、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上的集聚指向论(二)理论重点1、运费指向论:在给定原产料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选址,即最小区位,是运费指向论所要指向的问题。A、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运费指向论中设定了两个与原料运费相关的工业生产区位因子,即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工业原料的性质和分类表-即: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产品需要运送的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即: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1=原料指数+1B、最小运费原理在
4、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A、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B、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C、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对应上述设定的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两个因子即可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原料指数原料指数MMi i1 1(或区位重量(或区位重量2 2),工厂区位在消费地;),工厂区位在消费地;原料指数原料指数MMi i=1=1(或区位重量(或区位重量=2=2),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位);原料指数原料指数MMi i1 1(或区位重量(或区位
5、重量2 2),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两个且同消费地不在一起时,其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即为区位三角形。(左图)当原料地有多个,并不同消费地在一起,其区位图形为多边形,即为区位多边形。(右图)-C、综合等费用曲线指运费相等点的连线。指运费相等点的连线。P72P72图图3-93-9:A-B-C-D-E-FA-B-C-D-E-F各点的连线即为综各点的连线即为综合等费用线合等费用线。-2、劳动力指向论运费随着空间距离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而劳动力成本则不具有这种特性,它属于地域差异性因子,是导致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的因子。劳动力成本指生产单位
6、重量产品所需的工资,非工资的绝对额。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力成本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由此增加的运费。即在低廉劳动力成本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大时,那么,劳动力成本指向就占主导地位,韦伯用临界等费用线进行分析(P72图3-10)。劳动力成本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反之,这种可能性就小。 劳动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运费
7、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决定劳动力成本指向有两个条件,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决定劳动力成本指向有两个条件,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通过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力系数来衡量;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通过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力系数来衡量;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境条件。-C、集聚指向论集聚的两种形态:-集聚的两种类型:纯粹集聚,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偶然集聚,由诸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而带来的工业集中。-韦伯进一步研究了集聚利益对运费指向或劳动成本指向对区位的影响。当集聚节约额大于因运费(或劳动力成本)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时,便产生集聚。一般而
8、言,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多为发生集聚指向可能大的区域。加工系数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较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较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较小。产业空间集聚的原因: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了集中的市场、使公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 -四、韦伯区位理论应用的研究(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按照韦伯的原料指数可将现实中的工业分为三种类型: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这种典型的原料指向型工业,即原料质量重,数量大的工业运费大,需要靠近原料产地。2、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这是典型的市场指向型,需靠近市场,运费小。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生产区位为自由型,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
9、产品质量不发生大的变化,运费对工业 发展的影响小。-(二)、劳动力成本指向性的应用劳动成本指向性的工业,即所称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所需劳动量大。劳动力成本大,这些工业一般靠近市场,比如城郊地区。典型的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业、精密仪器组装等。(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又从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偶然集聚则是由某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带来的原料供给地或消费地的集聚;而纯粹集聚是为了得到同种行业的集聚利益而在已形成的区位空间内集聚等。五、韦伯区位论的意义A、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B、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C、对其他产业布局也有指导意义,已经发展成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六、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局限性A,韦伯区位论中统一的运价体系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B,韦伯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是不现实的。产品价格不是统一的;C,工厂经营分生计性经营和企业性经营两种,生计性经营不太考虑生产成本的场所差异,不会受最小费用指向的影响;D,工厂区位的选定受决策者主观因素影响很大;E,技术进步的影响:原材料消耗下降或替代性材料的使用;产品从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发展;F,交通发达程度提高使运费占产品价格中的比重越来越小;G,其它如政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