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公移山导学案一、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任务。(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始龀 ( ) 穷匮( ) 万仞( ) 厝( ) 亡以应( ) 孀妻( ) 箕畚 ( ) 惩( )(2)文学常识积累。 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作者 ,名 ,战国前期 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文言词语。方七百里 () 河阳之北 ()年且九十 ( ) 面山而居 ( )( )出入之迂也 ( ) 惩山北之塞 ( )( )聚室而谋曰 ( ) 毕力平险 ( )指通豫南 ( ) 杂然相许 ( )投诸渤海之尾 ( ) 其
2、妻献疑曰 ( ) 以君之力 (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如何 ( ) 且焉置土石? ( )( )叩石垦壤 (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箕畚 ( ) 始龀 ( )寒暑易节 ( ) 始一反焉 ( )汝之不惠 (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汝心之固 ( )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何苦而不平 (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负二山 ( ) 一厝朔东 ( )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疑问摘要: 二、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内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1朗读
3、节奏示例: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不同身份的人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有所不同,试着读出来。(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1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 通_ 词义: _ (2)河曲智叟亡以应。 _ 通_ 词义: _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_ 通_ 词义: _ (4)甚矣,汝之不惠。 _ 通_ 词义: _ 2词类活用吾与汝毕力平险 用作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作 , 面山而居 用作 , 3一词多义方 方七百里 ( ) 方欲行 ( ) 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 ) 曾益其所不能
4、 ( )固 汝心之固 ( ) 固以怪之矣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今亡亦死 ( ) 焉 且焉置土石 ( ) 始一反焉 ( ) (四)三读课文,理解下列三种特殊句式,疏通全文。1被动句帝感其诚 2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何苦而不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聚室而谋曰 杂然相许 帝感其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寓言,它通过 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课堂练习1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1)于(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告之于帝(2)而( ) A.面山而居。 B.何苦而不平 C.聚室而谋曰。(
5、3)其( ) A.其如土石何? B.其妻献疑曰。 C.帝感其诚。下列句中“以”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以君之力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以残年余力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4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移风_ 俗 ( ) 原形_ 露 ( ) 付_ 实施( ) 鞠躬尽瘁,死而后_ ( ) 5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
6、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1)江(长江)阴_ (2)洛(洛河)阳 _ (3)衡(衡山)阳_(4)华(华山)阴_6翻译下列句子。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答案自主预学1(2)列子 寓言 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列子 寇 道互动探究(四)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 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五)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练习1C B A 2A 3A4易 改变 毕 完全诸 之于 已 停止 5(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4