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教师:小袋子日期2020.07.07教师资格(统考)模块三 教学实施目录1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及学习指导2物理课堂教学技能 3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及案例分析第一章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及学习指导目录1课堂教学的组织2课堂教学的指导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方式决定课堂的组织形式。从认知方式的角度,课堂教学方式可分为接受式与发现式两种。接受式教学方式是把教学内容的结论由教师在课堂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学的特点是先教后学。发现式教学方式则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的特点是先学后教。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点,接受式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教学容量较大,而发现式教学方式的
2、突出特点是能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较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更强。课堂教学应该选择接受式教学方式或发现式教学方式,应该综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特点等综合考虑。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下面分别就这三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做以介绍。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一、新授课的教学组织新授课指的是以学习教材新内容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形式,是物理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可分为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和结束新课三个主要环节。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一)引入新课的策略1.引入新课
3、的方式新课引入,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都有较大的影响,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进入,从而顺利完成整堂课的学习。引入新课的方式较多,一般常用的主要如下: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这种方式是在复习已学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从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引入新课。复旧引新,有利于及时复习已学知识,避免学生的遗忘。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的脉络,知道知识的逻辑关系,整体把握知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新课都可采用这种方式。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时,从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外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让学生回顾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
4、是产生加速度,进一步猜想外力的大小与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大小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引入新课,既能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2)联系实际引入新课这种方式是从与新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这种引入有利于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种引入中,如果能用多媒体把涉及的实际问题展示出来,则效果更佳。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例如,在进行“向心力”的教学时,把公路转弯处内侧高于外侧导致车祸的实际问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原因是
5、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向心力的知识就可解释其原因。由于车祸是关系每个人切身安全的重要问题,这样引入新课,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对向心力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3)利用实验引入新课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利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可使学生对要学的物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为理解要学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演示实验一般趣味性较强,这样引入新课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例如,在进行“超重与失重”的新课教学时,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静止时的重力,然后把挂着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加速运动,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静止时是否有变化。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得出有变化的
6、结论后,进一步指出要知道产生变化的原因,需要学习超重的知识。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对超重现象有感性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超重的兴趣。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4)借助物理学史引入新课借助物理学史引入新课,能展示人类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过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产生、形成、发展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以及人类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物理学史引入新课,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了解研究物理的方法,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如果能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较详细介绍亚里土多德的观点,伽里略的想法到最后牛顿的结论的产生过程,利用历经近两千年的研究过程,既可让学
7、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又可使其感受到物理规律的来之不易,体验到探索科学规律的艰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兴趣。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2.引入新课应注意的问题(1)突出目的性引入新课是为了学习新课的内容服务。因此,引入新课的内容应与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把学生的兴奋中心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如前面介绍的四种引入新课案例的内容都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要避免只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以一些与要学习的内容无关题材作为引入新课的内容,把学生的兴奋中心引向歧途的错误做法,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对学生学习新课产生副作用。
8、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2)加强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意向心理的发展水平决定学习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引入新课应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素材内容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增强其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3)重视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入新课要重视启发性,通过素材设置的问题把学生引进要学习的知识情境中,使其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抱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的学习。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二)进行新课的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9、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发现学习,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发现学习,恰当选择接受式和发现式教学方式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1.发现式教学的策略发现式教学方式把新课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取内容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再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点拨。课堂的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以“平抛运动”一
10、节课的教学为例,课标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围绕每一个知识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或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然后合作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进行点拨。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2.接受式教学的策略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是把新课内容的结论由教师在课堂呈现给学生,教师先讲,然后学生练。教学的特点是先教后学,以教师在课堂的讲为主,通常也称为讲授法。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关于“平抛运动”一节课的教学,也可采取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边讲边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的分
11、解。讲后再以一定练习让学生做,检查学生对平抛运动概念的理解,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然后进入关于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认识平抛运动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运动轨迹,再给出练习让学生针对性训练。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三)结束新课的策略结束新课是一节完整新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节课有好的开始,精彩的过程,也需要有好的结束,这是一节课完整性的体现。好的结束新课方式对一节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节课要做到善始善终,避免虎头蛇尾,应该重视新课的结束环节。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1.结束新课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最严重的时间是发生在学
12、习结束后的最初的一段时间。要避免学生的遗忘,在一节课结束时及时进行复习很有必要。同时,如果及时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把一节课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2.结束新课的方式可采取先让学生回顾整理一节课所学知识与方法,然后相互交流,最后教师进行点拨的方式进行。教师的点拨可以课堂教学目标为线索,明确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及逻辑关系,强调对知识理解掌握要注意的问题,指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了引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兴趣,还可在此基础上,提出与后继学习有关的问题,给课堂“留白”,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二、习题课的教学策略习题课指的是
13、以习题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一种课型。习题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习题课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例题课和评讲课。(一)例题课的教学策略1.例题课内容的选择例题课的教学以例题的讲解和跟踪练习为主,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的恰当选择是能否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一个好的题目,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做题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好的题目,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
14、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如在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后,可以以卫星上天,卫星在空间中不同轨道的运行,月球与火星的探测等科技问题为背景编制物理题,让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既加深对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等物理知识的理解,又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2.例题课的教学策略(1)例题教学例题的教学可采取先做后讲或先讲后做的方式进行。先做后讲是先让学生做例题,然后抽学生讲,教师再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点拨。先讲后做,则是先由教师讲例题,然后学生做针对性的练习题。除
15、了在题目较难的情况下,宜采用先做后讲的方式。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如在进行了力与运动的教学后安排例题课,可分别就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选择两个例题。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典型的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加速度,因为它是连接运动和力的桥梁;熟悉解力学题的一般步骤;先审题,恰当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然后联想相关物理规律或公式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运算求出要求的物理量。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2)课堂练习例题课的针对性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所谓针对性练习就是在例题的讲解完成后,安排一些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
16、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然后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点拨。这样安排教学能讲练结合、教做结合,既体现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避免一种教学方式过长引起学生学习疲劳。同时还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二)评讲课的教学策略评讲课指的是在单元检测或阶段(半期或期末)检测后,专门针对检测情况进行评析的课堂教学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反馈检测信息,解决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检测结束不久,学生心理上有强烈了解检测情况的愿望。因此,检测的评讲应尽可能及时,才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讲评内容的关注度,及时纠正错误和进行查缺补漏。第一节 课堂教
17、学的组织三、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一)复习课的功能复习课是以归纳整理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形式。包括一个单元或一章学完后的单元复习课,半期或期末结束时的阶段复习和高中学段学习结束后的学段复习课。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二)复习课的内容选择根据复习课的任务,应结合学生实际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两块内容:一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分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两部分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从知识的逻辑关系从概念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二是对该部分内容涉及的典型问题和解题方法,通过将方法例题化,把两者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例题的教学,去归纳总结解
18、题的思路和方法。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三)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复习课宜采取先做后教的教学方式。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可采取学生先归纳,教师再点拨的方式进行。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教学也可采取让学生先做例题,再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方式进行。复习课内容多数是学生学习过的,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熟悉情况课前难以把握,采取学生先做后教的教学方式,讲的内容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针对性更强。让学生先做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一、对自主学习的指导1.对理解知识的指导初中物理侧重感性认识,高中物理着重理性认识。要使学生从对初中物理的学习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对如何理解物理知
19、识进行指导。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时,要注意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弄清其产生的背景,搞清楚内涵,知道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熟悉其应用。如瞬时速度的概念是在学了平均速度后,为了精确描述物理在某位置或某时刻运动快慢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利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测量,它能准确地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如汽车上的速度计。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2.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物理的学习完全靠教师讲学生很难学好,学生通过读教材和辅导资料是掌握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教材内容对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会读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在不同时间读教材的
20、方法不同。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学生在新课前进行预习时读教材,可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先从课题了解一节内容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再从一节的标题去把握教材的要点。然后根据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去细读教材,知道要讲知识的内涵、来龙去脉以及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读教材时,一些没搞懂的内容应标出来,以便在上课时解决。新课后的读教材,则宜结合新课学的内容,侧重弄清在新课没搞清楚的问题。读教材时,一些重要的内容需要用波浪线等符号标出来。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3.对归纳总结的指导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是避免知识遗忘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学生自己知识结构必不可少的过程,同时也提高学生归纳能力的有
21、效途径。要指导学生养成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总结的习惯。一节课后应及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一章学完后要对一章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半期、期末需要对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要在总结的内容和方法给学生以指导。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给学生指出对所学物理内容的总结,主要包括物理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物理知识主要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组成。物理方法则包括研究物理的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总结的方法可以循着要总结的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参考相关的教辅资料进行归纳。归纳总结既要概括所学的内容,又要使所学的内容系统化、结构化,形成有机的整体。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二、对深究学习的指导科学
22、探究体现了物理学的本质特征,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课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要达成课程标准的目标,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1.对提出问题的指导物理课程标准对提出问题的要求是: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素养。应给学生指出,细致的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基础。带着置疑的想法去观察物理
23、现象,思考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已有物理知识的矛盾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发现问题后,应理清问题产生的物理背景,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发现的问题。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2.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参与的机会,也有助于发挥学生间的互助互学,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应在方式、内容和表达等方面给予指导。应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己的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白交流的内容是在独立思考时的想法及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在交流前组织交流内容,梳理交流的思路。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三、对解题的指导这方面的指
24、导,首先是要让学生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除此还包括如何解决,如何提炼,如何拓展等。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指导下面是教师在“电功率”一课中。向学生讲解纯电阻的电功率的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功率的概念,请大家说一下它的定义。章节练习学生:功率就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教师:对,今天我们推导阻值为R的电阻的功率。教师:功率的公式为P=W/t,通过焦耳定律,推出了纯电阻的电功率的表达式:P=I2R,P=U2/R ,对这三个公式,教师分别讲解。指出哪个是定义式,哪个是计算式。 章节练习学生1:老师,功率怎么和电阻成正比。又和电阻成反比呢?教师:上课要注意听讲,电流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正
25、比;电压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反比。学生2:老师.那我们用的交流电,好像电流和电压都是变化的,怎么计算电功率啊?教师:我们只考虑电流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不考虑其他情况。你们把这几个公式用好就可以了。章节练习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2)重新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以及表达式。(15分)章节练习名师答案:(1)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之前,考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新课的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的教学行为总体上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的转变。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急于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对于学生提出的交流电功率的问
26、题,教师直接拒绝的做法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章节练习(2)新的教学片段改进思路引导学生分析电功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计算固定电阻的功率时,让学生弄懂电压、电流、电阻哪个参量是不变的。结合焦耳定律和功率定义式推出电功率的两种表达式。对学生提出的交流电功率的问题,可以适当引入平均值与瞬时值的概念。而不是直接转向教材,这样就遏制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章节练习第二章 物理课堂教学技能目录1课堂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课堂提问技能4教学板书技能目录5物理教学演示技能6物理课堂实验技能7物理课堂结束技能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导入的作用1.集中注意,激发情感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活动、思考
27、,给学生新的刺激能起到帮助他们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激发出多种多样的积极情感和动机,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的方向上来。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2.建立学习的框架和参考的基点在课程或讲解某一课题之前,先提出一个带有本质性的问题,以此作为学习、讨论或教师讲解的出发点,以后所安排的一切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一节课内容或某一学习课题的参考基点。或者通过导入使学生能够大体上领会到学习内容的基本轮廓,建立整体印象,会为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便于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并易于使知识系统化,于是导入为新的学习建立了整体的框架。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3.为
28、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一定的资源,而进行意义建构的。为此,教学首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所提供的情境中感知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4.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采用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来导入课题,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某种需求,产生好奇心或探究心理,产生急欲想知道原委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总之以一种新颖的刺激来导入课题是不可能的,但如何更有效地导入一个课题,却是每一个教师应该经常思索的。如
29、果学生从学习开始就没有注意到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去要求其集中注意力就不太容易。教师在开始采用了一个不大适当的导入方式,学生也不会注意到要求他们学习的课题,甚至还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实验证明,不同的导入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在一节课或一个新课题的开始,能够有效地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二、导入的类型一堂课或一个课题如何开头,没有固定的方法,即所谓“教无定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方法也不会相同。即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头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总是精心设计导入,讲究导入的方法,通过导入促使
30、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积极思维活动和思想情感。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课题,通过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地加以利用。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的进程,所学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是什么关系,以及所要达到目的等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他们意志力量中的积极因素。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2.以旧拓新,前后
31、连接以旧拓新是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这是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是以回忆、提问、做练习题等方式复习旧教学内容开始,从新旧教材的连接点上“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许多学科的知识逻辑性很强,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发展而来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对旧知识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加以概括,从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不同点,合乎逻辑地提出即将要研究的问题。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明确了本
32、节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欲望。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出发,进入到未知的境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使用这种导入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精选复习、提问的旧教学内容或编排习题,使之同本课的新内容之间有一紧密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新的学习过渡得自然连贯。(2)教师要向学生提示或者明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是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从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得到系统的知识。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3.直观演示、引起兴趣直观
33、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有利的环境。因此,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事实、现象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4.实验引路、启发思维教师巧妙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又是新课的主要内容,因而课题随之被揭示出来。这种导入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其思维活动,自觉地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增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同时,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能
34、取得更好的效果。用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思考,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5.借助实例、诱导参与生活中有不少现象,学生一般都能感觉它而不能理解它。一旦把它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便能引起浓厚兴趣。教师利用这种心理,使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实践或自身的生理现象讲起。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熟悉事例或关心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实际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生活中留心观察、积累素材。用生动的实际问题进行导入,既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内容
35、,又能和学生的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6.审题入手、提纲挈领课题的标题是一节课的“窗口”,也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从课题的标题就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只要理解了标题的含义,就能通晓全篇的意义。因此,从理解标题入手进行导入,更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实质。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这样的导入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下子抓住教学的重点;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思考围绕课题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清晰简明,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教学中心问题的探求。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
36、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7.立疑激趣、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的最佳情境。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8.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爱听故事是学生的一大特点。而在各个学科的发现史、发明史以及科学家的传记中,在对学科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适当地选讲这些故事的片段,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引起他们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利用故事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方法。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9.褒奖激励
37、、正面引导对活动、作业讲评或试卷分析课的导入,教师应加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好思路、独特见解等,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对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应正面引导,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勉励他们树立信心,而不应该指责、训斥、挖苦。只有这样,学生才乐意听取教师进行的具体讲评和分析。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10.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导入推理是人们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知识),经思维(第二信号系统)的分析综合,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它是根据已有的概括性认识和有关材料或事实,对过去进行推断或者对未来进行预测。因此推理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一)三、导入技能的构成导入的类
38、型虽然很多,但是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为方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以上分析就形成了导入的过程和结构。典型的导入由以下四方面构成。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1.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2.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3.激发思维。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定向。以便引导他们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向着学
39、习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4.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5.进入课题。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题,使导入和新课题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作用。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四、设计导入时应注意的问题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1.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所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而道出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
40、识情境之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设计导入时,要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服从整体,为整体服务。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导入只是一个开头,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因此,导入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2.导入要有趣味性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学习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内容,防止产生厌倦心理。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3.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富
41、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愿望,调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内容。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便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有启发性的导入能使课堂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
42、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前提是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和可接受性,不能单纯地为生动而生动。所以设计导入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如果导入是为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都应该十分鲜明,语言既要清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句话都充满激情和力量。这样的教学语言,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如果导入选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或借助实物、标本等方法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富有启发性。 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如果导入选用逻辑推理或新旧知识相联系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
43、,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解一些重要的内容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导入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启发性,发人深思。这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因素。 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总之,无论采用哪一种导入的方法,教学语言都要求确切精炼,有画龙点睛之妙;其次应该朴实、通俗易懂、实事求是,无哗众取宠之意;还要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给人以幽默感。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二)1.案例分析题张老师在“牛顿第一定律”这堂课,由于牛顿定律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在课堂的导入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经过精心设计,决定用直观演示的方法,来吸引同学
44、的注意力,于是在正式课堂导入部分,播放了电影的节选热血飞车的撞车场面。但是发现同学们看了电影之后,整个课堂思路都停留在电影的场景上,并没有达到引导同学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强化训练根据上述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课堂导入的作用,评价一下张老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理。(2)结合这个教学问题,你来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课堂导入,并说明设计意图。强化训练名师答案:(1)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得同学们集中注意,激发情感;建立学习的框架和参考的基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强化训练在张老师的导入当中,确实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但是并没有建立学习的框架和参考的基点,放的电影与教学的内
45、容并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不仅没有达到吸引注意、引起兴趣的目的,反而使得同学们的注意力停留在电影的激烈场面上,所以张老师这个课堂导入的设计并不合适。强化训练(2)导入: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媒体播放一组生活动画情境:如关闭发动机的车、自由摆动的秋千、踢出去的足球等一系列运动的物体最终要停下来的画面,让学生思考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维持,接下来,再简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类似现象的思考认识,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化两种观点的矛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时,便将学生顺其自然地引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同时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强化训练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6、。把辩论的形式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训练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一、教学语言技能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学基本语言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也是物理教师开展物理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包括以下诸要素。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1.语音和吐字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并被人所感知。对物理教师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即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2.音量和语速音量大小和气息控制有关。要达到一定的音量,就要注意深呼吸,并能够有节奏地用气。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音量的保持,以避免出现“能听清前半句,听不
47、清后半句”的现象。教师应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并让学生听清楚。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3.语调和节奏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适度的语调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节奏是指一定速度快慢的节拍,主要是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通俗地说,教学的节奏主要是指教师讲话时的快慢变化。它和语速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每个字音长短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长短不一的停顿不一定就是节奏。教师应善于调节音调的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4.词汇没有词就没有语言。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于口
48、头表达中,才能具有一定的口语技能。在课堂口语中,对物理教学词汇表述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5.语法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词类、词的曲折变化或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语言的结构规律要注意符合语法并合乎逻辑规律,否则让人听不懂或费解。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二、教学语言技能的基本要求1.教学语言态度方面有的物理教师表现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架势,表现出不耐烦的感情懈怠、油滑的
49、状态,甚至斥责嫌弃的意思溢于言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却是过于亲呢的逢迎,扭捏作态。这些语言状态都有意无意地背离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失去了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真诚态度。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2.言语内容方面有的教师学科内容把握不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理;有的问题教师一下子难以回答,却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结果错误百出,或捉襟见肘,或废话连篇浪费教学时间;有的教师教学言语失误,引起学生反感。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3.物理教学语言组织方面教师的语言粗糙,语病迭出,不合语法逻辑,词汇贫乏的问题尤为突出。随意乱用的语气助词以及“那么”等口头禅的作用,是为了填充教师思维阻塞的空白,它们的泛滥只能
50、暴露教师的思维不畅,语言木讷,反应迟钝等弱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以为戒,尽力避免。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4.言语表达方面教学言语表达主要存在语音不规范、吐字不清晰、用声不自然以及表意不准确等问题。有的教师养成了一种小声絮叨,喃喃自语,或低平空的固定腔调,这是一种缺乏起落变化的语势,节奏单调,难以引起学生注意。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具有交谈的风格和个性化的特点。优秀教师的言语活动贴近生活、亲切平易、自然质朴,不仅使听、观众获得各种教学信息,还能接受语言美的熏陶。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三、物理教学语言技能的应用要点1.物理教学语言和物理思维的同步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