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英学校2022年九年级中考模拟(三)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共11小题,共22分)1.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已复礼”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2.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
2、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繁荣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3. 唐朝诗人元禛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A.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C.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D.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4. 疫情暴发后,中国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A.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 坚持“一带一路”战略C. 奉行独立自
3、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C.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6.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 反封建不彻底B. 没有唤
4、醒民众C. 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 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7.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图片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 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D.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8.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件道路内涵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道路戊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想要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
5、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A.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C. 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 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9. 中世纪时期,西欧封建主给城市颁发特许状,确认城市及市民享有一定的特权。而市民在获得这些特权的同时必须给国王和封建主支付大量金钱。这反映了A.西欧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B.金钱赎买是城市赢得自治唯一的方式C.封建主与市民达成了妥协D.市民完全摆脱了国王和封建主的控制10.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二战结束的时
6、候相比,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材料中的挑战是指A. 中国的快速发展B.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C.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D.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1. 下表反映了16、17世纪的国际分工。由此可知地区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欧洲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A. 国际分工促进各大洲的繁荣B. 亚洲在分工中占主导地位C. 世界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 欧洲开始了海外殖民扩张12. 【元代政治与清朝边疆治理】(6分)材料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
7、七。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明宋濂、王祎等元史材料二: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前后藏遇有噶布伦、戴琫、商卓特巴以下大小番目等缺,统归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拣选,分别奏补拣放。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之亲族人等概不准干预公事。廓尔喀(今尼泊尔)、布鲁克巴(今不丹)、哲孟雄(今锡金)、宗木等外蕃部落,如有禀商地方事务,俱由驻藏大臣主持。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奏明,轮流一人前往巡视边界,操阅番兵卫藏通志卷十二条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统治者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并概括该制度实施的意义。
8、(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驻藏大臣的职权地位,并概括设置驻藏大臣的意义。(3分)13. 【中外民生实践】(6分)材料一: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
9、面的力量。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材料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家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
10、变和新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3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3分)14.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6分)材料: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钻燧取火到弓箭的使用,从历法的推广到金属的冶炼,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欧洲的工业革命,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16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正是依靠科技革命先后崛起,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走向。在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曾经是占有大量殖民地的“大国”,但由于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只能“昙花一现”。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为“日不落”帝国,但后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减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步沦为二流国家。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超级大国,关键因素正是其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据王昌林等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一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与启示整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