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德育立根本特色培育润心灵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报国”的办学精神,秉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理想终会被实现”的办学理念,依托风景区生态优势,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积极推行生态道德教育。一、实施“三进工程”,生态道德教育全覆盖实施课程引领策略,通过校本教材进课堂、心理教育进课程、生态实践进社区的“三进”工程,做到生态道德教育的全渗透,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覆盖。校本教材进课堂,以校园原生态为主线,依托环境资源,融合校园景观、生态内涵、爱校护校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来编写校本教材可爱的校园、生态德育读本,让环境教育走进课堂。心理教育进课程,以“关注心理健康、润泽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一课、一团、一讲座
2、、一咨询”等活动,秉承“立真善美、树正清和”的校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和心理调适,读好书、做好人,学会爱生活、爱他人、爱自己。生态实践进景区,利用节假日让学生深入各个景点,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课程的教育话题和教育案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二、形成“三化格局”,生态道德教育显特色学校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生态情感和品德要素开发为切入点,通过课程教化、环境感化、过程内化的基本途径整体构建生态校园人文化、生态课程多元化、生态班级特色化的“三化”建设格局。生态校园人文化。学校倾力打造适宜育人的绿色校园、诗意
3、校园、文化校园,它既是景色优美、绿树成荫、亭台水榭相映成趣的校园,也是自然和谐、百花竞放的自然生态园。全力打造有文化气息、有书香气息的生态校园,全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将生态文化植入德育体系,让精神文化走进学生,润泽心灵,让学生在人文环境中感受、体验和成长。学校的每一座楼、每一条道路、每一道廊、每一片树木,甚至是一石一草都有其名,能说话、可互动、会抒情,让自然景观与师生的朴实、沉毅、阳光、自信相得益彰。生态课程多元化。新课程理念下,学校以优化德育生态为抓手,引领班主任队伍,集结智慧,通过交流合作相互滋养,实现以共同愿景为纽带的群体性学习。营造“追真爱生、求美创新”的教学氛围,通过实践探究为班主任
4、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相互学习、多元互动、成果展示的平台,让班主任在合作中学习实践、在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的滋养,并在观摩学习、成果分享的辐射过程中,集结教育智慧,探究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和尺度。生态班级特色化。学校积极挖掘班级特色,每个班级都有其阶段特色,都有自己的个性。从提炼班级励志精神入手,充分发挥班主任人格引领、学生榜样激励的作用,精心打造班级励志名、口号、誓词。从创建特色班级入手,各班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班主任个性特长、学生兴趣爱好等因素,确定创建目标和内容,形成创建主题。三、推进“三有培育”,生态道德教育育人才在生态道德教育推进过程中,学校紧密结合环境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和家
5、校协作育人,创设“有温度的教室”、活用“有智慧的戒尺”、培育学生“有向上向善的力量”,真正做到生态道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全面创新。创设“有温度的教室”。学校通过主题墙、楼道视频等功能,播种“绿”文化,录制和播放“素质就是不用提醒”、“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与草木共成长”等宣传片,使学生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争取达到“人就像树.,要做一棵好树.”的教育作用。同时,学校依托特色班级打造生态、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空间,从班级管理的自主生态、班级建设的协调生态、班级特色的绿色生态、班级活动的综合生态入手,将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与生命教育、养成教育、责任教育巧妙
6、连接,形成“乐学善思、日新自强”的学风,让班级文化成为浸润学生的“心灵花园”。活用“有智慧的戒尺”。学校教师紧扣学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依托班会阵地、班主任沙龙活动,集结教育智慧,探究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和尺度。如结合教育热点的关注,通过德育沙龙活动、微信互动等形式,深入探究“学生手机使用与管理”、“如何应对学生的过激情绪和行为”等共性话题;开展行动研究,逐步将叙事性案例研究、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主题行动计划实施探究等系列研讨引向深入。培育学生“有向上向善的力量”。学校通过对生态主题教育的推进,培育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和品质;利用评比、表彰等形式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倡导正能量;通过心理团队系列活动的开展,培育学生身心健康,向上向善的力量。小学党支部以三爱(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和养成教育为主,初中党支部以理想信念和人格教育为主,实施过程中,以人与人和谐发展为主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诚信”、“责任”、“感恩”、“励志”五个板块的“人格教育工“人与自然和谐,创造的是幸福的绿色;人与教育和谐,奠基的是未来的底色。为了幸福之绿色、未来之底色,学校将不断播撒希望,收获和谐。”践行“明德求是、勤学弘志”的校训,让学生在绿色、诗意、和谐的环境中成长,生态情感、生态文明意识日益增强,引领辐射学习领域、德育特色展示等各方面,终将成为有品位、有思想、有底线、有能力的活力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