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廟宇建築與特色99.07.07格局 指建築物的整體配置。一般而言,建廟之初要堪輿專家看風水、定方位,依照主似神的神格等級決定寺廟的大小規模。台灣寺廟常見格局有單殿式、兩殿式、三殿式及多殿式等四種。 山牆即建築物側邊牆面,面積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磬牌在山牆頂端,匠師以泥塑、跤趾陶或剪貼作品雕塑之,稱為懸魚或鵝頭墜。鳥踏為在山牆外面以磚砌成凸出的水平線條,其原來功用是防止壁面淋雨,後來漸轉變為裝飾帶。 脊飾 屋脊的功能是壓住瓦片,因位置明顯,也成為裝飾的重點。脊飾以剪黏最多,也有以泥塑或交趾陶來裝飾者,三川殿與正殿的題材略有不同。好的脊飾作品構圖疏密有致,且形態立體,姿態生動。瓦當:屋頂筒瓦末端的
2、一塊圓形物,通常上面都有裝飾圖案。滴水:兩個瓦當之間的倒三角形尖狀物,又稱為雨簾,雨水即由此處落下。龍柱是寺廟特有的建築裝飾,又稱蟠龍柱,指未升天的龍,因此盤繞在柱子上。台灣寺廟的龍柱隨時代演變而有不同,早期龍柱柱徑較小、雕功樸拙,年代愈近的龍柱愈大、雕飾愈繁複。門枕石門枕石其原始功用為穩固木板門面,使門扇不至於在強風中搖晃或開合。其形如古代之枕頭,雕刻的裝飾物則以琴、棋、書、畫等的吉祥物和香爐、如意、佛手等各種吉祥紋飾為主以增加美感。石鼓:又稱抱鼓石、石鼓,為門枕石的一種,功用同於門枕石,其位於入口門中兩側,鼓面常刻有螺旋紋,故又稱為螺鼓石。石獅寺廟或衙屬的門前通常都置放石獅一對,左邊是雄獅
3、,右邊是雌獅。雄獅前腳踩著繡球或撥弄雙錢;雌獅獅前腳和小獅戲耍,搖頭擺尾,歡迎訪客壁堵 牆的種類與名稱 門神 傳說在商周時代,有在門上繪製圖像嚇阻鬼魅的習俗。至今日,門神已是寺廟中不可或缺的彩繪藝術,且種類依主祀神祇的不同而不同。在祭祀觀音佛祖或媽祖等女神的寺廟中,龍門、虎門常以太監、宮娥做為門神,手中常捧有冠、鹿、牡丹、爵(酒器),表示加冠進祿,富貴進爵。秦叔寶、尉遲恭(胡敬德) 秦叔寶為白面鳳眼執劍;尉遲恭為黑面環睛持鞭。四大天王 又稱四大金剛,分別代表風(持劍的南方增長天王)、調(手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雨(持傘的北方多聞天王)、順(繞蛇的西方廣目天王)。 天花天花為傳統室內建築頂棚的一種,另一種為藻井。天花也稱為仰塵,本省天花的作法多是以木板釘於支條下,稱為海墁天花。 藻井藻井外表多彩繪水生植物,以壓制火神;藻井為傘蓋形頂棚,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的斗拱交織成網狀的天花板構件,常見的有四方形、八角形及圓形。 吊筒吊筒也稱垂花、花籃,是懸在於樑下的柱子,具有承接簷口重量的作用。雀替也稱插角或托木,是位於樑與柱交角處的三角形透雕木件,其功用為鞏固樑與柱,以防範水平推力產生的移位,題材有熬魚、鳳凰、花鳥、人物等。員光步通下方長形的雕花板,具有穩定通樑不變形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