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043306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者从历史上吸取许多经验教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研究过去作为研究管理学的入门。” 丹尼尔雷恩理论基础体系 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科学方法论基础旧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 学科基础管理学、教育管理学 如何认识和分析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及其模式,人们对其有不同的分期主张。 坎贝尔(R.F.Campbell)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线索讨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以泰罗(F.W.Taylor)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中的“科学管理” 以杜威(J.Dewey)的民主思想和梅奥(E.Mayo)的人际关系理论等为基础的“民主管理

2、与人际关系” 以韦伯(MaX.Weber)的官僚制理论和以效率为目标的管理研究为基础的“理性主义” 60年代以后兴起的“开放系统管理”等 霍伊和米斯克尔也基本上是按照管理发展的历史线索讨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他们认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在过去的90多年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典组织思想、人际关系、社会科学方法和新出现的反传统方法。” 著名学者塞基万尼(Sergivanni,Tomas)采用历史分析和模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00年来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形态。 第一种模式从1900年早期到1930年左右的“关注效率模式”阶段。这种模式又具体分为“科学管理与效率模式”和“官僚制理论与效率模式”

3、。 第二种模式是1930年到1965年左右的“关注人的阶段”,着重分析了“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ship)和“人力资源理论” 。 第三种模式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的“关心政治与决策制定”。 第四种模式是“关心文化”模式。 卡尔伯森(J.A.Culbertson)运用历史的方法,以教育管理理论发展自身的逻辑为线索,把1875年到1985年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实践者正视教育和管理科学实践者正视教育和管理科学:1875到到1900”。本阶段阐明教育和管理科学的范围、主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一般的研究模式。 第二阶段是“学校管理科学的确立和

4、新观点的发现学校管理科学的确立和新观点的发现:1901到到1925”。在这一阶段,教育管理理论主要受孔德和斯宾塞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教育和管理科学源流的拓宽和加深教育和管理科学源流的拓宽和加深:1926到到1950”。这一阶段深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杜威的思想和孔德的科学概念被用于教育管理理论之中。 第四阶段是“提升为一种管理科学提升为一种管理科学:1951到到1966”。格里菲斯、哈尔平等以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基础发起了旨在建立一种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运动”。 第五阶段“作为一个防卫概念的管理科学作为一个防卫概念的管理科学:1967到到1985”。这时期许多新理论开始向逻辑实证主

5、义挑战。 中国学者黄威运用历史分析与模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以上各种研究归纳为四种: 1、把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官僚制理论、实证主义与关注效率的模式等结合在一起表述为“古典教育组古典教育组织理论效率为本模式织理论效率为本模式”。 2、把人际关系和人力资源、实用主义与民主管理和关注人的模式结合起来表述为“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人本模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人本模式式”。 3、把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关注政治与决策模式结合起来表述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理性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理性为本模式本模式”。 4、把开放系统与反传统观点、后实证主义、现象学、主体主义、批判理论、关注文化价值等结合

6、起来,表述为“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多元整合模式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多元整合模式”。 罗建河则提出了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教育管理理论、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主观论、价值论、批判理论、文化理论、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三大流派关键提示关键提示 基本内容 古典管理理论:效率为本 人际关系理论:以人为本 行为科学理论:秉持逻辑实证主义 教育管理“理论活动”时期的“科学化” 教育管理主观论 后现代管理理论思潮:多元整合论 基本线索 从管理理论到教育管理理论 从理论观点到研究范式一、古典管理理论:效率为本 古典管理理

7、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美,鼎盛于20世纪20一30年代,主要由泰罗(F.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H.Fayol)、古利克(L.H.Gulich)和厄威克(L.F.UrwiCk)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所构成的。 古典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开始,是西方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科学和效率以科学的方法、原则和制度为手段,以实现组织的效率为目标。(一)代表人物的思想 1泰勒的基本管理思想泰勒的基本管理思想 美国在古典管理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他通过

8、“时间动作分析试验”、“铁锹试验”、“金属切削试验”等,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科学管理制度。他在1912年出版的科学管理一书中强调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基本观点基本观点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实行职能工长制; 在组织结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对泰勒制的评价 科学管

9、理的创始人 泰勒的实践精神令人感动 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 把人当经济人 局限于基层管理泰勒的同时代人 吉尔布雷思夫妇 动作研究 管理第一夫人 甘特 甘特图吉尔布雷思夫妇“动作研究” 用拍影片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工人操作时某些不必要的多余动作,形成了快速准确的工作方法。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吉尔布雷斯称之“therbligs”(这个字即为吉尔布雷斯英文名字母的倒写) 与泰罗不同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工作中开始注意到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把效率和人的关系结合起来。 吉尔布雷斯毕生致力于提高效率,即通过减少劳动中的动作浪费来提高效率,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甘特图计划执行采购制造装配

10、2法约尔的基本管理思想法约尔的基本管理思想 法国在古典管理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约尔(Henri Fayol)。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强调对管理者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以使他们在组织中能更有效地履行他们独特的职责。 法约尔进而提出了管理的五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对法约尔的评价 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弥补了泰勒的不足 职能与原则不够精炼3韦伯的基本管理思想韦伯的基本管理思想 德国在古典管理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Max Weber)。 韦伯创建了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的理论也被人称作结构主义,原因是其“科层制”学说特别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韦伯认为,

11、现代社会各种组织中,最理想、最有效率的组织是所谓科层制组织(层次、分工、制度)。对韦伯理论的评论 官僚制在工业社会带来了高效率 以法制代替人治 公正的选拔制度 官僚主义的产生 对人性的压迫 稳定的外部环境假设的局限 古典组织理论是系统化、理性化和科学化的。泰罗强调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法约尔等强调管理原理和原则的科学化和理性化,韦伯重视的是组织制度的科学化和理性化,这三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理论系统。 另外,这些理论无论是个别还是整体都是以理性或科学为标准,以排除个体经验、感情、非理性等的干扰。 最后,三种理论都以效率为本、效率至上。(二)古典管理理论的特征(三)古典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

12、响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工业界和工厂管理,对教育管理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著名教育学者、芝加哥大学教育管理学教授博比特博比特就在美国全国教育研究协会年鉴上发表了长篇论文若干适用于城市学校体制问题的一般管理原理集中探讨了在学校管理中全面运用泰罗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913年,斯波尔丁斯波尔丁在全国教育协会督学部年会上发表演讲,详述他如何在牛顿市学校系统中运用泰罗的思想,肯定了这种管理方法的若干优点,认为学校组织的总效率是直接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控制教师工作任务的摊派以及增加每个班的学生数,教学经费是可以得到极大的调整的。 1908年,达顿和斯奈登达顿和斯奈登出版了

13、美国公共教育管理,强调要采用实证的方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业务分析,找出合理的、标准的工作方法,这是泰罗的标准化管理和定额管理在教育组织管理上的最早运用。 斯坦福大学教育系主任卡伯莱卡伯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古典管理理论影响下的教育管理变革古典管理理论影响下的教育管理变革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制等等。”除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古典管理理论

14、给教育管理人员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象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古典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使得教育管理领域长期以来盛行理性主义效率崇拜、控制、标准化等思想,从而使得教育管理也表现出现代主义的特征。对古典管理理论的批评对古典管理理论的批评 第一,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工厂企业的管理提出来的,完全照搬到学校管理会有较多局限性,如忽视了教师劳动的特点,抹煞了学校组织与工厂组织的区别等。 第二,古典管理理论所推崇的那些管理方法,在学校

15、管理中不一定完全适用,如标准化管理问题,假如学校管理过于强调统一和标准化,就会扼杀被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冲淡教育的陶冶价值,并最终影响人才的培养。 第三,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外部控制手段的重要性,如权力等级结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等,却忽视了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调动起人的直观能动性。古典管理理论的原则古典管理理论的原则适合于教育管理的例子适合于教育管理的例子建立权力等级控制的层次:教育局长-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师-学生。工作任务和作业水平的科学度量全面测试学生在学科领域、能力和成就方面的情况,并按学习水平分类。规定工作的科学程序三年级的知识有别于四年级的知识,并为四年级

16、的知识作准备,依次类推。建立劳动分工语文老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历史教师、体育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校工。确定适当的控制幅度中小学师生之比为1:40,正副校长之比为1:3。制订行为规范学生手册、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教师奖励办法。招聘人员以能力和专业为基础对进入教育部门工作的人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制订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学校不断寻求语、数、外等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在雇员中建立纪律学生要遵守学校规章,教师要服从教育规范,为人师表。二、人际关系理论:以人为本 如果说古典组织理论属于科学主义的话,而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则属于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首先以“人际关系理论”的形式始于20世纪3

17、0年代以后,运用并发展于40一50年代;60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人力资源理论”的形式广泛运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中。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都重视组织中个体成员合理需要的满足,以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一)代表人物的观点 人际关系理论以霍桑(Haw Thorne)试验为基础,由梅奥(George Mayo)等人提出。 霍桑(Haw Thorne)试验: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 1.照明试验 2 .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 3.访谈计划试验 4.电话线圈装配试验 1.照明试验 目的

18、:改变照明条件,观察照明同工人工作效率的精确关系 设想:改善实验组的照明条件,实验组的产量一定会高于控制组。 结果:产量都在增加,即使减低照明,产量也在增加2、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 目的:福利措施对于工作产量的关系 设想:福利措施会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如果撤消福利措施产量则会下降 过程:先逐步增加一些福利措施,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两个月后取消了各种福利措施。 结果: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却仍然上升。3、访谈计划试验 在工厂对两万多人次的工人进行访谈,以便了解和研究工人对公司领导、保险计划、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和态度。 访谈规定,调查人员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

19、满,不准对其进行反破和训斥,并要做详细记录。 由于工人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不满得到了发泄,心情感到舒畅,工厂的产量大幅度上升。4、电话线圈装配试验 目的: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 设想:分组竞赛、个人记件工资制度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 结果: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人均日产量差不多,且都不如实报告。 原因:实验组的工人为了保护他们的全体利益,自发地形成一些规范: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定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果有人违反约定,轻则挖苦漫骂,重则拳脚相加。为什么?因为担心产量上去了,会改变现有的奖励制度,或

20、裁减人员,或使干的慢的伙伴受到惩罚。(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职工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员,必须以社会系统的观点来对待。职工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追求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因此,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职工提高生产效率,而不能单纯从经济和技术条件入手。 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梅奥则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而激励“士气”。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正式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型的领导能力要区分事实和感情,在经济的逻辑和非逻辑的感情之间,在满足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

21、织的社会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即人们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拥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三)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纽伦纽伦是较早将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教育管理领域的学者之一。他在1937年著文指出,教育管理中的权威主义是教育上无批判性地应用企业管理方法带来的后果,他主张将管理职能和决策职能分开,决策职能应交给教师,管理者要接近教师,应通过教师有组织的集体参与来代替学校中现存的个人负责制。 1949年,约奇约奇发表改善学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一书。他认为,人际关系理论中所强调的非正式组

22、织在学校教职员工这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中同样存在着,老师应该参与决策、监督、预算、课程等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学校管理工作,而校长,作为群体政策的解释者和执行者,与教职员工处于平等地位,其主要职责是在决策中促进全体教职员工的相互作用。 1956年格里菲斯格里菲斯发表了教育管理中的人际关系一书,指出:必须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士气。格里菲斯认为应“把学校管理同行为科学理论、组织理论紧密联系,注重学校管理中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分析”。这些都说明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广泛影响。人际关系理论影响下的教育管理变革人际关系理论影响下的教育管理变革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倡对

23、学校的民主管理方面,诸如实施参与决策、提倡教学民主等。 此外,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还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学校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教育管理者开始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提高教师的工作士气,尤其注重满足教师的社会和心理需要等。三、行为科学理论:秉持逻辑实证主义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沿着重视组织和管理中人的因素这一研究路线,管理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步入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的研究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它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一)代表人物的观点 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其奠基者巴纳德(C.Barnard)和西蒙(H.A.Simon),领导行为研究者利克特(R.Likert

24、)、菲德勒(R.E.Fielder)等人,以及有关需要、激励理论研究者马斯洛(MaSIOw,A.H.)、赫茨伯格(Herzberg,F.)等人。相关理论相关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激励-保健理论 需求理论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 决策理论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 我 实 现 尊 重 肯 定 社 交 关 系 安 全 保 障 基 本 生 理成就肯定责任晋升成长工作意义监督公司政策与上级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系个人生活下属关系地位保障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很满意满意很不满意赫兹伯格激励与保健理论2.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Need for A

25、chievement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不受他人控制,影响、控制他人建立友好亲密的关系三种需要理论三种需要理论David McClelland 大卫.麦克兰莱3.3.麦克兰莱的需要理论麦克兰莱的需要理论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一.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二.公平感结构理论: 仁慈者 公平者 特权者 PPPPPPPP M:一项政策的激励力量 V:效价 E:期望,即一项政策成为现实的概率V5.弗鲁姆的期望几率模式理论弗鲁姆的期望几率模式理论 个人努力绩效奖赏个人目标 努力-绩效的关系 绩效-奖赏的

26、关系 吸引力6 6、强化理论、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因外部的刺激而调节,也因外部环境的刺激而控制,改变刺激就能改变行为。 所谓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四种强化类型四种强化类型1.积极强化 在积极行为发生后,管理者立即用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下,个体感到对自己很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的频率。2.消极强化 又称逃避性学习。是一个特定的能够避免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的强化。3.惩罚 在消极行为发生以后,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4.自然消退 不采取任何处理措

27、施,让职工感到自己的行为得不到承认,以至行为慢慢地消失。8.8.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一个不同于个人的合乎理性的组织机构。一个组织要有效力,一定要有效率,即正式组织的目标同组织成员个人的需要要协调统一,二者不可偏废。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或效力的系统(1)系统:组织是一个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每个组织具有特定作用,发挥特定的功能。(2)一个组织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力;要使组织有效力,组织成员必须有效率。(3)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意识协

28、调活动:组织作为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作为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协作的意愿。 A、在一个组织中,协作的意愿是不同的。B、协作意愿同组织规模成反比。C、协作意愿取决于诱因与牺牲的比。 共同的目标。A、一个组织目标除非被成员所接受,否则不会导致协作行为。B、组织中有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C、个人对组织有协作性理解和个人理解。D、组织目标必须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信息联系。社会系统理论影响下的教育管理变革社会系统理论影响下的教育管理变革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同时重视组织的效能和个人的价值、态度、动机及需要,认为组织是一种复杂的有机体,组织效率的提高,必须兼顾组织本身及组织中的成员两个方面,协调组织

29、和个人两个方面的关系。 在其影响下,人们开始将学校放在学区、社会的大系统中来研究其管理问题,将组织中的个人放在学校、学区、社会的大系统中来研究其特征。 9.9.决策理论决策理论 美国的西蒙(Herbert ASimon)等人发展了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形成独立的决策理论。西蒙等人认为,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的全部活动都是集团活动,其中心过程就是组织的全部活动都是集团活动,其中心过程就是决策。西蒙的决策理论,特别是寻求满意的理性决策。西蒙的决策理论,特别是寻求满意的理性准则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指导。准则为

30、教育决策提供了指导。 主要的理论要点主要的理论要点: : 1、决策贯彻于管理酌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的标准井非是“最优” 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4、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及智能。(二)行为科学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教育管理领域。人们将巴纳德关于组织和管理的社会系统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以及有关需要、激励方面的理论等直接或根据教育管理的特点加以改造后间接应用于教育管理领域。 (2)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其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管理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1、这集中体现在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TheTheory Movement)上,有些行为科学研究者本人如哈尔平(Halpin)就是“理论运动”的倡导者。正是在行为科学的影响和启发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作。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它旨在构建教育管理的“科学理论”。四、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时期的“科学论”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应用于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有许多是来自工业管理理论,而真正产生于教育管理领域的所谓理论,都是单纯的经验总结。也就是说,教育管理没有自己的科学理论,教育管理领域大量充斥的是经验总结,就其学科水平而言,大多处在经验描述的层面

32、,缺乏理论概括。 50年代中期以后,在行为科学的影响下,教育管理研究大量采用定量研究、客观的观察、系统的假设和检验等方法,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作,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这些理论极大地充实了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这个时期常常被人们称为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The Theory Movement)时期。 “理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哈尔平(A.W.Halpin)、格里菲斯(D.E.Griffiths)、哥泽尔(J.W,Getzels)等。 对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从“应然性”概括转变到解释性和说明性的“必然性”概括; 教育管理和社会科学学者关系的改变带来了新的科学探究方法;

33、更多概念性的内容为教育管理理论的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基础; 多种教育管理理论杂志的创办以传播“理论运动”的研究成果。(一)代表人物的观点(二)理论运动的核心思想 教育管理要提高研究质量,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 要尽可能用实证手段描述教育管理问题; 教育管理要回答的是“实际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研究中要摈弃价值观成份,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客观评价; 教育管理要集中关注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问题。(三)理论运动的历史影响 (1)管理的词汇较之于1954年已有很大不同,教育管理的研究者和研究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那些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并有所著述的人,大多来自于其他专业,而不是教育专业或管

34、理专业。很多教育管理的博士论文选题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论文性质大多归属在理论运动的核心思想之下。 (2)有关教育管理的研究大量涌现,理论性文章增长极快。20世纪下半叶,一个有目共睹的变化是,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以及理论文章增长极快,尽管与商业管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教育管理的教科书中,讨论的主题和研究的性质也变得越来越具有理论性,越来越指向社会科学。 (3)理论运动使教育管理学由实际技艺的地位逐渐变成有学术性地位的科学。使教育管理学科与商业管理、工业管理、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等管理学科同样快速发展。 尽管教育管理科学论的主张者说是在批判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而发展的,我们说它并不是在否定的基础上,而

35、是在对古典组织理论的更为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们更为注重“效率”、“科学”、“客观”、“实证”的理论主张,导致了当前教育管理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量化主义”的主导地位。 因为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 对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不可能走价值中立的道路, 在很多情况下, 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特别是联系到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系列诸如反种族运动、越战、石油危机、导弹危机等政治事件, 以及由此引发的公众对教育公正、辍学、学生品德下降等教育问题的关注, 人们开始从另一层面分析问题, 并对理论运动进行深刻反省。很显然, 管理不是单纯技术问题, 纯粹的客观主义立场事实

36、上是不可能的, 对学校组织的认识、对学校管理者的行为的考察、对教职工需要的论证, 都离不开人的主观立场和态度。五、教育管理主观论 教育管理主观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加拿大著名教育管理学家格林菲尔德(也译:格林菲德)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被公认为率先扛起了批判教育管理科学论的思想大旗,自始至终与教育管理科学论辩论了大半辈子,并且最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管理主观论的思想体系。主要理论观点 (1)组织不是独立的实体, 而是人思想的产物; (2)教育管理的研究不是纯技术间题, 不可能脱离价值问题; (3)理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确切意义, 不顾组织的具体条件去追求简单而普遍的结论,

37、只能导致对理论有效性的怀疑; (4)社会科学知识的基本属性是主观的、先验的, 离不开个人的经验和立场。六、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潮多元整合论 后现代是继现代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是对现代的解构与重新建构。 如果说现代社会重视的是理性和科学的标准化、客观性、唯一性,而后现代社会则重视理性、知识和科学的价值性、情景性和多元化。1.教育管理价值论 教育管理价值论大致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随后的30年里获得了系统而深入的发展。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剑桥大学客座教授、当代著名的管理和领导哲学家霍基金森是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创立者和发言人。 霍基金森在哲学观点上既不属于逻辑实证主义思想阵营,也有别于格

38、林菲德的主观主义。他的管理哲学思想基本上可以称为“主观的理性主义”,因为霍基金森一方面直截了当地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将事实与价值分离且仅仅研究事实的错误主张,另一方面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管理主观论可能使价值探讨神秘化的担忧。 与逻辑实证主义只研究事实针锋相对,霍基金森明确宣称,在一个价值与事实总是纠缠不清的管理世界中,价值领域是第一位的问题,而事实和逻辑的成分是次要的。管理理论的中心议题不是科学问题,而是与价值和道德相关的哲学问题。管理不只涉及实然层面,更关涉应然层面。 霍基金森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将价值从科学王国中武断地清除出去的做法,主张对价值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从这一点上说,教育管理价值论又

39、与教育管理主观论走到了一起。但与教育管理主观论所主张的价值完全异于事实且价值只适宜于理解的根本观点不同,霍基金森认为,价值与事实一样,同样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加以科学的把握。在这一点上,教育管理价值论又与逻辑实证主义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主要观点 管理者必须重视价值审查。价值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冲突的价值是什么?哪一种价值领域最受影响?价值行动者是谁?冲突是如何发生在个人之间和个人内部的?冲突是处于范式的不同层次之间还是处于某个层次内部?这些错误是同质性的还是自然主义的,抑或是武断的或者删节性的?元价值是什么?等等。价值审查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价值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求管理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两件事:

40、价值来自何方?权力居于何处?2.教育管理批判论 教育管理批判论大致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福斯特1986年出版的专著范式与承诺:教育管理学的新视角一书最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管理批判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主要观点 (1)教育管理学应是一门关注人间正义、道义、平等和公正的道德科学。 (2)教育管理学是由经验的、阐释的和批判的三个向度构成的一个整体。 (3)教育管理批判论非常重视将教育管理问题置于更为宽广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加以分析。 (4)教育管理批判论很重视从隐喻(metaphor)的角度研究管理。 (5)教育管理批判论十分重视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重建(radical reconst

41、ruction)。3.教育管理整合论 教育管理整合论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十余年系统而深入的阐发,成为当今一个颇具影响的理论体系。 现任职于香港大学教育系的澳大利亚教育管理学教授伊沃斯伊沃斯和墨尔本大学教育管理学教授拉科姆斯基拉科姆斯基,是该理论两位最重要的倡导者和理论家。他们自1991年合作出版认识教育管理认识教育管理:当代教育管理研当代教育管理研究中的方法论论争究中的方法论论争以来,又先后于1996年和2000年合作推出系列著作探索教育管理探索教育管理:整合论之运用整合论之运用及批判论争及批判论争与与从事教育管理从事教育管理:关于管理实践的关于管理实践的理论理论。上述三本著作己

42、成为当今教育管理整合论最重要的理论文本。主要观点 (1)教育管理整合论的根本旨趣是试图建立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 (2)教育管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信念之网”(web of belief),是最具整合吐的“球形理论”当中的一部分。 (3)教育管理整合论要求发展一种有关教育管理的后实证科学。 (4)教育管理整合论重视运用自然科学的成就来理解人的主观性。 (5)教育管理整合论倡导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之间的统一,强调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建立一种更富成效的关系,反对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作简单的二元区分,呼吁以一元的、整体的观点来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几点总结 (1)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不是直线的

43、、不是革命的、不是唯一的,是非线性的、累积性、革新的、多样化和互补的。 首先,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虽然具有阶段性,但这些发展阶段不是直线的,不是截然分明的,各个阶段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的。 其次,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累积性的,而不是革命的。 第三,虽然每一阶段都有占主导性的教育管理理论或思潮,但主流教育管理思想对其他教育管理理论是批判性的继承,其他教育管理流派对主流教育管理理论是必要的补充。(2)事实上,绝大多数教育管理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外乎沿着两个维度成长起来的:一个是主观与客观的维度,另一个是事实、效率与价值、伦理的维度。这两个维度构成一个四象限的分类图。 (3)整体上看,教育管理学理论在发

44、展变化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从圆A向圆B移动的趋势,即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大多落入圆A中,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大多落入圆B内。 这就是说,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管理学理论主要以客观主义为取向,重点关注事实、效率等问题,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管理学理论开始向主观主义转向,重点关注价值、伦理问题。这说明,研究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价值问题己经成为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4)教育管理理论没有“对”和“错”之分,没有“最好”的教育管理理论和模式;但有“片面”与“全面”、进步与落后、有效与无效之分,有“更好”的理论模式。每一种教育理论及其模式都有其优势和缺点,我们在运用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时一定要因事、因时、因地、因势、因组织、因人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育管理学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