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 掌握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概念、区别与联系。l 了解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l 掌握世界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l 掌握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原理。.l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l第二节 世界资源问题l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l第一节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l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资源问题世界资源问题l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一、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 1、有关“资源” 的概念辨析l 资源的概念源于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源是指由人发现的资源是指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有用途和有
2、价值的物质。自然状态的或未加工过的物质可被输人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这样,那些没有发现或发现了但不知其用途的物质就不是资源,因而也没有价值。.l辞海将资源定义为:“资源是资财的来源资源是资财的来源”。l 能给人类带来资财的来源既有物质要素,也有非物质的要素。前者包括一切社会、经济、技术因素以及信息等,后者则包括土地、水、生物等自然物。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和社会要素都是资源。这样,在资源的概念上就存在着广义、狭义的各种不同理解。l 广义的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
3、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非物质的要素。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有用有用物即资源,无用物即非资源。物即资源,无用物即非资源。.l 自然界存在的自然物及人的创造物是否能够为人类所用,能否给人类带来财富,取决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人的需求,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因此,广义的资源是动态的,它依赖于人的成就和行为而相应地扩大或缩小,不能同人类需要和能力相分离,是一个可变的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和扩大。l 也有学者提出“总资源”的概念
4、,认为“总资源总资源是构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运行系统基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运行系统基本要素的总和的总和”,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广义的资源。.l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资源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称”。这是一种狭义资源的定义,仅指自然资源,而且还排除了那些目前进行开采、在经济上还不合算,但在技术上能够加以开采的那部分矿产资源,以及目前
5、无法开垦利用,但却有观赏、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功能,能作为旅游资源的沙漠、冰雪覆盖地等等。.l(1)把资源当作广义的资源。把资源当作广义的资源。l(2)把资源当作自然资源的代名词。把资源当作自然资源的代名词。l(3)把资源当作生产资源。把资源当作生产资源。l(4)把资源等同于产品即原料。把资源等同于产品即原料。.l 资源必须具有社会性开发利用价值,即具有社会化的效用性。l 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l 资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又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内涵与外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技术经济的提高而不断扩展、深化。.l 资源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
6、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l 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相对稀缺性,而两者均依人类的需要而成立,从而构成人口与资源这一对地理学的重要范畴。藏羚羊. 广义的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既包括人类经济社会所必需的具有稀缺性和经济价值的经济资源,又包括一般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狭义的自然资源主要指经济资源,具有数量上的稀缺性。新疆境内的荒漠景观.l矿产资源主要存在于地壳之中,包括各种金属、非金属和化石能源;l水资源存在于
7、陆地、海洋和大气之中,包括水资源和水能资源;l生物资源主要存在于陆地和海洋之中,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l土地资源存在于地球表层,包括空间位置资源和土壤资源;l气候资源既包括光、热、水、气等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也包括它们在运动中形成的气候现象和气候条件。乌江渡水电站张家界的森林资源.l 陆地资源包括位于陆地表面及其地下的多种物质与能量,如矿产、生物、气候、土地等资源。 海洋资源主要是存在于海洋之中的矿产、生物、化学物质以及潮汐等海洋能源。海南乐东腰果林海南亚龙湾海滨.l 可再生资源指不会因使用而发生数量上的减少的资源,如太阳辐射、风、水力、潮汐等。 可更新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
8、环使用的资源。多数情况下指生物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较短时间内可以繁殖更新从而保持资源数量的不减少。 不可再生资源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由于这种资源的形成时间长,在短期内无法更新或再生。花江峡谷区的水井麻江县种植的蓝浆果.l(1)有使用价值。(2)多用途性和可替代性。(3)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性l(4)自然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l(5)动态性:l(6)自然、社会双重性l(7)不可缺性(8)整体性l中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性气候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径流量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山区多、平原少少煤多磷大北方地区水热不足多平原、耕地丰富多煤少磷小.l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也具有空
9、间差异性。从地质规律来看,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有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岩浆岩分布地区,煤和石油主要分布在沉降地带。即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成矿规律制约,分布的不均衡性受地质条件决定。因为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既不均衡,又服从于一定规律,所以在资源的利用上应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矿种 1999年储量的区域分布(主要生产国及其储量在总储量中所占比例)(%) 铁 乌克兰16.2,俄罗斯14.9,澳大利亚14.9,中国10.5,美国8.6 锰 南非54.4,乌克兰19.9,加蓬6.6,中国5.9,澳大利亚4.1 铬 南非81.1,哈萨克斯坦11.1,津巴布韦3.
10、8,芬兰1.1,印度0.7 镍 俄罗斯16.5,古巴13.8,加拿大3.3,新喀里多尼亚11.3,澳大利亚9.3 钨 中国43.5,加拿大13,俄罗斯12.5,美国7,韩国2.9 .l 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68.7为冰川冰,而且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目前人类还不能加以利用。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l 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全球自然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但是数量的有限性又是以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为前提的。对可再生资源来说,从长远看和从总体上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其数量则是可计量的、
11、有限的。我们今后的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它的生产潜力,还要不断发现新的品种,开拓新的领域。 .l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总的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种类是不断增加的,但是资源的数量却又不断减少的趋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虽然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万公顷,但热带和非热带天然林却年均减少1250万公顷
12、。 南美洲共拥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热带森林。仅巴西一国就占有世界热带森林的30%,该国每年丧失的森林高达230万公顷。 中部非洲共拥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热带森林的16%。1990年森林总面积达3.3亿公顷,2000年森林总面积3.11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190万公顷。 东南亚拥有世界热带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积为2.35亿公顷,2000年森林面积为2.12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面积233万公顷。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消失速度更快。.(1) 历史上出现过的资源观l在资源的数量方面:资源有限与资源无限。 l在自然资源的价值方面:无价值,有价值。 l在自然资
13、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纯利用不保护。 只保护不准利用。 既利用又保护。l在资源整体性方面: 系统观;非系统观。l 对环境是否是一种自然资源:否定;肯定。 .l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有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l 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价值来源既有劳动,也有自然形成。l 既要利用又要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更长远的利用。l 自然资源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各部分密不可分,牵一发而动全身;l 环境也是一种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部分。 .l一、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l1. 背景 世界资源问题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石油危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资源的供给
14、却越来越困难,供需缺口不断加大,导致世界资源为题的产生。.l(1)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人类对各类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世界可供给的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构成了供给的有限性。l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如: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当开世界人均值的。 .l(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世界资源问题的不断加剧,并引起世界资源供需的失衡。 发达国家一般资源
15、丰富,他们以资源去换取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和资金、技术,从而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发达国家经济较发达,为了追求高环境质量和高生活质量,他们一般不愿意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而产生对外部资源的严重依赖,而他们消耗的资源要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因而产生了世界资源供需的失衡。.1. 1986年第三世界国家环境保护会议(内罗毕会议)指出十大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退化日趋严重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大量灭绝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剧增饮水资源越来越少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河水污染严重大量农药使用使农作物和人体受到危害地球温度上升明显酸雨现象越演越烈.世界最初的原始森林世界当前的原始森林.l(1)人口激增造成巨大的
16、资源需求,形成了人口对资源的巨大压力。l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要大量开发和利用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能源和矿产等各种资源,从而对地球上的环境资源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受人口增长的压力更大。 l 受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影响,人类所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将更大,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将更大。 .全球的土地退化l据统计,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6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的总和,并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l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沙漠化最严重地区,大约已有8.7亿公顷耕地沙漠化。目前全球已有110多
17、个国家、40以上的陆地表面、10亿以上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约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l 全球土壤侵蚀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流失土壤250亿吨,耕地土壤的损失速度约10100毫米/年,至少超过成土速度的10倍,其中中国和印度总量最大。目前就连极少受土壤侵蚀影响的英国等也出现严重的侵蚀现象,约有94的耕地受到土壤侵蚀的威协。l 由于土地退化,全球每年要损失至少260亿美元。 .中国的土地退化l据国家环保局1997年组织完成的“中国土地退化(荒漠化)防治国家行动方案预研究”报告,我国各种成因的荒漠化土地面积8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7%。易受荒漠化影响的
18、土地141万平方公里,其中,易受水蚀荒漠化影响的土地87.5万平方公里;易受风蚀的沙漠化土地53.7万平方公里。总计已经荒漠化和易受荒漠化影响的地224.7万平方公里。l到199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7.4万km2,占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总面积的80.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69的近12个百分点),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9。从荒漠化程度来看,轻度占20,中度占33,重度占21,极重度占26。 l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几种主要荒漠化类型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
19、。l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 。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 .l世界水污染目前,全球每年有42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水体,造成55000立方米的水体污染。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世界上有30多亿人享用不到合乎卫生标准的清洁水,占总人数的50 。 水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l中国水资源和水污染状况l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们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
20、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l全国660座城市有缺水,有110座左右是严重缺水。l由于缺水,每年工业总产值的损失大约亿人民币。最近几年农业每年缺水都在250亿到300亿吨之间,使33亿亩的土地收成受影响。 l 由于缺水,每年影响粮食产量大约在250亿到300亿公斤的产量,按每公斤0.6元计算,每年也有1500亿元的损失。.l 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转载的数据,2000年全世界濒危动植物已经达到19540种,其中动物达5423种,植物达5531种。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三分之一、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
21、四分之一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有1.1万多个物种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灭绝,将近24%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25%的爬行类、20%的两栖类和30%的鱼类面临灭绝危险。l 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l 世界上已知的1万种淡水鱼中,在最近的几十年来已经有20的鱼种消失或处于将要灭绝的危险之中。l IUCN主席阿希姆施泰涅尔表示,物种的实际灭绝速度几乎是先前估计的1000倍,而且这种状况还在加剧。他警告称,如果现在仍不赶快采取有效措施,再过50年将会有超过30的现存动植物品种彻底从地球上消失。.l“除煤之外,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都已告急。”l 据统计,中国现有煤炭的探明
22、储量为818亿吨,石油为25亿吨,天然气为5.4亿吨。而以2000年为起始点,该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年需煤炭16亿18亿吨,20年累计需247亿268亿吨;石油年需5亿6.4亿吨,10年累计需85亿92亿吨;天然气年需0.6亿0.7亿吨,10年累计需9.2亿10亿吨。 报告称,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l 20122014年,中国将迎来年2.4亿2.6亿吨铁的消费高峰,未来20年缺口将达30亿吨;20192023年,将迎来年530万680万吨铜的消费高峰(以往预计约为390万吨),未来20年缺口将达5000万6000万吨;20222028
23、年,将迎来年1300万吨铝的消费峰值(以往预计约为745万吨),未来20年缺口将达1亿吨。l 而我国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优势矿种,因为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过10年。引自:中国矿产资源危机报告,中国矿业报网,中国矿产资源危机报告,中国矿业报网,2004).l一、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原理l1、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概念l 既保证现代人对资源利用需求,又保证人类未来也有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不因当代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丧失的资源利用方式。.社会经济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物质 物质 能量 能量
24、 信息 资金、信息l资源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相互耦合,资源开发利用将资资源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相互耦合,资源开发利用将资源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形成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源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形成资源生态经济系统。l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下: 1 1)系统性)系统性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认为:生态经济系统理论认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经过技术中介以及人类劳动在功能上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它是生态经济要素即环境要素、生物要素、技术要素和经济要素耦合形成的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的复杂大系统。 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图图1.1.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联系示意图资源生
25、态经济系统联系示意图.l4)永续利用目标永续利用目标持续发展。资源供给必须长期稳定和丰富充足,可再生的持续发展。资源供给必须长期稳定和丰富充足,可再生的资源利用要科学确定开发利用的程度,以生态容量为制约,资源利用要科学确定开发利用的程度,以生态容量为制约,并注意保护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并注意保护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不可再生资源利用要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在积极寻找新资源的同时,还要要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在积极寻找新资源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广替代资源,保证资源供给的持续性。积极推广替代资源,保证资源供给的持续性。.l(1)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2)
26、 资源价格至少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劳动补偿。 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的价值补偿。 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资本补偿。 资源开发利用者应获的利润。 . (1)进行自然资源保护 (2)开展资源管理 .名称地址面积(公顷)保护物种类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铜仁 41960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荔波 13000 喀斯特原始性森林植被保护为主 森林生态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赤水 13300 以桫椤珍稀植物保护为主 森林生态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雷山 47300 以秃杉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 草海自然保护区 威宁 6667 珍稀动植物、湿地系统 内陆湿地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习水 48666 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保护为主森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