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mail:qq:544571387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概述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本章不作为重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本章不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大多为选择题、填空题,有时章内容的大多为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有简答题,很少有论述题。也会有简答题,很少有论述题。 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大致有:小学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大致有: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
2、育的意义、心理辅导及目标等、心理辅导的意义、心理辅导及目标等、心理辅导的方法等等。考生应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方法等等。考生应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概述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目标:评价目标:1、识记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辅导、识记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基本概念等基本概念2、理解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理解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特征及形成原因、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3、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
3、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功来源于心理健康。生理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缺陷。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而且中西方差距比较大。(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健康:(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健康;(4)道德健康。2、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有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问题。以下所
4、列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适用的范围。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一)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指一种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多动且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活动杂乱、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一种活动,做事有头无尾,丢三落四。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一)儿童多动综合征(3)冲动行为。经常未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2、多动症的危害(麻烦)(1)对个人:学习不专心 ,成绩差;
5、缺乏克制,不服管束,被人歧视;易受到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 。(2)对家庭的危害:学习差,扰乱课堂,厌学、逃学,常常被老师叫去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对孩子例行责骂、棍棒教育。 (3)对学校的危害: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老师们特别恼火。(4)对社会: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 3、多动症的心理治疗多采用各种行为疗法。如:强化奖励法、代币奖励法。小A,小学二年级男生,8岁。与同学相处时经常发生冲突,表现出攻击性强,冲动、任性等个性特点。同学们集体游戏过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经常时而参与时而破坏,常常因未达到满意而与同学打架。不
6、遵守课堂秩序,上课时很难安安静静的坐着,常常玩弄手指和学具,或是老师在讲台上讲,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或是发出怪声,经常随意离座走动;学习和玩耍时很难长久的集中注意力,总是虎头蛇尾,写作业时经常是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字迹歪七扭八,经常抄错题,自己的学习用品经常丢失。班主任说很难在他身上发现什么优点。所有任课教师大都认为,对他运用了多种教育方法,但是,小A反复无常、软硬不吃。个别教师对他失去了信心,只要上课时,他不严重破坏课堂秩序,也就不管他了。每次他犯错误之后,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向被打的同学道歉,或者当全班同学的面做自我批评,然而,每次批评过后,他仍然故技重演。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
7、原因,也可能与教育和环境有关。(二)学习困难综合征1、主要表现(常表现为缺少某种学习技能):(1)阅读障碍。不能正确辨字母,有时上下、左右、前后分不清。特别是在进行左手拍右腿或右手拍左肩一类动作时表现明显。 (2)计算障碍。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差。有时能加和乘,却不能减和除,心算能力差。完成数字作业困难,数学成熟差。(二)学习困难综合征(3)拼音障碍。不能正确地拼出音节,读字发音错误,对某些字母或音节发音特别困难,伴有视觉空间障碍。把b当成d,把p当成q等。 (4)交往障碍。由于学习技能方面的障碍,而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捉弄。因此,这类儿童是很难主动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很差。 2、学习困难也是多
8、动症的表现。与之相区别的是,多动症儿童也伴有学习困难,但其原因是由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障碍所造成的,而患有学习困难综合症的则主要是由于某一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引起的。且他们的个性发展上是健康的,不存在多动症儿童所表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三)儿童过度焦虑反应1、表现: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以女生较为多见。表现为:因小事而过度焦急、烦躁不安、担心害怕、甚至哭闹不休,睡眠不安稳、做噩梦、说梦话等。但并无精神异常。2、发病原因与先天素质(如焦虑性人格特质)及环境因素均(家长的过于苛刻、溺爱等方法不当)有关,精神因素可以诱发。(四)儿童厌学症1、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2、儿童
9、厌学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若有诱因,可能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3、厌学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产物,就必须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五)儿童强迫行为1、儿童强迫行为是指反复的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动作。 2、表现:如(1)强迫洗涤。反复洗手(一天十几次,一次十几分钟)、洗衣服、洗脸、洗袜子等。(2)强迫计数。反复数路边的树、数台阶和电线杆、楼房上的窗口、路过的车辆和行人。若漏掉要重新数起。(五)儿童强迫行为(3)强迫性仪式动作。在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按
10、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踩路沿走等。(4)强迫检查。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要学的书、口袋中钱是否还在、门窗是否上销、自行车是否锁上等。强迫行为的禁止会伴有焦虑、烦躁或发脾气等情绪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患儿睡眠、社会交往、学习效率、饮食等多个方面。78岁是高峰年龄。 3、儿童强迫行为区别于成人强迫症具有强迫行为的儿童一般智力水平较高,富于幻想,性格内向,遇事犹豫、拘谨、比较固执,自我克制过于严重。成人大多与过于追求完美性格有关。4、治疗森田疗法;暴露疗法。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
11、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学生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违反道德和纪律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思想道德的问题。而是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失衡等引起的。案例1:郑某,男,5岁,学前班儿童。 据孩子母亲讲,孩子聪慧,两岁半能讲很多大人话,但胆小,敏感,一人不敢在家。晚上必须妈妈陪在身边才可入睡。入幼儿园时全托,开始很不习惯,强迫送园一周后,发现一个人独处,不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对老师有恐惧感。后来无奈,请保姆在家看管。5岁时,为将来入学准备,送进学前班幼儿园。开始还好,老师教的课程内容均能学会,也有兴趣。一月前,因与另一小朋友争夺一块橡皮被老师大声训斥,当即因害
12、怕而失声大哭,又被老师严厉制止不敢哭泣。回家后,发现不自主地挤眼、歪头,大人制止时可以控制,但过后仍改不掉,最近不单挤眼、歪头,而且喉咙里还同时发出一种怪声音。(由惊吓引起;制止非但无效,反而是一种强化。无需注意,顺其自然,三月后可自愈。)案例2:韩某,女,6岁半,小学二年级学生。 其父亲说,该女孩5岁前在祖母身边,上学时接来父母处居住。上学后一切情况良好。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每每表现紧张。一次父母吵架很凶,母亲用茶杯打破父亲的额部,她见父亲满头是血,当即昏厥,醒后呈精神紧张、退缩状态。事后,每遇紧张情景(如考试)便出现手指抽搐现象。(反应性行为障碍。建议: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家长老师给予更多
13、爱、对女孩温和、不训斥,也不要服用任何镇静剂。)案例3:常某,女,24岁,会计员。自诉:开支票或做帐时,经常出错。为此烦死了。通过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后,回忆:上小学前,姨妈领着表姐来我家,妈妈特别高兴说:“看看,这姑娘长得多俊呀!可不像俺那丫头,又黑又丑!”我当时好像要哭,可没哭出来。 再后来,见着生人就想到自己丑;在学校不爱和同学在一起,总觉得不如别人,回答问题笨嘴笨舌;工作后担心自己做不好;别人介绍男朋友我不敢见。觉得别人肯定看不上我。(严重缺乏自信。小时候一句话,影响之深远) 我们有些家长或老师,不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成绩,而是通过加大工作量,甚至用“恨铁不成钢”的训斥、讽刺、
14、挖苦、惩罚来督促孩子学习,这是很不对的。比如,写错一个字要罚写五十遍,这类做法会直接损害学习兴趣。反抗变成了孩子们的应对方式之一,如消极对抗、离家出走、高度焦虑或抑郁等。 可见,需要接受咨询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或老师。例1:人们常用心理困扰、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问题。答案:心理障碍例2: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第二节 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心理评估,是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
15、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 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健康模式的评估关注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例: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正常学生(三)心理评估的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3、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二、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即测量人的行为样本的一种系统的程序。 心
16、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可将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心理测验或心理咨询要坚持保密原则。三、评估性会谈 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填空题) 会谈可以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但两者很难截然分开。 为使会谈富有成效,除了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辅导教师还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技术,常用的技术有:1、倾听; 2、鼓励;3、询问(封闭式和开放式) 4、反映;5、澄清; 6、面质;四、其它方法(一)观察法 包括自然观
17、察和标准情形中的观察两种。 观察结果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1)项目检核表(2)评定量表(3)轶事记录(二)自述法 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例: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答案:会谈第三节 心理辅导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18、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例:1、心理辅导的目标表现为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2、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答案:学会调适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要做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19、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辅导与治疗功能的人际关系,其主要特点是:(1)积极关注;(2)尊重;(3)真诚;(4)同感。同感又叫共感、移情、同理心等。同感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受,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正强化与负强化)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4、示范
20、法(榜样、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5、惩罚法(施加一个坏刺激或去掉一个好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放松法)2、系统脱敏法(治疗害怕、焦虑、不安等)3、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法)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真实情感和观点,发展自我肯定行为。三个方面:(1)请求。(2)拒绝。(3)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看着对方眼睛)4、冲击疗法(满灌疗法)5、厌恶疗法(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艾里斯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21、。人有许多非理性观念。如“必须”、“应该”、“绝对”、“肯定”等。他提出了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艾里斯ABC理论: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诱发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不合理观念)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情绪困扰、行为不适的表现)如:一位母亲“生气”(C);因为儿子成绩差、不听话(A);不合理观念“儿子就应该成绩好、必须听我的话”(B)反思驳斥不合理观念(D),建立新观念(E)小结: 上面分别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辅导方法。在学校心理辅导实际活动中,应根据辅导目标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辅导工作的基本模式。 本章共三大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评估以及心理辅导。一般第三节考得多些。自我检测: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2、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3、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 ( ) 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DB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