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041237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人际关系中的典型行为第四节.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研究概况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人际关系的测量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含义: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广义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狭义的人际关系: 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特点:人际关系特点:1.个体性:角色因素退居到次位,对方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对

2、象成了主要问题。2.直接可感性:是人们在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并且是人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的。3.情感性:感情色彩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达克等人对此前研究的评价: 1).往往局限于对大学生的友谊形成和异性关系的探讨,对其他领域的关系很少涉及; 2).将关系看作是包含着两个已定形的,完整的稳定的,独立的个体的一个静态的,铁板一块的容器,忽视了人际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忽视了关系中的个人是开放的,不稳定的,变化的特点; 3).忽视了真实的关系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下运作的,这种社会情境规定了一种什么才是正常的,可接受的观点,此观点影响人们对关系的知觉,也影响了研究者对关系的知觉; 4).忽视了

3、社会,文化情境对人们建立关系的过程和关系本身的影响。本书对达克等人评价的看法: 这个评价虽然是十多年前做出的,但其中反应的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西方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重心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关系研究的进展。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者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人群互动关系的核心在于沟通和说服,有效的人群互动关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心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际关系: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

4、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既不是个人本位,也不是社会本位,而是关系本位。古代思想家的看法: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

5、“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列子是先秦时代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 巫马子,墨子中虚拟的一个辩论人物,出自墨子怒耕柱子等文。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义,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出自墨子怒耕柱子一是爱人论。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墨子。二是贵己论。代表人物有巫马子和杨朱。 孟子这样形容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三是无我

6、论。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当代中国人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 “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 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关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他打了个比方:西方团体关系西方团体关

7、系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社会关系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现代中国人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模式; 何友晖,陈淑娟,赵志裕:“关系取向”理论; 杨国枢:“社会取向”理论。等等。关系取向理论: 关系角色化: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来

8、界定自己的身份 关系的互赖性:目的之一是回报 关系决定论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家人关系 熟人关系 生人关系(一)人际关系的基本维度: 最基本维度: 情感上地位上 亲疏亲疏 尊卑尊卑 其他次要维度: 特殊主义(讲人情,做事因人而异) 普遍主义(一视同仁) 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研究表明: 双方尊卑上互补(一方支配+一方顺从) + 亲疏上对等(一方友善+一方友善) = 关系和谐 尊卑上对等(双方都支配或顺从) + 亲疏上对立(一方友善+一方敌意) = 关系易紧张(二)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费斯克模式:共享(communal sharing):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如家人关系,亲密朋友等。权威

9、排序(authority ranking):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互惠(equality matching):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如商业关系。(三)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交换关系共享关系帮助对方后希望立即获得回报帮助对方后不希望立即获得回报如果没有立即回报会有被剥削感如果没有立即回报不会有负面想法关注对方对双方关系做了什么不在意对方对双方关系做了什么一般不会因为能帮助对方而愉快会因为能够帮助对方而愉快注重公平注重对方的需求 注意:如果人们在

10、共享关系中感到不公平,可能会相当沮丧。与交换关系不同的是,在共享关系中,人们对不公平的容忍时间要长一些,容忍程度要大一些。在共享关系中,人们互信程度比较高,相信对方不会故意占自己的便宜,认为最后会达到大致的平衡,所以能够容忍一时的不平衡。相反,如果对方立即对等回报,反而会给人太见外的感觉,甚至影响关系的发展。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一)社会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学者莫雷诺(J.Moreno)于20世纪80年代最先创立的。它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了解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每个成员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测量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问题,让被测量者回答 然后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所提问题l

11、个人品质特征: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道德水平l笼统的判断:假若改选,你认为谁当班长更为合适?l人际关系状况:你目前同哪些人关系最好?l期望倾向:你希望哪些人成为你的朋友?人际关系图:对社会测量法的评价: 优点:可以很快发现团体内部的人际关系状况 缺点:不能揭示评价者的选择动机(只反映出外部的人际关系状况,团体内部深层次的人际关系结构还无法反映:数据易受被试主管因素影响。)参照测量法: 参照测量法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了解个人的选择动机,假如直接询问人,则很难得到真实答案。动机是人际关系选择的心理机制,被人们喜欢的人,不一定就是群

12、体中最能发挥作用和最有威信的人。通过参照测量法,可以了解群体内的一些有一定影响的权威人物,把群体内部潜藏的参照群体揭示出来参照测量法: 制作卡片 进行互评 汇总评价 实验解释 通常,人们会选择看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见解、最受尊敬的人对自己作出的评价。 通过提名,可以了解到群体中最具威信、最受人尊重与信赖的人。 那些被大家广泛提名的人,在群体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并处于群体中心位置的人,他们有见解,得到大家的尊重,是群体潜在的权威,多数人都想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评价。 实施步骤:贝尔斯测量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贝尔斯( Robert. F .Bales) 1950年创立了一种分析群体内人

13、际关系的方法。他根据“相互作用过程分析”提出社会行为分类理论。这个理论中,他把相互作用的类型划分得小到可以作为实验观察的单位,认为只要考察人们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就能测量出群体内人际关系的性质。 他通过对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把这种相互作用的动作划分为四类12项变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群体内人的相互作用类型,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以满足对方交往需要、情感需要为目标的、即情感因素;另一类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示为目标的,即功能因素。情感因素对人的互相情感融洽发挥作用,功能因素则对协调一致完成工作中的共同目标发挥作用。且这两类既有整合功能,又有离散功能,即正负两个方向。肯定情感 否定情感提出

14、问题 解决问题支持和赞扬反对和贬低 询问资料提供资料表示满意表示不满征求意见表示意见 和睦 不和睦请求指示给予指示评价: 贝尔斯测量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除了用来测量小群体的特征和变迁外,还可以用来作为跨文化心理研究的工具,客观地定量测定不同文化背景下群体的差异;还可以用来预测小群体内人际关系建立的具体阶段及其特征。 但是,由于贝尔斯测量法是建立在实验室测量的基础上,因而把结沦推广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小群体内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并不适宜。所以,在使用这个办法测量人际关系时,要用其他方法如现场研究等加以补充。 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还有分层测量法、人际关系测试游戏以及社会距离尺度法等。在具体进行人际关

15、系测量时,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加以选择。(四)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 网络人际沟通与实际面对面交流的显著差异: 在网上人们可能无所顾忌,表现出更多不受约束的行为,其中与性有关的对话和行为尤为突出。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第一:匿名性。 个人往往不披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一方面可以减少交往时的焦虑和压力,更加轻松自然,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匿名降低了道德约束,使一些人为所欲为,不够后果。 第二:单面性。 网络人际沟通大多通过文字进行,缺乏非语言线索。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你很难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不是一个人”。 第三:浅层性。 难以建立深层的信任,而没有足够

16、的信任,人际关系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第四:随意性。 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往往是特定的角色关系,甚至是法定关系,受到各种约束和保护。但网络人际关系往往是随机的,短期的,很少约束,难以深入发展。 第五:自主性。 网络交往都是自主的,因此,网络上形成的一些兴趣团体往往互动频繁,也让参与者享受自由交往的乐趣。 第六:广泛性。 实际的人际关系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限制,交往人数有限。但互联网使地球成为地球村,天涯若比邻。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 由于上述特点,网络人际关系的性质比较复杂,很难做简单的判断。 一方面一些学者强调网络人际关系的浅层性,随意性,认为这种关系是肤浅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觉得网络上难以建立真诚的,亲密的,稳定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强调网络人际关系的自主性和广泛性,认为网络交往扩大了人们的社交范围,使人们可以与志趣相投的人自由沟通,对实体关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除了理论上的分歧,实际调查的结果也反映了网路人际关系的双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