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中考(人教版)物理能力检测卷(八年级上册第1章到第6章)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附加题:(10分)姓名_题号一二三四五附加题总分评分一、填空题(共9题;每空1分,共23分)1. 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_产生,如图所示,是几种音叉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响度相同的是_2. 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_m/s,自行发光的物体叫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m/s 3. 电影院的白色银幕比较粗糙,其作用是利用光的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使电影院里的每位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影院的墙壁也做得很粗糙,这是为了_回声(选填“
2、增强”或“减弱”)4.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琴声是通过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_减弱噪声。5. 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比较大的缘故。6. “立竿见影”这个现象是由光的_造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发生了_反射,生活中常说“物体反光”看不清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反射,7. 一个身高1.6m同学站
3、在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镜面相距_m,镜中像的高度_m,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 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蓝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汽车的后视镜如图是镜_ (选填“平面”、“四面”或“凸面”),它的好处是 _ 9. 仪仗队在行进过程中,为保证队形整齐,仪仗队中任意两名战士都是相对_的;对于后面的战士来说,如果前一名战士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伍站直了,这是利用了_的道理。二、单选题(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10. 渔民在叉鱼时,为了能叉到鱼,应使鱼叉对准( )A.所看到的鱼B.所看到鱼的下方C.所看到鱼的上方D.以上选项均不对
4、11.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2.1mB.2.5mC.4.6mD.5m12.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13. 有一块纸板,上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小孔,放在阳光下,在地上会出现一个光斑,你认为光斑的形状为(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D.椭圆形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C.核电站是利用
5、核裂变来发电的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15. 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 )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6. 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起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请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
6、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7. 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从蜡烛的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直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平面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18. 一根粉笔擦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长度B.密度C.体积D.质量19. 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3m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D.成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1s20. 以下分析正确
7、的是( )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灯泡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的冰和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21.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图中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初春,河流中冰雪融化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2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湖水表面结冰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C.点燃的蜡烛在高温下变软了D.水沸腾时冒出“白气”3、 作图题(共5题;23小题3分,24-27题各2分,共11分)2
8、3. 如图是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确定点光源S及其像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24.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25. 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MN是光屏,请画出完整的光路图。2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7. 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空1分,共6分)28.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测
9、量像与物分别到镜面的_;(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4)让蜡烛远离玻璃板,它成的像将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5)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五、计算题(共1题;共4分)29. 同学们在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密度”知识后,召开了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会上,同学们想知道红薯(俗称地瓜)密度于是有的同
10、学从家中带了一个质量1.4 kg的大红薯,测得其体积是1 300 cm3.求:红薯的密度是多少kg/m3?(保留2位小数)附加题:(10分)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 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_ (3)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_。(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至成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填“上”或“下”)移动。(6)在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此时光屏上的像将_ A.像的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B.像的左半部消失C.像的右半部消失D.像缩小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