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原始社会1.发展水平: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生产力状况(1)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2)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成为生产者。3.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5.原始社会的解体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二、奴隶社会1.阶级(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奴隶社会的两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2.奴隶
2、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见考点精析)3.国家(1)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2)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奴隶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三、封建社会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见考点精析)2.封建剥削(1)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2)方式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
3、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等。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建立条件(1)特点(见考点精析)(2)建立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2.开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3.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
4、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2)主要表现。(见考点精析)(3)直接原因。(见考点精析)(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5.必然灭亡(1)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2)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科学社会主义1.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
5、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2.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实践(1)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跌。(2)多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3)曲折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
6、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4)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核心考点一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比较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如何分配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7、,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易错提醒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都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都结成了平等互助关系。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各自对应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前途不同。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项目内容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
9、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阶级关系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发展趋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通过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能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各社会的阶级现状,从而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热爱;
10、通过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能够明确社会生产的发展必将带动社会的变革,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必将促进无产阶级的发展,促使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核心考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形成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内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
11、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重要性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共产党宣言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
12、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3.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它在本质层次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怎样创造性地付诸实践的层次上,则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不是就本质层次说的,而是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而言的。形象地说
13、,科学社会主义是“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生出来的“流”。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源”与“流”的关系,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提醒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范畴,属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共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试图解释中国这一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所要走的路,因此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范畴,属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个性”。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1)内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4、(2)历史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新民主主义革命(1)指导思想: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3)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4)革命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5)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6)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相互衔接。(7)革命理论:以毛泽
15、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过渡时期(1)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16、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3)结束: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经验: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17、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价值: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核心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名称角度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特别提醒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领导阶级的
18、不同是区别二者的根本标志。提醒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认同。搜集材料,论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核心考点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大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3)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19、。(4)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5)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6)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间社会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过渡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
20、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醒通过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三大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感悟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通过辩证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第四课
21、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新时代1.科学内涵(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新时代的内涵。(见考点精析)2.社会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原因: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2)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二、新梦想1.中国梦的本质(1
22、)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主体: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3)与个人梦关系: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4)与世界梦关系: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1)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要求: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3.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23、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对青年的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三、新思想1.时代背景(1)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创立背景世界局势: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中国情况: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革命: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科社推进: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
24、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2.核心内容(1)“八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该思想的“四梁八柱”。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2)“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3.长期坚持(1)原因: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2)要求: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25、!核心考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角度内容持续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目标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人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世界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角度内容变原有矛盾的现实基础已经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基础矛盾双方的内涵
26、外延已经变化解决矛盾的着力点已经变化。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没有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醒通过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同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体会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本色,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
27、阶段“变”与“不变”的关系,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新时代的关系。核心考点二中国梦十九届五中全会:全会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面:国家、民族、人民。(1)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中国要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赢得世界认同,并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2)从民族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更多、更重要的贡献。(3)从人民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
28、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时,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上述三个层面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准确把握“四个伟大”(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9、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更加自
30、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提醒展望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对加强和改
31、善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培养科学精神,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核心考点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醒1.全面把握核心内容(1)“八个明确”任务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矛盾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布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改革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军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外交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十四个坚持”国际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治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角度时代价值新高度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
34、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历史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作用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提醒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和认同。培养科学精神,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的责任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