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试卷一题目: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5分)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15分)论述题: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
2、的知行统一观。”结合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5分)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践,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本质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人对世界进行探索,并依据实践改造物质世界形态,同时改造人类自身。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来源,是我们认识发展和进步的助力器,是衡量我们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马克思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实践观,引起了世界哲学和认识论的一场变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生的前提一一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不仅推动了认识的产生亦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在能动的
3、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产生对事物的认识。而对事物的认识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都是围绕着改造世界而展开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人的认识是否符合认识的客体,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既不能从认识的本身得到判别,也不能从认识的主客体方面得到直观的答案。只有通过实践即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得以验证。认识对实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认识虽然依赖于实践而产生但是它在自身的认识活动和发展的过程中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作为主体以观念的形式而把握客体的活动过程。认识可能与实践在时间轴上同步的进行,也可以滞后于直接实践,甚至,还可以超前于直接的实践塑造理想的客体。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可以促进实践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
4、期目的。以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15分)答:人的主观与客观存在都是物质的,主、客观是认识论上的区别是相对于实践的内外关系的定义。实践论是基础于唯物论及辩证法两者总体的认识。实践是由人发动的同时又是为了人的活动,它使人与物的关
5、系由物支配变成人支配物,由此确立了人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人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把它塑造成适合人占有和利用的形式,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发主体意识。实践的发展,既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和弘扬的过程。实践发挥创造作用贯穿着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客体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认识是在实践的
6、基础上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査研究、补充、修正。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试卷二题目: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
7、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预测了未来社会。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30分)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体的科学理论。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未来社会自身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最根本的是生
8、产力的充分发展。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之后,就消灭了商品生产,消除了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劳动产品的分配原则将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维持和扩大冉生产,而生活资料归个人直接占有:旧的社会分工将被消灭,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才能的机会,劳动成为需要和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城乡对立消除。未来社会的政治特征:消灭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未来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
9、,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苛求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今天的社会设计详尽的具体方案。如果把他们的理论当成现成的公式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甚至当作各种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不再做进-步研究,那么这样的结果不符合历史事实和进程,他们的理论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邓小平曾经指岀:“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国情,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是真正意
10、义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才是真正意义.上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试卷三题目: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论述题: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是一个需要经过不同阶段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联系实际,
11、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0分)答: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从国际范围看,在相
12、当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余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长期竞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革命,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充满矛盾的整体,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竞争,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在世界扩张,扩大资本主义的影响提供了途径。但是,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资本主义越向全球扩展,它也就在更大的范围造就自身灭亡的社会力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
13、可以判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种历史趋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这种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充分认识,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看成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开始,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反而延缓了历史进程。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