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题必背知识写在前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衡量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劳动产品如何分配(分配制)、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其中,所有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核心。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原始社会 (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
2、最初阶段和最低阶段。(2)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3)解体: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使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变得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2.奴隶社会 (1)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生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2)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3)这两大阶级的
3、对立导致了最早的国家的产生。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3.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4.资本主义社会
4、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历史上,资产阶级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等暴力方式促使这两个条件的形成。(3)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资产阶级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资产阶级革命,从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4)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科
5、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基本特征: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生产的商品过剩。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6)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7)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难点透析 两个
6、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两个主要矛盾 阶级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18401949):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过渡时期(19491956):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2013年新时代以前(中国八大的表述: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7、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5.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1)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6.两大学说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
8、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即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7.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8.社会主义社会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
9、到现实的飞跃。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9.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为什么要进行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2)怎样进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3)持续时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4)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
10、跃,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占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后者是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二者的革命前途和所属世界革命范畴都是不同的。(5)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11、的确立10.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方式: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的指引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的初步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3)标志: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4)三大改造的意义: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
12、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比较迅速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1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1)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2)中共八大 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3)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13、为党在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12.改革开放 (1)开启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重大事件 改革方面: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
14、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外开放方面: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92年以后,随着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的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17年,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3)意义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引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
15、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口诀:改变了四个面貌、迎来了三个飞跃、一宝一路两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
16、的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十六大(2002年)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
17、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他: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4.中国特色社会
18、主义进入新时代 (1)表现:这个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保
19、持自身独立,又希望加快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变与不变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因此必须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5.中国梦 (1)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特点: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同时也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
20、)四个伟大及其关系 伟大梦想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工程指党的建设,伟大斗争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伟大事业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们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5)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用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
21、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核心内容:“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其“四梁八柱”,每一个“明确”都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注意习思的几个地方: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本,区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清楚几个术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22、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自信”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意义: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