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033876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1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3.2 系统需求识别系统需求识别 3.3 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3.4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系统体系结构建模 3.5 系统定义与评审系统定义与评审 3.6 小结小结 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1 3.1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基于计算机的系统3.1.1 3.1.1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概述基于计算机的系统概述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将一组元素组织起来,以实现某种方法、过程或利用处理信息进行控制。图3.1给出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中,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和描述所需逻辑方法

2、、过程或控制的文档;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提供计算能力的物理电子设备;人指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员和用户;数据库是一个大型的有组织信息的集合,它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加工与存取,是系统功能的一个主要部分;文档是指手册、表格和其他用以描述系统使用和操作的描述性信息;过程定义每种元素特定的使用步骤或系统的主流过程性环境。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这些元素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进行信息的转换,产生必要的控制信号,将一种数据转换为另一种数据并控制特定的硬件设备。 “系统”是元素的集合。同时,系统的概念又是一个递归的概念。一个系统可能包含有大量的元素,而自身又充当其他的、更大的系统的元素,如图3.2所示。第3

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1 计算机系统及其元素数据库文档软件硬件人过程系统输入输出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2 系统的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库存系统制造系统信息系统材料传输系统制造单元机器人数控机床数据输入设备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的职责就是分析客观需求,设计、选择适当的元素并定义其间的关系和设计、建造特定的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分析员,关心的是基于分析设计、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当计算机软件的需求确定之后,大系统的软件系统分析员就应当按照分配给软件的系统需求(必须由软件完成的需求)设计、建立计算机软件系统。 以稍微形式化的方法来表示,在系统

4、工程中,整体视图(WV)包含若干个领域(Di),它们本身可以是一个系统或者是系统的系统:WV=D1,D2,D3 ,Dn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每个领域由若干个特定的元素(Ej)构成,每个元素代表了完成领域的实体和目标: Di = E1,E2,E3 ,Em 最后,刻划每个元素,组成元素的是实现(完成)元素功能的技术构件(C): Ei = C1,C2,C3,Ck 在软件范畴内,构件应当是计算机程序、类或对象、可复用构件、模块等等。甚至可能是程序设计语言语句。系统分析员自顶向下的展开工作时,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具体,然而,整体视图在适当的层次上清楚地描述了整个功能的定义,从而使工程师能够理解整

5、个领域并最终理解系统或产品。因此在系统建模阶段,整体视图有其特殊的意义。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1.2 3.1.2 计算机系统工程计算机系统工程 计算机系统工程是一个问题求解活动,通过和用户的协商揭示并分析客观的功能需求,把整体需求化整为零,分配给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去完成。系统分析员从界定目标与约束条件开始,导出针对本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环境、数据结构的表示,并据此选择必要的元素,进行功能分配、设计元素间的关联关系。也就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基于计算机的系统设计。设计可能会得到若干种能够满足用户系统需要的候选方案。对于这些方案,应当从多方面进行权衡比较,找出在技术、经济、成

6、本、可操作性方面均具有较好指标的方案作为推荐的系统结构方案。这样,我们就能够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与方法,选择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特定的系统配置,把功能与性能规格分配给硬件、软件、人、数据库、文档与过程去完成。具体的硬件工程、软件工程、人机工程和数据库工程的作用就是细化功能和性能的范围,产生一个能够和其他元素适当集成的可操作的系统元素。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1. 1. 硬件和硬件工程硬件和硬件工程 计算机系统工程师选择某种硬件元素的组合构成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元素。在选择硬件元素时,应当考虑以下特性: (1) 从集成化的角度考虑,对各种元件打包形成单独的构件块。 (

7、2) 各个元件/构件块之间尽量采用标准接口。 (3) 性能、成本、有效性相对地比较容易确定。 (4) 尽量提供多种可供权衡选择的硬件方案。 计算机硬件工程是在几十年以来电子设计和电子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硬件工程的过程可以划分为计划与定义,设计和样机实现,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三个阶段。 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2. 2. 软件和软件工程软件和软件工程 在系统工程中,一般把部分功能和性能要求分配给软件来实现。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把功能看作是一个顺序的数据处理过程,对性能不作显式定义。在另一些情况下,可以把功能看作是对内部各个系统元素的协调和对其他并发程序的控制,而性能则显式定义为响应和

8、等待时间。 为了实现分配给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软件工程师必须获取或者开发一系列的软件部件。与硬件不同的是,软件部件很难标准化。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满足系统分配给软件的需求,软件工程师还必须开发一些专用部件。但无论如何,尽量采用可复用构件是选择软件部件的第一原则。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在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中,软件元素一般由程序、数据和文档组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前者完成使应用软件能与其他系统元素(例如硬件元素)交互的控制作用;后者用来实现信息处理功能所要求的过程。 抽象地看,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可以用IPO (输入处理输出)模型来表示。软件可以用来从外部实体或系统内的其他元素接收输入

9、信息;在需要人机交互的时候完成I/O转换,并引导操作者进行一系列的交互操作;当软件从一个设备得到数据时,就以“驱动器”的形式来调整相应硬件特征;软件还能够用于建立数据库接口,使程序能够存取预先存储的数据;软件针对接收到的源数据实现完成系统需求所必需的处理算法,形成输出到其他系统元素、宏元素或外部对象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3 软件工程的定义阶段软件项目计划评审需求分析或原型评审项目计划需求规格说明原型分配给软件的功能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4 软件工程的开发阶段数据与结构设计评审过程设计评审程序编码评审概要设计规格说明原型详细设计规格说明源程序

10、代码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5 软件工程的运行维护阶段调试交付与销售QA评审运行维护评审操作过程用户文档修改的文档修改的源代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因缺陷可能导致返回到前面的步骤测试计划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 3. 人与人机工程人与人机工程( (人机交互工程人机交互工程) )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一般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机交互的便捷与否,系统是否具有明显的“用户友好性”,是评价计算机系统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 在计算机系统中,“人”是重要的元素。系统工程师在把功能分配给人之前,必须规定完成功能所必须进行的交互,因此必须了解人元素具有的具体“元件”。具体

11、来说,组成人元素的元件包括:人的记忆和知识表示、思维和推理、直观感觉、人的对话构造等等。 人类工程学是应用心理学和方法论导出的知识来确定和设计高质量人机对话界面(HCI,Human Conversation Interface)的多学科活动。人机工程过程包括: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1) 活动分析:对分配给人的每一项活动,在与其他系统生成元素进行交互的环境中进行评价。活动还要划分成任务,并在以后对它们进一步分析。 (2) 语义分析和设计:对用户要求的每一个动作和机器产生的每一个动作的精确含义进行定义,并进行能够传递正确语义的对话设计。 (3) 语法和词法设计:标识与描述各个动作和命

12、令的特定形式,然后设计每一动作或命令的硬件与软件实现。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4) 用户环境设计:将硬件、软件和其他系统生成元素组合起来形成用户环境。环境包括物理设备以及人机对话界面。 (5) 原型:利用原型能够形式化的定义HCI,能够使用户积极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评价HCI。应当重复地使用原型化方法运行和评价所有的人机工程。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4. 4. 数据库与数据库工程数据库与数据库工程 数据库工程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的应用是在数据库的信息域定义完成之后。对于使用数据库的系统来说(例如几乎所有的商业软件),数据库往往作为信息仓库成为所有功能的核心。系统工程师的任务在

13、于要定义数据库中包含的信息,处理将要进行的查询的类型、数据存取的方式和数据库的容量等等。即使在不使用数据库的系统中,也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设计。数据库工程的目标可以简要地归纳为“明确加工对象和输出结果的数据结构特征”。 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2 3.2 系统需求识别系统需求识别3.2.1 3.2.1 系统分析的目标系统分析的目标 系统需求分析是一组称为计算机系统工程的活动,它着眼于所有的系统生成元素,由硬件、软件、数据库方面的工程师共同参加。系统分析的目标包括:(1) 识别出用户的需求。(2) 评价系统的可行性。(3) 进行经济分析和技术分析。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14、(4) 在明晰总体需求的前提下,将要实现的功能分配给硬件、软件、人、数据库和其他的系统元素。 (5) 预测成本、进行进度设计。 (6) 生成系统规格说明,用作所有后继工程的基础。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2.2 3.2.2 系统分析过程系统分析过程 识别用户的真正需求是系统分析的第一步。分析人员应当注意弄清楚下列问题:(1) 用户所期望的功能和性能。(2) 对于可靠性和质量提出的问题有哪些?(3) 总的系统目标是什么?(4) 成本、资源和进度有哪些限制和约束?(5) 可能会有哪些扩充需求?(6) 有哪些有效的技术可供使用?(7) 制造的需求是什么?市场竞争情况如何? 第3章 系统工

15、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最初,系统分析员应当协助用户整理他们的需求,提出总的目标。即要针对什么对象,进行什么处理,输出成为什么形式。 识别了总目标之后,再对一些辅助需求信息进行进一步评估。如工期限制、资源、技术储备等等。 通过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总体功能和分配给软件的需求都有了尽量准确的理解。这种对系统需求的理解和相关技术路线的分析将写入“项目概念文档”中(前期调研报告),并通过和用户的反复交流,对文档进行滚动修改。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3 3.3 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就商业软件来说,只要不限定资源与时间,总是可行的。但这里要考虑的是:“在指定的目标和满足质量、时间、

16、成本约束条件前提下,问题有没有可行解”。 暂时不必考虑“如何解”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可行性: (1) 经济可行性: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系统有无经济价值。 (2) 技术可行性:在预定的时间与成本限制下,对待开发系统进行功能、性能和限制条件的分析,确定在当前已经拥有的资源环境中,存在有多大的技术风险。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 法律可行性:确认待开发系统是否存在有涉及侵权、妨碍和责任问题。 (4) 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抉择。 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当前对需求的理解还是粗线条的,所以要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于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必须十分注意。在进行技术风险分

17、析时,要考虑: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1) 开发风险:在预定的限制范围约束下,能否设计出系统并实现其功能与性能。 (2) 评价资源的有效性:人力、可复用构件、软/硬件环境三个层次的资源是否具备。 (3) 相关的技术发展能否支持这一系统。 对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评价,必须非常重视,一旦估价错误,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此外,对于法律可行性进行评价时,涉及的面也比较广,它包括合同、责任、侵权以及其他一些技术人员常常不了解的险境。必要时可以请法律顾问来参与评价。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在选择各个候选方案时,还常常受到成本和时间的限制。 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单独的“可行性报告”

18、,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 (1) 项目的背景:问题描述、实现环境和限制条件等。 (2) 管理概要与建议:重要的研究结果(结论)、说明、劝告和影响等。 (3) 推荐的方案(不止一个):候选系统的配置与选择最终方案的原则。 (4) 简略的系统范围描述:分配元素的可行性。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5) 经济可行性分析结果:经费概算和预期的经济效益等。 (6) 技术可行性(技术风险评价):技术实力分析、已有的工作及技术基础和设备条件等等。 (7) 法律可行性分析结果描述。 (8) 可用性评价:汇报用户的工作制度和人员的素质,确定人机交互功能界面需求。 (9) 其他项目相关的问题:如可能会发生的

19、变更等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系统分析员撰写,交由项目负责人审查,再上报给上级主管审阅。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明确项目“可行还是不可行”,如果认为可行,还要明确地推荐方案。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3.1 3.3.1 效益度量方法效益度量方法 经济可行性的结论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得出。首先要估算项目的开发成本投入,然后与可能取得的效益比较和权衡。在计算成本/效益时,应当重视“货币时间效果”影响,并应适当考虑无形效益。 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解释为:采用新系统后增加的收入再加上使用新系统后节约的运行费用。无形的效益包括用户满意度、更高的质量等等,很难直接度量。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无形的效

20、益也可能转化成有形的效益。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成本估算的初衷,是要对项目投资,估算投资所需的额度。投资在前,收益在后,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时,将来的收益和现在已经耗费的成本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考虑到货币的时间效益后,才能够准确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度量经济效益时,一般从投入/产出比、成本回收时间和纯收入三个角度来考虑。在计算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问题。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1) 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利率的存在,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能够准确估算的。假设年利率为i,现在投入P元,则n年后能够得到: F = P(1+i)n 这就是P元钱在n年后的价值。反之,假设

21、n年后能收入F元,则其当前价值是: 例:假设购置一套应用软件投资20万元,预计可使用5年,每年直接经济效益9.6万元,年利率为5%,试计算投入/产出比。 解:解: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5年的总体收入应当逐年按照上式计算,并非为恒定的9.6万元。15年中,每年的收入折算到当前的数据如表3.1所示。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表表3.1 3.1 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年份将来收益/万元(1+i)n当前收益累计的当前收益19.61.059.14299.142929.61.10258.707517.851339.61.15768.292826.143249.61.21557.897934.

22、041159.61.27637.521941.5630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根据上表所列数据,本软件投入/产出比为 41.5630/20 = 2.0785 (2) 投资回收期:根据上例,两年后收入17.8513万元,尚欠2.15万元没有收回成本,在第三年还需要:2.15/26.1432 = 0.259(年),故投资回收期为2.259年。 (3) 纯收入: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5年纯收入为41.563020 = 21.5630 万元这相当于比较一个待投入的软件项目可能获取的利润和将20万元存入银行所取得的效益。只有当纯收入大于0时,开发软件才有真正的效益。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

23、研究 3.3.2 3.3.2 成本成本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有了正确的效益度量方法,就能够进行成本 效益分析。除经济效益之外,非经济效益也应当适当考虑。下面以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分析其可能的成本效益。信息管理系统可能的效益表如表3.2所示。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表表3.2 3.2 信息管理系统可能的效益表信息管理系统可能的效益表改进计算与打印工作得到的效益降低每单元计算和打印成本(CR)提高计算任务的精确度(ER)有能力快速改变计算程序中的变量与值(IF)大大提高计算与打印速度(IS)改进记录保存工作得到的效益自动为记录收集和存储数据(CR、IS、ER)更完全、系统地保存记录(

24、CR、ER)根据空间与成本,增加记录保存的容量(CR)进行标准化的记录保存(CR、IS)增加单记录数据容量(CR)改进存储记录的安全性(ER、CR、MC)改进记录的可移植性(IF、CR、IS)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表表3.2 3.2 信息管理系统可能的效益表信息管理系统可能的效益表改进记录查找工作带来的效益快速检索记录(IS)改进从大型数据库中存取记录的能力(IF、CR)改进变更数据库内容的能力(IF、CR)通过远程通信、链接要求查找的地点的能力(IF、IS)改进登记记录能力,保存操作种类及操作人信息(ER、MC)审计和分析记录查找活动的能力(MC、ER)改进系统重构能力带来的效益

25、同时变更整个记录类的能力(IS、IF、CR)传输大型数据文件的能力(IS、IF)归并其他文件生成新文件的能力(IS、IF)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表表3.2 3.2 信息管理系统可能的效益表信息管理系统可能的效益表改进分析和模拟能力所得到的效益快速执行复杂并发计算的能力(IS、IF、ER)模拟复杂现象,进行条件分析的能力(MC、IF)为辅助决策收集大量数据的能力(MC、IF)改进过程和资源管理得到的效益减少在过程和资源管理方面所需的工作量(CR)改进“精细调校”方面的能力(CR、MC、IS、ER)改进保持对可用资源进行不间断监控的能力(MC、ER、IF)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

26、究 上表中,CR = 降低成本;ER = 减少错误;IF = 增加灵活性;IS = 增加活动速度; MC = 改进管理计划和控制。 新系统的效益和系统的工作过程有关。如果以一个CAD系统为例,想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判定,分析员就要对现行的人工设计系统和待开发的CAD系统定义可度量的特性。 例如,选择产生最终详细图纸的时间t-draw作为一个可度量量,而且经分析得知,CAD系统产生的时间缩减比为1/4。为进一步对效益进行量化,确定下面的数据: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t-draw:平均绘图时间 = 4小时c: 每个绘图小时的成本 = 20元n: 每年绘图总数量=8000p: CAD系统中

27、已完成绘图的百分比=60% 根据上述设定数据,计算每年节省费用的估算值,即所得到的因节省了绘图时间而得的效益为节约的绘图费用 = 缩减比t-drawncp = 96 000元/年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其他因采用此CAD系统的有形效益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计算。 系统分析员对每一项的成本进行估算,然后用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来确定投资的偿还、损益的平衡点和投资回收期。对所有的部分都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之后,就可以判断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形成分析报告。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3.3 3.3.3 技术分析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的目的是提交系统的技术可行性评估,说明为完成系统功能、达到系

28、统性能指标要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存在哪些技术风险并判定这些技术问题对于成本有什么影响。 在对待开发系统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时,模型化方法(包括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图3.6表现了进行技术分析建模时的信息流程。分析员根据对实际领域的观察(如当前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或对目标系统的逼近而建立模型。系统分析人员评价模型的特性,将它与实际的或期望的系统特性作比较,进而深入地分析建立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6 模型化过程示意观察度量设想逼近预测分析员验证修改解释直观度量理论数据理解结构观察特性现实世界参数符号表示模型特性模 型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

29、研究 为了对系统进行技术分析而使用模型时,应当注意遵循下面的准则: (1) 模型应当表现出待评估系统构成的动态特性,其操作尽量接近真实的结果。 (2) 模型应当包括系统中所有的元素并保证其可靠性。 (3) 模型中要突出表现与现实问题最相关的因素,在初期对次要问题要谨慎地回避。以便简化模型。 (4) 模型力求简单。对过于复杂的模型可以分解为一组相对简单的模型,其中一个模型的输出可以是另一个的输入。对一个特定系统元素的评估应当独立于其他元素。 (5) 对模型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使其尽可能的不断接近系统的目标。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3.4 3.3.4 方案制定与评估方案制定与评估 如

30、果对待建系统分析的结果为可行的话,就要设计和选择可行的基本方案。这时,应当在满足功能、性能、环境、可扩充性需求的前提下,将各个系统功能与其必要的一些性能和接口特性一起,分配给一个或多个系统元素。不同的分配方式也就对应着系统的不同的实现方案。可以按照成本、进度等约束条件,在若干可能的方案中择优推荐。 以一个绘图系统为例,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三维转换。在对候选方案进行初步设计之后,发现基于不同的分配方案,可能的系统实现方案有如下几种: (1) 完全由软件实现三维转换。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2) 简单转换(平移、比例变换等)利用具有图形转换功能的硬件(如特殊的图形卡)实现;复杂的转换(投

31、影、透视、消隐等)由软件包实现。 (3) 采用图形工作站,全部三维转换功能均由硬件完成。 如果成本限制较严格,对于性能指标要求不高,变换速度允许有一定延迟,可以推荐使用第一方案;在成本不受约束,性能指标比较苛刻的情况下,方案三比较合适。进行方案评估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般在满足功能、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常常首先根据经济因素进行选择。 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4 3.4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系统体系结构建模3.4.1 3.4.1 建立系统结构流程图建立系统结构流程图 考虑到任何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都能够模型化为使用IPO结构的信息变换系统,再加上用户界面处理和系统维护与自测试两个系统特性

32、,就能够构成基于上述五个范畴域的系统结构模板,如图3.7所示。系统分析人员把预定的各个元素分配到模板内的五个处理区域,就形成了方案。 抽象的结构模板能够帮助分析员建立一个逐层细化的层次结构,而结构环境图(ACD,Architecture Context Diagram)位于层次结构的顶层。ACD本身还定义了一些外部实体,包括系统输入信息的产生者、系统输出信息的使用者以及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或实施维护与自测试的所有实体。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7 抽象的系统结构模板处理与控制功能维护与自测试输入处理输出处理用户界面处理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3.8 关于CLSS系统的结构

33、环境图分配站操作员传输线分类系统请求查询及报告分配站操作员条码阅读器传 输 线分类机构主 机条码线速指示器诊断数据格式化报告数据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CLSS在分配站处使用PC机,PC机执行所有的CLSS软件;与条码阅读器交互,读入传送带上每个盒子的零件编号;与传送带监控器交互以获取传送带的速度;存储所有的分类零件编号;与分配站操作员进行人机交互以生成各种报告、进行诊断;发送控制信号给分路器硬件,对盒子进行分类存放;与工厂自动控制主机通信等等。 图3.8中每一个方框都代表一个外部实体,即系统信息的产生者(如条码阅读器)或使用者(如分类机构)。 整个CLSS系统用圆角矩形表示。CLS

34、S系统作为一个宏元素在ACD的“处理与控制”区域内表示。在ACD中,用附加名字的箭头表示外部实体与CLSS系统之间传送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外部实体条码阅读器产生条码输入信息。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对图3.8中的五个矩形区域部分进行详细分析,细化这个结构环境图,能够完成传输线分类系统规定的功能的各个专门子系统,并在ACD定义的环境中加以标识,如图3.9所示。 专门子系统定义在从ACD导出的结构流程图(AFD,Architecture Flow Diagram)中。信息流穿越ACD的各个区域,可用于引导系统工程师开发AFD。AFD给出了各个专门子系统和重要的数据与控制信息流,把每一个子系

35、统划分成为了结构模板中定义的五个区域。在这一步,每个子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系统元素。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第一步得到的AFD是AFD层次结构的顶层模板,其中的每一个圆角矩形表示的元素都可以分解、扩充成为另一个更加详细的结构模板。每一个系统的AFD都可以用作后继工程子系统的开始点。 如上所述,从基本的功能性能需求出发,构筑顶层的结构环境模型,再按照结构模板将高层ACD逐级分解形成AFD,如此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将逐步构建起应用系统的明细层次模型,如图3.10所示。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图图3.9 3.9 关于关于CLSSCLSS的结构流程图的结构流程图条形码阅读器(BCR

36、)子系统传感器数据获取子系统条形码解码子系统报告格式化子系统操作员界面数据获取界面诊断界面输出界面CLSS处理与控制操作员请求CLSS查询、报告、显示条形码获取请求报告请求分类报告分路控制状态条形码原始条码数据测速脉冲输入传感器状态BCR状态线速时序位置数据分路命令格式化报告数据分路状态通信状态CLSS报告分类记录关键码料箱位置操作员子系统诊断子系统主机通信驱动器分路控制器分路控制子系统数据库存取子系统零件号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ABC顶层结构流程图对于A的AFD对于B的AFD对于C的AFD图3.10 自顶向下建立结构流程图的层次结构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4.2 3

37、.4.2 系统结构的规格说明定义系统结构的规格说明定义 利用逐步细化的结构流程图,能够分层次地利用结构模板描述各个子系统的结构与信息流动情况。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为各个子系统及它们之间的信息加以定义。AFD的规格说明(ADS)给出了有关每个子系统的信息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对每个子系统进行“系统模块描述”,详细说明每一个子系统的功能、处理对象与方法和其他子系统如何接口。 同时,还包括了一个“结构字典”,对于子系统中的每一个信息项的类型、组成、来源、去处和传输方式进行了说明。这样,详细的文字描述结合明晰的结构字典,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数据、接口情况表述的十分清楚,形成了对系统的初步认识。表3

38、.3是规格说明中对“零件号”数据项进行详细描述的一个例子。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表表3.3 3.3 结构字典条模样例结构字典条模样例信息项名称零 件 号信息项说明产品类型前缀+数字标识+成本类型类型(数据或控制)数据来源条码解码子系统去处数据库存取子系统通信路径内部软件接口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5 3.5 系统定义与评审系统定义与评审3.5.1 3.5.1 系统定义文档模板系统定义文档模板 下面是一个推荐用来描述、定义系统的文档大纲。可以供我们在作系统定义时参考使用。1 1 引言引言 1.1 1.1 文档的范围和目的文档的范围和目的 1.2 1.2 概述概述 1.2

39、.1 目标 1.2.2 约束条件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2 2 功能和数据描述功能和数据描述 2.1 系统体系结构(结构环境图ACD) 2.2 ACD描述说明3 3 子系统描述子系统描述 3.1 子系统N的体系结构图定义 3.1.1 体系结构流程图AFD 3.1.2 系统模块描述 3.1.3 性能问题描述 3.1.4 设计约束 3.1.5 系统构件分配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2 体系结构字典 3.3 结构互连图及其描述 4 4 系统模型化和模拟结果系统模型化和模拟结果 4.1 用于模拟的系统模型 4.2 模拟结果 4.3 特殊的性能问题讨论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

40、究 5 5 项目问题项目问题 5.1 项目开发成本 5.2 项目进度安排6 6 附录附录 上述文档模板只是许多可以用来定义系统描述文档中的一种方案,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更与调整。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5.2 3.5.2 系统定义的评审系统定义的评审 从经济与技术方面认定系统可行之后,给出了系统的规格定义。但是这种定义必须经过评审,以便评价分析的合理性与定义的正确性。评审由开发人员和用户代表合作进行,目的是要保证:(1) 正确地定义了项目的范围。(2) 适当地定义了功能、性能和接口。(3) 通过可行性分析证明了系统是可行的。(4) 开发方和用户方对系统的目标达成了共识。第

41、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系统定义的评审必须十分慎重,应当从管理的角度和技术的角度分别进行。管理方面考虑的关键问题应当包括:(1) 商业需求是否已经确定,系统可行性分析的结论是否合理。(2) 市场(用户)是否真的需要所描述的系统。(3) 是否考虑过一组候选方案并进行了择优。(4) 每一系统元素的开发风险有哪些。(5) 是否具备开发系统的有效资源。(6) 成本与进度的期望值是否合理。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技术评审方面应当重点评审的问题是: (1) 系统的功能复杂性是否与开发风险、成本、进度的评估相一致。 (2) 功能分配定义是否足够准确。 (3) 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系统元素和

42、环境的接口定义是否清晰。 (4) 在规格定义中是否考虑了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问题。 (5) 系统规格说明是否足以支持后继的硬件、软件工程步骤。 关于评审的模式、参与人员、评审会议的组织等方面,可参考本书第16章的相关内容。 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6 3.6 小小 结结 本章介绍了系统工程基础知识,重点是如何针对基于计算机的系统进行系统分解、元素描述、可行性研究和建立模型。通过对于本章的学习,应当重点了解系统、系统元素、系统的分解等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对现实需求的分析与挖掘,提炼出应当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的功能、希望达到的性能、必须施加的约束等具体内容,界定待开发系统的范围和目标。

43、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在识别系统需求的时候,应当由粗到细的进行分析,界定究竟要针对什么对象、进行什么处理、达到什么程度、输出成为什么形式,并将了解到的内容形成文档。 目标清晰之后,这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预定的资源范围之内,该问题有没有可行解”。也就是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从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进行成本效益估算,并应当从投入产出比、成本回收期、预期的纯收入三个方面对经济可行性进行细致估算。货币的时间效应不容忽视。技术可行性主要从技术风险和可用资源方面考虑。可行性分析报告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阶段产品。第3章 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确定可行的任务应当根据基本要求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评审,用作后继工作的基础。 在建模过程中,结构模板、结构流程图、结构层次图都是良好的建模工具。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式,有助于我们逐层细化地描述未来的系统结构。作为系统建模工作的最终产品,应当参考规范,形成系统规格说明文档,供下一步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统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