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考点解读注:(1)本考点依据课程标准(2011);紧扣教材;指向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2)“复习要求”中体现“再认再现”能级要求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说出等,体现“理解”能级要求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说明、掌握、认识、懂得等,体现“运用”能级要求的行为动词有:学会、体会、运用、培养、比较、综合、坚持、树立、做到、养成、感悟、体悟、践行等。七年级上册1.正确看待少年的梦想,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1)正确看待少年的梦想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
2、可分。(2)实现梦想的方法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2.理解学习对于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学会学习(1)学习对于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2)学会学习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3.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做更好的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2)认识自己的
3、途径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3)做更好的自己要扬长避短; 要主动改正缺点。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要为他人、社会带来福祉。4.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慎重结交网友(1)正确认识友谊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可以带来欢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2)慎重结交网友网上交友,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将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5.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是人类文
4、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平等相待、相互促进,和老师成为朋友。6.知道孝亲敬长的原因,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让家更美好。(1)孝亲敬长的原因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2)创建和谐家庭,让家更美好家庭成员之间
5、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共同协作。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7.懂得生命的特点,掌握守护生命的方法生命的特点生命来之不易; 生命是独特的; 生命是不可逆的; 生命是短暂的。守护生命的方法(1)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要养护我们的精神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守护精神家园,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8.正确认识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努力战胜挫折。(1)正确认识挫折生活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2
6、)战胜挫折的方法不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要发现、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9.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实现生命意义的方法。(1)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别人需要时,能够付出自己的爱心。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2)实现生命的意义的方法远离贫乏,充盈自己的生命。(对自己)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的生命。(对他人)不甘平庸,创造社会价值。(对国家和社会)七年级下册10.学会独立思考,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和意义。(1)学会独立思考 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2)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对事情有自己
7、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3)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有助于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新的学习动机。 有助于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11.掌握开发创造潜力的方法。(1)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2)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3)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要去尝试、探索和实践。12.了解自信、自强对青春成长的意义,掌握自强的要求。(1)自信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让我们充满激情。让我们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让我们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
8、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2)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3)自强的要求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13.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涵义,知道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1)行己有耻的涵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的要求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能真诚地面对自己,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3)止于至善的涵义: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
9、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4)止于至善的要求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14.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心态。(1)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多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也会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而经常变化。(2)情绪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3)调节情
10、绪的方法:改变认知评价 转移注意合理宣泄 放松训练15.学会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传递情感正能量。(1)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2)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化为成长的助力。 (3)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16.了解集体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1)在集体中涵养品格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2)在集体中发展个性要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要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个性。17.知道创建美好集体中“我”的担当。(1)在共建中尽责 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共同商
11、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2)在担当中成长 在集体建设中各尽其能,发挥所长;悉心呵护集体的荣誉;勇于承担责任; 处理好与他人的各种关系,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18.知道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懂得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治;知道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法律和法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
12、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19.理解法律的特征,体会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
13、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0.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防线。(1)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性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2)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他法律: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民法典等。(3)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
14、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4)未成年人应正确对待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21.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树立法治信仰。(1)依法办事的要求要树立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2)树立法治意识要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要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八年级上册22.正确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1)正确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15、。个人离不开社会。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23.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利:(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弊:网络使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24.懂得如何理性
16、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要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2)传播网络正能量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25.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1)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2)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坚定维护规则,在保证自身安
17、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6.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践行诚信(1)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2)如何践行诚信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27.知道违法行为的内涵、类别及承担责任。(1)违法行为的内涵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的类别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根据社会危害性大小:民
18、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又叫犯罪(严重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28.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知道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1)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2)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3)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4)知
19、道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不良行为,要预防,严重不良行为要矫治,否则就会由不良行为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最终会滑向犯罪的深渊。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a.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b.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c.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29.了解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 (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2)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既要勇为,更要智为)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20、。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30.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学会做负责任的人(1)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勇于承担起时代使命。有利于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学会做负责任的人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合理选择责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31.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1)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关爱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获得更
21、多的发展机会。(2)关爱他人的策略要心怀善意。要尽己所能。要讲究策略。32.懂得什么是国家利益 ,理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1)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理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人民利益只有上升到国家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3)如何树立国家利益
22、至上的观念?要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和增强危机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生命;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行动)33.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23、。(3)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34知道劳动的价值。(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2)人世间美好梦想和生命中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创造的。(3)我国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4)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八年级下册35理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4、(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36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宪法保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社会主
25、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37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和目标,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泛。(1)我国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十分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3)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38认识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知道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1)我国国家机构具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监察机
26、关、司法机关等。(2)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行使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39了解我国宪法的构成。我国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40. 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认同宪法,践行宪法。(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7、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3)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认同宪法,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41. 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权利。(2)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社会经济权利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4)其他权
28、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42.知道行使权利的边界,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1)行使权利有边界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2)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43. 知道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1)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4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
29、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45知道违反义务应承担责任,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1)违反义务须担责。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自觉履行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46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
30、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7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懂得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
31、持民主集中制。48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49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珍视自由。(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2)珍视自由的基本要求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50正确理解平等,践行平等。(1)理解平等平等的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2)践行平等的基本要求要反对特权。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51坚守公平,追求正义。(1)公平的重要性: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2)坚守公平个人维护公平。a.要站在公平
33、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b.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国家通过制度保障公平。(3)正义的重要性: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4)追求正义个人守护正义。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国家通过司法维护正义。九年级上册52.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知道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感悟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34、运的关键抉择。(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依据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53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创新对个人的重要性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2)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创新驱
35、动是国运所系,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54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感悟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1)创新推动发展战略的涵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2)怎样建设创新型强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36、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5.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积极参与民主生活。(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和形式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
37、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权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3)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56.理解厉行法治的要求,知道国家与社会的治理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厉行法治的要求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38、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2.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57.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践行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
39、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3)践行传统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从小事做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4)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总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58.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40、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落细、落小、落实。59.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相应的国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1)我国人口现状及国
41、策: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我国资源现状及国策: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我国环境现状及国策: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时有发生。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42、,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60.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4
43、)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5)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帮助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61.懂得“一国两制”的涵义,做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1)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4、。“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统一于“一国”之内。(2) 维护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62.知道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了解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
45、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3.了解中国梦,做自信的中国人。(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做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