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一)、医疗服务中心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并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二)、调配本中心所属卫生所的全部医疗设施、设备、药品、器材、卫生人员,迅速组织医疗骨干人员赶赴现场,敦促相关部门封存有关证据,制定紧急救治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按照学校要求设置隔离工作点。(三)、当发生传染病确诊病例、传染病疑似病人或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在校内门诊或其他途径对传染病已经作出诊断后,当事医务工作者必须在第
2、一时间和规定时限(甲类及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6小时内,乙类疾病12小时内)向有关领导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登记并作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如接触史、居住地区、职业等。(2)控制传染源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首要环节,在做出传染病或疑似病例的诊断后,特别是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隔离治疗。(3)医生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校医疗服务中心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当及时请求上级医院予以支援。在接到报告的同时,应迅速通知xx市疾病与预防控
3、制中心派专车将患者送往本地指定就诊医院。负责转诊的医务人员必须穿戴隔离衣帽和口罩进行转诊工作。(4)对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发生的现场须立即封锁,由医务人员立即通知市疾病控制中心对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四)、其他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1)对公共卫生事件患者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和医疗工作记录,对中、重度急危患者,鉴于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条件,网络中责任医护人员应立即由将其转送至邻近三级医院救治,转诊途中继续采取急救措施。(2)医疗服务中心协助卫生防疫机构、学生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五)、急救药品和器械1、在学校发
4、生的传染病一般以呼吸和消化道传染病为多发。医疗服务中心各卫生所对主要针对这两大类传染病的药品及时进行核对和补充,保持适量的储备,确保应急治疗的顺利进行。2、各卫生所急救药品和器械,由各卫生所责任医护人员负责定期检查、核对和补充,保证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完好。3、相应的抢救设备、隔离服、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预防设施及药品由分管药品的中心负责人迅速组织采购或向医院紧急调用,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六)、预防与事件善后工作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传染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事件,应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
5、护用品,监测体温。为师生员工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对虫媒传染病,指导师生员工采用药物或其它措施以防虫、杀虫、驱虫,做好环境卫生工作。3、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抢救技巧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严格按照医学要求规范医疗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医学行为,明确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严防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4、保护易感人群,防止伤害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我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疫苗接种。传染病流行期间,易感人群避免同病人接触,如有可能推行预防性服药。5、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要且敏感的学生集聚场所进行常规卫生防疫检查,如食堂等地,加强卫生防疫检查的力度。6、利用健康教育网
6、、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橱窗、宣传手册、义诊、集体心理辅导等手段,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慌心理,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积极宣传参加体育活动、合理营养等非特异性保健手段对防病抗病的作用。7、事件处理后,医疗服务中心向校分管领导及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递交事件原因及处理过程的详细报告。二、个体意外事件发生后1、接到师生发生外伤、意识丧失等信息后,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急救器材(氧气)、药品等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或直接通知120;2、到达现场后首先判断意识,发现患者病情严重,医务人员一边采取急救措施,一边请身边人员拨打120,告知意外发生地点,患者情况(清醒程度、呼吸状况、脉搏情况、有无出血等);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医务人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直至120医师到达(急救现场不要轻易用药,除非诊断明确)后进行交接。3、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可请身边人员向中心主任汇报情况,或交接患者后立即向中心主任汇报事件处理经过。4、接诊医生是第一责任人,所长是所在校区医疗应急责任人,主任是中心应急责任人。三、奖惩对在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对应急时不履行岗位职责,不落实工作措施的,视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应责任或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