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摄影、制作:王旭东音乐:秦俑组曲部分图文源于网络2014年12月25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集)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 秦的祖先原是农牧兼营的部族,居住在甘肃天水一带。那里气候适宜,牧草丛生,是放牧的理想地带。所以,养马业一直为秦统治者所重视,直到商鞅变法时,秦律中还有盗马者会被处死的规定。秦养马业的壮大和发展,为以后连年奋战的秦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良马,使秦国不仅有“车千乘,带甲百万”,而且有“骑万匹”驰骋在疆场。 38/62专家测量了100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 133 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
2、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看来,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2000多年前的战车就这样开始在草原上奔驰了。四匹马拉着三个战士,这就是一辆战车。当战车高速奔驰的时候(时速接近40公里),车上的战士要保持重心已经很不容易,很难想象他们还要挥舞长兵器砍杀格斗!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因木椁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但由于未被盗扰,原位没有大的变动,车马的构件基本齐全。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
3、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出土的两乘大型铜车马,其铸造艺术卓然超群,例如这一大型铜车马的车盖乃是一个超薄、超大、超长的大型工件,可是它居然是一次浇铸而成的,真难以使人置信。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铜车马的出土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制成的,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 铜车马1号车,古称立车,又称高车、戎车,是一辆开道车。 1号的战车是立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
4、形,车上有圆形的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驾马。 青铜的车马器令人印象深刻。复杂的系驾绳索套管,精致的马头饰,车轮锁和制动装置。然而,在所有的陪葬品中,这个车辆模型最令人惊讶,这是已知中国有四轮车的最早证据,将近3000年了,它仍旧能够行驶自如。 铜车马2号车,古称安车,又叫辒辌车,是车主乘坐的车。也是单辕双轮,车厢为前后两室,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体上绘有彩色纹样和大量金银装饰,十分精致豪华。 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两乘铜车马共重2.3吨,体积是著名的大青铜器
5、司母戊大方鼎的10多倍。零件加在一起共7000多个,接口近7500个,焊接口1000多个,带纹接口300多个,连接工艺极其精巧复杂。 据考证两车为公元前221前210年间铸造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炼和工艺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仰望战车,浮想联翩,金戈铁马,叱咤风云,始皇帝銮驾的风采仿佛历历在目。 秦车的系驾方式令人惊讶,在西方,一直到公元8世纪,皮带都勒在马的喉部。高速奔跑的马经常窒息而死。秦车的系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是利用马胸部的力量。实验显示:用西方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只能拉0.5吨的重量;用中国的系驾方式,两匹可以拉1.5吨。 马络头 马身上的配饰全部是
6、用金银打造,奢华到极致。以马的颈饰为例,它是将金银相间排列焊接而成,如用肉眼进行察看根本看不出其有任何接缝,甚至在24倍放大镜下,也才仅见某些焊缝。不知在两千多年前这一技术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有的考古家认为,一、二号俑坑属于实战的军阵,三号俑坑似为统帅一、二号俑坑军阵的指挥部。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几乎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10/62 秦军在面对象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敌军时,怎样发起攻击?他们的战斗队形是什么样的?这些一动不动的陶土战士,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在兵马俑主力部队的最前边,站着三排战士,可以设想,秦军军
7、阵中,他们最先与敌军接战。 考古发现,他们曾经装备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直面成千上万汹涌而来的敌军。弓弩的射击有一条规律,因为临敌不过三发,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这是人们第一次亲眼看到秦军弩兵的作战队形。他们站成三排是有道理的。可以推测,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最为致命。 在兵马俑坑,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朽烂,据此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
8、弓。 秦的强弩在两军对抗中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而秦俑坑大批弓弩遗迹与铜弩机、铜镞等的出土,成为文献记载的明证。秦国的弩机、箭镞等是最具杀伤力的远射程兵器。在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大型弩机,弩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拉到扳机上,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考古人员认为,这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
9、达人体。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使射击更加精准。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 我们注意到秦俑的一双双手。这些手有的握着,有的半握着,有的伸开着。握着的手中原来有长兵器,兵器的木柄在漫长岁月中朽坏了,这就是古战场上常用的矛和戈。 从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在这只矛头附近,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6.3 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这种长度的刺杀兵器,端平都十分吃力,秦军是怎样用来作战的呢? 如果用来单兵作战,7米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专家推测
10、,秦步兵中应当有长矛方阵,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可以想象: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剑 吴钩 青铜剑 青铜矛 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兵器 秦人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固然有秦军勇猛善战的原因,锐利精良的青铜兵器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兵器依其使用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短兵器、长柄兵器和远射程兵器。秦俑坑出土了大批青铜兵器,据初步统计已近4万件,其中绝大多数为青铜镞,另外还有剑、戈、矛、戟、铍、殳、钺、弩等。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戟:戟为戈、矛的联合体,木秘安矛以刺敌,旁装戈以钩啄敌人,兼具钩刺的作用。目前一号坑已出土4件,出土时,戈、矛上均残存有韬的遗迹。戟出土时秘已残断朽毁,戈、矛上均有铭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请继续观赏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