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 6)辩证法 7)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 D理论联系实际 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
2、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D)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 )A德国古典哲学 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 B马克思与恩格斯 C尼采与叔本华 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
3、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里士多德 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4、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B)A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1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
5、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说明(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C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
6、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 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2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A意识转化为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派生物质 D意识先于物质(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C)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
7、证法(24)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客观唯心论(C )A我思故我在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存在先于本质(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 B宇宙精神C原子和虚空 D单一的存在(26)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D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7)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虚幻反映(2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
8、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 )A多元论的观点 B朴素唯物论的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论 B客观唯心论 C朴素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31)鲁迅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有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3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 )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 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C时间是不可逆的 D时间与空间是
9、辩证关系(3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35)“生命,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的观点属于()A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B对科学发现的神秘主义的解释C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人本主义的唯物论(36)作为概念“物
10、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C唯意志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3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40)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
11、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 B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 )
12、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 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
13、原理(4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E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4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48)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49)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0)
14、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51)“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否定因果区别的诡辩论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的决定论(52)“否定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53)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54)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
15、)A物生有两 B白马非马 C自相矛盾 D我思故我在(55)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联系看是()A一因一果 B一因多果 C一果多因 D多因多果(56)“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57)“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的区别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本质与现象 C原因与结果 D可能与现实(58)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A高于唯物
16、辩证法 B扬弃了唯物辩证法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5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 D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60)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B质与量的统一 C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61)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 )A间接的联系 B偶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 D外部的联系(6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
17、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63)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A肯定与否定 B斗争与同一 C联系与发展 D量变与质变(64)真象与假象的区别是()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D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象,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65)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从因果联系看,是(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6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
18、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 )A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 B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6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B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6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6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宿命论 D英雄史观(70)原子衰
19、变过程极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转变长达几百万年,这说明()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 B量变过程的客观性C质变过程的普遍性 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7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A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 B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C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 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7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7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C新事物取
20、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74)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B唯物主义的决定论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7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激变论的观点(76)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的负面现象,符合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次要
21、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77)小说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门总要穿着雨衣、带上雨伞、穿着雨鞋“说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这个客观事物看作是(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现实性(7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7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8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属于()A相对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2、8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我们要作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哲学上就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82)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这涉及到()A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 B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83)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C两
23、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 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朴素辩证法 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A历史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之科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
25、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11)马克思主义
26、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毛泽东思想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D活学活用 E立竿见影(13)下列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观点有()A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B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C我思故我在 D存天理,灭人欲(14)中国历史上辩证法思想很丰富,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有()A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物生有两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5)主张思维可以认识存在的有()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 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 D有些
27、唯物主义哲学E休谟与康德哲学(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C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1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 )A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哲学概念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C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D人的感觉的
28、复合体(19)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2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1)意识是(41)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C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 D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 D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23)鲁迅说“描
29、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就是(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B人脑中主观自生的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24)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B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C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 D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25)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 )A运筹帷幄 B审时度势 C量体裁衣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
30、( )A时间的不可逆性 B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时间的一维性(2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论认识论的有()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人的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28)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本原与派生的关系(29)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了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C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 D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30)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A它是区分事物的前提 B
31、它是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C它是运动的度量 D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意识主体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近似性(32)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同(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状况相联系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 D哲学理论发展水平相联系(3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它()A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不懂得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C不能科学地批判唯心主义 D误把人类对原子层次的认识当作最终认识(3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
32、的理论意义在于( )A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B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C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D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3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与有条件的关系 C无限与有限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6)一切唯物论都主张(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世界是可知的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具有能动性的(37)“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说明()A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事物与现象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C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可以随意改变客观事物的规律(38)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
33、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说明()A意识具有能动性 B阿Q精神的表现 C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D精神可以超越物质 E善有善报,恶有恶报(39)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 )A实践目的的提出 B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C实践结果的检验 D实践系统的反馈调节(40)实践的基本特征有()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主观任意性 C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41)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42)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
34、实践活动形式的有()A工人在车间从事生产活动 B运动员训练比赛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D政治家在作演讲(43)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在于()A实践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 B实践是人通过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C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D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形式(44)人们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一般采用()A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B对实践效应的评价C对实践效能的评价 D对实践目的的评价(45)自在世界是指()A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B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自然界C被人类改造过的物质世界 D人类已经认识的客观世界(46)人类世界是指()A人化的自然 B人的现实性的自然界
35、C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D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自然(47)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 )A自在世界 B人类世界 C现实世界 D未来世界(48)旧唯物论在实践问题上共同的特点是( )A只看到实践的有些形式看不到实践的基本形式B把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或者政治活动、生活活动、谋利活动C不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鄙视物质生产活动,不了解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9)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A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C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D实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50)实践的目的性表现在()A通过实践客体能够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利用B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
36、主观能动性C实践活动包含了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D实践能动地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51)实践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A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B实践的主体、客体、范围、规模、方式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C社会客观条件对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D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与本能活动(52)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实践具有( )的特点A探索性 B尝试性 C脑力劳动为主 D主导性增强(5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相互制约的,因为()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B人类世界产生后制约和不断改变自在世界C人类世界改变自然过程,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D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
37、类世界是第二性的(54)关于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A自在世界是物质的,人类世界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B自在世界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人类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C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人类世界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D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E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55)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科学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关于量变质变规律的科学(56)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的形式取决于(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