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会计学原理 (一)主讲人:蒋淑梅主讲人:蒋淑梅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一章 总论会计学科体系:基础会计(前沿部分)从理论上讲来指导实会计学科体系:基础会计(前沿部分)从理论上讲来指导实践践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审计学审计学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概述(什么是个会计)会计概述(什么是个会计)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基础(如何干好)会计基础(如何干好)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何干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何干好)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重点内容)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重点内容)第五节第五节 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
2、织 (怎么去干)(怎么去干)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一节 会计概述 管理体系:人、财(核心)、物管理体系:人、财(核心)、物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我国完善起来的。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我国古代出现的古代出现的“结绳记事结绳记事”、“刻木记数刻木记数”,就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就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 会计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周会计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周“司会司会
3、 ” ” -西汉西汉 “ “计计簿簿”、“簿书簿书” ” -宋代宋代 “ “四柱清册四柱清册” ” -明末清初明末清初 “ “龙门账龙门账” ” -民国初期民国初期“四脚账四脚账” ” ,显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传统簿记的特色。它服,显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传统簿记的特色。它服务于奴隶主和封建王朝。务于奴隶主和封建王朝。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主体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进行进行核算和监督核算和监
4、督,并向信息者,并向信息者提供信息提供信息的管理活动。的管理活动。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一节 会计概述单位:单位:(一)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一)以盈利为目的(企业) (二)非盈利单位(二)非盈利单位 1.1.事业单位事业单位 2.2.行政单位行政单位 单位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单位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 以盈利为目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分为六个方面。以盈利为目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分为六个方面。 非盈利单位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非盈利单位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一节 会计概述 二、会计的职能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
5、本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是核算与监督。 1 1会计的会计的核算职能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为会计反映职能,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会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为会计反映职能,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2 2会计的会计的监督职能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
6、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核算是基础和前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核算是基础和前提,监督是保障。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提,监督是保障。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只核算不监督,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了依据;而只核算不监督,就不能保证会计
7、信息的真实可靠。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三、会计对象三、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从宏观上讲,会计对象是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从宏观上讲,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讲,会计对象是特定主体能够用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讲,会计对象是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以工业企业为例:以工业企业为例: 首先企业必须以吸收投资、向金融机构借贷等方式拥有一定数量首先企业必须以吸收投资、向金融机构借贷等方式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即资金投入;其次,企业运用这些资金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的资金,即资金投入;其次,企业运用这些资金
8、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购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物料、支付职工劳售,主要包括购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物料、支付职工劳动报酬、支付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必要开支、销售产品、收回货款等;动报酬、支付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必要开支、销售产品、收回货款等;最后,对经营所得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资金投入再生产,进行下一最后,对经营所得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资金投入再生产,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和周转,另一部分资金则以偿还债务、缴纳税金、向投资人轮的循环和周转,另一部分资金则以偿还债务、缴纳税金、向投资人分配利润等形式退出企业分配利润等形式退出企业。 供应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销售过程基础会
9、计学原理一第一节 会计概述供应阶段(一)筹集资金(供应阶段(一)筹集资金(1 1)向金融机构借入)向金融机构借入 (2 2)投资者投入)投资者投入 (二)采购储备(二)采购储备 采购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采购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生产阶段(一)发生各种消耗生产阶段(一)发生各种消耗 (二)计算成本(二)计算成本销售阶段(一)发生各种销售的经济活动销售阶段(一)发生各种销售的经济活动 (二)计算利润的经济活动(二)计算利润的经济活动总结概括为:总结概括为:1.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的经济活动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的经济活动 2.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经济活动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经济活动 3.3.债
10、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经济活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经济活动 4.4.资本的增减经济活动资本的增减经济活动 5.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经济活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经济活动 6.6.财务成果的结算和处理经济活动财务成果的结算和处理经济活动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二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 由于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对会计由于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对会计核算的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作出合理设定,即会计基核算的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作出合理设定,即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
11、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四个方面。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前提。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二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给谁当会计)(一)会计主体(给谁当会计)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空间范围围。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明确会计主体,是开展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明确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12、。1 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界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才能界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范围。 2 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不同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不同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3 3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二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 (二)持续经营(选择方法上、手段上)(二)持续经营(选择方法上、手段上)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
13、当前的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业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会计人员才能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会计人员才能按照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会计程序、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日常按照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会计程序、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日常经济业务核算。经济业务核算。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二节 会
14、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 (按公历算按公历算)(核算时间上)(核算时间上) 会计分期也称为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会计分期也称为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基本基本准则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务会计报告。一个月(本月初到月末)一小结,一年(年初到一个月(本月初到月末)一小结,一年(年初到年末)一大结算账。年末)一大结算账。 会计期间限定了会计核算的
15、会计期间限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什么时间提供信息、时间范围(什么时间提供信息、划分经济活动的归属期)划分经济活动的归属期)。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该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流量的信息。该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二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 (四)货币计量(计量单位上)(四)货币计量
16、(计量单位上)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方法,如重量、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方法,如重量、体积、容积、数量等,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体积、容积、数量等,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从量上进行
17、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因此,无法从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因此,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实务中,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实务中,我们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其他计量方法为辅助手段。我们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其他计量方法为辅助手段。币种只能选一种币种只能选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我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我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二节 会计基础 二、会计确认基础二、会计确认基础(确认收入、费用的要求)(确认收入、费用的要求) 利润利润= =收入收入- -费用(计税基础)费用(计税基础) 会
18、计确认是指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会计确认是指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依据,以应收应付作为计算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属期为依据,以应收应付作为计算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
19、法。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益或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法。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益或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使款项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它确定收入和费用,以款项的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它确定收入和费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期实际收付期间间作为标准。作为标准。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二节 会计基础 三、会计计量基础三、会计计量基础 (金额的确定要求金额的确定要求) 计量是确定会计确
20、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额的会计程序。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主要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包括历史成本(主要的计量基础主要的计量基础)、重置成本、可变现净)、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值
21、、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8 8个方面:个方面: 1 1、可靠性、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
22、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靠、内容完整。 2 2、相关性、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因为财务
23、报告使用者想要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因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想要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前提是先要读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前提是先要读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只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会计报告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的目标。 4 4、可比性、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可以相互比较。可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可以相互比较。可比性既包括同一企业前后期的会计信息可比,又包括不同比性既包括同一企业前后期的会计信息可比,又包括
24、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可比。企业间会计信息可比。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5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法律形式为依据。 6 6、重要性、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如果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
25、影响信息使用者据此作如果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信息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 7、谨慎性、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谨慎性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低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估负债或费用。 8 8、及时性、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有指时进行会计
26、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有指定的报告期)定的报告期)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核算对象核算对象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按特征分类按特征分类 会计要素(六类)会计要素(六类)按特定内容分类按特定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会计要素(由于按具体内容分别记录一、会计要素(由于按具体内容分别记录, ,要对经济内容进行要对经济内容进行分类,按经济特征分)分类,按经济特征分)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所作的基本分类,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分为反映企业,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
27、企业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即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即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设定财务报表结构和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设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内容的基础。 我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划分为将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划分为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资产、。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基础会计
28、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处在现款、实物、应收、投资、专利状态)(一)资产(处在现款、实物、应收、投资、专利状态) 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形成的、由企业拥拥有或者控制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 3)资产是由于企业
29、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实的资产。)资产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实的资产。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一)资产 资产按其资产按其流动性流动性的不同分为的不同分为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和和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
30、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债务的能力不受限制的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债务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各种资产,包括长期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各种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二)负债(发生应偿还的各种债务)(二)负债(发生应偿还的各种债务) 负债是指企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31、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3)负债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负债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二)负债(二)负债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
32、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含一年)到期应予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3、借款、应付债券等。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三)所有者权益(三)所有者权益(发生和投资者相关的内容发生和投资者相关的内容)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2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财产才返还)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财产才
34、返还给所有者。给所有者。(3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一)收入(在销售过程中发生售价而形成的)收入(在销售过程中发生售价而形成的) 收入是指企业在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权益增加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收入具有以下
35、特点:(1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投入的资本。 (3 3)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二)费用的定义(发生各种消耗)(二)费用的定义(发生各种消耗) 费用是指企业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中所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减少的、与向所有者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36、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特点:费用具有以下特点:(1 1)费用应当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发生。)费用应当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发生。(2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者分配的利润。 (3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三)利润(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利润。企业利
37、润集中集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业绩,表明企业经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业绩,表明企业经营盈亏的情况,是企业盈亏的情况,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最终的财务成果,也是衡量企业生产,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综合指标。经营管理的重要综合指标。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四、会计等式(四、会计等式(六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会计制度要求的,也是会计方法六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会计制度要求的,也是会计方法导致的)用以衡量记账是否正确的依据导致的)用以衡量记账是否正确的依据 资产资产 权益权益 (复式原理要求)(复式原理要求)债权人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
38、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基本等式基本等式) 它表示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表明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债权人它表示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表明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和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这一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这一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表的基础。 资产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利润(收入-费用)费用) 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的目标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而企业取得收入的同时,企业的目标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
39、而企业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可以计算确定一定期间的盈利水平。必然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可以计算确定一定期间的盈利水平。 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五、经济业务(经济活动)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五、经济业务(经济活动)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是千变万化的,归纳起来无非是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是千变万化的,归纳起来无非是四种类型四种类型: 1 1资产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资产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其总额不变。其总额不变。( (一增一减一增一减) 2.2.负债、所有者权益每个要素内部有增有
40、减,增减金额相等负债、所有者权益每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其总额不其总额不变。(变。(一增一减)一增一减) 3 3资产与负债之间同增或同减,金额相等资产与负债之间同增或同减,金额相等, ,其总额变动。(其总额变动。(同增同减)同增同减) 4 4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同增或同减,金额相等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同增或同减,金额相等, ,其总额变动。(其总额变动。(同增同增同减)同减) 这四类经济业务中任何一类的发生这四类经济业务中任何一类的发生, ,都不会影响都不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这三个这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五节
41、 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 一、会计核算方法(核算程序、核算步骤)一、会计核算方法(核算程序、核算步骤)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包括以下七种方法:系的基础。包括以下七种方法: 1 1、设置账户、设置账户 (为记录设置的账簿)(为记录设置的账簿) 2 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 (记录的手段)(记录的手段)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3 3、填制和审核凭证、填制和审核凭证 (记录的依据)
42、(记录的依据)重点重点 4 4、登记账簿、登记账簿 (按不同的经济内容分别记录的过程)(按不同的经济内容分别记录的过程)重点重点 5 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 (计算结果)(计算结果) 6 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 (保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7 7、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信息)、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信息)基础会计学原理一第五节 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 二、会计工作组织二、会计工作组织 会计组织工作是完成会计工作任务,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重要保会计组织工作是完成会计工作任务,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重要保证。只有把会计工作科学地组织好,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设置专门证。只有把会计工作科学地组织好,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的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 (一)建立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行业制度)(一)建立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行业制度) (二)设置会计机构(会计工作机构)(二)设置会计机构(会计工作机构) (三)配备会计人员(三)配备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