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1及4试题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一一、 概念题(每题4分, 共20分)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 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 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2认知结构或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 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3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
2、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 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 这就是顺应)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社会生态系统论:杜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 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 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 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二、 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I.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
3、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 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发展三大领域。a道德b情感和社会性c感知觉d游戏2. 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千。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以前c上世纪六十年代d中世纪3.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a皮亚杰b弗洛伊德c普莱尔d华生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 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 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a皮亚杰、 埃里克森、华生b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c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d
4、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皮亚杰、5. 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观察、 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 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a法国思想家卢梭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d英国哲学家洛克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高尔顿b皮亚杰弗洛伊德c弗洛伊德皮亚杰d高尔顿华生7.”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再给我一个特殊的世界,让我在这个世界中养育他们。我敢保证,在这十二个婴儿当中任意选择一个, 不论他的天份如何、嗜好如何、倾向如何、能力如何、其祖先的种族如何, 我都可以训练他们成为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巨子, 或者乞丐或盗贼。 这是的代表性观点
5、a华生b弗洛伊德c皮亚杰d高尔顿8.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阶段令a二个b三个c四个d五个9. 是行为主义的 创始人。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a皮亚杰b华生c弗洛伊德d斯金纳10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a皮亚杰b华生c弗洛伊德d维果斯基三、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答: (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4)儿童具有
6、主体性;(5)儿童本质是积极的;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答: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皮亚杰认为,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1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认识外界,创造出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以适应周围环境,这些动作图式逐渐内化为心理符号(或符号图式),使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发展出延迟模仿, 并使儿童不再依靠试误的方法而是能借助表征解决简单的问题情境在该阶段的后期,儿童建立了初步的因果关系概念,开始认识
7、到主体既是动作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来源2前运算期(大约2-7岁)由于符号和象征功能的出现,思维得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表象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成为该阶段的主导。 儿童开始在游戏(尤其是假想游戏)中 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想象。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思维3具体运算期(大约7-11岁)儿童能借助具体实物的支持,进行运算:思维获得了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对假设性命题进行逻辑思考4形式运算期(11、 12岁以后)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具体实物的束缚, 能进行抽象的、假设一演绎推理。四、论述分析题(每题 20分, 共40分)l请列举20世纪中期以来, 对儿童教育教养影响较大
8、的基本理论流派, 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以及各理论流派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答: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一本我、 自我和超我。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 人在不同的年龄, 性的能最一一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 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 肛门期、性感期、 潜伏期、 两性期(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 强调自我的功能, 认为自我不仅仅是
9、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栽者, 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 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但一个 2岁的儿童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千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千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 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
10、经验锻造的, 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 与华生的刺激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 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 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 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 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
11、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 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 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 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替代强化”一一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 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 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 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 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一2岁)、 前运算期(2 -7岁)、具体运算期(7-
12、11岁)、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儿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7)信息加工理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 积极的、 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思考过程一一感知、注意、 记忆、信息分类、计划、 问题解决及书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一一在各个年龄都很相似, 只是程度不同。(8)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
13、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9)杜会生态系统论: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 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 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2. 当一个2岁的儿童经常看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并且受到夸奖,他可能也会喜爱小狗, 并与它们建立积极的关系,请用班杜拉的理论解释这个学习过程。答:班杜拉
14、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 进行的学习。在他看来, 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 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当一个2岁的儿童观察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喜爱小狗,并与它建立积极的关系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相应的强化。当儿童看到他的姐姐爱护小动物,井获得了夸奖, 那么他以后也会尝试使用这一方法。“儿童心理学”练习四一、概念题(每题5分,
15、 共20分)1. 情绪与 移情: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移情是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2. 情绪理解: 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3.情绪调节: 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 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4. 拟合模型: 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二、 选择题(每题2分, 共24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 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内)具有的基本情绪体验有。a感兴趣、痛苦
16、、嫉妒、 惊奇b感兴趣、痛苦、 厌恶、快乐c厌恶, 快乐, 自豪、 惊奇d痛苦、快乐、嫉妒、 羞耻2. 6个月以后婴儿才可能出现的情绪体验有。a感兴趣、痛苦、 厌恶b感兴趣、痛苦、快乐c惊奇、 害羞、 嫉妒d痛苦、厌恶、快乐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我中心的移情最早可能在儿童2岁左右出现b 婴儿通过“笑”来表达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c消极情绪, 包括愤怒、悲伤和害怕, 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哭d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表现为内源性微笑4属千复合情绪的是。A内疚和自豪b怯生和分离焦虑C快乐和悲伤d愤怒和伤心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儿童能对引发笑的刺激, 作出越来越主动的反应, 反映了他们的行为从
17、自发行为向可控制行为的转变。b儿童的依恋和气质是孩子对陌生人以及对分离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C最初的自我意识情绪表现在 婴儿认出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时所产生的窘迫感。d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和反应方式不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6.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的“糖果实验”主要是。a研究儿童的怯生和分离焦虑b 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c研究儿童的移情能力d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7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它是由神经类型所决定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气质b性格c能力d认知
18、风格8由于气质儿童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容易出现适应问题, 因此最能引起研究者的兴趣a容易型b困难型c缓慢适应型d混合型9下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是。a气质是由神经类型所决定的, 主要是先天的。b 与性格相比较, 气质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变化较慢, 可塑性较小。c托马斯等人认为, 气质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d拟合模型的研究表明, 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 成人必须接受它、 适应它。10当孩子能够认出镜子中的自己时, 说明孩子的已经形成。a自我认识b依恋c性别慨念d性别角色刻板印象11下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是。a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物权意识”可能并不是孩子自私的表现, 而是孩子
19、自我概念发展的结果b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前自我评价阶段, 与成人的自我评价没有明显的区别。c自尊最初来源千早期的亲子互动中。 自尊水平取决于儿童在许多不同领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d自我控制并非越强越好。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可称为弹性儿童。12通过SNAP训练法, 可以。a有效降低婴儿的分离焦虑b加速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c促进儿童自我认识的形成d帮助高攻击性儿童减少攻击行为三、 简答题(每题8分, 共24分)1. 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影响。答:与其他情感能力的发展一样, 养育行为也同样影响着同情和移情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移情能力的发展。热情、敏感、 善于鼓励孩子、
20、更多表现同情心、关心他人的父母, 往往拥有一个有移情能力、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孩子。 父母除了可以向孩子示范同情心、对他人的关心外, 还可以教孩子慈善的重要品质;当孩子表达不恰当的情感时父母还可以进行于预而消极的抚养方式很容易阻碍早期移情能力的发展。2. 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 依恋有几种类型?其表现如何?答: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积极亲密的依赖关系 他们能以目前为安全基地探索周围环境。这是最健康的依恋关系。抗拒型依恋: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 这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回避型依恋:对这类婴
21、儿来说母亲在不在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没有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母亲回来时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 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无依恋的儿童,0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这类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 古怪的行为反应。这也是一种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3 . 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答: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第二,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22、四、论述分析题(每题16分, 共32分)l.豆豆14个月时会当着很多大人和小孩的面,跟着“小螺号“的调子开心地边唱边跳,可是24个月时,他跳了几步就会停下,并且用手遮住脸们为什么豆豆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对此豆豆父母的应取怎样的反应方式和评价方式。答: (l)从2岁开始,豆豆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到要对自己边唱边跳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时,他就会产生诸如羞耻感、窘迫感之类的自我意识情绪,”并IL用手遮住脸”(2)一般而言, 成功会使儿童表现出自豪感,失败会使儿童表现出羞愧感,这些表现都依赖于父母的反应对此,豆豆的父母应该进行更多的积极评价:在孩子成功时进行表扬。那么, 豆豆就在成功时表现出更多的自豪感
23、, 而在失败时表现出较少的羞愧感。2. 朵朵是一个困难型气质的幼儿, 他容易焦虑、紧张, 对新的生活常规(如 4岁了, 需要一个人睡在自己的房间了)难以适应;他的父母在要求他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能保持镇定、平静,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允许孩子放慢脚步、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日常,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孩子就不再那么暴躁、焦虑、拒绝和适应不良了。 试用托马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拟合模型说明这个案例。答:(1)许多父母在教养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时也会变得易怒、 不耐烦, 要求苛刻、 还可能采取惩罚的管教措施。 但是,这样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与困难型儿童的气质类型并不拟合, 千是, 孩子变得更焦虑、 紧怅, 对父母的惩罚措施也更抵抗。 事实表明, 如果父母在教养时总是不耐烦、 生气、 要求苛刻、 采取惩罚手段,那么, 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在日后往往会继续保持困难型气质的特点, 并出现行为问题(2)拟合模型告诉我们, 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 成人必须接受它、 适应它 父母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 也不能一味指责孩了的过错无论孩了是哪一种气质类型, 父母都要为孩了提供个安全、 接受、 认可的家庭氛围,和一个与共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了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