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橡筋动力模型研究主题:“主动有效”背景下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背景与说明:小学劳动技术学科作业以课堂实践为主,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目标。因此,联系实际、任务驱动、注重设计、鼓励创新、交流收获是劳技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业改进的基本方向。劳技作业是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发扬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大家共同完成作品。劳技作业的设计是灵活的、开放的、广泛的、具有多种形态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内化理论,外显行为。课 题橡筋动力模型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本课围绕橡筋动力模型的
2、设计、制作和改进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橡筋动力的作用,然后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会行驶的小车模型和小船模型,并进行制作、组装与调试。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安排制作、组装橡筋动力模型的工序,通过工序的安排和规范的操作,实现橡筋动力模型的结果设想。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的能力。学情分析橡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可以利用它的特殊性能来制作模型,橡筋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熟悉,课前布置学生去调查生活中使用橡筋的物品,橡筋在这中间起着什么作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橡筋的特性。橡筋动力模型在制作的理解上比较容易,但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要求学生在细节上下功夫,本活动不只是要求学生制作模型,而是要求学生制作能实
3、际跑起来的动力车,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橡筋动力模型的组装设想和制作调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橡筋的特性和橡筋动力原理。2、掌握螺旋桨安装和固定技巧。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安排工序。2、通过操作提示,了解螺旋桨的特性。3、对小车进行调试,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利用和开发绿色能源的观念,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2、学习交流和合作分工,倾听和表达。3、增强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应用意识。“研究目标”驱动单研究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橡筋动力模型的设计、制作和改进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树立学生
4、正确的科学观念。2、学生通过技术环境下小组分工与合作学习的经历,逐步知道、理解并自觉遵守团队合作的规则,学会与小组成员形成共同的目标、建立积极、互赖的合作关系,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教学措施1、学习过程是以科学探索为主线,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积极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潜能被激发,认知在体验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内化3、引导学生有效地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积极主动交流、沟通,不仅学生的认知得到直接有效发展,学生通过互教、互学、互助
5、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橡筋动力模型的组装设想教学难点橡筋动力模型制作和调试课前准备美工刀、剪刀、尖嘴钳、套材、展示台、课件。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调查了解特性1、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橡筋的使用和特性。2、出示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橡筋能产生动力。揭示课题:橡筋动力模型1、学生交流生活中橡筋的使用。了解它的特性。2、学生讨论:你见过这样的模型吗?它们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呢?通过对橡筋特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观察、研究的能力。认一认摆一摆了解结构1、引导学生认识小车模型各个部件。(结合说明书)2、组织学生讨论制作顺序和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提供的材料,了解小车
6、模型的结构。2、交流制作顺序。学生讨论:(1)制作组装小车模型的顺序。(2)制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螺旋桨的正确安装、车体和支架的组装)3、学生交流总结。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根据设想制作加工1、组织学生进行加工制作。2、巡视、指导。根据制作工序完成小车模型。1、制作螺旋桨推进器。2、制作车体。3、组装。能按正确工序完成作品的制作。改进作品展示交流1、指导学生调试。2、组织学生交流改进的过程:(1)通过试验了解螺旋桨只能顺时针转的原因。(2)探究使小车跑得更快更远的方法。1、学生调试2、讨论交流小车的改进措施。3、作品展示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9、橡筋动力模型学习活动单:1、摆一摆,说一说,橡筋动力车模型制作顺序。先制作 ( )再制作( )最后 ( )2、想一想,怎样制作螺旋桨推进器和车体?螺旋桨推进器制作过程:( )( )( )车体制作过程:( )( )( )3、议一议:怎样使小车跑得更快更远,你有什么办法?办法一:办法二:办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