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2873853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二语文试题2022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何运用理性能力来认识道德,苏格拉底的典型方法是辩证法,亦即亚里士多德视为他的主要贡献的归纳论证和普遍性定义。比如说,他问你什么是美德,你举出正义、节制、勇敢、豪爽等等,他就追问你,你根据什么把这些不同的东西都称作美德,迫使你去思考它们的共性,寻求美德本身的定义。为了界定美德,你也许又必须谈到正义,他就嘲笑你仍在用美德的一种来定义整个美德。所有这类讨论几乎都不了了之,结果只是使被问者承认对原以为知道的东西其实并不知道,但苏格拉底也未

2、能为所讨论的概念下一个满意的定义。从逻辑上说,这很好解释,因为任何一个概念都只能在关系中被界定,并不存在不涉及其他概念的纯粹概念。但是,苏格拉底似乎相信存在着这样的概念,至少存在着纯粹的至高的善,它是一切美德的终极根源和目标。现在我们可以解释苏格拉底式辩证法的真正用意了。他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人心固有向善的倾向,应该把它唤醒,循此倾向去追寻它的源头。然而,一旦我们这样做,便会发现人的理性能力的有限,不可能真正到达那个源头。只有神能够认识至高的善,人的理性只能朝那个方向追寻。因此,苏格拉底说:唯有神是智慧的,人只能说是爱智慧的。不过,能够追寻就已经是好事,表明灵魂中有一种向上的力量。爱智慧是潜藏

3、在人的灵魂中的最宝贵特质,哲学的作用就是催生这种特质。这便是苏格拉底以接生婆自居的含义。但哲学家不具备神的智慧,不能提供最后的答案,所以他又说神禁止他生育。苏格拉底所寻求的普遍性定义究竟是观念还是实存,他所说的神究竟是比喻还是实指,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我看来,其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他也无意分得太清。他真正要解决的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即怎样正当地生活。宗教家断言神的绝对存在,哲学家则告诉我们,不管神是否存在,我们都要当作它是存在的那样生活,关心自己的灵魂,省察自己的人生,重视生活的意义远过于生活本身。(摘编自周国平苏格拉底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材料二:70岁的孔子是人间的立法者。更具体

4、地说,孔子是传统习惯、社会规范与是非标准的传承者、提炼者、制定者,他通过春秋的编纂,礼乐诗书的整理,并以招徒讲学等方式,把整套具有规范性的话语体系全面推向社会、推向未来,从而完成了为天地立心、为人间立法的使命。可以想象,当孔子自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候,在他的潜意识里,也许就是指:自己心之所想,就是“矩”;把心之所想付诸言行,就是“垂范”;一种“示范性的言行”,不就是一套“静态规矩”的“动态表达”么?谈何“逾矩”?既然如此,对于70岁的孔子来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都是正当的,没有“逾矩”的顾虑。这,就是70岁的孔子所享有的自由。孔子作为立法者享有的这种“从心所欲”式的自由,苏格

5、拉底大概是难以体会的。苏格拉底不是某种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捍卫者,更无意为当下及未来制定永久性的规范或权威性的标准。大致说来,苏格拉底是一个秉承神意的使者,更具体地说,他是流行观念的质疑者,人生价值的省察者,德性智慧的提倡者,酣睡同胞的唤醒者、劝告者、责备者履行这样一些角色,既是神的要求,同时也使苏格拉底经常被置于公众趣味的对立面。譬如,普通公众都偏爱积累钱财、猎取名誉,但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是舍本逐末,因为德性与智慧更加重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公众的趣味;再譬如,肥大的良种马喜欢懒洋洋地睡大觉,苏格拉底却偏要做一只马虻,一心只想刺激这匹懒马,让它清醒过来,这就难免引起懒马的厌烦甚至愤懑;懒马

6、如果要摆脱马虻的刺激,不受打扰地酣睡,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处死这只讨厌的马虻,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其实就代表了一匹懒马对一只马虻的正常态度,这,就是苏格拉底作为一只马虻的命运。换言之,苏格拉底除了选择死亡,没有别的选择,除非他不再做一只马虻,除非他也与懒马一起酣睡,然而,那还是苏格拉底吗?因此,在苏格拉底与雅典公众的对峙中,苏格拉底要么放弃马虻的神圣职责,要么选择死亡,舍此二途,他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这就是苏格拉底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是他不自由的根源。(摘编自喻中七旬圣贤的境遇: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材料三:(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

7、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 我的好朋友啊,我们一块研究吧。要是你对我所说的话有异议,请提出反驳吧,我会听的。要不,你就别再向我重复那句话,要我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跑掉。我虽然很愿意你把我说服,使我按照你的意思办,却只能说服,不能勉强。现在请你看看我开始这一考察的方式是否令你满意,请你尽可能诚恳地回答我的问题。格 黎 东 我试试看。苏格拉底 请告诉我: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像我们以前曾经多次同意,而且现在刚刚说过的那样,在任何情况下做不正当的事都是既不好又不美的?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

8、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我们要不要这样说?格 黎 东 要。苏格拉底 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格 黎 东 当然不能。苏格拉底 既然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那就连那个人们所相信的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也不行吗?格 黎 东 看来不行。苏格拉底 怎么啦,对人做坏事行不行?格 黎 东 当然不行,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怎么啦?以坏报坏,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格 黎 东 当然不正当。苏格拉底 因为对人做坏事跟做不正当的事是一样的。格 黎 东 你说得对。苏格拉底 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

9、们做的什么事。(摘编自柏拉图人应当坚持正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格拉底相信存在着作为最高美德的纯粹的善,虽然他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B在苏格拉底看来,神是一切智慧的源头,但对神是否真实地存在,他也无法确切地判断。C孔子强调社会的秩序与规范,他通过编纂、整理图书和讲学等方式,实现了思想的传播。D苏格拉底对现实的质疑、对德性智慧的追求,导致与公众对立,使他陷入不自由的困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无法解决理论的困境,所以苏格拉底的哲学更多地指向生活实践,指向对于生活应有的意义的思考与追寻。B侍坐中,孔子对曾皙所描绘

10、的春日畅游欢愉图景的喟然赞叹,体现了材料二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C人应当坚持正义鲜明地体现了在与世俗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苏格拉底对于“正当地生活”的坚定追求。D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西文化交流的今天,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体现“苏格拉底式辩证法”的一项是(3分)( )A苏格拉底在和别人探讨哲学问题时,习惯于采用问答法,即通过一系列问题,与对方相互质疑,重建信念。B苏格拉底认为,定义就是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定义不能靠举例、枚举、比喻,因为本质不是事例、例证。C苏格拉底认为,一切虔诚的事都是正义的,但不能说一切正义的事都是虔诚的,

11、因为虔诚只是正义的一部分。D苏格拉底反对把特殊事例作为定义,主张要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共同本质,从而达到“辞事相称”。4材料二第二段具有怎样的论证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三体现了苏格拉底怎样的价值追求?他的论辩体现了怎样的理性思维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夜访鲁迅故里曹凌云入夜,所有的活动都已结束,我似乎带着未尽的兴致独自步出下榻的咸亨酒店,来到鲁迅路,漫步在鲁迅故里。刚过中秋,天空明净,皎洁的月亮高挂在鲁迅故里的上空,我踏着一地的月光,从鲁迅故居、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周家新台门、土谷祠、绍兴鲁

12、迅纪念馆等景点前走过。我曾多次参观、瞻仰过这些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如此夜访却是第一次。馆舍一律大门紧闭,路上也少遇行人,我在静谧中感受鲁迅故里的深沉与丰富。一路走来,月影中的粉墙灰瓦、古木垂萝、小桥流水,给我以感官上的宁静与慰藉,走了一圈,我仍然不想就此回到酒店休息,就在景区入口处的乌篷船游船码头选了一处又低又宽的石栏,坐下来细细光景。码头并不开阔,却停靠着十余只乌篷船,挤挤挨挨;河道是狭窄的,波光在月色灯影下微微闪动。眼前此刻,一切都显得安详。这与白天的鲁迅故里,是截然不同的情景。我这一次来绍兴,是应邀参加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白天主办方安排了“鲁迅故里行”采风。初秋的阳光

13、依然猛烈,天气热如酷夏,“故里行”中的每一个景点,都是人头攒动。我挤在人流中,戴着旅游景区常见的自动感应讲解耳机,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前行。我想,疫情之下,仍有那么多游客来绍兴寻访鲁迅旧迹,跟随队伍耐心静听鲁迅和鲁迅故乡的故事,这反映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说明了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是伟大的生命。这个生命孕育在绍兴的水土里,而且,绍兴给予他取之不尽的写作背景、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鲜活生动的文学语言和人物形象。地域的元素,让他的作品呈现出迷人的风貌。他的文学之根、创作之魂,无疑在绍兴;故乡绍兴,也一直藏匿在他厚实的灵魂里。新台门周家是一座聚族而居的大宅院,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鲁迅就出生在

14、这个殷实的周家。年幼的鲁迅在这里过着衣食无愁的日子,继祖母蒋氏给他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民间故事,保姆长妈妈给他买来绘图本山海经,让他得到最初的文学滋养。十二岁时的鲁迅到绍兴城内的私塾三味书屋去读书,虽然整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他的乐趣还在自家后面的百草园里,或者与母亲一起坐船到离绍兴三十里的安桥头外婆家去看社戏。少年鲁迅的心底,一颗文学的种子在萌芽。鲁迅十三岁时,家里却“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做官的祖父周福清被卷入了科场作弊案,鲁迅与弟弟避难在乡下亲戚家。寄人篱下的生活,使鲁迅过早地感受了人情冷暖,而面对突然重病的父亲,身为长子的他承担起一些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更使他饱尝了生

15、活的艰辛和窘迫。现实残酷,世态炎凉,却磨砺了他的锐气和壮气,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与聪慧的道路。1898年5月,鲁迅怀揣八块银元的路费,辞别了垂泪的母亲,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长途,他开始憬悟人生,感知使命,走向成熟。鲁迅是在绍兴开始文学创作的。风华正茂的青年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时,写出了反映辛亥革命在乡村引起反响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那是1911年冬天。虽然不久他便离开了绍兴,但故乡的凋敝、人民的疾苦却时刻触动着鲁迅的心,他陆续写出了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名篇,字里行间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故乡是鲁迅最湍急的文学河床,在他的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四篇取材于绍兴或以绍兴

16、为背景。对故乡的人与事的描写,也是鲁迅作品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故乡的美好让鲁迅的心灵有了安顿之处,故乡的苦难激发了鲁迅潜在的生命张力。在北京,在上海,鲁迅长时间生活在弥天的大黑暗里,他遭到围攻,腹背受敌,甚至要面对接踵而来的恐怖威胁,他毫不畏惧,坚强不屈,在冷冽的风中始终保持挺立的身姿。他同时又是一个极其温和、宽厚、透彻、丰盈,有着一颗柔软之心的人,他热衷扶持青年作家,于后学提携不倦,影响着无数青年人。他以丰沛的精力、火烫的情怀、勇敢的进取、逼人的才华和从未改变对自己国家的眷恋与热爱,对民族和人类命运有着深切关怀,让世人肃然起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号召力,成为中华民族之魂的象征

17、。鲁迅先生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家里人称呼他“大先生”;鲁迅先生的思想、人格、情怀、精神、作品都堪称“大”者,许多人尊称他“大先生”。深刻得“说不尽”的鲁迅,离不开绍兴,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称越州的水乡绍兴,也离不开鲁迅,因为鲁迅,使得绍兴更有风韵,更有风骨。新时代的绍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鲁迅也成为今日中国一个意义非凡的文化标帜。绍兴,用各种形式纪念鲁迅,推动着鲁迅文化深入民众、走向世界。绍兴的人民懂得,古城的活化与发展,最后发力的还是文化。夜色似水,明月如霜,湿润而微凉的夜风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到现实,这一坐,已坐到夜半时分,周边寂静无声,闻无一人,鲁迅故里已经沉浸在一帘好梦中,我也要回酒店

18、休息了,明天还得奔赴去远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疫情下仍有众多游人来鲁迅故里寻访旧迹,静听鲁迅的故事,足见人们对伟大生命的敬重与惋惜。B文章对鲁迅早年生活的介绍,意在写出他的文学之根在故乡绍兴,他厚实的灵魂离不开故乡绍兴的滋养。C文章写鲁迅小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祝福中对鲁镇年终祭祀大典迎接福神的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D文章划线语句写出了绍兴让鲁迅的思想成熟而深刻;而作为文化标帜的鲁迅,也让绍兴更加深沉而丰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虚实结合,由夜访鲁迅故里想到故里往事,在现实与联想之间自如地转换,拓宽了文章的

19、叙述空间。B文章把故乡比作鲁迅最湍急的文学河床,形象地写出了以故乡为题材或背景的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大。C文章语言质朴,将鲁迅的成长、文学创作和斗争经历娓娓道来,在平实的叙述中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思考。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者情思浓郁,与记念刘和珍君直露显豁、汪洋恣肆的抒情方式一致。8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9文章第段写到鲁迅“挺立的身姿”和“柔软之心”,这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本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

20、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防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栗多而

21、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文本二: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22、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注】廪廪:同“惊懔”,危惧的样子。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鸿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B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23、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仓廪,是古代储藏粮食的仓库,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古代有建立仓廪以备灾荒的做法。B饥穰,五谷不收为饥,菜蔬不熟为穰,此处指荒年,与“凶年免于死亡”的“凶年”同义。C陛下,对皇帝的尊称。陛,宫殿的台阶。称陛下,是不敢直呼,请陛下侍卫之人转达之意。D太公望,即姜子牙,被周文王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周朝建立后册封齐侯,定都营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是一篇奏疏,针对西汉初经济凋敝的现状,阐述积贮的重

24、大意义,有的放矢,切中时弊。B文本一是一篇政论文,先论述不事积贮的危险,后论述重视积贮的好处,正反对照,析理透辟。C文本一直抒政见,文情并茂,和过秦论一样气势充沛,铺张扬厉,颇具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D文本二是一篇史传文,以议论开篇,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阐述对于货殖的见解。13在两则文本中,贾谊和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3分)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苏幕遮周邦彦燎沉

25、香,消源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拟人描摹鸟儿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的神态,为全词莫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B“水面清圆”两句写出了荷叶的饱满圆润与荷花的错落有致,“举”字凸显了荷之亭亭玉立,形神兼备。C上阕先写在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D这首词以清新质朴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情感,有一种淡雅素洁、明丽自然的风格16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

26、手法营造艺术境界,本词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借“五丁开山”的传说,展现了蜀道开辟的艰难。(2)姜夔扬州慢中“_,_”两句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写红药的繁茂反衬扬州城的凋残破败。(3)李密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对祖母拳拳之情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_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27、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_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_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竟然 不

28、信 甚至 尤B竟然 不懂 简直 犹C居然 不信 简直 尤D居然 不懂 甚至 犹19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与“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意思相近的表述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强化刘和珍温柔善良的形象B反衬反动派虐杀的凶残C抒发对刘和珍的尊敬之情D暗示爱国青年永远值得怀念20第两段以“但”字开头,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什么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追诸父异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

29、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妣抚之甚厚不抚壮而弃秽兮B大母过余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C比去,以手阖门比及三年

30、,可使有勇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三顾频烦天下计2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以评点。(6分)(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2)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四、写作(60分)23从下面所给的诗词中任选一篇,填入“诗意在浪漫与现实间流淌评_”中作为标题,写一篇文学评论。离骚孔雀东南飞蜀道难扬州慢要求:确定篇目,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一)(19分)1B(根据材料一,“神是一切智慧的源头”不合文意;苏格拉底相信神的存在,只是对神是比喻还是实指无意分得太清)2C(A强加因果;B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春日畅游欢愉图

31、景”体现的是孔子所追求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境界,材料二中“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示范性的言行”,体现的是作,为社会规范的“自由”,二者概念不同;D于文无据)3A(A体现的是苏格拉底与别人探讨哲学问题的方式;BCD体现的是归纳论证和普遍性定义,属于“苏格拉底式辩证法”)4采用递进式结构,结构严谨。首先指出苏格拉底是一个秉承神意的使者,接着具体分析了苏格拉底不可避免与公众存在着对立,最后指出了苏格拉底不自由的根源;采用对比、举例、比喻等论证手法,论证充分。如将苏格拉底比作马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他的选择和命运;论证语言严谨。如使用“大致说来”“更具体地说”“换言之”“除非”等词语,使论证更加严谨、充分

32、,具有说服力。(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5(1)价值追求:面对死刑的错误判决,苏格拉底坚持正义,体现了重视生活的意义远过于生活本身的价值追求。(2)理性思维品质:面对异议,苏格拉底请格黎东提出反驳,并表示只能被说服,不能被勉强,体现了以理服人的理性精神;面对格黎东让他越狱的请求,苏格拉底步步设问,层层论证,最终证明“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体现了思维的缜和说理的严密。(第1条2分,第2条4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16分)6A(“惋惜”错)7D(“与记念刘和珍君直露显豁、汪洋恣肆的抒情方式一致”错)8内容上:渲染了

33、月夜寂静祥和的氛围,暗示了新时代的绍兴在鲁迅文化的影响下更具活力,引发读者的思考;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以步出酒店、夜访鲁迅故里开篇,以坐至夜半、回酒店休息收束,首尾圆和,结构完整;主旨上:通过夜访鲁迅故里,更深刻地认识到鲁迅带给后世的影响,表达了对鲁迅的崇敬之情,升华主旨。(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1)“挺立的身姿”体现在面对黑暗势力时的毫不畏惧、坚强不屈:柔石被捕后,鲁迅受到牵连,但他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表现出对反动政府的蔑视;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杀后鲁迅震惊,并赋诗一首,表现出他极度的悲愤。(2)“柔软之心”体现在对青年作家的扶持

34、与提携:鲁迅与白莽、柔石的交往中有对青年作家的信赖与关怀;柔石被捕后,鲁迅担心天冷他没有被褥,没有收到洋铁碗,表明对青年作家的牵挂和惦念。(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35分)(一)(20分)10C11B(庄稼丰熟为穰,菜蔬不熟为谨)12C(“和过秦论一样气势充沛,铺张扬厉”错)13,同:两人都提倡重视农业。异:贾谊提倡限制商业的重农抑商思想;司马迁认为农、工、商、虞各务其事,不可偏废。(“同”1分,“异”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4(1)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2)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

35、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每句4分,共8分)(二)(9分)15A(“为全词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错)16词的上阕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象,“久作长安旅”交代了羁旅在外的处境,这是实写;“五月渔郎相忆否”从对方着笔,把自己的思绪引向故乡,以“小楫轻舟”的梦境作结,这是虚写;词人将眼前之景与回忆中故乡的景象联系起来,虚实相生,营造出了清新明丽、如梦似幻的艺术境界,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三)(6分)17(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每空1分,

36、有错误该句不得分)三、(20分)(一)(11分)18C19D20与上文刘和珍等人被虐杀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揭露了反动政府和流言家的无耻;两个转折句独立成段,增强了气势,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愤怒之情。(答出1条得2分,答出2条得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9分)21C(“比”都是等到的意思)22(1)“始为篱,已为墙”通过叙说家庭琐事,说明家族纷争日益加剧,寓有家族分崩离析之悲、人世沧桑之慨。(2)写两人谈论母亲时相对哭泣的细节,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寄寓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每小题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四、(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

37、标准。参考译文:文本一:管子说:“粮仓充实(百姓生活富裕了),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回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害。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成不好没有收成,百姓用爵位和子女换钱以度荒年

38、,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早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百姓呢?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呢?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众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远方对朝廷有二心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

39、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业,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积贮不足的、令人危惧的情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文本二: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所以,要依赖农民生产粮食,依赖掌管山林水泽开发的虞人输出物品,依赖工匠制成器物,依赖商人流通货物这。这些难道要官府的政令教化来调发征召才约期相会的吗?人们各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

40、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人们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作快乐,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与道相符合,而且是自然的验证吗?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本源。本源广阔,就会富饶起来;本源狭小,就会贫穷下去。本源广大,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贫穷或富足的方法,没有谁能夺取它或给予它,只是聪明的人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从前,姜太公吕望被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本来是盐碱地,人口稀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女子纺织,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了。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理好衣袖恭恭敬敬地前往齐国朝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