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据周礼正义载:“宾客之礼主于敬,故谓之宾礼。”“宾礼”是天子敬诸侯以及诸侯相敬之礼。由“敬”则生“情”,生“情”则“亲”,是“宾礼”的礼义。这一制度A孕育着原始民主色彩B旨在传播先进的文化C促成家国体制的确立D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2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由此说明了A权力的重心不断下移B分封制度遭到全面崩溃C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D
2、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3下图为春秋晚期的牺尊,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作牛形,牛腹中空,集盛酒、温酒为一体,牛鼻穿有一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它体现了贵族的奢靡生活 B体现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当时牛耕技术应用的明证 D冶铁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4据西周铜器铭文中的记载,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选择。这是由于A保障权力传承的稳定性 B维护门第等级制度的需要C社会现实政治统治需要D礼制对统治阶层的严规范5乐悬制度是先秦时期有差别地悬挂钟、磬以演奏宗庙之乐的一种政治制度,西汉初期曾一度恢复,但之后走向衰微。这反映了西汉A官营铸造的施行B“郡进国退”政治格局
3、的演进C宗法秩序的强化D“外儒内法”统治思想的确立6如图是在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汉朝金球,它的特色是中空,在空心的黄金球上面,焊接上了一颗颗黄金做的小圆点,这是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焊接技术,在西方史籍中也有记载。据此可知,汉代A中欧开始了直接的经济联系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的交融C丝绸之路的重心发生了转移D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7据考古发掘,在中国的南方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有犁、锸、锄、镰、斧等,出土地点涉及南方多省。据此可知,秦汉时期A已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逐渐成熟C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D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8汉武帝后期尚书“处于转呈章奏的核心地位”,“所
4、言不善,屏去不奏”。宣帝时“上书者益黠,尽奏封事,辄下中书令出取之,不关尚书”,正式推行上封事制度,并进一步强调,“密奏以皂囊封之,不使人知”。上封事制度的推行旨在A强化君主权力B有效制约尚书C完善官僚体制D提高行政效率9唐律疏议卷28规定:“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随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唐朝同时规定国家对捕获罪犯、见义勇为者给予物质奖励。这些规定A强调民众的社会责任B推动尚武精神传播C激化了官民之间矛盾D体现法律的严酷性10唐代,福建地区有福州、建州、泉州、汀州、漳州等5州;北宋初年增加了邵武军、兴化军和南剑州,二级政
5、区扩大为8州军。这一变化反映了A福建成为南方经济发展中心B人口增加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域建制D行政区划的调整兼顾区域平衡11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12唐玄宗初年,西北、北方地区各民族活动频繁,边地州府防务事重,朝廷组织军事行动也多跨地域,从内地和边地各州县抽调包括府兵在内的人力、物力。如何协调边地各州、府防务,统一军事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节
6、度使制就是在此形势下建立的。据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置A旨在削弱地方军事权力B适应了巩固边防的需要C导致出现藩镇割据局面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13唐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通过考试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科目分为博学宏词和拔萃。新唐书记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A选官的标准趋向严苛B保障了吏治清明与高效C重视官员的实际才能D冲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14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
7、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B礼治秩序扩展向平民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15宋朝以前,文人雅士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自诩。而到了宋朝,“风雅处处是平常”,生活俗事、民间俗语,都可能有其雅致趣味,都可以入画入诗。这反映了宋朝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封建等级秩序的动摇C文人孤芳自赏的情态D世俗文化发展的现实16唐朝两税法实施以后,“主户”和“客户”的区别,系指是否土著。到宋朝,政府把全国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类,其主要区别是是否缴纳税赋。唐宋主客户的变化A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制约了商品交换行为C反映了租佃关系的
8、发展D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17宋元时期,香药成为舶来品的代名词,在很多时候特指从南海诸国进口的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明清时期,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不再被冠以“香药”总称的情况更为明显,它们更多时候是以各自具体的名称出现。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A香药在国内已得到普及 B香药种植在国内得到推广C中国对外贸易空间扩大 D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18据嘉庆增城县志记载,在永佃制下,佃田“以永远为期,硗瘠之土,一经承佃,辄不惜工费以渔利,而田主莫能去其盈”。这说明永佃制A为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奠基B推动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C不利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巩固D加速荒芜土地资源的开发19明代房舍经历了由草舍
9、而瓦屋、由无厅而有厅、由矮小而高广、由三间五架而多间多架、由朴实无华而重檐曾背的变化。这些变化日益普及,且遍布各地,且多是富民阶层和士大夫所为,明初政府对不同社会等级居住房屋所作的规定也逐渐破打破。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B奢靡腐化社会风气影响C富民的社会地位变动D经济发展推动风俗变迁20明代地方官并非严格按照客观性的法律条文对案件做出审判,而是以是否违反“礼”,作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的依据,同时用“情”“理”“义”等话语对当事人进行劝诱和教导。明代地方官此举A发挥了儒学的教化作用B反映出君主专制统治的弱化C导致社会秩序日益混乱D表明理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21明太祖时,上司对日
10、照知县期满考语为“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有意荐其任职交通运输部门,结果被皇帝痛批“弃本而务末”而将该知县降职,明太祖此举旨在A关心百姓疾苦B整肃地方治理C申饬官员勾结D规范政绩考核22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材料表明A苛税影响农业发展 B农业生产呈现专门化地域化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3清朝规定粮价和雨泽信息的奏报有两种形式:一是经常奏报,有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整套程序;二是不规则奏报,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上述奏报制度有
11、利于A加强地方权力制衡B鼓励官员密折奏事C提高国家治理效能D强化重视农业意识24清人赵翼曾感叹汉人“上书无忌讳”和“汉诏多惧词”,士人上书往往肆直无忌;而君主诏书中又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一类谦辞。士人规谏形式的政治批评,构成了制约皇权、调节政治的机制。这是基于A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理政指南B黄老之学被推为元气恢复圭臬C法家理论被视作国运衰亡原因 D墨家学说被用作制约君权利器25据英国官方统计,1909年前后,西藏每年可用于交换外地商品的羊毛总量约在8万蒙德(印度重量单位,1蒙德折合82.28磅)左右,其中的4万蒙德由输入中国内地各省改为出口印度,到西藏解放之前,整个西
12、藏茶叶市场都基本被印度茶叶所覆盖。这一现象A削弱了西藏与内地的交往和联系B体现出英国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说明中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D加剧了西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261917年,绥远疫病蔓延至山西省时,山西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聘请20多位外国医生协同中医专家检疫正太路铁路沿线客货运输,并派人以分发白话文广告小册、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此举A阻碍了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营B缓和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C有利于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D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7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粮食部联合发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的号召。群众积极响应,有粮的捐粮,无粮的捐钱:家住苏区
13、本地的干部,留下“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佳话。这场节省运动A是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B是红军在战略转移中的应急举措C奠定了民族战争胜利的基础D体现了群众投身土地革命的热情28如图是1937年发表于时代漫画的漫画春耕图,描绘出中国农民被侵略者攻击压榨、农田里尸骨遍野的悲惨景象。该漫画反映了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B艺术创作与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C民众意识到家亡与国破实为一体D阶级矛盾尖锐致使农民处境悲惨29抗战胜利前夕,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初步确立了两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即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支持和援助国民党,帮助其实现中国政权和军队的统一;另外,也要求国民党进行民主化改革,接纳中
14、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此后,国民党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据材料可知A重庆谈判是美苏强权的产物B美苏极力干涉中国内政外交C重庆谈判有利于政治民主化D美苏均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30中华民族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材料阐述了A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B“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中心C中华民族形成的历程D中国传统文化领先于世界31雅典“斯泰西斯法令”规定,凡刺杀僭主者及其世代长子、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获胜者等对城邦做
15、出突出贡献的人,拥有在城邦政厅享用终身公餐的特权。该法令的实施有利于A扩大民主的主体范围B缓和城邦的社会矛盾C保障公民的参政权力D增强公民的集体意识32古罗马帝国时期订立遗嘱,立嘱人会请成年罗马公民和司秤见证,并手持遗嘱进行宣告说明;汉朝律法规定:“民欲先令(立遗嘱)相分田宅、奴婢、财物听其令”,先令券书亦有县、乡三老到场见证遗嘱执行的记载。由此可见当时两国A扩大了财产保护的范围B财产的分配原则相近C关注法律程序的重要性D成文法体系较为成熟33美国学者伯格多尔在其著作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描绘到: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
16、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这反映出法国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C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新问题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3419世纪中期,在谷物法存废争执最激烈的时候,英国首相皮尔说:“铁、煤和制造业的资源给予我们在巨大的工业竞争中超越每一个对手的有利条件我们位于那些因自由交换产品而获利的国家之首,这个国家能从竞争中退缩吗?这个国家能在禁闭的病态的环境中繁荣吗?”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重商主义政策盛行B与列强间殖民争夺激烈C新旧势力矛盾重重D经济发展推动政策调整351832年,英国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在选民资格方面规定: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
17、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这一规定A限制了土地贵族的传统权力B保障了部分有产者选举权C保障了农村选区的选举权利D使工人阶级拥有了选举权36183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召开州代表大会,宣布反对联邦政府出台的关税法,并以退出联邦相威胁。联邦政府一面严厉谴责,向南卡罗来纳施加军事压力,另一面又作出让步,通过法令表示逐步降低关税,南卡罗来纳才撤销了关于反对执行联邦关税法的法令。这表明A联邦制下各州自行其是B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联邦体制存在制衡关系D扩大联邦权限势在必行37下表是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的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的相
18、对份额()变化情况,它反映了国家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24.519.717.68.62.81.7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A中国印度制造业产量长期落后B新经济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增长C英国制造业一直领先世界各国D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38近代以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据
19、此推知A其范围与殖民扩张有关B临海国家法统的共性C英美法律留存原始残余D罗马成文法影响深远39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英美乐队第一次公开在苏联表演摇滚乐。随后,在美国政府的有意安排下,更多摇滚作品涌进苏联。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力B维护英美同盟关系C借助艺术渗透冷战思维D推动摇滚音乐传播40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福利国家”规模缩小
20、D信息技术增长模式出现第卷(共40分)2、 非选择题(41题8分,42题20分,43题12分)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汉军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朝廷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西四郡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材料二凉州在河西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地“山川险阨,土田沃饶,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武
21、德初,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其所领之地,横贯今甘肃大部和新疆东部。凉州都督常奉朝命,行西北道安抚大使或安西都护,职权范围大大超越凉州。武德初,杨恭仁为凉州总管,他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妥善处置了瓜州刺史贺拔威的叛乱事件,在凉州镇守近7年,有效地守护了河西走廊。摘编自张雄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经营河西地区的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河西四郡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方面的战略价值。(4分)4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
22、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
23、,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12分)4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
24、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两个领域进行探讨。这里说的历史认同,主要指关于血缘、地理、治统的联系与认识;而文化认同,主要指关于心理、制度、道统的影响与传承。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统:政治统治的传统,体现出政治统治的继承性。道统:圣人的思想传统,也就是儒家思想传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以“历史认同或文化认同”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5 DACCB 6-10BDAAC
25、 11-15ABCBD 16-20CDBDA 21-25BBCAA 26-30CABDA 31-35DCBDB 36-40CDACB41(共8分)(1)相同之处:设置机构,加强管理;采取措施,防范少数民族政权进攻;移民屯田;保护商旅往来。(4分,任答4点满分)(2)战略价值:有利于中央政府经略西北,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有效管辖;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整合;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分,任答4点满分)42(共计20分)(1)特点:历史悠久;阶段性明显;民本色彩浓厚;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多措并举的制度设计。(任答4点4
26、分)历史作用:利于保障不同历史时期粮食的稳定供应;利于小农经济稳定发展;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利于粮食流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2)评述:禁运政策对美苏两国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直接影响。(2分)对苏联: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制约苏联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苏联粮食安全意识;促进苏联国内政策的调整。(任答3点3分)对美国:损害了美国自身经济利益;加深了美苏之间的敌对意识,不利于世界和平。(任答3点3分)总体而言,禁运政策本质是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充分体现;禁运政策也并未有效解决苏联入侵问题,反而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和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4分)43观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制度推动了文化认同阐
27、述:古代中国通过政治制度的构建、思想文化的统一传承,使得文化认同不断强化。秦朝统一之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郡县制,有效的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辅以文字、度量衡等的统一,为文化认同提供了制度保障。后世历朝历代坚持了中央集权体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认同;董仲舒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使得儒学适应了政治形势的需要,汉武帝将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后代奉为圭臬,使得儒学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而儒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使得儒学在更加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得到了认可,成为古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综上可知,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制度构建,促进了文化认同,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详解】观点:根据材料“文化认同,主要指关于心理、制度、道统的影响与传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观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制度推动了文化认同。也可以:文化认同促进了中国大一统;儒家思想传承 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等 历史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