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1.2 事故分类及目的重大疫情: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较大疫情: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
2、类传染病30例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一般事件: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10例及以上。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1.3.1可能发生的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
3、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组 长:车间主任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成 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2.2应急组织职责: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
4、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展开事故处理工作。2.2.3 加强与集控中心的调度联系,及时、准确汇报现场事故情况,并根据其调度指令严格执行有关操作。2.2.4 当班人员负责根据组长的指挥,进行现场救援所需相关设备的倒闸操作。2.2.5 全面记录事故发生和事故应急处理经过。2.2.6组织现场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影设备正常运行。2.2.7 参与事故预案演练和预案的修订工作。3 应急处置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击目者发现事故发生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前期的应急处
5、置工作。3.2 应急处置相关程序3.2.1 事故报警程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应同时拨打120报警求救。3.2.2 应急措施启动程序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3.2.3 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应急救援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
6、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3.2.4扩大应急程序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报告流程见图一: 图一:事 故 报 告 流 程 3.3 应急处置措施3.3.1.1当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或职工医院。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3.3.1.2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司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并建议启动应急
7、救援应急处置方案。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根据情况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处置方案”,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应分别通知应急指挥部人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宣传部门配合居委会及时做好宣传工作,稳定职工和病员情绪。保卫部门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公司工会及二级单位工会应抽调人力做好患者亲友的接待、安抚工作。各部门接到应急反应的通知后,应按各自的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3.3.1.3当传染病疫情暴发,虽采取措施但不能有效控制时,为保证生产有序进行,对部分健康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减少外界接触,以保障上述人员不被感染。3.3.1.4病人的治疗和
8、转运医护人员带好防护用具,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对所发现的疑似病人,按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或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治疗和转运。转运时用专车将病人转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将发病情况,诊断或疑似诊断(病历)向收治医院详细介绍,帮助收治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3.3.1.5 “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处置方案”结束后,按照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及时做好生产、生活恢复工作。3.4 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3.4.1 报警内容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典型症
9、状、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3.4.2 报警电话生产部调度室:2169111 车间主任:2169089车间安全员:2169321 急救电话:120 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4、术语和定义4.1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4.2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4.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
10、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有的传染病有几个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空气传播(2)水源、食物传播(3)接触传播(4)生物媒介传播(5)血液及其制品传播(6)经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 4.4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易感的人群整体。易感者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易感者的抵抗力超低,其易感性就越高。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就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4.5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4.6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
11、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又增加了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4.7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群体疾病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群体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流行,突发的群体疾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
12、紧急采取措施。1.2 事故分类及目的重大疫情: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较大疫情: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一般事件: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
13、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10例及以上。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群体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1.3.1可能发生的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突发的群体疾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组 长:车间主任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成 员:车
14、间干部、当班人员(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2.2应急组织职责: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展开事故处理工作。2.2.3 加强与集控中心的调度联系,及时、准确汇报现场事故情况,并根据其调度指令严格执行有关操作。2.2.4 当班人员负
15、责根据组长的指挥,进行现场救援所需相关设备的倒闸操作。2.2.5 全面记录事故发生和事故应急处理经过。2.2.6组织现场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影设备正常运行。2.2.7 参与事故预案演练和预案的修订工作。3 应急处置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击目者发现事故发生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前期的应急处置工作。3.2 应急处置相关程序3.2.1 事故报警程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
16、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应同时拨打120报警求救。3.2.2 应急措施启动程序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3.2.3 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应急救援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3.2.4扩大应急程序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
17、公司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报告流程见图一: 图一:事 故 报 告 流 程 3.3 应急处置措施3.3.1.1当发现群体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或职工医院。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3.3.1.2发现群体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司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并建议启动应急救援应急处置方案。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根据情况命令启动“群体疾病事件专项应急处置方案”,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应分别通知应急指挥部人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宣传部门配合居委会及时做好宣
18、传工作,稳定职工和病员情绪。保卫部门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公司工会及二级单位工会应抽调人力做好患者亲友的接待、安抚工作。各部门接到应急反应的通知后,应按各自的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3.3.1.3当群体疾病暴发,虽采取措施但不能有效控制时,为保证生产有序进行,对部分健康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减少外界接触,以保障上述人员不被感染。3.3.1.4病人的治疗和转运医护人员带好防护用具,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对所发现的疑似病人,按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或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治疗和转运。转运时用专车将病人转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
19、将发病情况,诊断或疑似诊断(病历)向收治医院详细介绍,帮助收治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3.4 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3.4.1 报警内容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典型症状、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3.4.2 报警电话生产部调度室:2169111 车间主任:2169089车间安全员:2169321 急救电话:120 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4、术语和定义4.1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有的传染病有几个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空气传播(2)水源、食物传播(3)接触传播(4)生物媒介传播(5)血液及其制品传播(6)经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 4.2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易感的人群整体。易感者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易感者的抵抗力超低,其易感性就越高。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就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