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 页 共 4 页 罗平县第五中学罗平县第五中学 2021-2022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高二物理试卷试卷 出题人:出题人:郭瑞郭瑞 审题人:审题人:郭瑞郭瑞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每题 5 分分,共共 50
2、分分,17 为单选为单选,810 为多选为多选,选不全得,选不全得 3 分,选错不得分分,选错不得分。) 1、如图所示,竖直面内固定的均匀带电圆环半径为 R,带电荷量为Q+,在圆环的最高点用绝缘丝线悬挂一质量为 m、带电荷量为 q 的小球(大小不计) ,小球在垂直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处于平衡状态,小球到圆环中心 O 的距离为 R,已知静电力常量为 k,重力加速度为 g,则小球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度为( ) A.mgq B.22mgq C.2QkR D.224kQR 2、如图所示,A B、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两板间电势差为 U。CD、为两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始终和电源相接(图中并未画出
3、) ,且板间的场强为 E。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由静止开始,经A B、间加速进入CD、之间并发生偏转,最后打在荧光屏上,CD、两极板长均为 x,与荧光屏距离为L,则( ) A.该粒子带负电 B.该粒子在电场中的偏移量为22ExU C.该粒子打在屏上 O 点下方和 O 相距()22Ex xLU+的位置 D.该粒子打在屏上的动能为qU 3、如图所示,abcd、 、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平行四边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 a 点的电势是 2V,b 点的电势是5V,c 点的电势是 9V。由此可知,d 点的电势为( ) A.6V B
4、.7V C.9V D.5V 4、如图,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O点,两虚线圆均以O为圆心,两实线分别为带电粒子M和N先后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abcde、 、 、 、为轨迹和虚线圆的交点。不计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M 带负电荷,N 带正电荷 B. M 在 b 点的动能小于它在 a 点的动能 C. N 在 d 点的电势能等于它在 e 点的电势能 D. N 在从 c 点运动到 d 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5、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块放在质量为 M(含挡板)的小车上,物块用细线与小车上的固定挡板相连,被压缩的轻弹簧放在物块与挡板之间,物块随小车一起以大小为 v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5、做匀速运动。某时刻,细线断开,物块被轻弹簧弹开,以相对小车大小为 v1的水平速度离开小车,此时小车刚好静止,则( ) A1mMvvm B1Mvvm C12mMvvm D12Mvvm 6、定值电阻123RRR、的阻值均为2,在电路中允许消耗的电功率的最大值分别为10W、10W、2W,现将这三个电阻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则这部分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的最大值为( ) A. 22 W B. 12 W C. 15 W D. 16 W 7、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金属丝,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 10 倍,则电阻变为10R B.常温下,若将
6、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2R 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开始增大,UI比值变大 D.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8、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粒子,从带电平行金属板左侧中央以相同的水平初速度 v0先后垂直进入电场(进入顺序未知) ,分别落在正极板的A B C、 、三点,O 点是正极板的左端点,且22OCOA AC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2:3:4ABCttt = B.三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之比:1:3:4ABCaaa = C.三个粒子从抛出到落到极板上,动能的变化量之比kkk:36:16:9ABCE
7、EE= D.两个分别带正、负电荷的粒子的电荷量之比为 7:20 9、如图所示,点电荷12QQ、固定于边长为 L的正三角形的两顶点上,将点电荷 q(电荷量未知)固定于正三角形的中心,12QQ、的电荷量均为q+。在正三角形第三个顶点上放入另一点电荷 Q,且 Q的电荷量q,点电荷 Q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已知静电力常量为 k,不计各电荷受到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撤去3Q,则 Q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3Q的电荷量为33q- C.若不改变 Q的电性,仅改变其电荷量, Q将不再受力平衡 D.若将1Q的电荷量改为q,则 Q受到的合力大小222kqL 10、 A、 B 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
8、, 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 后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ab、分别为A B、两球碰前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若A球质量是2kgm =,则由图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碰撞前、后A球的动量变化量为4kg m/s B.碰撞时A球对B球所施的冲量为4N s C.A B、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kg m/s D.碰撞中A 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J 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二、二、实验实验题题(每空(每空 2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1、 (10 分)某同学对电阻丝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现有如下器
9、材: 电源 E(电压为 4V) ; 电流表1A(量程 5 mA,内阻约为10 ) ; 电流表2A(量程 0.6 A,内阻约为1) ; 电压表1V(量程 3 V,内阻约为1k) ; 电压表2V(量程 15 V,内阻约为3 k) ; 滑动变阻器1R(阻值 02) ; 滑动变阻器2R(阻值 020 ) ; 开关及导线若干。 他对电阻丝做了有关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电阻丝直径/mmD 电阻丝直径的平方22/mmD 电阻丝长度/cmL 电阻/R 1 0.280 0.0784 100.00 16.30 2 0.280 0.0784 50.00 8.16 3 0.560 0.3136 100.00
10、4.07 (1) (2 分)他在某次测量中,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_mm。 (2) (8 分) 图乙是他测量编号为 2 的电阻丝电阻的备选电路图, 则该同学应选择电路_ (选填“A”或“B”)进行测量。电流表应选_,电压表应选_,滑动变阻器应选_。 12、 (10 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在 25 80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TR,其标称值(25 时的阻值)为900.0;电源 E(6 V) ;电压表(量程 150 mV) ;定值电阻0R(阻值20.0 ) ,滑动变阻器1R(最大阻值为1000
11、) ;电阻箱2R(阻值范围 0999.9) ;单刀开关1S,单刀双掷开关2S。 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 t 升至 80.0 。将2S与 1 端接通,闭合1S,调节1R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0U;保持1R的滑片位置不变,将2R置于最大值,将2S与 2 端接通,调节2R,使电压表读数仍为0U;断开1S,记下此时2R的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 t,得到相应温度下2R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 25.0 。实验得到的2Rt数据见下表。 t/ 25.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2/ 900.0 680.0 500.0 390.0 32
12、0.0 270.0 240.0 回答下列问题: (1) (2 分)在闭合1S前,图(a)中1R的滑片应移动到_(填“a”或“b”)端; (2) (2 分)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作出2Rt曲线; (3) (2 分)由图(b)可得到TR在 25 80 范围内的温度特性,当44.0t =时,可得TR =_; (4) (4 分) 将R1握于手心, 手心温度下2R的相应读数如图 (c) 所示, 该读数为_, 则手心温度为_。 三三、计算题计算题(30 分)分) 13、 (9 分) 匀强电场的场强为100N/CE =, 在该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 B、两点。 将质量为92 10k
13、gm= 、带电荷量为92 10 Cq= 的带电粒子从 A 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 A 点运动到 B 点,静电力做功为71 10 JW= 。求: (1)A B、两点间的电势差ABU; (2)A B、两点间的距离 d; (3)带电粒子运动到 B 点时的速度Bv。 14、 (9 分)如图所示,电子从A孔飘入电压15000 VU =电场中(此时电子的初速率可认为等于零),经电场加速后,从B孔沿平行板间的中线垂直射入匀强电场,若两极板间距1.0cmd =,极板的长度5.0cmL =,要使电子能从两极板间飞出,求两个极板上所加电压2U的最大值.(电子的质量319.1 10kgm=,电量191.6
14、 10eC=) 15、 (12 分)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物块 B 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a)所示。0t =时刻,小物块 A 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 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当 A 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 P 点(图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 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 A 运动的vt图像如图(b)所示,图中的1v和1t均为未知量。已知 A 的质量为 m,初始时 A 与 B 的高度差为 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不计空气阻力。 (1)求物块 B 的质量; (2)在图(b)所描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物块 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已知两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在物块 B 停止运动后,改变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然后将 A 从 P 点释放,一段时间后 A 刚好能与 B 再次碰上。求改变前后动摩擦因数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