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备考资料.docx

上传人(卖家):haiwei 文档编号:288652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备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备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备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备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备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

2、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 答案: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

4、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5、简述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5、,一步步深化和提高,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即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6、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答案:价值评价的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与知识性的认识以“求真”为目的不同,评价性的认识以“善”、“美”的认识为目的。 (2)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因此,对于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价值主体所形成的评价往往无法达成共识。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人们才能依据这种认识作出关于主

6、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评价。 价值评价的上述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从马克思义主的观点来看,任何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案: 根据2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2)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意义: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

7、学依据。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劳动群众所受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8、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论述题 1、阐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基本含义和辩证关系,并论述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 基本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

9、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一是要懂得斗争性贯穿矛盾始终,是绝对的。二是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和不可分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

10、斗争。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把保持稳定和寻求发展结合起来。 2、论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及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

11、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3、真理的有关知识。 答案: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3)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必须以辩

12、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

13、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不同。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

14、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

15、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

16、源是( 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

17、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

18、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

19、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

20、导作用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25、真理是( C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27、“知屋漏者在宇下

21、,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D )。A

22、、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D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3、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34、经济基础是( D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

23、产关系的总和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

24、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C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B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B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D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25、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D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D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D )。A、资本 B、社会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47、平均

26、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B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48、垄断的形成是( B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49、垄断利润是( C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50、垄断价格是指( D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

27、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51、金融资本是( D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的产业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D )。A、人事参与 B、人事进入 C、进入制 D、参与制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C )。A

28、、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

29、主要依据是( 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C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

30、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31、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

32、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AD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意识的本质是(AD)。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

33、性(ABE)。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34、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CE )。A、 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E、

35、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E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BE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 )。A、唯理论 B

36、、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E、宿命论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不可知论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

37、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2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BCDE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23、真理和谬误是( ABCE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E

38、、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BDE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CDE )。A、家庭结构 B、民族结构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27、生产工

39、具是(AC)。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 BCD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马克思

40、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BCE)。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及习题集附答案(备考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haiwei)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