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下第六单元单元导语解读单元导语原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反抗苛政的起义壮举,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有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还有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咏唱。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熟读成诵,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下来。同时,注意回顾学过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单元导语解读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意义、价值。本单元是古代诗文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阅读古代诗文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为了使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必须搞好“古代诗文”教学。本单元单元主题是“责任与担当”。主要围绕着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时期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战前评论以及战时活用战术,击退强大齐军的史实。曹刿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与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3、,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邹忌作为一名臣子,以高妙的进谏艺术,让齐王知错就改,从谏如流。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之前给后主刘禅上表,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这是本单元独有的人文价值。细致梳理一下古代诗文阅读单元语文要素序列,我们会发现“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是教材编者不断强调的一种方法;“积累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是学习文言文贯穿始终的一种要求。对古诗
4、文内容的阅读,学生经历了由“感知内容大意”到“了解内容大意”,再到“读懂课文大意,领会诗文内涵”过程;对古诗文的鉴赏,学生经历了“欣赏精彩语句”“学习论事说理技巧”“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的过程。本单元是初中学段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语文要素要求是:熟读成诵,摘抄精彩句段,积累常见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教材编者意在借助本单元文章对以前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对学过的文言文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进行巩固强化,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本单元语文素养方面独有的意义与价值。二、本单元的内在逻辑结构及指向的核心素养1.本单元内在逻辑结构本单元包括阅读、写作。曹判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三篇
5、古文都彰显了人物的语言艺术。诸葛亮苦口婆心、邹忌委婉规劝,曹刿“论”得有理有据。诗词曲五首或写征战的残酷,或写王朝的兴衰,或写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或写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都在表达着忧国忧民之情,读来振聋发聩,动人心弦。本单元写作是“有创意地表达”,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语言表达要新等,在诸多的“新颖”中,认知的“新”是最核心的。体悟本单元作者的情怀,会让学生有大视野、大境界,为“有创意的表达”奠定基础。2.本单元指向的核心素养本单元除陈涉世家之外,其它四课的课后都要求反复诵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和建构的过程。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互相依存
6、,相辅相成。发展逻辑思维就包括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知。本单元邹忌与诸葛亮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阅读这样的文字有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古诗文字字句句都凝练了语言的精华,“赏字赏句”“咬文嚼字”的过程,就是进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表达的培养和训练。“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既是古代之士对人格及理想的追求,更是当代青年学子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辛弃疾、文天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理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历史土壤里。诵读这些气壮山河、永放光辉的爱国主义诗文,沉淀于心、传承于行,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三、本单元的学
7、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学习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说、讽谏艺术,感受古人强烈的家国情怀。3.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注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古今意义的差别。2.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3.体会文章结构的妙处。难点:感受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劝谏艺术。四、本单元教学建议、指导(一)注意落实预习任务。统编教材的教读课文都设置了具体的预习任务,预习落实情况良好,既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具体到本单元的文言
8、文学习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查找资料、自主阅读。纵观统编教材的古诗文单元,编者不厌其烦地在预习提示中强调学生要结合注释,自主阅读,这是对课标精神的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阅读课程目标第9条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教师只需解决学生自行不能解决的问题。(二)细致把握文言知识这一单元是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收束,要引领学生细致、要成体系地把握文言词语。汉语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文言文的词汇、语法系统等语言知识从先秦时期一直沿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
9、前,一些常用词汇、基本句式的用法在历代的文言中都得到了保存,体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1.把握词语古今意义,注意区别与联系。本单元单元提示中提到“理解古今意义的差异,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古今异义,要避免片面强调古今词义的“异”,而将古义与今义截然分开。其实很多的所谓“今义”,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是今天仍然在使用而已。比如,“虽”在古代既可以表示“虽然”,也可以表示“即使”,但今天一般只用来表示“虽然”。归纳时,不能认为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片面强调古今词义的“异”,而割裂古今词义之间的联系,这并不符合语言发展的实际。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它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文言词语
10、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古今汉语之间的联系,既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助于现代汉语学习。2.积累文言词语,力争有体系地呈现。到本单元,学生已经学过了许多实词,此时是总结归纳的好时机。积累文言词语最好能呈现一个词语的演变的过程,力争有体系地呈现。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中的“许”为例,可以这样梳理:“许”的本义为人们劳动时共同用力的呼叫声,读作hŭ,水浒传的“浒”字就是用“许”作声旁的。“许许”在古汉语中作拟声词,如:曳屋许许声(人教版旧教材林嗣环口技)。共同劳动时往往是一人呼而众人应,所以引申指“答应”“应允”,读作xŭ,如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引申指“给予”“奉献”,成
11、语“以身许国”;又引申指“赞同”“称赞”,如杂然相许;又用作代词,意为“这样”,如从今若许闲乘月;又用来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或“大约”,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潭中鱼可百许头。这些意义有的仍然存在于现代汉语,如允许、许可、赞许、称许、如许等。将这样的梳理示范给学生,对常用词语的词义,学生能成串理解、掌握。(三)从思维角度把握文章之妙掌握文言文行文思路的精妙,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有逻辑性,有条理感,有严谨度。邹忌讽齐王纳谏在文章布局谋篇方面堪称典范。它里面有最典型的“三叠”结构:“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进”,环环相扣,层层
12、推进。这不仅是一种结构上的精致匀称,更是一种思维的严谨。“三问”说明邹忌对受蒙蔽的问题,不是偶尔的发觉,而是有再三的证实;“三思”可见他对细节问题没有放过,而是有深入的思考;“三比”体现了他的劝谏技巧,用类比的方法,循循诱导;“三赏”表现出齐威王在这个问题上的敏捷反应以及他的果断改进;“三进”,反过来又证明了邹忌进谏的有效以及齐威王纳谏的有效。所以每一“三叠”都对人物有非常重要的表达效果。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基础,思维训练到位,不仅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巨大帮助,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思维习惯,促进能力的发展。(四)比较并辨析,培养学生文化思辨力我们一直说,要多读古典诗词,那是会浸润到
13、我们血液中的。其实,浸润到我们生命中成为血脉、基因的不是文字,而是伟大诗人的心智、情感、胸怀、精神。长期的浸润濡染,会感召呼唤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语文课堂“以文化人”的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以十五从军征为例,整首诗歌都是叙事,处处悲,句句悲。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它通过一位老兵回乡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保家卫国的故事在每个朝代,每个民族都重复上演,但无论历史怎样螺旋上升,都印证了本单元张养浩的潼关怀古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感慨,更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两首诗歌相互比较,学生对战争这个命题多少都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可能学生还不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就算是发出一声长叹,文本也多少调动了他们从接受到思考,再到批判的思维了。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人格润泽功能也就在这一声长叹中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