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2 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 姓名:姓名: 得分:得分: 一、填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交融。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800 )个左右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
2、00 )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4.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5 至 6 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二、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3、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3.(B)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 7 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AD)(多选题) A、朗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
4、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简答题。(共 20 分) 1.请简要谈谈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0 分)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5、程是语文课程。 2.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10 分)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小组成员学习目标不明确或难以实施。第二,没有充分独立的自学基础。第三,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四,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五,为合作而合作,不该分工的分了工,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不顾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五、材料分析题。(10 分) 一位老
6、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 ,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理?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五、论述题。(2
7、0 分) 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
8、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1.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学情,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2.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
9、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3.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
10、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
11、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4.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
12、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
13、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5.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